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這只是“傳說”
“鬼子縣,安靈鄉,鄉里住了位老和尚。”
“白胡子,爛衣裳,不敬佛來不上香。”
躺在爛木床上的洛小乙反復琢磨著這段當年在安靈鄉膾炙人口的童謠。歌中的老和尚姓甚名誰無人知曉,從何而來更不得而知。
老和尚常年居住在和他本人同樣神秘的貓耳山古廟。
那古廟坐落于松林之中,山壁之下。
每到夜晚的時候,山里詭霧繚繞,陰氣十足,鄉里的老百姓從不敢靠近半步。
據說,古廟里的老和尚從來沒有下過山,就連在鄉里生活了六七十年的老人都沒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
如此神秘的流弊人物,自然會成為孩童們的崇拜對象。
安靈鄉兒童飛虎隊第一大隊長王胖子表示:他蹲在地頭拉粑粑的時候,曾看見老和尚穿梭于田野叢林之間,而且來去如風。根據老和尚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功夫來推斷,他肯定是武當派的掌門人張三豐。
王胖子講述的有鼻子有眼,好像他在拉粑粑的時候和張三豐拜過把子似的。
但安靈鄉兒童掏鳥蛋小組的李組長也不甘示弱,當即用嗤之以鼻的態度回應了王隊長這種無比荒謬的猜測。
李組長表示: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曾親口跟他講過,說貓耳山古廟里住的是太上老君的首席大弟子。
后來在天庭觸犯了戒規,這才被貶下凡。
而他到凡間的任務,就是專門懲戒那些調皮搗蛋,天天闖禍的小孩子。
這些話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肯定是難辨真假。
但李組長自從知道了老和尚的“真實身份”之后,就再也沒敢闖下一丁點兒的禍。
直到洛小乙離開安靈鄉之前,李組長的掏鳥蛋小組還一直秉承著“只掏鳥蛋,絕不闖禍”的優良傳統。
對此,李組長的父親表示十分欣慰。
王隊長聽了之后,馬上用捧腹大笑的方式,對李組長發表的無稽之談進行了一番諷刺。
“傻子,你爸說的那些都是騙小孩子的鬼話。我媽還說村頭的黃狗是二郎神家的哮天犬呢。”
李組長十分不服,立馬予以回擊。
“你放屁,我當時已經不是三歲小孩子了,難道真話和假話都聽不出來嗎?”
……
這段對話發生在十年前,當時的洛小乙正準備跟他的兒時玩伴兒們告別。恰巧走在半路的時候,遇到了這兩位在安靈鄉兒童界極具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洛小乙告訴王隊長和李組長,說他要到貓耳山的古廟去做老和尚的徒弟。兩個玩伴兒聽了之后,全都露出了吃鯨的表情。然后就有了上面那段,兩大“領導人”的激烈爭辯。
洛小乙自己也不知道山上的老和尚究竟是誰,更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非要去那陰森森的貓耳山。
不過,關于貓耳山古廟的傳說,洛小乙的爺爺倒是零星的給他講過不少。
爺爺的名字叫做洛正祥,想當初在安靈鄉也是個名人。
他二十歲離家,跟隨著一個號稱“盜墓圣手”的家伙四處游蕩。
洛小乙還記得爺爺和“盜墓圣手”的合照,那人的臉上布滿了疤痕,長得是相當恐怖。
洛正祥在外漂泊了整整十幾年,他們經常在各大古城流竄作案。
幾年后,“盜墓圣手”鋃鐺入獄,而且還被沒收了全部家產。而洛小乙的爺爺則舍財保命,逃回了安靈鄉。
關于貓耳山的故事,洛小乙是在七歲的時候聽爺爺喝醉酒時講的。他曾經還把這個故事分成了七卷,四十九章,八十一小節,分別在不同的場合下給安靈鄉兒童界的兩大“領導人”講過。
他繪聲繪色的講述,外加添油加醋的夸張表演,致使王隊長和李組長對居住在古廟里的老和尚更加崇拜不已。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相傳在數百年前,華夏大地內憂外患,紛爭不斷。而安靈鄉依山傍海,地理位置顯耀,自然就成為了兵家的必爭之地。
據說那場最為慘烈的戰役就發生在安靈鄉貓耳山附近。
冷兵器時代,近百萬人赤膊而戰。
爺爺說那場仗打了整整七天七夜,素有“四季如春”之美譽的安靈鄉,竟在那七天的時間里狂風大作,陰云不散。
土地被鮮血沖刷,花香被腥氣覆蓋。
戰罷之時。
貓耳山已變得尸殍遍野,臭氣熏天。
鄉民們膽小,只求自保度日,根本就無暇理會這遍地尸骨。
后來,數十萬具尸體因為無人掩埋而被棄置荒野。
又過了半個月,大部分的尸體都已經被鳥獸叼啄,被蛆蟲啃噬的面目全非。
因為貓耳山比鄰鄉鎮,所以那難聞的尸臭味整日都彌漫在安靈鄉的上空。那種感覺就像每天都有幾十萬只孤魂野鬼在鄉民的頭頂上游蕩一般瘆人。
爺爺說,那時候的安靈鄉幾乎每天都籠罩在黑暗之中,那濃濃的尸氣仿佛在空氣中筑起了一道結實的城墻。
它阻隔了新鮮的空氣,遮擋了溫暖的陽光。
于是,瘟疫爆發了。
而與瘟疫相約而至的,還有一系列的詭異事件。
爺爺說,就在山間尸體開始腐爛的時候,數萬只山貓像被什么東西附體了一樣,竟在一夜之間蜂擁而至。
從那之后,安靈鄉的夜晚就變得“熱鬧”起來了。
大街小巷,圍墻房脊,隨處都能聽到那一聲聲或是低沉,或是明亮的嘶叫聲。
洛小乙還清晰的記得,當爺爺說到這里的時候,還特意把身子往前靠了靠。
他眼睛里帶著詭異的笑,一臉神秘兮兮的表情。
“你知道嗎?那些山貓的眼睛里都泛著綠光,全身的皮毛都黑的發亮。它們有的剛剛從腐爛的尸堆里爬出來,身上還沾著零星的臭肉和粘稠的尸液。它們都是吃人的魔鬼,它們的身體已經和那些游蕩于山野的靈魂融為了一體。”
年少的洛小乙雖然無法理解“靈魂”兩個字,但爺爺當時說話的語氣,卻讓他渾身都冒出了冷汗。
山貓的出現讓鄉民們除了要忍受瘟疫帶來的痛苦之外,晚上還要繼續承受心理上的折磨。
沒過多久,整個鄉鎮數以萬計的生命竟在一夜之間悄然而逝。但這些逝去的生命并非死于瘟疫,而是被那些如同鬼魅一樣的山貓給活活咬死的。
它們取眼,挖心,遺留下來的尸體慘不忍睹。
于是,安靈鄉里流言四起。
人們一致認定,這些穿梭于黑夜中的鬼魅,肯定是那些戰死于山間的亡靈所化。因為他們為國而戰,客死異鄉,最終的下場卻是暴尸荒野,無人問津。
爺爺說,這些士兵臨死之前都處于極大的憤怒,仇恨和恐懼之中。死后又被棄尸荒野,怨念不散,最終化為厲鬼,整日游蕩于山野之間。
而山貓的陰氣本就頗重,它們在啃噬尸體的同時,自然會被鬼魂附于體內。
……
為了盡快結束這場恐怖的災難,鄉里的百姓先后請來了誦經的高僧,做法的道士,還有專門捉鬼的江湖術士。
高僧喝著酒,啃著豬蹄,美滋滋的說道:“諸位鄉民盡管放心。貧僧今夜會誦經超度那些亡靈,并會告誡他們,切勿在人間流連作惡,應早日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投胎往生才是。阿彌,嗝~陀佛……”
做法的道士將銀子收入囊中,紅光滿面的說道:“諸位……今夜子時,待那高臺筑起,貧道會與貓王隔空斗法。降妖之后,再用那孽障的皮肉下酒,一起同諸位鄉親們慶功。哈哈……”
和前面兩位的風格相比,捉鬼的江湖術士倒顯得頗為低調。人家秉承著“少說話,多做事”的靠譜原則,收下了銀兩之后,當即手提三尺鐵劍,身跨汗血寶駒,策馬奔騰,揚長而去。
據說,醉醺醺的高僧在誦經的時候被挖了眼。
滿面紅光的道士,在高臺上舞劍畫符的時候被掏了心。
就連最靠譜的江湖術士,也突然之間杳無音信。
安靈鄉徹底亂了,鄉民人心惶惶,爭先恐后的想要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爺爺說,當年徹底終結這場災難的,是一個看起來有點書生氣的男人。他沒向安靈鄉索取一分一文,當天夜里,只攜帶一紙一筆一木劍獨自進山去了。
在男人離開之后的幾天里,安靈鄉的夜晚變得異常安靜。山貓的嘶咬聲消失了,人們驚恐絕望的喊叫聲也沒有再出現過。
當這個神秘的男人再次出現在安靈鄉的時候,已經是七天已后了。斯斯文文的他,全身沾滿了暗紅色的血污。他的臉色煞白,雙眼空洞無神,沒走幾步便一頭栽倒在街旁。
在安靈鄉,所有的鄉民們都是同宗同姓。除了朝廷設立的官衙之外,族長在鄉里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過路的鄉民將男人抬進了族長家的大宅。
兩天后,男人醒了過來并跟族長交代了兩件事。
第一,數十萬生命在這里暴尸荒野,此地怨念深重,已經不適宜活人居住。族長聽了他的話之后,當即決定把安靈鄉往西遷移二十里。
第二,安靈鄉附近的怨念久聚不散,已經形成了一具法力高深的惡魘。現在惡魘附著在一只九尾狐妖的體內,此妖的九尾代表了它有九條生命。男人在貓耳山和狐妖苦斗了數日,但因為法力耗盡,最后只斬斷了它八條狐尾。
如今那惡魘和狐妖都已被他封印在山壁之內,而狐妖既然已被惡魘附體,法力自然會增強數倍。男人告訴族長,以他目前的功力根本無法將狐妖永遠封印。
還有那惡魘被封印在安靈鄉這種極陰之地,久而久之法力必定會增強。若有朝一日它練就真身,再加上狐妖的九尾重生,必定會沖破封印,重現人間。
男子要求族長在山頂修筑寺廟一間,鎮妖塔一座,為的就是更好的防止被惡魘附體的狐妖沖破封印。
這個男人讓安靈鄉恢復了難得的安寧,族長對他說的話自然是深信不疑。只在短短數月之間,人們就掩埋了山里的尸體,完成了鄉民的遷移,并且在山上修起了寺廟,筑起了鎮妖塔。
自此,族長把鄉鎮的名字改為:安靈,算是告慰那數十萬戰死在安靈鄉的將士。同樣是在那個時候,封印狐妖的這座山峰也正式改名為:貓耳山。
安靈鄉的傳說被子子孫孫們傳承了數百年。
在洛小乙小的時候,每逢清明鬼節,父親都會帶著他跟隨鄉里那些年紀大點兒的老人前往貓耳山燒紙祭拜。
當時的洛小乙對山中的古廟和那位武功高強,法力無邊的除妖高人簡直崇拜的要死。
可當洛小乙突然被父親鬼使神差的送進古廟,尤其是見過了那位傳說中的“除妖高手”之后。
洛小乙確信,安靈鄉的傳說,也就只是一個傳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