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世史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敘例
唐代劉知幾有《史通·六家》之創,大別為“尚書家”、“春秋家”、“左傳家”、“國語家”、“史記家”、“漢書家”之論,然此僅為史籍體例之分,殊非經世史之類別。我國經世致用之學,其分類較早見于《史記》之《河渠》、《平準書》,《漢書》之《溝洫》、《食貨志》。降及唐代杜佑《通典》、宋鄭樵《通志》與馬端臨《文獻通考》等,不乏經世致用之作。其綴拾史料,條分細目,使后之治史者,晰然有所取舍;唯其對于制度得失,因果影響之分析,則殊少言及。故是書之撰,冀欲匡其不逮耳。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史籍之作,卷帙浩繁,內容豐富,絕非數十萬言所能盡其蘊義,故是書之撰,務在提綱挈領,使有志于經國濟世者,借是書之分析討論而得一門徑,由之而登其堂,入其室。其無力或無暇深研國史者,倘精讀是書,亦可得一明確概念與用世之宏旨,庶可矯正近世青年學子,懵然以為西方文藝足以救國者。
本書編制之內容,約可分為經濟、政治、軍事、交通等四大類。經濟方面,其重點在討論有關田土稅制與商業經濟等;政治方面,重點在討論有關中央、地方政制,科舉教育與監察行政得失;軍事方面,重點在于歷代軍事體制得失的檢討;至于交通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之發展者,多作重點之分析,而范圍于經世致用者居多,并綜合新舊史料,作詳細討論,冀使年輕一代的治史者有所啟發。
本書之編撰、取材方面,主以二十五史、“十通”及歷代有關經世之論著,略作取舍;尤以近百年來學者,有關本書討論范圍之精義,多有采用;并間以己意立論。其取舍標準,自成體系,非僅專供場屋應答為主;且本書體例重在分析議論,對于原文之引用,盡量刪削。草印倉促,錯漏在所不免,祈請通人指正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