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初來乍到
2003年8月26號星期二
今天,剛剛大學畢業,并陪了我一個暑假的表姐離開南京,去蘇州的公司報到了。臨行前她送給我這個日記本作為禮物:“飛兒,你不是喜歡寫東西嗎。你就用這個本子記日記吧。把你在國外的學習生活記下來,應該會很有意思的!”今天距離我出國留學的日子還剩下整整一個星期了。我打開這個筆記本,準備記下第一篇留學日記。出國留學主要是爸爸的主意:“與其花錢托關系讓飛兒在國內讀個大專,不如送她出國自費留學!”我糟糕的學習成績早已宣布我已經掉下了競爭的獨木橋。其實父母本想讓我申請安大略省的學校,因為那里有他的老朋友,但是安省今年高中改學制,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數量銳減。我們只好考慮別的學校了,最后選定了這所位于安大略省鄰省魁北克省的C大。一個月后,在父母的幫助下我向C大提出了申請,并成功拿到了C大附屬語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以及C大的有條件錄取通知書(只要完成語言學校的指定課程或者通過指定的語言考試,我就可以正式成為C大的學生)。在高考前夕我拿到了加拿大的學生簽證。
這個暑假我一直忙碌著,忙著在南京大學培訓英語,也忙著整理行裝。與此同時,我媽幾乎聯系遍了她和我爸在加拿大和美國的所有老同學、舊同事、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告知他們自己的女兒就要獨自前往北美留學。我這才知道我爸媽還有這么多“海外關系”。
幫我辦理出國的手續的留學中介公司在蒙特利爾當地聯系了寄宿家庭,說是這樣有利于更快的融入當地文化。兩到三個學生分在一個家庭里。和我同分在一個寄宿家庭的莉莉比我大兩歲,她之前是在一所大專院校學習旅游管理專業,據說已經開始在酒店實習了。我媽少不了要和莉莉媽媽打上幾通電話。
一切都在忙碌中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和父母親朋告別的日子也一天一天臨近了。
2003年8月31號星期日
距離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本來爸爸說好了要和媽媽一塊兒送我走的,但是今天早上爸爸說他在我出國的當天要去北方出差不能送我了。我走了,爸爸也出差不在家,媽媽回到家后該有多么難受啊!還好,趕來看望我的舅舅說那天他有空,可以用他的私家車送我去上海浦東機場。媽媽居然爽快地答應了。在我的印象里,媽媽一直不太放心舅舅的駕駛技術,嫌他開車太毛糙了。我想媽媽這次這么爽快地答應大概是希望在送走我之后回南京的路上不至于太寂寞吧。
行李箱一直是媽媽在幫忙打理。臨走了,東西終于碼放妥當,卻發現箱子怎么也合不上了。又趕上舅媽托舅舅給我帶了一大堆話梅、餅干之類的零食,東西就更多了。舅舅幫著把東西重新又歸置了一遍,比原來好些了,可還是滿滿當當的。最后,舅舅不顧形象地跪坐在箱子上,用身體的重量壓著箱子才終于把箱子的拉鏈給拉上了。但愿在機場托運行李的時候別出什么問題,這鼓囊囊的箱子一旦在機場被打開了可就沒法再快速合上了。
2003年9月2號星期二
今天是2003年9月2號,我終于坐在了前往加拿大溫哥華的飛機上。拿起筆,打開筆記本,看著之前的日記,我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濕潤了。剛剛還在一起的親人,下一次再見面會是什么時候呢?
臨出家門的時候媽媽還在家里四處張望,努力利用最后的時間尋找著也許我會需要的東西。看著她把爸爸去年去日本出差帶回來送給她的吹風機往箱子外口袋里塞的時候我一陣心酸。媽媽恨不得要把整個家都給我帶出國去。前往機場的一路上我和媽媽、舅舅都很沉默。也許大家的喉嚨都是哽著的吧。
快到機場的時候,我發現媽媽在偷偷抹眼淚。舅舅在機場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館請我和媽媽吃了一頓飯,算作是送別的午餐。這是我有生以來吃的最不是滋味的午餐了。媽媽拼命止住眼淚可眼圈還是紅紅的。舅舅見狀只好勸媽媽不用太難過,讓她有空的時候可以找我舅媽逛街。我也調整了一下緊繃著的喉頭,和媽媽開玩笑說就當我提前出嫁了。我的堅強樂觀終于讓媽媽展開笑顏。舅舅在飯桌上敬了我一杯酒,他鼓勵我說到了國外以后就是全新的開始了,在國外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我聽了這句話還是覺得很振奮的,就連我爸都沒跟我說過這種話。
到了機場以后忙著找到同行的小伙伴,托運行李,根本沒辦法分神給離愁別續。等一切停當,終于到了海關門口了。前來機場送行的中介公司工作人員把我們一行十來個學生召集起來,給我們說了注意事項后,并發給我們每人一張國際電話卡以后,就通知各位家長我們要準備出海關接受安檢了。終于到了最后告別的時刻了!我的喉頭一緊。幸好這個時候去停車場停好車的舅舅及時趕到了。舅舅分擔了我對媽媽的不舍。我微笑著和他們揮手作別,就轉身和旁邊一個女孩一起出海關了。盡管在排隊出關時幾度淚濕眼眶,但第一次出國的興奮還是很快替代了離別的憂愁。在同行人中我認識了同為南京人的蓓蓓,她很健談。
這會兒,大家都紛紛睡去。飛機是在BJ時間傍晚起飛的,據說我們一路上都將是夜晚。幾個小時過去了,周圍早就沒有了剛上飛機時興奮的談笑聲和嘈雜的放行李的聲音,只剩下機器的轟鳴聲以及偶爾傳來的衛生間的“沖水聲”。我剛才好想告訴媽媽原來飛機上的抽水馬桶抽的不是水而是空氣,卻猛然想起再也不能和媽媽面對面的說話。
行了,真的不能再寫下去了。我旁邊的人快醒來了,我可不想讓別人看見我哭。
2003年9月2號星期二
這是我在加拿大境內的第一篇日記。到底現在還是不是2號呢,我也搞不清楚。
這會兒我們大家都在溫哥華機場等著飛機起飛呢。我們已經在這個巨大無比的機場里待了將近10個小時了。辦完了一切該辦的手續,看夠了各式人種的外國人和各種型號的“洋娃娃”,我身邊不少小伙伴都靠在候機區的椅背上睡著了。我們早在溫哥華當地時間中午11點就抵達了機場,但是由于要留足時間給我們所有人通關,并且與從BJ機場過來的幾個學生順利匯合,中介公司給我們訂的機票是溫哥華當地時間夜里11點30的飛機轉機去蒙特利爾。
過去的一天最大的挑戰并不是和洋人空乘打交道,或是在加拿大海關入境,而是給我媽打電話報平安。站在我前面的一個女孩剛剛一聲“喂”就哭了起來,搞得我也不免悲傷起來。又不是生離死別的,干嘛要那么傷感!不過我很快找到了憋回眼淚的好方法,我驕傲地告訴媽媽辦理通關手續的時候很順利,問路的時候我的一個同伴說的英文老外沒聽懂,但是緊接著我問路成功。媽媽聽上去果然很欣慰,還讓我到了蒙特利爾別忘了給張阿姨家打個電話。
我見到了室友莉莉,她是從BJ機場過來的。莉莉是個身材高挑的姑娘,擁有一雙模特般的長腿,目測身高至少170,她染了一頭棕黃色的半長頭發,還稍稍燙了卷發。好一個成熟又時尚的姑娘。理了一頭短發的我在她面前簡直就是個小屁孩。我們從上海機場飛來的學生是江蘇的和上海的,從BJ機場飛回來的除了莉莉外,都是一些來自北方城市的學生。等飛機的時候上海學生之間一直在用上海話交流,形成了“上海話陣營”,我們其他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普通話陣營”。真不知道到了蒙特利爾機場時,從傳送帶上搬下來的行李是不是也會被放成兩堆呢?
2003年9月3號星期三
下飛機的時候是加拿大東部時間9月3號早上7點16分。隨后我們被學校派來的大巴接到了C大在市郊的校區。一路上車窗外的風景,我也不知道該怎樣描繪,反正就是很“外國”。路旁的標牌全是法語的。經過了長途飛行空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的我感覺整個人都不在狀態。堂而皇之地從馬路中央穿過的松鼠是唯一能讓我興奮的。這些在國內極少能見到的小動物在這里居然隨地都是!
其他同學的寄宿家庭都在蒙特利爾的主城區,只有我和莉莉的寄宿家庭位于郊區,那是個叫作隆閣一的小島。更倒霉的是這里是法語區。我們的房東,一個白人老太太正是移居加拿大的法國人。我們的“家”是一棟小公寓樓中的一套,并不是想象中的西方花園別墅。窄小的樓道里一股子“外國”的味道,說不上難聞但絕不好聞。老太太一個人生活,公寓里有三間房。老太太還養著四只貓,他們不像是寵物而更像是“家庭成員”。
我們的第一頓飯真令人失望,居然是外國版的方便面,它有個貼切的英文名字:instant noodle!這索然無味的方便面大概是中國國內80年代的版本吧。而用來盛面條的勺子看上去很有趣,是個帶齒輪的大湯勺,一個人造大爪子。老外真可笑,不會用筷子,又不能用勺子盛面條,就發明了這么個東西來專門盛面條。吃了飯我們就睡覺了。等醒來的時候我聽到隔壁一家N口人剛從超市回家,一家人說著法語。這隨著陌生的空氣中飄進陌生的臥房里的陌生的法語讓我忍了一路的眼淚決堤了。
晚上給家里打電話時的心里狀態和在機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一切都成埃落定以后反倒比漂泊在旅途中的時候更想家。一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我就喉嚨發緊。地球那邊傳來的聲音為什么還是那么清晰呢!幸好小貓在我旁邊爬來爬去,我邊撫摸他邊平復心情。話題轉移到了貓咪身上,我的聲音自然就愉快了。
今天晚上莉莉拉著我向房東太太問了好多問題。什么洗澡水怎么調啦,冬天有沒有暖氣啦等等。莉莉說中文我翻譯,房東太太夸我英文說的不錯。我暗自得意,不過也不得不佩服莉莉的成熟。我整個下午除了睡覺就是流眼淚,莉莉卻在思考著很實際的東西。
2003年9月4號星期四
今天的晚餐是芝士通心粉配字母面條湯。字母面條湯還是挺好吃的,里面的面條被做成了字母的形狀,很有趣,湯是用番茄醬調出來的,放了一些番茄和西芹,有點像淡味的全素羅宋湯。但是作為主餐的芝士通心粉卻把我難到了。房東太太很自豪地告訴我們說這是北美人最流行的食物。制作方法很簡單,把通心粉煮熟了放進烤盤里,上面撒上芝士條,放進烤箱里,等芝士條完全融化后就好了。芝士對老外來說是常規食物,對我們來說卻不太好接受。味道不甜也不咸,性狀是又黃又黏的,不得不讓我聯想到某種不潔的東西。我一勺下去就不想再挖第二勺了,莉莉倒是吃得挺“順暢”的,不過也不見得有多享受。估計是沖著那句“北美經典飯食”她才吃下的把。她還拿出大姐大的派頭,命令我一定要吃完,不吃完就是不尊重人,房東會生氣的。謝天謝地,我終于還是吃完了。現在想想還惡心呢。不知道接下去還會碰到怎樣的飯食。
2003年9月5號星期五
今天晚餐時太太很開心地跟我們說她之前在她家里住過的一個留學生,從他那里學會了用rice cooker(沒想到電飯煲有這么一個形象的英語名字)。于是今晚我們吃到了久違的米飯。可是和米飯搭配的“菜”卻是餡餅。用餡餅過米飯,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嘗試呢。幸好派里的餡料好歹是咸的,里面有雞肉粒和蔬菜粒。我們倆就著咸味的餡料吃完了白米飯,再去吃派的酥皮。
晚上,最調皮的貓咪吉米誤入莉莉的房間。莉莉討厭貓,讓我把吉米趕出她房間。我倒是隨時歡迎貓咪來訪。今晚向來怕人的大白貓雪梨居然主動進了我的房間還跳到我身上,房東太太笑著說她的貓咪找到了一個新朋友。
2003年9月6號星期六
今天是第一個周末。我和莉莉決定在明天報到之前出去轉轉。房東太太拿出地鐵地圖,指給我們唐人街的位置。地鐵地圖很簡便清楚,裝著這個磁帶大的一張紙片坐地鐵就不會走丟了。我們住的地方在整張地圖的其中一條線的邊緣,真是夠遠的。我們需要先在家門口乘坐公交車去地鐵站再換乘地鐵。到了地鐵站才想起來還不知道怎么買票進站。于是我們就開始問人,結果所有路過的老外都拒絕和我們說英語,最后我們好不容易碰到了一個當地的華人,他告訴我們去哪里可以辦到公交卡。在賣票窗口我們終于可以說英語了。我們進了地鐵站以后順利找到了目的地。盡管地鐵報站全部都是法語,但是手拿地鐵圖的我們一站一站對著站名,不坐錯站還是很容易的。一趟地鐵坐下來,還是看懂了地鐵站里的一些法語標牌,比如出口、入口。出了地鐵站就到了遠離法語聚集區的地方了。我們終于聽到了英語,英語聽起來是多么親切啊!
唐人街的道路兩邊的各色商店餐館和現在的中國還有明顯的區別的。我們仿佛回到了若干年以前似的。走了半天我們都口渴了,走進一家小超市。一小瓶礦泉水要1元錢,就相當于6元人民幣。太貴了!我們逛到了中午餓了,也只是在一家面包房里買了一只小面包吃。在國內,6元人民幣可以買一個很高級很好吃的面包了,在這里只能吃一個干巴巴的小面包。
在唐人街里我們聽到的全是粵語。這里有很多香港人,也有不少CBC。今天我有了一個經驗,和中國面龐的年輕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指望他們會說中文。估計“香蕉人”對于中國是沒有什么概念的,他們眼中的中國也許就是唐人街的模樣吧。
2003年9月7日星期日
今天上午去C大語言學校進行分班考試以及注冊登記。說是考試其實就是問卷調查,而且每一期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問的問題都是反映英語語言使用能力的,比如讀書看報的能力,聽電視廣播的能力,每一道題目的選項都是能力程度的反應。在我看來這個考試特別客觀全面,比國內的出題方式更能反應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在考試之前的這幾天我們這些一起過來的中國學生里就一直傳著各種說法,比如如果想去幾級就要選擇第幾個選項。這都是前輩告訴我們的。語言學校的分級從低到高一共是八個級別,如果能在八級中拿到70以上的期末成績就可以免入學考試直接進入大學學習。不過據說一般中國學生都是分在三級到四級,并且只讀了兩到三期,然后通過入學考試進入大學的。畢竟如果一級接著一級讀下去一是花錢二是花時間。我答題的時候是實事求是地答的,正好是四級的水平。
下午我們在中介公司駐當地辦公人員的帶領下前往位于唐人街附近的一家當地銀行開戶,并把隨身帶著的大量現金存入銀行。長這么大我還是第一次進銀行,我們去的這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大多數是香港人,好在都會說國語,直接和我們用中文對話。我現在要熟悉“國語”這個講法了,這個講法聽上去比“普通話”要洋氣些,呵呵。在加拿大的銀行里我有了人生第一個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