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企業永續發展的基奠

在競爭的商業社會里,我們看到的是大浪淘沙、成敗瞬間的例子。每一天都有企業在誕生,每一天也都有企業在消亡。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有一些企業總能夠在時代的風云變幻中屹立不倒,不論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如何變革,這些企業都能夠始終保住自己的地位,成為經典且永恒的老字號品牌。那么,為什么這些企業可以經久不衰?到底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夠成為真正的百年老店?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夠獲得永續發展?要想徹底弄清楚這些問題,就需要追根溯源,從本源上來思考什么是企業,我們該怎樣來看待企業等一系列問題。

企業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實體

我們創立的企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從表面上看,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生產某種產品或者提供某種服務并把它們賣出去。這種觀點看到了企業的物質形態,卻落入了機械化思維的誤區里。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思想和物質兩個方面,企業也不例外。在企業存在形式的背后涌動著的是鮮活的思想,是動態的規律。

一、企業是擁有生命的完整機體

每一個生命體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經歷復雜的成長過程,這其中既有身體形態上的變化,也有心智結構上的成熟發展,會遭遇變故、積累知識、獲得進步、面對衰亡……企業即是一種生命現象,就會符合這樣的規律,存在所有的可能性。如果只是將一群毫無意識的員工、一堆冷冰冰的機器和一批僵硬的產品放在一起,是無法構成一家完整的企業的,就好像東拼西湊堆砌起的器官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人一樣。

企業從創立之日起,就擁有了生命的動態形態。首先,企業創始人的頭腦中會有一個關于企業要做什么的概念、有企業前進的方向,在這個基礎上才開始招募人員、購買設備、生產產品。沒有這個能動的思考過程,就沒有企業的開始。然后,當企業具有了基本的形式基礎之后,如果只是靜態地、僵化地組合在一起,則根本無法獲得運轉。就好像一個人需要大腦來思考,血液來運轉,關節來支撐一樣,一家企業也需要不同的部門負擔起不同的責任,在一個統一的目標或者領導下齊心協力、互相配合地努力工作,只有當所有的部門和員工都積極運轉起來,企業中的機器、設備才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生產出來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才具有了生命的溫度,企業才能成為一個鮮活的實體。當然,企業也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的,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演變來適應不同的環境。

試想,一個人在一生中要經歷多少磨難與困苦、變化與挑戰、求索與進步才能夠順利地走完人生?人會生病、會沮喪、會難過、會痛苦,同時也會健康、會開心、會努力、會收獲。這些過程和一家企業面臨的狀況何其相似!又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在毫無變化、風平浪靜中前行?只要處于社會中、處于商業競爭中,企業就肯定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有內部的,有外部的,有積極的,有消極的。正是這些本質上的相同在深刻地提醒著我們:不能把企業看作一個靜態、呆滯的機械組合,必須要看成是動態、發展的有機生命體。

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我們需要走出一個誤區——企業是為了生產產品而存在、為產品的創造而服務的。這種觀點,會讓企業的創始人或者經營者始終處于躁動不安的狀態里,追隨著產品的風向而變動,卻忽視了最需要穩住的根基——獨一無二的企業。所以,企業家們需要明白的是:公司才是你們最終極的創造,我們要由“把公司視為產品的橋梁”轉變為“把產品看成是公司的橋梁”。

二、生命是能量的匯聚

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博士曾經無比感嘆地說:“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的!”而關于物質與能量的關系,他的學生愛因斯坦有一個極其著名的物質質量能量公式:E=mc2(E=物質總的能量;m=物質的質量;c=速度),最理想狀態下的速度為30萬千米/秒(光速)。這個公式是人類有史以來在物質世界統一性方面取得的最為重大的貢獻,它闡述了自然界中物質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質本身所固有的一個特征,說明能量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

關于能量的這一觀點或許稍顯晦澀,卻能讓我們看到企業這個生命體里最重要的隱藏屬性。也就是說,我們的企業能夠得以存在、維系、發展的秘密在于看不見的能量。企業內部的協作關系、員工的工作責任感和態度、企業擁有的價值觀念等一切都會以無形能量的方式附著在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上。如果所有的企業運作環節都非常得當,那么生產出來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就具有高能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質量的產品或者服務,自然就會獲得顧客的認可,贏得市場。

三、精神影響物質

與能量相對應的是精神,比如,一個人心情好的時候就會能量充盈,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能量離散。不同的精神能量會產生不同的物質效果,它們推動著物質世界的發展和進步。

一天,一個年輕小伙用繩子牽著一只羊在路上行走。路邊的行人對小伙子說:“這只羊之所以跟著你走,是因為你用繩子拴著它,并不是它喜歡你,更不是它真心要跟你走。”聽了路人的話,小伙子放開了繩子,不再往前走,而是調頭往回走,沒想到這只羊卻依然寸步不離地跟著小伙子。這讓路邊的人甚是好奇,問小伙子這是為什么?小伙子說:“很簡單,因為我不但給它飼料和水草,還精心地照料著它。拴住這只羊的不是那根細繩,而是我對它的照顧和關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看得見的有形物質和看不見的無形精神所組成的。否則,我們就會像路邊的行人一樣,只能看到外在有形的物質——拴羊的細繩,卻看不到內在無形的精神——小伙子對羊的照顧和關愛。其實,很多外在有形的物質都是被內在無形的精神所控制的。無形的精神能量的威力要遠遠勝過有形的物質。

企業是個生命體,所以就會有兩個現象:一方面是有形也就是看得見的企業經營,競聘、管理、財務、營銷、職員、企業結構等這些維持著企業的運轉;另一方面是精神,企業所擁有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追求。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更多的在于精神,也就是無形的部分。企業作為具有精神能量的生命體,也受到這一規律的支配。可以說,認識到企業所擁有的精神能量決定著企業中所有有形物質(如人員、設備、機器、產品),甚至規則的運行,同時也是我們探討企業能夠立足、成長、壯大,甚至是得到永續發展的出發點。

IBM,1911年由托馬斯·沃森在美國創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在全球擁有雇員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一直居于前列。IBM就是我們特別關注的那類在社會變革與市場變幻中始終屹立不倒、創立了自己百年基業的公司。這家公司在上百年的歷史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對計算機領域的變革與改進貢獻了至關重要的力量,制定了多項行業標準。

老沃森的兒子、IBM的前CEO小沃森在《與眾不同的IBM公司》里曾經談道:“如果我們相信我們只是隨隨便便地為一家公司工作,那么我們就會變成一家隨隨便便的公司。我們必須擁有IBM公司與眾不同的觀念。”你一旦有了這種觀念,就很容易發揮所需要的驅動力,致力于繼續保持這種事實。

事實證明,在精神和物質的世界里,精神的作用是企業必須重視的,因為這種看似無形的能量,卻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企業運轉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果一家企業能像IBM一樣雖經歷無數次的技術變革或者社會環境變化,但其核心的精神追求卻始終不受影響的話,必將能夠推動企業在物質世界里的角逐,使企業保有最深層次的動力來源。

精神是企業之間競爭的核心

當我們明確了精神決定物質這一基本法則對企業生命體的重要作用時,一切本應該都變得明了起來。可事實上卻依然有很多企業經營者會混淆這種關系,會認為企業最終是要創造出一種產品來,只有這種產品才是企業努力的方向。所以,在這里我要提醒各位,如果你企業的構思是建立在永續發展上,就必須認真地明確一個觀點:產品只是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一種工具,企業之間的差異在于精神內涵的不同,只有在更高維度上思考問題才能夠創造真正的價值,從根本上改變和顧客之間的關系,獲得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一、產品是企業實現精神塑造的一種工具

舉一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例子,當我們要到一個地方去時,首先產生的是精神上的思考:“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這個去的行為要完成的需求是什么?我怎么去?選擇哪種方式?”確定了這些問題以后,我們最終決定乘坐某種交通工具去。工具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先導性的因素。這就像企業生產的產品一樣,必須要有一種產品提供出來,在市場上進行有形的交換,但這個產品只是最終完成企業追求或者精神認知的工具,是精神思想、無形能量發揮作用的結果,是水到渠成會擁有的東西。

比如,對于一家服裝企業來說,如果問老板“你們是做什么的”,老板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回答你“我們是賣服裝的”。這句看上去毫無錯誤的話,實則反映了企業經營者根本沒有看到自己工作的深層意義,只看到了最后工具性的呈現。

一家從事服裝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從服裝的設計、面料的選擇、衣服的材質到最后出售給特定的顧客,這里面蘊含的真正的訴求或者與社會的關系,應該是讓人們在更美麗的同時提升能量,讓每位顧客能夠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獲得形象上的提升,變得更自信、更有魅力,擁有更多的喜悅感與價值感,從而也就提升了自我的能量。具體到一件衣服,它只是完成這項使命的一種工具,但絕對不是我們工作的深層原因。

可以說,所有的產品都是我們完成自身理想、改變社會、提升能量的一種工具。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最赤裸裸的一種產品就是錢。從這種毫無附加值的產品上,能讓我們更直接地看出產品的工具性。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都負有盛名的金融家族。19世紀初,創始人梅耶·羅斯柴爾德和他的5個兒子先后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銀行業產業鏈,并通過石油開采等其他業務獲得了進一步的壯大發展。但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著無數財富的家族,在行事過程中卻恪守猶太人的規矩,并不執著于對錢的狂妄索取。在他們的觀念里,金錢只是他們用來保護世界文明和維持世界秩序的工具。

不論我們的企業在生產什么樣的產品,它都是我們實現目的的一種工具。如果舍本逐末,放棄了對企業精神的塑造,而只求獲得一本萬利的產品,無異于緣木求魚,只能終生汲汲追索卻始終不可得。

二、企業的根本差異在于精神內涵的不同

在市場中我們會發現,不同企業生產的同樣一種產品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價格,顧客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企業之間的根本差異?是什么決定著企業之間的競爭結果?是什么讓相同的產品售出不同的價格?真正能夠讓企業產品脫穎而出的是什么?是企業附著于產品之上的精神!

為什么蒙牛的特侖蘇賣得那么貴還很受歡迎?因為“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賦予了它一種高貴的品質,一種獨特的產品精神。經濟學家郎咸平曾對奶產品市場做過深入調研:高端奶的實際價值只占其產品價值的60%左右。也就是說,市面上最優質的牛奶的品質,也就值其產品價值的60%,另外的40%只是產品的虛擬價值。這種虛擬價值來源于產品的精神內涵。

特侖蘇就一定比一般的牛奶好很多嗎?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不見得差很多。其實,真正造就特侖蘇與其他高端奶的差別是企業使命附著在特侖蘇的精神內涵,這就是蒙牛成功的本質原因。

一件商品吸引消費者的因素有很多,價格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有效的。如果他是物有所值,即便他的價格有點高,只要消費者覺得值得,就會得到認可。

不管你有沒有用過蘋果公司的產品,不管你是不是了解蘋果公司的誕生和發展,我們都已經不能再忽視“蘋果”的存在。

不知從何時起,蘋果手機悄然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手機行業中,蘋果手機異軍突起,受到了眾多國民的熱捧和青睞。一時間,蘋果手機竟不可思議地成為身份的象征,很多消費者專門通過旅游購買蘋果手機。

也許你曾經體驗過蘋果手機的神奇并癡迷于它,可是,再怎么好它也只是一部手機,為什么一部手機能夠受到消費者如此的追捧?為什么它以遠高于同類產品的價格出售,人們還蜂擁而至?

這不僅僅是因為蘋果手機有著簡約時尚的外形,更在于它所蘊含的無形內涵——“勇于創新,追求極致”的精神!

這個我們并不陌生的產品——蘋果手機,帶動了電子科技的發展,催生了蘋果產業鏈的衍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品位!它的魅力讓人無法抗拒,它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對我們來說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其實蘋果的成功并不是秘密,就是對品質的堅持,對基礎的完善,對未來的不斷向前——不斷試錯、努力嘗試、一步一步做到最好!把人人都能做到、又都沒有做到的事堅持到底,直到做得很好!這就是蘋果成功的秘密,這就是蘋果品牌的精神價值!

可見,當同樣質量的產品,所附著的企業精神不同時,其售價和受歡迎程度就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也就是為什么相同的企業被不同的人經營時,有的企業積極向上且樂觀,而有的企業卻充滿埋怨的原因所在。其實,企業發展背后的助推力是精神的塑造和培養。

同樣的一家企業,這個人領導就會好起來,而更換一個領導后就會面臨危機甚至倒閉,這其中并不是物質在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是這個領導人的思想在起著作用。思想的變化帶來了所有情況的改變。

現實中很多企業經營者總是難以改變自己的觀念,他們總認為企業競爭力的大小取決于公司的規模大小、資金是否充足、產品是否獨特。而事實上,這種觀點只是看到了競爭在物質層面上的表現,卻忽視了這些物質狀態所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我們總是窮盡所有的力氣在物質層面進行探尋和掙扎,就是舍本逐末,自然也就永遠無法到達得心應手、發揮自如的境界。因為真正決定這些物質變化或發展的,是企業所擁有的精神內核,是企業內部從上至下所有人的精神狀態和價值依循,正是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在推動著企業根本上的變化。

比如,很多模仿秀節目,模仿藝人的選手其實都非常棒,有著很好的表演功底,但人們卻很難記住這些模仿別人的人,更多關注的仍然是被模仿者。因為模仿只是對于聲形相貌的模仿,本來就停留在物質層面,而一個真正成名的藝人其實是需要經過多年累積沉淀的,在表演或唱功之外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精神的塑造。這種多年從個人經歷或者人生感悟中不斷歷練所形成的精神狀態,是處在較低段位的模仿者難以企及的。

這個道理對于理解企業的產品也非常適用。我們知道,像肯德基、麥當勞這一類的快餐企業生產的產品非常簡單,甚至很多家庭自己都可以做出來,但是為什么沒有其他快餐店可以超越他們?為什么其他快餐店生產的漢堡、薯條沒有辦法獲得肯德基、麥當勞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因為其他店鋪可以模仿這兩家快餐店的食品加工過程,可以采用同樣的食品加工機械,甚至可以訓練更好的服務生,但卻沒有辦法模仿到他們已經擁有的精神內核。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就不能走其他人都會走的千篇一律的老路,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要在差異性中求得生存和勝出。通過對物質和精神的分析,對企業之間不同點的探討,我認為,企業最根本的差異性在于精神內涵的不同。企業所擁有的價值判斷、企業中每個個體的精神狀態、企業前進道路中的精神支撐決定著企業到底能夠走多遠。只有找到了具有足夠鼓舞性的企業精神,才能夠不斷地激發大家的創造力和能動性,才能夠在賦予企業產品或服務以不同的精神價值的同時,在市場中獲得認可,為企業帶來長久的發展動力。

三、不同的思想賦予產品不同的價值

每一家企業都有其自身的訴求,這個訴求來自于思想,也由思想推動。企業擁有自己的思想是一種根本的、內在的需要。但是思想是有區別的,有高下之分,有不同維度。思想所處的維度越高,能夠產生的能量就越大,能夠帶來的進步與發展也就越多。比如,一個人的思想在不同環境下,就會有著不同的顯像,也就是不同維度,可以是為了自己的快樂富足,可以是為了家庭的美滿幸福,也可以是為了社會的發展進步……每一種思想帶給人的作用都不同,越高維度的思想,對越多人的善,對越廣闊世界的愛,越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生活的力量,讓我們在面對挫折與困苦的時候找到更多的支撐,讓我們在加強學習與不斷努力的時候獲得更多的動力支持。事實證明,懷有對世界大愛的人,處在高維度的思考層次的人,往往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其實,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企業的思想程度停留在讓創始人獲益、讓企業維持生存的層面上,企業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當企業想往更深更遠的方向走時,就會覺得自己遇到了瓶頸。這種瓶頸可能表現為企業無法再動員自己的員工做出更多的貢獻,可能表現為企業無法在社會環境里獲得更多的幫助與認可,可能表現為企業無法再為自己的存在找到更加明確的目標。出現這種瓶頸,是因為企業在一開始的時候,思想里就沒有這些更為廣闊或者深遠的內容,沒有讓自己擁有更多善和傳播更多善的基因。

麥肯錫是世界級領先的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自1926年成立以來,就致力于幫助領先的企業機構實現顯著、持久的經營業績改善,打造能夠吸引、培育和激勵杰出人才的優秀組織機構。麥肯錫擁有4500多名咨詢人員,分別來自78個國家,均擁有世界著名學府的高等學位。據統計,1993年的時候,麥肯錫員工里面有67%的工商管理碩士,也就是俗稱的MBA,但是2003年的時候這個比例降低到41%,這個比例目前還在降低中。是哪些人填補了這些頭腦一流、學位顯著的MBA呢?也許我們很難想象,是很多的藝術碩士,是這些具有藝術敏感性和良好審美品位的人。因為麥肯錫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向客戶呈交的調查報告,不能是一堆枯燥的數據或者一些蒼白的PPT,必須要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必須要用更好的審美性來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不同的思想維度能夠獲得不同的信息,從而創造不同的結果。過去,我們談論一個人的智商,是在討論他的聰明才智,或者說是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技術能力。今天,我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一個人的“靈商”,也就是他的靈感和人文素養,以及對于事物的敏銳把握能力和預測感知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高維度思想的基礎上的。

試想,對于像蘋果這樣獨樹一幟的成功企業來說,發揮根本性作用的是軟件工程師嗎?不,是好的理念,是創造性的思維,是對藝術審美的獨特感知。所以,企業要想獲得長久的發展,就需要讓自己從深度和廣度上,從技術和藝術上,從關心和追求上,都處在較高的思想維度,如此才能夠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寬闊而充滿動力,在帶給企業發展能量的同時,推動企業的不斷進步。

企業的基本需求是永續發展

我同很多經營企業的人聊天時,會詢問他們做企業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說為什么要創辦企業,聽到最多的回答是賺錢、養家糊口,或者是給員工更好的生活、滿足客戶需求,或者是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認同、為社會做貢獻等。這些回答都是企業經營者的內心所想,也都很積極,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物質層面,都沒有說出創辦一個企業的最根本的需求。

既然我們把企業看作是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生命體,那么我們就應該想一下:如果是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它最需要的是什么?對于這個生命來說,最為要緊的不是實現自我價值或者為社會做出貢獻,這些美好愿望的實現都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活著,并且要高質量、長時間地活著。生存是第一位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活得更長一些、更久一點。生命對于死亡的恐懼超越一切,任何來到世界上的生命都有這種活下來的渴求。

了解了這一切,當我們再次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是為什么目的而存在、我們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創立一家企業時,我們就會懂得,企業最基本的需求是為了獲得永續發展。因為只有做到了永續發展,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夠實現自我價值,才能夠為企業員工帶去更好的生活,才能夠讓自己服務的顧客或者合作伙伴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果一家企業倒閉了,對于社會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資源浪費。因為以前它所擁有的資源中有一部分就要憑白地消耗掉、再也無法發揮作用了,而另一部分則要重新進行分配。比如,企業中的員工要重新開始找工作,這就要重新耗費大量的精力,甚至有些人就永遠被閑置了,還有因為企業倒閉而要處理的設備,這些都是對他人、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如果一個企業一直存在,并且不斷獲得發展,那么它就可以給國家交納更多的稅款,能夠讓企業員工的收益和福利不斷地增長和改善,能夠讓自己從事的領域不斷獲得突破和前進,能夠讓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給更多的人帶去便利。所以說,永續發展是企業的基本需求和目的。

當我們有了永續發展的概念以后,就要思考做一個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夠實現永續發展。正如前文所論述的一樣,精神決定物質,精神提供著能量,越高維度的精神能夠提供越多的能量。所以,企業永續發展的思想根基必須是高維度的,才能夠獲得長久的發展。維度的確定一方面需要能量的推進,一方面需要和人的內在相契合。

每個人心里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變得更好,能夠在更加進步的集體中獲得提升,所以一個企業只有在思想深處就從為他人著想出發,最后才能夠成全自己。一家企業如果最終關閉,就如同親人死亡、朋友離去一樣,是能量的終結。但是,如果一家企業能夠讓更多的人開心、快樂、幸福、喜悅,就是在提升更多人的能量,就會得到更廣泛的尊重和頌揚,自然而然就會有各種能量重新回到企業,來支撐企業的發展。一家能夠提供正能量的企業,不僅僅是讓自己的員工獲得更多的喜悅、提高能力或者生命的質量,還能夠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所涉及的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一種人性化的關懷。

所以,一家企業需要學習和參照的對象是那些古往今來的先賢圣哲,是那些偉大的思想者和行動者,是那些為人類進步做出過有益貢獻和促進的人。只有善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思想才能夠提升能量,這是任何一家企業思考其宗旨所在的基本點。

20世紀80年代末,愛因斯坦的女兒Lieserl基于父親的囑托,將愛因斯坦寫的1400封信捐給了希伯來大學。一直到愛因斯坦死后20年才公開其中的內容。其中一封就是他寫給女兒Lieserl的信:

“When I propos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very few understood me, and what I will reveal now to transmit to mankind will also collide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in the world.

當我發表相對論理論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理解。而我現在揭露出來要傳達給人類的,更將會與現有人類對世界的誤解和偏見產生沖突。

I ask you to guard the letters as long as necessary, years, decades, until society is advanced enough to accept what I will explain below.

我要求你保護這些信件越久越好,幾年、幾十年,直到社會進步到能夠接受我下面將要解釋的。

There is an extremely powerful force that, so far, science has not found a formal explanation to. It is a force that includes and governs all others, and is even behind any phenomenon operating in the universe and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by us. This universal force is LOVE.

有一種無窮無盡的能量源,迄今為止科學都沒有為它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是一種生命力,包含并統領所有其他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運行現象之后,甚至還沒有被我們定義。這種生命力叫“愛”。

When scientists looked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universe they forgot the most powerful unseen force.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 and allows humanity not to be extinguished in their blind selfishness. Love unfolds and reveals. For LOVE we live and die. Love is God and God is Love.

當科學家們苦苦尋找一個未定義的宇宙統一理論的時候,他們已經忘了大部分充滿力量的無形之力。愛是光,愛能夠啟示那些給予并得到它的人。愛是地心引力,因為愛能讓人們互相吸引。愛是能量,因為愛產生我們最好的東西,而且愛允許人類不用去消除看不見的自私。愛能掩蓋,愛能揭露。因為愛,我們活著,因為愛,我們死去。愛是上帝,上帝就是愛。

This force explains everything and gives meaning to life. This is the variable that we have ignored for too long, maybe because we are afraid of love because it is the only energy in the universe that man has not learned to drive at will.

這個驅動力解釋著一切,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這是一個我們已經忽略了太久的變量,也許因為我們害怕愛,因為這是宇宙中唯一的人類還無法隨意駕馭的能量。

To give visibility to love, I made a simple substitution in my most famous equation. If instead of E = mc2 we accept that the energy to heal the world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love multiplied by the speed of light squared, we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love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there is, because it has no limits.

為了讓愛能夠清晰可見,我用最著名的方程式做了個簡單的替代法。如果不是E=mc2,我們接受治愈世界的能量可通過愛乘以光速的平方來獲得,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愛是最強大的力量,因為愛沒有限制。

After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other forces of the universe that have turned against us, it is urgent that we nourish ourselves with another kind of energy…

在人類無法運用和控制其余所有宇宙上的那些與我們作對的能量之后,我們迫不及待地需要另一種能量來滋養我們。

If we want our species to survive, if we are to find meaning in life, if we want to save the world and every sentient being that inhabits it, love is the one and only answer.

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物種得以存活,如果我們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想拯救這個世界和每一個居住在世界上的生靈,愛是唯一的答案。

Perhaps we are not yet ready to make a bomb of love, a device powerful enough to entirely destroy the hate, selfishness and greed that devastate the planet.

也許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制造一個愛的炸彈,一個能量滿滿的裝備來徹底摧毀能夠導致地球毀滅的仇恨、自私和貪婪。

However, each individual carries within them a small but powerful generator of LOVE whose energy is waiting to be released.

然而,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內在都帶著很細微的但有待釋放的強大的愛的發電機!

When we learn to give and receive this universal energy, dear Lieserl, we will have affirmed that Love conquers all, is able to transcend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because Lov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Life!

當我們學會給予和接受這種宇宙能量的時候,親愛的Lieserl,我們就得承認愛能降服一切,愛超越每一個存在和任何存在,因為愛就是生命的精髓。

I deeply regret not having been able to express what is in my heart, which has quietly beaten for you all my life. Maybe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 but as TIME is relative,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I have reached the ultimate answer! ! ”

我深感遺憾,沒能表達我內心深處的東西,這讓我一生都在為你而承受鞭撻。或許,現在抱歉太晚了,但時間是相對的,我需要告訴你的是:“我愛你,謝謝你,因為我終于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Your father,

Albert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至今為止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提出向世界呈現了突破性的宇宙運行規律,就是這樣一位深信物理學原理、終身奉獻于科學的偉大人物,卻寫下了這封名為《直到最后我才明白:宇宙中一切能量的源泉竟是“愛”》的信。他在內心深處找到了一種對于世界上最重要的能量的認同,這種能量就是愛。愛蘊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能夠無限地被喚醒,無限地提供給這個世界美好,能夠擁有強大的力量,開創不可能的生活。

企業是所有社會組織中的一種,遵循著社會運行與發展的規律。每一家企業都擁有著生命體固有的重要基因,擁有著愛的能力和愛的需要。當一家企業把傳播美好、貢獻善意作為自己的宗旨時,它就找到了喚醒企業內部愛的能量的鑰匙。

只有符合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需求,符合人性的期待,才能夠聚合最大的能量,激發最大的創造力,獲得最本真的忠誠。基于這樣堅實的思想根基建立的企業,才有可能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實現長遠發展。所以,企業存在的宗旨是為世界貢獻更多的善,擁有向善的追求,真誠的愛人愛己。

企業經營倚重東方智慧

企業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商業管理的規律外,還應該找到一種根本的哲學依據。只有這種從人類文明長期沉淀中提取出來的深層次智慧,才能夠作為企業在風雨變遷中的長期指引。而講求仁義至善、中庸平衡的東方智慧,看似不張揚奪目,卻能夠給予企業細水長流的智慧滋養。

阿諾德·湯因比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曾經被譽為“近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在觀察歷史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獨到的眼光,并以12冊的皇皇巨著《歷史研究》講述了世界各個民族的興起與衰落,受到了各國學者的廣泛推崇。就是這樣一位研究了全球歷史的大學者,卻對中華文明十分看重,不僅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大加贊賞,還認為中國的智慧能夠在世界未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湯因比預言》這本書中,開篇即寫道:直到1973年,時已暮年的湯因比依舊沒有停止對21世紀人類社會的探索。在不斷出版新作的同時,湯因比與當時日本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斷斷續續進行了近兩年的漫談式對話,主題是人類在21世紀的未來。湯因比和池田,一個是西方人,一個是東方人,他們互相拋開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間的狹隘和隔閡,在精神自由的海洋里進行高屋建瓴式的未來學式的全景探索。在這場漫談中,湯因比透露了對21世紀中華文明的無限期望。作為當代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湯因比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東方,而中華文明將為未來世界的轉型和21世紀的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湯因比也直言不諱地預言: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創新文明的是中國。

在湯因比的分析中,對于中華文明的重要價值有很多論述,我在這里選取三點分享給大家。他認為,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中保持著人類社會中最可貴的天下主義精神,中國文化是距離狹隘的民族主義最遠的;儒家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使得中國文明符合了新時代人類社會整合的需求;在儒家和佛教思想中都存在合理主義思想,使得中國人在漫長的時代中都有分寸地建立和堅守著自己的文明。

什么是天下主義精神?我認為,這是一種破除人性上的自私與狹隘,實現所有人共同美好愿望的追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如水一般柔軟的善良。這樣一種能夠兼容天下的善意,難道不應該成為一家居于其中的企業的根本追求嗎?

中國的仁善智慧在先秦時代就早已奠定了基礎。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有言:“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圣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與人為善方可稱為“圣人”。

“仁”可以說是儒家思想的一個標志,惻隱之心、仁愛之心等都是儒家的提法。在中醫中,“手足痿痹”叫作“不仁”,我們常說的“麻木不仁”在中醫中的原意,是指在肢體麻痹的情況下,人就感受不到肢體是自己的一部分,身體的各個部分之間不能貫通相感。因此,“仁”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意識的一種境界和狀態,意識到整個宇宙、整個社會都與自己息息相關,意識到自己在整個宇宙、整個社會中有一份應盡的責任。

墨家更是主張無差別的“兼愛”,認為人們應該“兼相愛,交相利”,即廣泛地愛自己和他人,與人交往要彼此互利。他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意思是,愛他人的人,人們一定也會跟隨著愛他;給予他人利益的人,人們一定也會跟隨著給予他利益。墨子不再承認愛有親疏厚薄之分,愛人應當“遠施周遍”。

這種對于人類社會美好至善的追求在東方智慧中一直存在和發展著。近代以來我們的國家積貧積弱,現代化的企業很多都發源于西方國家,所以不只是其他國家的人,甚至是很多中國人自己都在懷疑中國能不能獲得經濟上的發展與進步,能不能在新的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有沒有建立優秀的世界級企業的潛質。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華大地催生了很多新的經濟形態,打破了制度藩籬的限制,涌現了一批具有創造性的企業。或許,在起步之初,我們的企業還是在亦步亦趨地向世界上其他同行學習,但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這種在“術”上的學習已經漸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上日益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這個時候,競爭已經不停留在表面的“術”上了,而是開始了“道”的比較。

北京同仁堂是中國的一家老字號中藥店,創建于1669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在三百多年的發展中,中國社會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動蕩,但這家藥店的名聲卻隨著時間的積累越來越扎實。“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之所以有這樣的堅守,是因為這家藥店始終能夠認識到醫藥行業是關乎人的性命的行業,是必須要對病人負責的行業。目前,同仁堂的連鎖門店、各地分店已經遍布各大商場,共有600余家,還建立了很多海外合資公司和門店,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就是這樣一家由中國本土誕生的中醫藥企業,在西醫林立的醫藥企業中,依然能夠保持持續發展的狀態,不僅屹立不倒,且聲譽日隆,靠的就是源于中國哲學傳統的慈善之心,將治病救人當作是最大的善意,不敢有絲毫懈怠,這就是一家企業找到了自己立足的“道”。

什么是一家企業發展的“道”?簡單來說,就是這家企業所認同和貫徹的哲學理念,是一家企業行事的根本宗旨、奉行的基本原則。在中國哲學里有一段很多小孩子都能流利背誦的話,叫作“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物其棄于地而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對于天下大同的追求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智慧是偉大的。

企業不是孤獨地存在于社會里的,必然要和不同的人、不同的組織發生關系,在這個里面是“我”重要還是“大家”重要,就是企業第一個要明確的哲學問題。如果是“我”重要,那么企業的所有選擇、決策都是從“我”出發,都是以我的利益為主要考量,這一點是和中國的傳統哲學思維相違背的。中國人提倡“天下大同”,提倡所有人共同走向至善至美的生活,也就是說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所關聯到的所有人、所有事,不論是自己的員工還是顧客,不論是服務的社區還是合作伙伴,不論是生產新的產品還是處理可能發生的危機,不論是進行設計研發還是鋪設銷售渠道,所有一切的考量必須是綜合的,是平衡的,這里面企業可以是最不突出的那一個,可以是看上去中庸的那一個,但不能是不負責任、謀一己私利的那一個。因為只有當為所有人考慮的時候,才能夠讓大家都處在一個舒服的狀態里,才能夠獲得其他人的認同,才能夠為自己贏得口碑,為社會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東方智慧里的“全面周到”的意味,這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基奠。

品牌:工商聯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8-09-06 15:35:21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工商聯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昌邑市| 郑州市| 万载县| 丹寨县| 杂多县| 赣榆县| 永丰县| 涟水县| 额济纳旗| 泗洪县| 亳州市| 英超| 历史| 桃园县| 海淀区| 高台县| 札达县| 千阳县| 韶关市| 灵宝市| 西乌珠穆沁旗| 唐山市| 鹤庆县| 临澧县| 滨州市| 东乡| 和田县| 仙桃市| 沽源县| 绥宁县| 巴林左旗| 芒康县| 镇赉县| 衡阳市| 邢台市| 清徐县| 宁陵县| 松潘县| 洮南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