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遭天災難民坐等吃大戶 造影片族長斂財有門路

  • 姜家莊往事
  • l天高云淡
  • 5524字
  • 2025-03-27 11:36:17

連著兩年遭災,第一年雨澇,從農歷七月半下到九月二十一,兩個多月白天不住雨點的下,晚上雨住放晴,進不了田地。成熟的玉米、

水稻都爛在地里,有人冒著大雨搶回來的糧食,沒有太陽曬,也都生芽霉變,幾乎顆粒無收。第二年大旱,三月初八到八月十五總共下了兩場雨,連地皮都沒有打濕。地里的玉米桿子長到兩三尺高,干枯的都能放火了。稻田里曬開的裂縫,腳丫子塞進去看不見,青蛙都快曬死了,余下一姜的枯稻草。又是一年差不多顆粒無收。佃戶們都商量著找東家減租子,姜明德家以前的二十多個佃戶,找到姜明福家,領頭的李大根說:“連著兩年遭災,三老爺也是看著的,目下家里都揭不開鍋蓋,還求三老爺抬愛,抬愛。”姜明福說:“你們說的也無道理,

種田交租天經地義的事,只管叫苦賴賬,受災了要減租,遇上豐收年,

咋也不見你們給東家加點租子?盡為自己打算,不顧別人死活。”李大根說:“荒年減租,是大老爺留下的規矩,先東家姜明德那么尖酸刻薄的人,每逢遭災,也拗不過都會減租的。”不提姜明祖還好,一提姜明福就來氣:“都是大老爺在世時,把你們慣的壞毛病,有點天干地濕的,就謊報災情,吵著減租賴賬。你們還找大老爺說去好了。李大根說:“三老爺要是如此說話,地是真的種不下去了。”姜明福說:

“種不下去了,給我交回來就是。”李大根也是犟牛性子:“交就交了,

都交了不種就是了!”姜明福更是說了狠話:“地不種了,也別想在哪地面住了,你們蓋房,也是占了地的。”李大根氣得渾身發抖:“還不讓人活了,地種不起不種了。自家蓋的房子也不讓人住了。說是姜明德心狠,我看是走了小鬼招來了閻王,你的心比姜明德還要狠!”隨同的人見說不出個名堂,害怕較上了勁不好收場,把李大根拖走了。

姜明福正生氣,姜正貴一路走一路嚷嚷:“大爺教學教糊涂了,腦袋不好使,減了自家的租子不說,還自作主張,把二哥和三哥名下的地租也減了。也不問一下兩個侄子同意不同意。”三爺叫正貴:“先別顧著說了,趕快叫四爹過來,別讓他也放了口,減租就晚了。”姜明蔭過來就說:“租子還是要減的,連遭兩年大災都是見著的,不說多的,

就減租一半,兩年收一年算了。大爺生前立下的規矩,不能廢了,硬抗著不減租也沒有道理。逼得窮人都不種地,也不是啥好事。”姜明福提高了嗓門喊叫:“你老四也是老糊涂了,還減一年租。你倒好說,

家里有藥鋪子扛著,又不缺錢。正榮那個書呆子,仗著有幾個學份錢,

也敢充好人,惹急了我,扒了學堂,讓他教個狗屁學,領著一家子喝西北風!你也是,等我砸了的藥柜子,燒了你騙人錢財的樹皮草根!”一向善良,輕易不動怒的姜明蔭,此時也發惱了:“你跟我斗個啥狠,減租子礙著你啥事情?

你又沒有一分地,姜明德那二百畝地,與你有啥關系?你心痛個啥子?

瞎糟心!”姜明蔭說完,抬起屁股,怒氣沖沖的走了。嗆得姜明福說不出話來,像老牛一樣喘著粗氣。望著姜正貴說:“家要敗,出妖怪,

咋的就出了這叔侄兩個敗類,都是你親老子的過錯。活得沒事干,整天胡說些什么:“做人要憑良心呀、多行善少作惡,人在做天在看啦;

窮人也是人,不要仗富欺貧啦”。盡是一些迂腐沒有用的東西。你是族長,可不能像他們一樣軟弱、迂腐,掂不出個四斤八兩,你親爹的話多數迂腐、守舊,是不能聽的。有些事情,有些人面前,心里還得有一股狠勁。“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要想干大事也不能禁拘于小節。”不減租就要餓死人,沒奈何,全莊大戶都減租一年,姜明福獨木難支,減了一半的租子,姜明福心痛了一年。挨到第二年開春三月天,除了幾家有地有點家底子,莊里快一半農戶燒火斷了糧,出外逃荒的也不在少數。兵荒馬亂的,生意不好做,姜明福鎮子上的商鋪,

也沒有人租了,還好一大家子,有縣城當校長的姜志義教書工資,和在部隊做營長的姜志高軍餉接濟,日子還算能過。

這幾天,姜正貴媳婦竄門,竄出一個更讓姜明福父子聽了心驚肉跳的壞消息:說是臨莊張家莊,來了幾百吃大戶的窮人,走到大戶人家就不走了,直到吃得鹽干米盡,才動身找二家。”姜明福說:“還有這等荒唐事,沒有王法了嗎?想吃誰家就吃誰家,官府干啥吃的?也不管了,聽憑胡鬧?”正貴老婆說:“人家說是,人山人海的一起走,

又不打又不搶,只是要吃飯活命,官府也是拿他們無奈何的事情。”

姜明福和姜正貴商量,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提前做好防備才好。

讓莊子里的年輕人,時刻做好準備,防范外來人進莊,有了苗頭,就到莊子隘口堵住。真是怕啥來啥,一天飯后,姜明福正在閉目養神,

姜正貴進門就嚷:“爹,來了,爹,來了。”姜明福說:“那個爹來了,

都當族長的人了,說話顛三倒四、沒有一點譜。”姜正貴說:“那個說爹來了,是饑民來了,好幾百饑民,已經到了山口竹園腳下。”姜明福一頭站起:“那還磨蹭個啥,還不快喊人堵路!”杵了拐棍,就往外跑。叫了五十幾個青壯年后生,加上六七十多個看熱鬧的老人和小孩,

湊了百八十人,聚到莊前竹園里,密麻麻的占在臺階隘口處堵路。一會兒饑民男女老少,幾百人蜂擁而至,雙方碰到一起僵持起來。饑民中有人發聲:“只顧朝前走,大路朝前,各走一邊;還有擋了路,不讓人活命的道理!”饑民前排站的都是老漢、老太婆,手里牽著小孩,

看著餓得面黃肌瘦的老人和小孩,莊子里堵路的人們,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老饑民們牽著小孩,都把眼睛瞪得溜圓,好像堵路的人不存在一樣,徑直朝前走,莊里人一直被逼得往后退,眼看就要擠上院壩。

姜明福急得大喊:“還不用點力,等到這一幫人進了莊子,誰家能承擔得起?是我姜家子孫的,都給我扛住,不要退了!”誰能扛得住,

饑民喊著號子,再一哄擠,姜家莊老少全被擠在一邊,大眼瞪小眼。

看著六七百人的饑民隊伍,亂哄哄的沖進莊里。莊里人反倒被撂在后面,姜明福感覺自己腳都沒法著地,被饑民架空卷回了莊子,看著涌進姜家老莊的幾百口饑民,姜明福父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幾個領頭的饑民,說是要找莊子里主得了事的說話,被人領著找到三爺和族長姜正貴,饑民頭兒說:“我們湊到一起討吃喝,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以前走到哪里,多數知趣的財東,也就好菜好飯的管待幾天,好言好語禮送出境。也遇到過不曉事的主戶,捂著糧食,不讓大家伙活命的,

窮兄弟們一把火燒了家院,打死當家的走了人的。聽人說姜家祖上也是積德行善之家,想必都是明事理的人,該咋辦,也不用我們多說吧。”

姜明福思量,不應付一下恐怕過不了這個坎,吩咐姜正貴,召集莊子里幾家大戶,捐了幾斗米,在學堂前架起三口大牛肚子鍋,連著三天,只管熬稀飯讓饑民喝,喝得直打飽嗝,三天喝了一石零五斗的大米粥。

饑民們也不言語,每天只管喝粥,喝了睡,睡醒了再喝,沒有一點離茬的意思,姜正貴嘗試著勸饑民離開莊子,陪著笑臉說:“各位鄉親,敝莊也是苦寒,各位貴客來敝莊已經三日了,敝莊里也算盡心竭力了,只是太窮也沒奈何,還請移步他莊,早作打算,免得耽誤了各位前程不好。”幾個領頭的饑民說:“昨日就發話,要眾人動身,

離開姜家老莊,無奈這幾日都喝稀粥,賤命雖然都還在,可大部分人身體虛弱,想走也走不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要想人走,還得改善伙食,將息好老弱病殘的身體,才好啟程。”爺兒倆議論一番,又找大戶商議,姜明福說:“這些饑民,就是不拿刀槍的活土匪,連官府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自流,看來要想讓這群饑民摞窩,不給吃好,是不會走的。還得我們幾家鼎力協作,傾其所有,好好招待一番,早點送走這幫瘟神算了。”姜明福聰明反被聰明誤,白白浪費了一石多白米,多供養了幾天饑民。姜三爺人還算活絡,封了五個領頭的饑民每人一塊大洋,才算把人打發走了。第一茬饑民走了不到半月,

第二茬又來了五百多人,氣得姜明福說:“日子沒法過了,不如帶了莊子里的人,也出去吃大戶清閑。”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姜家人變得聰明多了。好菜好飯款待三天,饑民們就走了。二茬饑民走后,姜明福才知道,姜家莊著了第一茬饑民的道,按照吃大戶的規矩,第一茬饑民吃過后,應該在路口插上標記,后來的就不會進莊子民只嫌姜家老莊沒用心招待,故意留了一手,不做記號,害得姜家老莊遭了兩次劫難。姜明福不住口的大罵:“銀元送鬼了,那么多飯菜都喂狗了,該死的混賬東西,討不到好死的窮鬼,祖祖輩輩做叫花子要飯的玩意兒!”

饑民過后又鬧兵荒,鄉公所也派人打了招呼,亂兵散勇的,沒有個說理的地方,能避就避了,不要糾纏,打死白死了。半年時間里,

沒有定時,莊子里只要有人喊一聲:“當兵的來了。”各家各戶全都關門就跑。姜明福不相信:“當兵的會吃人?我家志高還在隊伍上做營長呢,怕個球!”幾十個大頭兵闖進姜家老莊,別人都跑了,姜明福怕丟了家當,沒有跑。四五個大兵摸索著走進姜明福家院子,見一老叟,手抱水煙袋,并無半點怕處,也是稀奇。一個長官摸樣的人,走到姜明福面前問:“老頭,莊子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姜明福說:

“莊子里的人聞聽尊駕光臨,都逃走了,也不知軍爺作何稱呼,來敝莊有何貴干?”當兵的笑著回答:“我們都是國民革命軍人,在本處清剿土匪來了。”姜明福忙打恭說:“大水沖了龍王廟,都是一家人了。

我侄孫子姜志高,還是革命軍的營長呢。”那帶兵的說:“若是真的,

還是長官了。”看過姜志高身著少校戎裝的照片,忙向姜明福行了軍禮,自己介紹說:“本人少尉連長孫大勇,見過長官貴屬。”看在姜志高少校戎裝照片的面子上,孫大勇沒有為難姜明福,住了一晚,規規矩矩的離開了姜家老莊。孫大勇一伙一走,莊子里的人都回了家,見莊子里秋毫無犯,也是詫異,都說兵匪一家,還沒有見過不搶錢財的兵痞。都猜不到當兵的,咋就放過了姜家老莊,就肯放過了姜明福。

姜明福得意洋洋地向眾人賣弄:“那一幫當兵的一到屋子,見了我家志高的照片,對著照片就敬禮。轉過頭就朝我跪下磕頭,也不知道咋回事。想是我家姜志高做了元帥,統領著他們吧。臨走,當官的還給我磕了個響頭吶。”莊子里的人聽說姜志高的照片有這么大的用處,

都異常羨慕,特別是幾家富戶,都后悔沒有向姜志高討一張影片,用來對付當兵的。姜明福說:“這事情也不難,我在漢口就見過,照片可以翻拍的。”知道鄉里人不懂又說:“翻拍就是拿著留影機器,對著影片再拍,翻拍就是費點事,拍一張怕得花三、五個大洋。”都說花三五個大洋,買個平安也值得。姜明福說姜正貴:“你是族長,保護族中人安危也有責任,幸苦一點去漢口一趟,抓緊把這事情給大家辦了,沒有推辭的道理,免得當兵的再來莊里,大家恐慌。”大伙都感恩說:“還是三老爺心好,處處想著大家伙”。七家大戶,一共湊了三十五塊大洋。聽說有此等好事,又有八家日子勉強過得去的人家,也要翻拍姜志高的影片,苦于銀元一下湊不齊,找族長想辦法,姜明福同情的說:“我也知道,你們手上不寬裕,又想圖個平安,想一想,掛我家志高的影片,也是給我大房長臉的事情。我每家補你們一塊大洋,

把這事情辦了,別讓那七家知道了就是。”八家都說:“為了自家安寧,

還要族長家貼錢辦事。”有懂事理的說,統共十五家均攤,該給族長湊點盤纏錢,才是正理。姜明福說:“盤纏就算了,誰讓他是族長,給族人出出力也是應該的。”又收了三十二塊銀元,總共六十七塊大洋。

眾人一走,姜正貴收拾行裝,就要帶了大洋,動身赴漢口。姜明福笑得渾身發抖:“你個苕人,和他們強不了多少,帶那么多銀元,是要給志高鍍金身呀?只到縣城照相館就做了的事情,還用去漢口花盤纏!”又喊姜正貴:“問你四爹討了銀元一起做了。”正貴問:“四爹那收幾塊銀元?”姜明福不耐煩的說:“你個榆木腦袋,啥時候能開竅,

還用問我嗎,五塊大洋照收,他又不缺錢。再說他那張破嘴,收少了,

說露嘴咋辦?”又囑咐姜正貴:“事情辦好了,去姜志義學校住兩天

再回來,學校吃住又不用花錢,回來的早了,讓人看出蹺蹊不好。”

來去六天,姜正貴回到姜家老莊,十五戶都千恩萬謝的拿走了翻拍的姜志高影片,端端正正的掛在堂屋正中。翻拍的有點模糊,看不清人臉也沒有關系,全部讓四爺在影片下面寫上:“國民革命軍營長姜志高之寶像。”姜正貴算了一下,縣城照相館做了十六張影片總共花了兩塊大洋,自己吃飯帶住旅館花了不到一塊銀元。六天凈賺了六十九塊大洋,姜正貴徹底服了老子,這一肚子的生意經,自己一輩子怕是也學不完。姜明福得意的說:“十幾家才開個頭,不信你看,再來大兵頂用了,莊子里其余的家戶,再沒有錢,砸鍋賣鐵也要做影片,賺大錢的日子還在后頭吶。”心里也感激侄孫子姜志高,這小子打小和我不親,沒想到從了軍,給自己找了個生財之道,沒想到!遠在軍營里的姜志高也沒有想到,莊子里的人,會把自己的照片供起來當護家符用,威風的簡直和委員長蔣光頭有一拼。唯一擔心的是姜志高老娘馮氏,找到姜明福訴說:“正貴兄弟把志高影片,印得到處讓人掛,

別折了志高的壽數不好吧。”姜明福說:“看你說的是啥話,城里有錢的人,都掛蔣委員長影片,還能把蔣委員長壽數折了?多少人影片想叫人掛,誰肯掛。我也想讓人掛,可惜了當兵的不怕。多么光耀的事,

真是頭發長見識短!”姜明福原來怕當兵的進莊子,現在天天盼望隊伍進莊來,嚇一嚇莊里的人,也好讓大家都知道姜志高影片的用處,

自己才好印影片賺錢。

姜明福家連著喜事不斷,這邊,賺了銀元,那邊,孫兒姜志遠,

考進了國民黨中央黨部青年特訓班。姜明福抱著水煙袋,在莊子里四處宣揚,莊戶人家不知道中央特訓班是干啥的,姜明福神乎其神的說:中央,說白了,就是皇帝座位的金鑾殿,在中央做事,就和當年陪皇帝,坐在一起喝茶議事的人一樣,都相當于大清朝時的軍機大臣!”

聽得鄉民都砸了舌頭,伸出大拇指,直夸姜志遠了得,小小年紀,就做了軍機大臣。姜明福心里得意,還不是自己,自己請王半仙做了照壁墻的功勞!這一年,姜明福像做了皇上一樣飄忽,伏天熱了,躺在涼椅上閉目養神,劉氏、李氏,一邊一個掌個大蒲扇扇風,順帶給自己哼著小曲解悶。冬天冷了,懷里抱著暖爐喊背痛,讓兩個小妾給自己捶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郸城县| 观塘区| 花垣县| 徐闻县| 茶陵县| 乐都县| 娱乐| 榆树市| 临武县| 宣化县| 高尔夫| 德化县| 宾阳县| 峨山| 永清县| 白山市| 泰来县| 玉屏| 集贤县| 盐源县| 高要市| 义乌市| 泰顺县| 怀安县| 湄潭县| 大庆市| 马山县| 平乡县| 甘孜县| 铁岭市| 铜陵市| 石柱| 朝阳县| 栾川县| 榆树市| 于都县| 宁海县| 四会市| 乌拉特中旗|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