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心熱戀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深情或愚昧上
江城,十月。
夏日燃盡,一場急雨后就入了秋。
這時候的江城十日總是有九日在下雨,纏.綿不盡似的,從濱江岸邊遠眺,陷入群山的樓宇大廈,山風(fēng)有嵐,霧靄繚繞,如同蜃樓仙境。濱江東岸新城區(qū)高樓聳峙,西岸是尚待拆遷的老城,新城與舊市,金屬與陳舊顏色,相互拉扯。
坐690路公交,穿過濱江大橋,從東岸到西岸,終點站是江城區(qū)重點中學(xué)江城三中。
預(yù)備鈴已經(jīng)響起來,慌得辛焰一腳踩進路邊水坑,她今天穿了一雙白色帆布鞋,鞋邊就染上了臟污泥點,好在她踩著鈴聲最后一個音符,進了教室。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拖著最后一句‘憂傷以終老’,辛焰總算喘勻了氣兒,腳下帆布鞋有點進水,她不舒服地用腳蹭著地。
講臺上課代表又換了一首,辛焰跟著讀了幾遍。早讀進行了一半,辛焰放下書,準(zhǔn)備例行紀(jì)律檢查,首先看了眼同桌林珊。
校徽,戴了,拉鏈,拉好了。
然后才在班里巡視起來。
林珊對上辛焰的眼神,眼前的女孩兒挽著低馬尾,鬢邊幾縷碎發(fā),襯得臉巴掌般大小,罥煙眉,那雙眼如浸潤了濱江水,氤氳著水霧,染幾分初秋的蕭肅。
她就這樣被辛焰盯了幾眼,不禁臉頰發(fā)燙,林珊想,她好A啊。
辛焰是這學(xué)期新來的轉(zhuǎn)校生,不愛說話,眉宇之間展不開似的,班里同學(xué)也不太搭理她。
還是因為她太孤僻了,林珊與她做了一個月同桌,說的最多的,就是借過,幫我傳一下卷子,下節(jié)課是什么。
除此之外竟然沒有說過其他的。
混在陣陣讀書聲里,林珊聽見隔著一個過道的幾個女生,在說,“劉老師為什么要讓她當(dāng)紀(jì)律委員啊,她真的好煩,上次我的裙子不過改短了一點點,結(jié)果被記了名字。”
“你小聲點,小心一會兒又說你劉海兒太長,記你一筆。”
“服了服了。”
“誒誒,跟你說啊,我之前在劉老師那里看到花名冊,辛焰今年十九了啊。”
“!怎么會這么大?不是說從一中轉(zhuǎn)過來的?”
“是復(fù)讀。”
“復(fù)讀怎么不去高三復(fù)讀班啊,怎么在我們班?”
“不知道。總之年紀(jì)很大啦!”
“.......”
林珊默默記下,又看了眼在前面檢查班級儀容儀表的辛焰,她垂目寫字,睫毛如鴉羽,纖白的手指握筆,指尖攥得一點紅色。
——明明就沒有什么年齡感,反而是和班里女生相比,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清冷氣質(zhì)。
周一早讀結(jié)束后要開周會,所以辛焰看得仔細,以免在周會上交叉檢查時,被別的班紀(jì)律委員抓到小辮子。
正當(dāng)她準(zhǔn)備回座位,早讀聲竟然漸漸停歇下來,辛焰納悶,回頭看到教室門口站著一個男生,逆著光,看不清男生面貌,只見他竟然染了一頭灰藍色頭發(fā),身材高挑,一雙長腿又細又直,每一步都像踩在人心上。
那藍灰短發(fā)亂蓬蓬的,桀驁,不羈。
她第一次見到夏遲,并不知道這是班里的人。
辛焰見其他人都停下早讀,還以為這是走錯班的,耳邊一個女生倒吸一口涼氣,小聲道,“夏遲啊,終于來上課了!”
那男生已經(jīng)邁著長腿走到了最后一排座位上,同桌任宇見到他,興奮道,“遲哥!你終于來了!”
夏遲瞥他一眼,眼下青黑明顯,“一會兒再聊,暑期集訓(xùn),再加上季末考核,我快累死了,讓我睡會兒。”
說完,他埋頭便要睡。
辛焰走到他面前,敲了敲他的課桌,開玩笑,這藍灰色頭發(fā),一會兒要是去了周會,豈不是萬黑叢中一點藍,好像在對其他班紀(jì)律委員說,快來扣8班的德育分。——那劉老師不得又來煩死她?
夏遲本就缺覺,還要早起來上課,此時正是起床氣最重的時候。
在敲桌聲契而不舍地響了第五次的時候,他猛地抬起頭,眼前是個沒見過的女生,不過對他來說也不算什么,他不常來上課,班里有一半的人都對不上號。
他心里窩著火,臉上卻不顯,只是抱臂環(huán)胸,仰頭看辛焰,“同學(xué)有事嗎?現(xiàn)在不是在早讀么?你站我這做什么。”
周圍的人都知道,這是夏遲要發(fā)火的前兆。
——畢竟是校規(guī)200條困不住的預(yù)備愛豆,AKA.summer.late,整個三中無人不曉。
但三中那么大,還是有人不知道,比如,剛來的辛焰。
“同學(xué),你,違反校規(guī)了,穿校服要扣所有扣子,不能染發(fā),不能帶飾物。”
辛焰居高臨下,眼神劃到男生鎖骨處,他敞著校服,里面是件黑色T恤,畫著骷髏和玫瑰,領(lǐng)口偏大,露出一個銀質(zhì)項鏈,墜著一把精巧的鎖。
夏遲勾唇一笑,伸手攏了攏頭發(fā),露出光潔額頭。
他本就長得好,一看就能和大部分人區(qū)分開,夏遲鼻梁高挺,眉目秾麗,此時似笑非笑看著辛焰,那雙眼似乎能將人吸進去。
辛焰無動于衷,看著他,又重復(fù)了一遍,“同學(xué),你違反校規(guī),要扣德育分了,你叫什么,我要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