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1號周五
今天語言學校結束了。踏踏實實地上了差不多一整年的語言培訓班,我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很爽!我相信自己從三期語言課程中獲得的進步能夠幫助自己順利通過7月底的大學入學考試。
我計劃了接下來一個月的復習計劃。詞匯題占的比重并不太大,主要的分數還是集中在閱讀理解上面。沒有模擬試題我就翻出三期語言學校讀過的所有閱讀材料。多讀幾遍,讀得透徹了,讓自己熟悉用英文去閱讀。我相信真正讀懂了一段文字就不會被四個選項迷惑住了吧。我想很多在準備考試的中國同學都不會像我這樣復習吧。他們一定在想方設法地找模擬試題來做,而語言學校的這些閱讀材料可能早就當作廢紙了。我這種復習方式顯得特別沒有針對性,可是這次我就是要與眾不同一回。這個月的復習不僅僅是準備考試,同時也是對過去三期語言學校的一個總結。
寫入學考試的作文和語言學校的作文最大的不同在于構思。語言學校里的作文是根據已有的閱讀和聽力材料來寫,寫什么內容、表達怎樣的主題是現成的,寫作時只需要把他們拼接起來。而在接下來的入學考試里必須做到看到題目后快速在頭腦中確立一個主題,形成一個提綱。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并沒有做這樣的練習。我已經考過一次了,知道考試題目是論述性的,這其實就相當于寫用英文寫議論文了。文章的構思這種事情其實與語言無關,而國內高考的作文題中有不少也都是可以寫成議論文的。于是我干脆上網查找了一大堆中國高考的作文題來訓練自己構思文章的能力。
2004年6月26號周六
今天Peter叫上我,莉莉,蓓蓓以及一幫他在自己學校認識的留學生朋友一起去皇家山游玩。皇家山是蒙特利爾市區內最主要的景點,是個小山包,據說如果能順利登頂的話可以俯瞰蒙特利爾全城美景。
Peter的一個朋友帶上了一只足球,他說今天人多,我們可以在山上找塊空地踢踢球。邊走邊聊才知道原來Peter是學校國際學生學會的成員,他經常會組織這樣的活動來增進來幫助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學習英文和了解當地社會。今天一起爬山的這幫人來自各國不同的國家,簡直就是個小聯合國了!皇家山地勢平緩,登山的過程中會途徑不少適合野炊和游玩的草坪。我們就是在半山腰上的一塊兒大草坪踢起了足球。大家雖然是頭一次見面但是都沒有把彼此當作外人。我們一群女孩子和男孩一起在草地上盡情地奔跑。我是個足球迷,以前只知道足球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每個人的配合,卻從沒有想過這個運動很自然地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我是守門員,跟我配合的后衛是阿拉伯人,總出現在我眼前的對方前鋒時個俄羅斯人,跟我遙遙相望的對方門將是德國人,而我們隊的前鋒居然來自足球王國巴西。自從三期語言課程結束以后我每天的日子就枯燥的不得了。上午背單詞,做午飯,下午去圖書館復習,天天如此。像今天這種無憂無慮玩耍的感覺好久好久沒有體會到了。
抵達山頂以后大家都累了,于是便坐下來聊天。我和那個巴西男孩聊了好多足球的話題。我告訴他我是球迷,國足沖擊世界杯的比賽我一場不落地看了,結果看到02世界杯上被巴西隊打得落花流水。他也跟我說了巴西人對足球的熱愛,還當場教我顛球。莉莉和蓓蓓看到我這個樣子都很驚訝。她們都說沒有想到我還是個足球迷。下山以后大家就分手了,Peter請我們三個女孩再市區一家中餐館吃晚飯。
我,蓓蓓,莉莉三個人上次在一塊兒吃飯還是大半年以前的事了。當莉莉和我不再是室友關系而是沒有利益沖突的朋友,一切變得很美好。她問了我很多關于上大學的事情,還讓我別太節省了,說我現在比之前跟她做室友的時候瘦了很多。而做了室友的莉莉和蓓蓓之間卻出現了一些不愉快似的。四個人在飯桌上,我和莉莉聊的挺多,蓓蓓倒是一直在和Peter有說有笑的。言談中我得知莉莉和蓓蓓各自又找了新住處,過兩天就要搬家了,現在的房子也要轉租給別人了。通常在加拿大租房合同一簽就是一年。她們倆還沒住滿一年呢就要分開住了,一定是兩人之間有什么矛盾了。
2004年7月1號周四
今天是7月1日。在中國是共產黨的生日,在加拿大則是全民搬家日。下午的時候我接到了蓓蓓的電話,說她搬家完畢,想請我去她的新家玩玩。她的新家在麥吉爾大學和C大的中間,距離我現在的住處還挺遠。我足足走了7、8個街區才走到。那是一棟小型公寓樓,看上去有點像追求雨晴的那個韓國男孩住的那種公寓樓。
讓我吃驚的是蓓蓓的新室友居然是Peter!難怪上周一起玩的時候就感覺Peter和莉莉之間不怎么說話了呢?難怪他們沒有住滿公寓的一年合約期就不再做室友了呢?真想不到,一年前還那么要好的兩個女孩成了“情敵”。今天蓓蓓請我過去玩相當于是告訴我這件事情。蓓蓓說Peter和自己都是性格大大咧咧的人,在一起很合拍。Peter說他和莉莉相處久了發現莉莉是目的性很強的女孩,和她在一起很壓抑。用Peter自己的話來說“莉莉每走一步就要算好下一步怎么走,這樣太累了!”Peter認為生活就是要享受當下,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何必要如此算計。蓓蓓說自打她來到加拿大就感受到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國內的生活。在這里生活感覺輕松快樂沒有壓力,仿佛一切都充滿希望似的。送我下樓的時候蓓蓓跟我說她憧憬過和Peter的未來,如果他們倆以后真的就在一起了,加拿大、法國,或是美國都有可能成為他們下一個發展的地方。一切都是未知數,走一步看一步吧!
2004年7月11號周日
今天莉莉約我去滑冰,說她新交了一個特別會滑冰的男友,要教她滑冰。她想到我現在一個人在家,孤單的很,就把我也叫上了。到了相約的地點見到了這位高高瘦瘦的來自日本的男孩,我不禁啞然失笑。先是雨晴和韓國人,現在又是莉莉和日本人,又都是在滑冰場。我成了滑冰場上的電燈泡專業戶了!
玩了一個下午后大家都餓了,日本男孩請我們去了市中心一家壽司店吃飯。這是一家點餐式的自助餐廳,交20加幣,想吃什么隨便點。席間日本男孩去洗手間,莉莉趁機向我這個小丫頭片子傳播她的交友觀。她說要趁著現在年輕多交往幾個男朋友,在國外能接觸到的男生種類更多,選擇就更多。交往的人多了才能選出一個最好的。莉莉還教育我,說我的生活太單調了,要擴大交友圈了。男孩從洗手間回來以后話題又很快回到壽司上。壽司種類很多很好吃,我卻懷念起年初的時候在韓國男孩家里的那頓樸素的炒年糕。同樣是三個東亞人,這次的氣氛怪得很。
2004年8月11號周三
考試通過啦!作文和選擇題部分都幸運地通過了及格線,不多不少剛剛好!晚上把這個消息告訴爸媽的時候,爸爸說“這就對了!”爸爸話很少,這句話卻說的我紅了眼眶。我為我自己感動了。
從剛來加拿大的時候周圍的中國同學就都在談論著關于C大入學考試的話題,他們中的很多人上語言學校的課程都是心不在焉的。不少同學還搞來了據說很難搞到的C大入學考試的單詞表。只有我,沒有為考試做很多準備。我有我的信念,就是既然已經在國外了就要踏踏實實跟著當地的老師好好學,接受西方教育。在語言學校課程的基礎上再另外為考試做適當地準備。我堅持了我的信念,結果成功了!
2004年8月15號周日
成功拿到了C大的錄取通知書,我總算完成任務了!可是沒有了奮斗目標的8月份顯得特別的無趣。從通過入學考試到現在我發現自己幾乎無所事事。住在同一棟樓的張海洋和胡銘一樣都是先認識的雨晴,再通過雨晴認識的我,所以如果雨晴不在的話我們幾乎不會直接交往的。早早通過了C大入學考試的胡銘已經在5月份開始大學課程了,他的室友張海洋利用暑假時間在打工。在蒙特利爾打工并不容易,因為當地是說法語的,所以一般老外的餐館什么的是不會收中國人的,所以中國學生打工都是去中國快餐店或是中餐館之類的地方。說老實話我不太敢去打工,因為我怕被老板訓斥。我是個臉皮特別薄的人,我光憑想都能想得出笨手笨腳的自己被老板罵了以后受了委屈眼淚汪汪的樣子。“接觸社會”對我來說始終是個恐怖的事情。我害怕我的笨手笨腳會遭來“社會人”的嘲笑,我受不了那樣的嘲笑。而一旦有一個人嘲笑我,我就會感覺到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我。我知道這是一種心理障礙,可是我跨不過這道檻。我連打工的勇氣都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奢望得到男孩子的欣賞呢?
我身邊的朋友,打工的打工,回國的回國,談男朋友的談男朋友。我呢,過的像個老人一樣。早上起床做早飯,收拾床鋪,看看中文報紙,上網打發時間。在國內上中學的時候天天盼著放假,現在到了加拿大我倒是急切地盼望暑假趕快結束,新學期快點開始,好讓我有事做。成天讀書是不可能的;打工又似乎離我很遙遠;我也不可能一天到晚逛街逛超市,那可是要花錢的。最終我找到了最適合我的打發業余時間的辦法:看報。在蒙特利爾的市中心,華人常去的一個叫做PA的超市門口會提供免費的各式當地報紙,其中就有當地最受華人歡迎的中文報紙《蒙城華人》。在這份報紙里可以看到蒙特利爾當地,以及整個北美地區華人社區的各種動態。沒有電視,看不懂英文、法文報紙,我完全靠這份報紙來了解我周邊的世界。我還從沒有像現在這樣仔仔細細地看過一份報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