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卡耐基成功學大全集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25評論第1章 人性的弱點(1)
本篇匯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nèi)容,是其最成功的勵志經(jīng)典。自出版后,這本書在全世界至少已譯成五十八種文字,擁有超過四億讀者。除《圣經(jīng)》及《論語》之外,沒有任何書籍能與之匹敵。無數(shù)讀者通過閱讀和實踐書中介紹的方法,不僅走出人生困境,很多人還成為成就卓越的杰出人士。
(第一章 如何待人接物
成 功 箴 言
◎ 不要批評、譴責或抱怨。
◎ 給予真實和誠懇的贊賞。
◎ 激發(fā)他人的渴望。
批評和指責真的有效嗎
責備他人是非常愚蠢的事情。
我們有多么渴望贊美,就有多么懼怕指責。
每一個傻瓜都會批評人、譴責人和抱怨人——大多數(shù)傻瓜都喜歡做這樣的事。
1931 年 5 月 7 日,一場紐約市民從未見過的最轟動的圍捕作戰(zhàn)達到了高潮。
肇事者是一個名叫克勞利的罪犯,他從不抽煙喝酒,綽號叫“雙槍”。經(jīng)過一個多星期的搜查,他終于被包圍在他情人位于西末街的公寓里。
150 名警務(wù)人員將克勞利包圍在公寓頂層的藏身處。警方從屋頂鑿了一個洞,向里面施放催淚瓦斯,希望讓“警察殺手”克勞利自己走出來。與此同時,警方在周圍建筑物的屋頂上也部署了機槍手。過了一個多小時,戰(zhàn)斗爆發(fā)了,刺耳的機槍、手槍聲開始陣陣響起。這個紐約市里的住宅區(qū)喪失了原本的清靜。
罪犯克勞利躲藏在一張堆滿雜物的椅子后面,不斷地向警察連連開火。成千上萬的市民興奮地觀看這場戰(zhàn)斗。這種事在紐約從未發(fā)生過,哪怕在熱鬧的人行道也沒有過。
克勞利被捕之后,警察總監(jiān)馬羅尼宣稱,這個暴徒是紐約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罪犯之一。這位警察總監(jiān)還說:“克勞利殺人如麻,人的生命在他看來就像一片羽毛一樣微不足道……他必須被判處死刑。”
那么,“雙槍”克勞利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當警察們朝他的藏身處開火的時候,克勞利寫了一封公開信。那時,他已中彈流血,信紙都染上了斑斑血跡!克勞利在信里說,“寫給關(guān)心我的人……在我的外衣下面,藏著的是一顆疲倦的心——那是一顆美好的、不愿意去傷害任何人的心”。
然而,就在這之前不久,克勞利曾經(jīng)在通往長島的一條公路上,和他的女伴在汽車里調(diào)情。突然,一名警察走過來,對他說:“讓我檢查一下你的駕駛執(zhí)照?!?
克勞利二話沒說,拔出他的手槍就向警察連連開火。最后,那名警察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藙诶麉s還不肯罷手,從汽車上跳出來,拿起警察的左輪手槍,向躺在地上的尸體又開了一槍。看吧,這就是克勞利所標榜的“在我的外衣下面,藏著的是一顆疲倦的心——那是一顆美好的、不愿意去傷害任何人的心”。
最后,克勞利被判處坐電椅的死刑。在他進入辛辛監(jiān)獄受刑室的那一瞬間,你猜想他可能會悔悟,“這就是我殺了那么多人的下場!”然而他說的卻是:“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才不得已那么做的。”
好吧,您從中看出了什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雙槍”克勞利從來沒有為任何事責備過自己,一次也沒有。
“也許,只有他這樣一個罪犯才抱有這種不同尋常的態(tài)度?!币悄氵@么想的話,就再聽聽接下來的這些話:
“我將一生中最好的歲月奉獻給了人民,給予他們更加光明的幸福,幫助他們能夠生活得更舒適。而他們回報給我的只有謾罵,我成為一個被四處追捕的罪犯?!?
這是著名的艾爾·卡彭說過的一段話。艾爾·卡彭曾經(jīng)被視為美國一號公敵,他活躍在芝加哥一帶,是最兇惡的黑道頭子之一。但是,他卻從不認為自己是個惡人,反而認為自己是有益于群眾的奉獻者,只是一直遭受世人的誤解,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人的贊許。
另一位罪犯達基·舒爾茨有著和卡彭一樣的看法。舒爾茨也是紐約市最聲名狼藉的罪犯之一。他曾經(jīng)在一家報紙的訪問中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是一個窮人的捐助人。當然,他最終的結(jié)局也是死,只不過是槍斃而死。
關(guān)于此事,我曾經(jīng)問過在辛辛監(jiān)獄工作多年的劉易斯·勞斯。他說:“辛辛監(jiān)獄中的罪犯,只有小部分人認為自己是壞人。他們認為在人性上,自己和你、和我沒有什么不一樣。因此,他們就產(chǎn)生了這種看法,這種解釋。然后,他們會以這樣的理由來說明他們不得不撬開保險箱,或者被迫動手連續(xù)射擊。通過這種荒謬的邏輯推理過程,大多數(shù)罪犯會給自己提供充分的理由,為自己的反社會行為辯護,并進而得出結(jié)論:自己完全不應該被囚禁起來?!?
如果艾爾·卡彭、“雙槍”克勞利、達基·舒爾茨和在監(jiān)獄高墻內(nèi),曾經(jīng)鋌而走險的男人、女人們,都不會為任何事情而責備自己,那么,在生活中你和我接觸的人又是怎樣的呢?
約翰·沃納梅克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連鎖百貨商店。他曾經(jīng)聲明:“在人生的三十年里,我學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責備他人是非常愚蠢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會忍不住向神明抱怨,為什么給每個人的智商高低不同。但是在抱怨之前,我就已經(jīng)因為克制自己的缺點而精疲力盡了?!?
沃納梅克早就了解了這個道理。而我卻在懵懂地活了三十多年后,才突然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一個人犯了一百次錯誤,那么其中九十九次,他都不會去責備自己,無論錯誤可能多么的嚴重。
批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它只會讓人們自我保護,然后盡全力地找理由開脫責任。批評是危險的。它能夠破壞一個人寶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激起一個人的憤恨。
著名的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通過實驗表明,因為做得好而受到獎賞的動物比因為做錯事而受到懲罰的動物,能夠?qū)W得更快更多,并且還能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接下來的研究表明,人類同樣適用于這一點:
批評不僅不能讓我們保持較長時間的良好狀態(tài),還往往會招來忿恨。
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漢斯·斯沙利耶也說過,“我們有多么渴望贊美,就有多么懼怕指責”。
批評和指責帶來的忿恨能夠輕易地挫敗人們的士氣,不管公司成員還是家人朋友。原本不好的形勢也不可能因為批評和指責而得到糾正。
激烈爭辯的結(jié)果只能是不歡而散,對問題本身卻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以委婉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助于對方保持清晰的思路,進而承認錯誤。
伊妮德的喬治·B. 約翰斯頓是俄克拉何馬州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協(xié)調(diào)員,他曾經(jīng)強令要求公司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戴上安全帽,并聲明:不戴安全帽的人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會受到制裁。然而,他的警告并沒有什么效果。只要他不在,就常有工人不戴安全帽。為此,他決定改變一種方法。面對不戴安全帽的工人,他不再指責,而是詢問他們是安全帽戴起來不舒服還是尺寸不適合。他嘗試用溫和愉快的語調(diào)來說明安全帽的重要性,并解釋說正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才要求他們佩戴安全帽。
采用這種方法后,工人們再也沒有產(chǎn)生對立的情緒,而是很好地遵守了他的規(guī)定。
在上千頁的歷史著述中,你能夠輕易發(fā)現(xiàn)許多無益的批評。比如,西奧多·羅斯福和塔夫脫總統(tǒng)之間的那場著名的爭吵。因為這場爭吵,共和黨被分裂,伍德羅·威爾遜卻得以進入白宮,并繼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煥發(fā)光彩,參與并影響歷史的進程。
讓我們迅速地回顧一下當年的情況吧。
1908 年,西奧多·羅斯福卸任總統(tǒng)。在他離開白宮的時候,他公開表示支持塔夫脫。后來,塔夫脫贏得大選,成了總統(tǒng)。選舉后,羅斯福就去非洲打獵了,在那里他還向獅子開過火。如果他一直留在非洲也不會發(fā)生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他又回到了美國。面對物是人非的美國政壇,他大發(fā)雷霆。他批評在任的塔夫脫總統(tǒng)保守主義,并且開始組織“雄鹿黨”,試圖第三次成為總統(tǒng)。羅斯福的所作所為幾乎毀了共和黨。在 1912 年的選舉中,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和共和黨僅僅得到了佛蒙特州和為何不要指責別人
1
當你以某種不妥的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時,對方會覺得自己的智慧、經(jīng)驗甚至人格受到了你的質(zhì)疑,因而十分生氣。
導致刻 薄 的 指 責 只 會 傷 害 他 人 的 自尊,從而使對方不遺余力地為自己辯護,固執(zhí)地堅持己見,唯獨不會同意你的看法。
導致激 烈 爭 辯 的 結(jié) 果 只 能 是 不 歡 而散,對問題本身卻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以委婉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助于對方保持清晰的思路,進而承認錯誤。
猶他州兩個州的選票。這是共和黨有史以來最具災難性的一次失敗。
西奧多·羅斯福批評了塔夫脫,但是塔夫脫總統(tǒng)有沒有批評過自己呢?顯然,從來沒有過?!拔也恢缿撛趺醋?,才能和我之前做過的事情有所分別”,說這話時,塔夫脫流下了眼淚。
到底歸罪于誰呢?羅斯福還是塔夫脫?坦率地說,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想知道。針對這個事件,我的觀點是,羅斯福只是批評塔夫脫,卻沒有說服塔夫脫承認自己的錯誤。因此,他的批評只能讓塔夫脫流著眼淚重申那句話——“我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才能和我之前做過的事情有所分別”。塔夫脫將力氣全花在為自己找理由上了。
好吧,再讓我們看看那場蒂波特石油丑聞。(上世紀)20 年代初,針對這場丑聞,所有的報紙都持續(xù)幾年發(fā)出憤慨的呼聲。它震撼了全國!要知道,在那之前,美國公眾從來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件。
以下是這場丑聞的事實經(jīng)過:哈定政府的內(nèi)政部長艾伯特·B. 福爾,曾經(jīng)被政府委派負責埃爾克山和蒂波特山油田的租借事宜。政府準備將這兩塊油田作為未來海軍的石油儲備。福爾跳過公開競標的這一步,直接遞給他的朋友愛德華·L. 多赫尼一份利潤豐厚的合約。然后,多赫尼順理成章地收下了,還高興地給了這位福爾部長十萬美金的回扣,并美其名曰是“貨款”!這還不是最離譜的。
更離譜的是,福爾部長隨后命令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進入埃爾克山地區(qū),然后采用高壓手段趕走了所有的競爭對手。而這僅僅是為了防止埃爾克山的出油量因為附近油井的開采而減少。福爾用槍支和刺刀將那些競爭對手驅(qū)趕出埃爾克山,也將他們驅(qū)趕到了法庭上,使他們在公眾面前披露了蒂波特石油丑聞的事實。這場丑聞產(chǎn)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它將哈定政府趕下臺,不僅震動了整個國家,還差點解散了共和黨。當然,艾伯特·B. 福爾也因此被送進了監(jiān)獄。
福爾受到了大眾的譴責,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困境——在他之前,很少有人受過這樣強烈的譴責。那么,他后悔了嗎?沒有,從來沒有!
多年之后,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眾講話中暗示,哈定總統(tǒng)的去世是因為他被一個朋友出賣后心里過于憂慮和擔心。福爾夫人一聽到這個暗示,就立刻從座椅上跳了起來,流下眼淚,揮著拳頭尖聲說:“什么……福爾背叛了哈定?不!我的丈夫不會出賣任何人。整棟房子的黃金都無法誘惑我的丈夫做壞事。他是被別人出賣才走向刑場和十字架的?!?
你看到了嗎?這就是人類在行為上的天性,做錯事的人會指責任何人,除了他自己。是的,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因此,將來,如果你試圖批評他人,就請回憶一下艾爾·卡彭、“雙槍”克勞利和艾伯特·B. 福爾吧。
我們應當認識到,批評就像飛出去的信鴿,總有一天會飛回來。我們還應當認識到,被我們指責和糾正的人,也會為自己找理由開脫,將指責返還給我們。
或者,他們會和紳士的塔夫脫一樣,只是說,“我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才能和我之前做過的事情有所分別”。
1865 年 4 月 15 日的早晨,亞伯拉罕·林肯的尸體被放置在一家平民公寓的臥室里。是約翰·威勒克斯·布斯在這家公寓對面的福特戲院,開槍殺死了他。臥室的床的長度比林肯的身體要短得多,因此,他的身體被斜放在床上。羅莎·博納爾的名作“馬群展覽會”的廉價復制品正掛在床頭,一盞黯淡的煤氣燈正散發(fā)出暈黃的光。
在林肯彌留之際,陸軍部長斯坦頓說:“這里躺著的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完美的領(lǐng)導者?!?
林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秘訣是什么呢?我曾經(jīng)用十年時間來研究林肯的生活,同時還花了三年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撰寫名為“鮮為人知的林肯”這本書。
對于林肯的人格和家庭生活的所有細節(jié),我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我確信我已經(jīng)做到了極致。我還特別研究過林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方法。林肯是否放縱地指責過別人?答案是肯定的。林肯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印第安納州的小鎮(zhèn)上生活過。那時候,他不但喜歡批評他人,而且還寫信、寫詩嘲笑他人。他甚至還將寫好的信件放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故意讓人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封信,招來了強烈的怨恨。
直到林肯去世后,當?shù)剡€有人對他不滿。
林肯直到在伊利諾斯州的春田鎮(zhèn)成為一名律師時,依然在報紙刊登的稿件中公開攻擊他的對手。但是,他僅僅做過一次那樣的事情。
1842 年的秋天,林肯嘲笑了一位名叫詹姆斯·希爾茲的愛爾蘭政客。那個人不僅虛榮而且好斗。林肯向春田鎮(zhèn)的雜志投遞了一封諷刺他的匿名信。雜志刊登了這封信后,整個鎮(zhèn)的人都開始嘲笑希爾茲。敏感驕傲的希爾茲,為此而憤慨不已。他一查明真相,就立刻跳上馬,找到林肯,要求和他決斗。
林肯不想決斗,他反對這件事。但是為了自己的尊嚴,他又無法拒絕。在這場決斗中,林肯擁有選擇決斗武器的權(quán)力。因為手臂比較長,他選擇了騎兵大刀作為決斗的武器,然后向一位西點軍校的畢業(yè)生求教。決斗當天,他和希爾茲在密西西比河的河壩上碰面,準備決一死戰(zhàn)。但是,在決斗開始的最后一分鐘,他們的助手阻止了這場爭斗。
那是林肯一生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方面,這件事為林肯上了寶貴的一課。從此之后,他沒有寫過一封嘲笑他人的信件,也再未譏笑過他人。
他幾乎不再批評任何人。
時過境遷,南北戰(zhàn)爭期間,林肯多次更換波托馬克軍的指揮將領(lǐng),可是,麥克萊倫、波普、伯恩賽德、胡克、米德,每一個都慘敗而歸……一次次可悲的失誤驅(qū)使林肯將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絕望地在地板上來回走動。全國一半的人,都猛烈地譴責這些不勝任的將軍,只有林肯“不對任何人懷有惡意,和藹地面對所有人”,依然保持平和的態(tài)度。他最喜歡的語錄之一就是“不要評價他人,因為你也會被他人評價”。
當林肯夫人和其他人一起談?wù)撃戏饺说膰绤枙r,林肯回答說:“不要批評他們,在相同的處境下,我們也會做出和他們一樣的事情?!?
當然,林肯也會遇到不得不去批評的情況。讓我們舉一個例子:
1863 年 7 月的前 3 天,葛底斯堡戰(zhàn)役正在進行。7 月 4 日夜晚,整個國家都浸泡在雨水之中,李將軍在滂沱大雨中開始向南撤退。當他帶著撤退的軍隊來到波托馬克時,卻發(fā)現(xiàn)面前有一條暴漲的河流,他們過不成河,而后面正是攜勝而來的聯(lián)軍。李將軍無路可逃,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