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晉楚的拉鋸戰(7)

問題是這些年來,晉國為了與楚國爭霸,頻頻用兵,諸侯都疲于奔命,早就苦不堪言了。大伙既然不同意對楚國用兵,難道會同意對秦國用兵嗎?

這事難不倒士匄。

吳國的使者走后,士匄開始處理同盟各國內務,先是拘捕了莒國的大夫公子務婁,罪名是他私下與楚國有來往。事實是否如此,誰都說不清。但是毫無疑問,兩年前莒國入侵魯國,挑起同盟國內部的窩里斗,這筆賬晉國人一直記著,而且找了一個適當的時機來秋后結算。與會的各國代表一看這架勢,便明白這是殺雞給猴看了。從古至今,所謂統一思想,必須先樹立一個反面典型,讓大伙看到反面典型的下場,思想就容易統一了。

但是沒想到,拘捕了公子務婁之后,工作推進仍然不太順利。在進攻秦國這件事上,各國的表態都很不積極,甚至還有一些牢騷怪話。在這種情況下,士匄決定用點猛藥。

第二天開會,人都到齊了,士匄坐在主席臺上,黑著臉,半天不說話。大伙一看,勢頭不對啊!這又是想拿誰開刀呢?于是都把頭低下,生怕觸了霉頭。會場上一片寂靜,忽聽見士匄大喝一聲:“姜戎氏,你給我過來!”

大伙一聽,原來是他啊!都松了一口氣。原來晉人自古與少數民族雜居,互相融合。到了晉悼公時期,晉國的勢力如日中天,戎人多次參與晉悼公舉行的諸侯會盟,以示臣服。士匄所說的姜戎氏,就是姜戎部落的首領駒支,跟各國都非親非故,扯不上關系。

只見駒支站起來,乖乖地走到士匄面前,不緊不慢地說:“元帥,您叫我?”

“是。你知道我為什么叫你嗎?”

“這個,我確實不知道。”

“當年秦國人在瓜州迫害你的祖父吾離,他被趕得走投無路,身上報著蓑衣,頭上戴著草帽,前來歸附晉國。先君晉惠公雖然只有并不豐厚的土地,仍然與你們共同享用,姜戎部落才得以生存。否則的話,你們早就滅亡了,是不是?”

“是。晉國的大恩大德,我們全都記著呢!”駒支誠懇地說。

“晉侯即位以來,夙興夜寐,為了天下的和平而操勞,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可是這次會議上,我發現諸侯事奉我們的國君不如以前殷勤了......”說到這里,士匄故意停頓了一下,用凌厲的目光環視了會場一周,然后才盯著駒支繼續說,“這是因為有人在背后說三道四,曲解晉侯的意思,損壞晉國的聲譽。我已經查明了,這個人就是你!明天我們要討論進攻秦國的重大問題,你就不要參加了,否則就把你抓起來,扔到新田的大牢里關上幾年!”

沒想到,他這一番威嚇之后,駒支不僅沒有怕得面無人色,反而慢條斯理道:“元帥要我不參加,我不參加便是了。我們戎人的飲食衣服都和中原不同,言語也不通,不讓我參加會議,我也不會有什么怨言。但是元帥既然說起歷史,我也說兩句罷!”駒支還是很淡定,“從前秦國人仗著人多勢眾,貪求土地,驅逐我們戎人。晉惠公認為我們各部戎人,乃是四岳的后代,不能加以丟棄,所以賜給我們南部邊疆的土地。不過元帥可能有所不知,那南疆土地,本是一片荒蕪,狐貍在那里居住,豺狼也在那里嗥叫,唯獨無人比鄰而居。我們戎人到達那里之后,披荊斬棘,驅逐野獸,過得十分艱苦。雖然如此,我們對晉國仍然十分感激,總想著知恩圖報,甘愿為晉國驅使。晉國每有戰事,我們都積極參與。以當年的殽之戰為例,晉國軍隊在正面抗敵,我們戎人則在側面攻擊秦軍。秦軍有來無回,也是因為有各部戎人的努力作戰。這就好比獵鹿,晉國人抓住了鹿角,各部戎人拖住了鹿腿,才能將鹿放倒。現在晉國因為官員的過失,使得諸侯三心二意,不但不反思自己做錯了什么,反倒遷怒于我們戎人,這難道是君子所為嗎?”

駒支還搖頭晃腦地賦了一首中原的古詩:

營營青蠅,止于樊。愷悌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于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這首名為《青蠅》的詩見于《詩經.小雅》。意思是,蒼蠅“嗡嗡”地飛來飛去,落在籬笆之上,心地平和的君子啊,不要聽信讒言。

士匄面紅耳赤,無地自容,站起來對駒支說:“是我錯了,冤枉好人,確實不是君子所為。明天的會議,請您務必賞臉參加。”親自將駒支送回座位上去。

可想而知,向之盟沒有能夠統一諸侯的思想,可以說是一次失敗的外交。但是晉悼公似乎沒有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反而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59年夏天,再度強行召集諸侯聯軍討伐秦國。

這次討伐聲勢極其浩大,以荀偃為首的晉國八卿悉數出動,晉悼公也親自坐鎮秦晉邊境指揮。然而讓晉悼公感到難堪的是,數以千乘的聯軍進入秦國邊境不久,就在涇水的東岸停下來,不肯再前進一步。

原因很簡單:第一,渡過涇水,意味著要和秦國人在秦國的土地上決戰,那將是一場空前的惡戰;第二,渡河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夏天水流湍急,諸侯又缺乏足夠的船只,萬一被秦國人半渡而擊,后果不堪設想。

諸侯不肯前進,晉國八卿也束手無策,不敢貿然施加壓力。一時之間,涇水東岸堆滿了部隊,大伙操著不同地方的方言,成天吵吵嚷嚷,就是沒有誰肯第一個渡過河去。

荀偃很郁悶,派大夫叔向去見魯軍的統帥叔孫豹,說:“諸侯因為秦國不恭敬而討伐它,到達涇水就不肯前進了,這對討伐秦國有何益處呢?”

前面說過,叔孫豹是叔孫僑如的弟弟。當年叔孫僑如奪權陰謀敗露,出逃到齊國,叔孫豹便繼承了家業,成為叔孫氏的族長。“三桓”的勢力沒有因為互相爭斗而削弱。三年之前,也就是公元前562年的春天,由季孫宿發起了“作三軍”的軍事制度改革,將魯國的常備軍由二軍擴編為三軍,“三桓”各領一軍,公室不再直接控制任何武裝力量,從而將魯襄公徹底架空,形成了“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的局面。叔孫氏歷來擔任魯國的司馬,叔孫豹在當時的“三桓”中又最年長,所以統帥魯軍前來參加討伐秦國的行動。

聽了叔向的抱怨,叔孫豹也沒有接他的茬,而是自言自語地賦了一首名叫《匏有苦葉》的詩:“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匏,就是葫蘆。葫蘆不中吃,但是老黃之后,可以用作浮囊,結成葫蘆筏子,用來渡河。

叔向聽了,不再說什么,向叔孫豹深深地作了一揖,跑回去向荀偃報告,同時命令手下做好準備渡河。果然,這天夜里,魯國和莒國的部隊率先渡過涇水。

聽到這個消息,鄭軍統帥公孫躉坐不住了。他跑到衛軍統帥北宮括的營中說:“我們服從人家的領導,卻又各懷異心,這樣的事情真是讓人生厭啊!”

北宮括說:“是。”

公孫躉說:“魯國人行動也不打個招呼,還兄弟之國呢,太不夠意思了。”

北宮括說:“沒辦法,誰叫我們都不如人家醒目呢?現在我們就算渡過河去,功勞也是魯國人的了。”

公孫躉說:“不要那么悲觀,我們現在還大有可為。”

北宮括說:“怎么可為?”

公孫躉說:“你跟我來。”

兩個人駕著馬車,跑遍了諸侯的大營,呼吁大家齊心協力打過涇河去,報效晉侯。這一聲喊純屬多余,因為大伙聽到魯軍渡河的消息,都不約而同地打點好行裝,已經準備好出發了。但是公孫躉仍然吆喝得十分起勁,整個涇水東岸都回蕩著他那渾厚的男高音:“各國的勇士們,快起來渡河,勝利就在前方,我們可不能讓晉侯失望吶!”

荀偃正在召集晉國八卿開會,聽到公孫躉的吆喝,不禁問道:“這是何人?”

士匄說:“聽聲音像是鄭國的公孫躉。”

荀偃點點頭:“不錯,趕得上咱們宮中的樂師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专栏| 鸡东县| 都匀市| 屯昌县| 东城区| 紫阳县| 太仆寺旗| 宾川县| 南和县| 华阴市| 铜梁县| 日照市| 昌乐县| 栖霞市| 浮山县| 嵊州市| 日照市| 瑞丽市| 西充县| 姚安县| 离岛区| 奉贤区| 肥西县| 莱州市| 惠东县| 金堂县| 博客| 喀喇| 澄迈县| 项城市| 大名县| 辰溪县| 砀山县| 灵寿县| 蕲春县| 浠水县| 江城| 定结县| 新闻| 武清区|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