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二戰后期美國馬特霍恩計劃研究
最新章節:
后記
1944年6月至1945年3月,美國利用當時最先進的B-29重型轟炸機從印度的加爾各答基地和中國成都附近的前進機場出發,對日本南部九洲和在華日本占領地鞍山、臺灣等軍事要地實施遠程戰略轟炸行動,此即“馬特霍恩計劃”(OperationMatterhorn)。該計劃在籌劃之時,因其預計效果“不佳”,及高昂的經濟成本、政治代價,曾受到美國一些軍方人士甚至部分國家高層決策者的反對,但以羅斯福為首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力排眾議執意實施。本書的敘述了馬特霍恩計劃的歷史過程,尤其關照它與其他歷史事件的關系和所產生的影響。在努力“還原”歷史的敘述中,伴隨著各種問題的提出和對答案的尋求。
最新章節
- 后記
- 附錄5 1939年8月愛因斯坦關于原子彈制造和投放問題致羅斯福函[1]
- 附錄4 1944年3月30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參謀長漢塞爾將軍簽署“同意”意見的B-29航空隊指揮系統方框圖[1]
- 附錄3 1944年3月15日羅斯福給陳納德的回復[1]
- 附錄2 1944年1月26日陳納德寫給羅斯福的信[1]
- GLOBAL ESTIMATE OF THE SITUATION 1943—1944 EUROPEAN AXIS SITUATION
上架時間:2020-12-04 18:01:52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