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姜明祖實缺縣令變候補 老族長怒氣攻心奔天府

俊秀挺拔的山峰,重巒疊嶂,綿延百里。兩山之間,一條清澈的小河碧波盈盈,蜿蜒流淌,奔向遠方。小河兩岸,一畦畦稻田,依山傍水,或大或小的湊在一起。 山環水抱,芳草萋萋;綠水潺潺,水美稻香。姜家老莊雖說不上人間仙境,倒也是宜居養人的靈秀之地。

清水河畔,一條小路從幽幽蔥蔥的斑竹園中穿過,高大挺拔的翠竹,遮天蔽日。竹園盡頭,一堵高一丈五尺,長百十丈的青石高墻呈現在眼前。石墻正中,一條條勻稱寬一尺六寸、高六寸八分、長九尺八寸的大青石條壘起的臺階,徑直向高墻上延伸。拾階而上九十八級,眼前豁然開朗,數十畝地的黃土大坪呈現在眼前,黃土大坪正中位置,一個諾大院壩呈現在眼前。院壩左邊,一字排開,立著九顆桂花樹,每顆樹徑都在兩尺以上,枝繁葉茂,像六個翠綠的大傘,籠罩在院壩左側。大院右邊九顆老石榴樹,也是一字排列,粗大的樹桿上枯皮翻鱗,夾雜著苔蘚,記錄著它經過的歲月之滄桑。再往院壩右邊,靠近村頭小溪,是一個半畝地的魚塘,清澈的溪水,攜帶著嘩嘩的歡唱聲涌入塘中,猶如流動的碧玉;流水跌落塘中濺起的浪花,又像灑落的粒粒珍珠,潔白無瑕,跳躍翻滾。魚塘中間栽種著一畦蓮藕,夏季葉綠花紅,魚塘中的魚兒上竄下跳,一群紅鯉魚點綴其中,簡直就是一副濃墨艷彩地山水畫。

沿著院壩正中九級青石臺階走到古色古香的正廳堂,八根粗二尺八寸,高九尺八寸的紅榔木柱頭,支撐住寬大氣派,描龍畫鳳的正廳房架。每個柱頭下都墊著一個周圍二尺八寸,一尺八寸高,四周分作八方,每個方位都雕刻著獅子滾繡球圖案的石鼓。正廳四面墻壁,裝嵌著檀香木雕刻的松、竹、梅、蝙蝠、梅花鹿等花草動物圖案的屏風。房頂正中,六尺見方的天窗上,覆蓋著玻璃亮瓦,整個正廳醇香撲鼻,窗明幾亮,富麗堂皇,是姜府待客會友之地,馬虎不得!

從正廳下三步臺階到天井房,三座一丈二尺高,兩丈六尺寬,二尺四寸厚的四個大影壁墻,把天井房分隔成左、中、右三部分,中間面積較大,左右兩個稍小。三個小天井對應排列于左、中、右三個廳房之后,天井的影壁墻上,油漆描繪著姜氏烈祖列宗歷代做官者畫像,一個個威武霸氣,令觀者索然起敬。三堵影壁墻都是外實內空結構,墻體被分割為九九八十一個用桐油、石灰加糯米熬粥,密封而成的小磚匣,每個小磚匣里面都裝進一些雞蛋大小的鵝卵石,占著磚匣三分之一體積。小天井地面全部用大青石板鋪就,桐油石灰合縫。站在天井一說話,清晰的回聲并不走調,一聲變四聲,四聲回八聲,回聲激蕩,更顯神秘。

從天井上五步臺階,進入后堂,也是姜家祠堂,這里供奉著姜氏宗族,世代引以為榮的,姜氏始祖鄂國公當年征戰沙場的頭盔、鎧甲,和一柄銹跡斑斑的大砍刀,還有姜氏列祖列宗之靈位。寬大的供桌正中,放著一個兩尺口徑的青銅香爐,常年香火不斷。供桌兩邊,放著兩盞肚大如壇的香油燈,四季長明。

院壩通往左、右廳堂的臺階也是九級,只是比正廳堂臺階要窄、要短了許多。整個建筑以左、中、右三個廳堂為中軸線分為三部分,互相之間設門聯絡,關上聯絡門,又是三個獨立的建筑群。每一部分不包括廳房、天井房,各有十八間青磚瓦房相互呼應。

尊照姜家先祖立下的三大房長子不離香火堂的規矩,三個廳房一直住著姜氏宗族三大房的嫡系后代。到了明字輩,正廳住著是老大房的嫡系老大候補縣令姜明祖,左廳是做了老二房傳人的姜明宗,右廳是頂了老三房傳人的姜明福。一母同胞的三兄弟,為了續上祖上三大房的香火,又分別做了三大房的獨傳后代。圍著姜家老宅,錯落有致的排列著三間一院,或兩間一搭的兩百多處土墻石板房,居住著二百來戶人家,大多是姜族旁系本家,還有姜家的佃戶,也有姜家歷代恩賜姜姓,成家立業的奴仆,還有幾戶投靠姜家的窮親戚。大部分都是宗親,東拉西扯,拖筋帶骨都算親人。

姜氏家族祖上也曾有過光輝的歷史,自元末明初躲避戰亂流落到金竹縣錦屏鄉,歷時幾百年。錦屏鄉方圓幾百里,一條最大的河流叫姜家河,一座最高、最大、最俊美的山也叫姜家山。還有姜家火紙廠、姜家酒坊、姜家油坊,也包括金竹縣最大的姜記米行,都姓姜。可惜的是姜姓家族至滿清統治中期,家道中落。現在這些紙廠、酒坊、油坊米行的,延續老店鋪號,姜依然姓姜,早已都換了東家,和姜家沒有啥關系。山水依舊姓姜,沒有人過問,又是姜家的,也有不是姜家的。從這些山水地名,作坊商號,可以看出姜氏家族曾經的繁榮昌盛,燦爛輝煌。姜氏家族一代代老人口傳下來,始祖鄂國公以下,哪朝哪代出了幾個文臣武將;某朝某代又放了幾任道臺府臺的。至于幾個縣令,官太小就更不用說了。有年輕人質疑,老年人會說:“那些做官祖先官像、官印都在《姜氏宗譜》上印著,還能有假?影壁墻上也有畫像的!”可活著,大家見過的連小小的縣令也沒有。

姜氏宗譜上排在后十四位的字輩:“開、明、正、志、玉、金、堂,富、貴、吉、昌、萬、年、春。”到了開字輩,守住姜族香火堂的老大房嫡系獨傳人,姜族族長姜開盛,做了一輩子老秀才,也沒有謀得朝廷一官半職,深感愧對先祖。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全寄托在四個兒子身上。大兒子姜明祖,聰敏俊秀,從六歲念三字經,到二十八歲院試取了秀才,更是出脫得風流倜儻,顏如冠玉,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外加一雙濃眉大眼,在四兄弟中最顯為官之像。取了秀才的田明祖跪在祠堂對祖宗發誓,不取功名決不娶妻。又連考了三屆一十二年,四十歲勉強中了舉人,田府上下張燈結彩慶賀了幾天,同年娶本地王大戶之女王氏為妻。

等了五年,祖墳冒出青煙,吏部喜報文書下來,放了青化縣縣令,遠親近鄰齊來恭賀,只待吉日走馬上任。慶賀第六天,客人還未走完,吏部第二道文書,快馬加鞭的送到姜家莊,姜明祖稀里糊涂又成了候補縣令,姜家人目瞪口呆,想不出原委。原來姜家只顧在家里大擺酒席慶賀,忘了使銀子打點,只道自己考下的功名,應得的縣令,沒想到做個小縣令,能有這么多曲折。有懂事的人向巡撫使了銀子,巡撫得了好處,在吏部做了手腳,青華縣實缺縣令被人頂替了,讓姜明祖在家做候補縣令。正歡天喜地接受眾人恭賀的老族長姜開盛,看了二報文書,癱倒在地,一口濃痰堵住喉嚨,當場昏死過去。慌得家人又是捶背,又是掐人中,扶到床上,氣若游絲,濃痰一會上,一會下,憋得嘴發青,臉發白,眼珠瞪得快爆了出來,就是咽不下一口氣。做郎中的四兒子姜明蔭也束手無策,請轎子抬了師傅董半仙過府把脈,說是沒救了,三兩天的客。家人哭的、嚎的亂作一團,老族長說不出話,拼盡力氣伸出右手擺了幾擺。姜明祖說:“都別哭鬧了,爹要說話吶。”只見張嘴,哪有聲音,老族長急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右手握成拳頭伸出大拇指,眼珠直盯著姜明祖,姜明祖說:“爹是說我是老大,讓我照顧好兄弟吧?”老族長搖頭,姜明祖又說:“那就是百年后,讓我們給你修一座全村寨最好看的大墓了。”姜明祖記得以前爹和自己說過這事。還是搖頭,大家又七嘴八舌,猜了一通,老族長只是搖頭,急得咬牙流淚。五歲的孫子姜正榮指著姜明祖說:“爺爺要你做大官吶。”姜開盛點頭收回指頭。都夸小子聰明,也是爺爺自小教的好!歇息了一會兒,老族長又伸出手,比了個八字,瞪著四個兒媳看,又是一陣胡猜,姜明福講:“爹該不是要我們給他老人家娶八個兒媳吧?”姜明福老婆毛氏罵道:“死賭鬼,凈想好事,爹是讓我們四個兒媳,每人生養八個小子,給老姜家開枝散葉呢,一個個蠢蛋,連這都看不出來!”。老族長滿意的點點頭,放下了抬起的右手。眼看人要走,四個兒子跪在床頭,姜開盛費勁的把四個兒子手摞在一起,一雙已經不能轉動眼珠,死盯著四個兒子,只聽“咕嘟”一聲痰響再沒氣息。家人哭作一團,四個兒子傷心歸傷心,一點不糊涂,抹了眼淚,燒送行錢、穿壽衣、奉派放信報喪、請念經超度的道士、吹嗩喇、鬧喜喪的戲班子,一樣也不能馬虎!姜家同族又忙活了七天,熱熱鬧鬧的把老族長送上了山。姜明祖做官喜報,接著老族長喜喪,鬧了半個月。

姜明祖精神頹唐,昏昏沉沉睡了兩個月。家人親戚都勸慰:“候補縣令也是縣令!功名職位都有了,總是給祖宗長了臉!不上任也罷,樂得清閑。”還好王氏肚子爭氣,一口氣又生了三個兒子,也算是給姜明祖的一點安慰。老大還在王氏肚中,做爺的老族長,就照著榮、華、富、貴,金、銀、寶、玉之意,取了姜正榮、姜正華、姜正富、姜正貴、姜正金、姜正銀、姜正寶、姜正玉八個名字,用紅綢布寫好供在祠堂,要祖宗保佑,成就姜家八大金剛。王氏十年生了榮、華、富、貴四個兒子。候補縣令一候又候了一十八年,縣令終未候上,倒是老子姜開盛去世后,姜族公推補了族長。

姜明祖閑得發慌,在廂房擺了幾張桌子,教授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姜氏子弟識文斷字,更學孔孟之道等做人禮儀。外姓一概不教,姜縣令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如果收了外姓子弟,自己就淪為私塾先生,豈不是辱沒了自己候補縣令的身份!姜正榮二十六歲取了秀才,姜正華、姜正富、姜正貴,三個全被姜明祖教成沒及第的秀才,斯文嗲氣,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三個大的正榮、正華、正富先后都已娶妻生子,做官做不了,干粗活又又怕掉面子,惹人笑話。六十多歲的姜明祖,漸漸淡薄了做官的欲望,身體還算結實,腰不彎,背不駝,身材挺拔,戴著一副金絲眼鏡,胖乎乎的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出口就是之乎也者,給人一種高深莫測之感。一家一十四口,靠著五十余石地稞,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捉肩見肘。王大戶經常嘆息,原指望田舉人謀個一官半職,好光宗耀祖,沒想到混的如此狼狽,飯都快吃不下去了,不時還要搭銀子接濟,又心痛閨女,又心痛銀子,后悔把閨女扔進了火坑。姜明祖家,連喂豬煮飯的女傭人李金蓮,和她在田府打更守夜做粗活的丈夫張金柱都養不起,要辭了,張金柱兩口也沒處著落,苦苦哀求老爺,只管吃住,不要工錢,無奈只得留下兩張吃飯的嘴巴。

老二姜明宗小老大十歲,人最實誠,也還聰明,跟老子一起識了八年字,到了縣里選拔秀才時間,兄弟幾個都去,唯獨他,打死都不去赴考,偏偏喜愛莊稼活,說農人快活自在。見著種地的在田間地頭鋤草種地,看得就發呆,發誓要做農人,老族長讓他跪過香不算,還吊起來打過,也不改初衷。還和老子辯解說:“你不是常說,咱們姜家世代耕讀傳家嗎,連耕田種地的都沒有了,家還咋傳下去?”老族長看著身強體壯,五大三粗的姜明宗,心里安慰自己:“也是生就一副種地的身子,沒辦法只得由他去了。后稷老爺也曾種地,還成了農神呢,也不辱沒祖宗。”兄弟分家后,姜明宗分了三十多畝土地,一分地也不出租,全靠自己打理,常年伙計也不要,養了一頭老黃牛,自己的地耕罷,就忙不跌的給人耕地換工,換工干活中,結識了莊后吳清云家大閨女吳彩霞,這吳彩霞人長的漂亮還潑辣能干。自從父親吳清云砍柴摔斷了腿,剛二十歲的大姑娘,也不顧人說閑話,帶著一個十八歲、一個十六歲的弟弟和人換工種地。儼然頂替父親做了家長,和姜明宗一接觸,兩人都有似曾相識、相見恨晚的感覺。一來二往,兩人誰也離不開誰。姜開盛想,老二只知道耕地種田,功名上沒有指望,大家閨秀也是難以討娶,看吳彩鳳人也利落漂亮,和兒子也算是志同道合的莊稼漢,就請了媒婆去吳家提親,吳清云早就相中了的好女婿,正苦于門不當,戶不對,干著急。不用媒婆費神,走個過程,雙方一拍即合,選個吉日成了親。婚后兩家幾乎合作一家,夫妻兩個帶著兩個弟弟,加上一頭老黃牛,姜明宗三十多畝地,吳家四五畝地合在一起,也不請工,除了種糧食,也種苧麻賣錢,每年還種幾畝棉花。吳彩鳳老娘做不了重活,就拿棉花紡線,吳彩鳳抽空也幫忙紡線賣錢。聽人說漢口棉紗線價錢好,姜明宗就著農閑去漢口看弟弟,帶了幾十斤碰運氣,見自家賣的紗線被人織成襪子,價錢翻了幾十多倍,腦袋一機靈,買了兩臺手搖織襪機,教授手不方便的老岳父和岳母學織線襪,莊里莊外人穿過后,都說暖和、結實耐穿,比起小販賣的洋襪子便宜、實惠。一傳十十傳百,買的人越來越多,連金竹縣城都賣了不少,姜明宗大喜,連著又買了兩臺,夫妻倆就著油燈晚上加班,也忙乎著織起來。兩家六口人,日子越過越紅火,莊子里的人都夸姜明宗腦袋好使會賺錢,姜明宗總是憨厚的笑笑說:“都是土地的功勞,黃土變金子吶!”。結婚第三年,吳彩鳳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爺爺取好的名字不用,姜明宗自己給取了一個名字叫姜正經,意思是只有種田才是正經事,正經人。姜明宗看著活潑可愛的小正經,渾身就有使不完得勁,沒日沒夜的干活,在四兄弟中日子過的最紅火,姜開盛也放下了心。

老三姜明福,小了老大姜明祖整整二十歲,從小不愛圣賢書,脾氣暴躁,勉強讀得千字文,打死也不讀書,到二十多歲個頭也不見長,五短身材,臉小眼睛大,生就一張油嘴滑舌,被老爹視為異類,甚不待見。卻不知老三心眼靈活,很會倒騰,兄弟幾個分了家,田明福田產全部變賣,加上現錢,湊足五百兩銀子,到漢口開了酒樓。天生好算計,靠精明與勤勞,經營十年,銀子翻了好幾十倍,三十二歲上,娶了個美人胚子毛氏為妻,揣了厚踏踏一疊銀票,榮歸故里。鎮里買下鋪面租出去,只收房租,不做生意,享個清閑福。不如人意的是,毛氏四年生了一個女兒,肚子再沒有動靜。怪毛氏肚子不爭氣,后娶二房李氏,三年肚子還是空癟癟的。一賭氣再娶三房劉氏,五年也未養下一兒半女。姜毛氏罵姜明福:“以前說我只會養女兒,現在咋樣,換了田地,連女兒都養不出來。都怪自己種不好,總賴地不行,這下死心了吧,白瞎了幾塊肥田沃土。”快把姜明福活活氣死。姜明福不到五十歲就心灰意冷,戀上賭牌,還染上大煙癮,眼看快敗光了家產,三個老婆,一個小千金玉鳳跟著受罪,大老婆毛氏性格剛烈,生在大漢口見過大世面,又養了一個女兒壯膽,整天咒罵大煙鬼,該死的賭徒,害得自己和女兒跟著受罪。李氏、劉氏生性懦弱,不好意思吵鬧,只怪自己肚子不爭氣,沒生養,總感到有愧于姜明福。

版權:起點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洛隆县| 无极县| 团风县| 福建省| 怀仁县| 大邑县| 石狮市| 日喀则市| 怀集县| 图们市| 吐鲁番市| 江西省| 无极县| 溧阳市| 贺兰县| 建德市| 镇坪县| 河西区| 平原县| 枣强县| 周宁县| 蕉岭县| 北碚区| 海口市| 都安| 满洲里市| 天长市| 南乐县| 丰顺县| 新密市| 徐州市| 嘉定区| 涞源县| 娱乐| 乌恰县| 平顺县| 江油市| 泰安市| 瓮安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