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一笑百媚生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章:楔子
楔子
萬和三十一年春,闌月國國君薨,燕妃勾結當朝大臣于太子登基之日策反,另立其子為王。太子被擒,后不知所蹤。
皇后得訊,自盡而亡。
次年,新王胞妹云羅公主嫁與花容公主夫婿當朝宰相溫余。
燕太后主婚,紅錦鋪街十里,由新王親送云羅公主至溫府,當時場面可謂風光無比。人人皆觀為嘆止。
時隔不久,傳聞花容公主大病,久治不愈。
后,帶女遷離溫府遠居南郊竹園。
溫府放話曰,竹園清靜利于養病。
但人人皆知,那南郊竹園荒廢多年,早已形如殘屋破廟,夏不擋雨冬不掩風。
時隔不久,竹園大火。
花容公主傾國之容盡毀,后以黑紗遮面,青燈禮佛,閉門不出。
然,因元氣大傷,身子漸衰敗,于萬和三十三年早春,溢。
民間曾傳,花容公主病亡當日,有農夫路過竹園,竟聽得原本已病至膏肓的花容公主忽而凄婉大笑之聲,而后厲聲痛喊:
“溫余,十年之前,同是這樣的桃花盛開時節,你當著我父王母后之面立下重誓:倘若你負我,生不安然死不安樂。屆時你我大婚之夜,你亦當著我面,對著那皎皎月光發誓,今生今世,你只愿為我花容系紅袍穿喜服。你說,你不求前程富貴但求與我一生一世一雙人。而今,猶言在耳,你卻著大紅喜袍騎著高馬作他人郎,生生棄言。”
“溫余,父王對你恩重如山王兄亦視你為左足右臂,母后更疼你似兒,你是如何忍得下心勾結那燕妃,下毒害我父,親手擒我兄,逼我母后自盡而亡?”
“溫余,你到底是負我。”
“溫余,我花容愿生生世世化為厲鬼,使你日夜難寢,終生不得安樂。”
至此,但聞一聲悶響,便無聲息。
自此有“桃花美人”之稱的花容公主,香消玉殞。
其女溫婉,下落不明。
————————《三國紀·闌月史·宮妃列傳之桃花美人篇》
————————————————————————我是無聊的分割線————————————————
序章舊恨前因
萬和三十二年冬。闌月。溫府。
寒風獵獵。一名小女孩跪坐地上,身上衣衫極單薄,一張眉目生得極為精致的小臉已被凍得通紅。
溫府門前立著兩名戎甲裹身的護衛,身材魁梧,面相兇煞。
闌月地處西南,每到隆冬時節,風雪極大,寒冷徹骨。即使狐衾加身,走在街外也覺透骨冰寒。
小女孩已經跪了一炷香有余。小手環抱胸前,被凍得瑟瑟發抖,唇色鐵青,模樣惹人心疼。
兩名護衛再看不下去,相互對視一眼,左邊的護衛跨幾個大步,走到小女孩面前,微微彎下腰,語氣親和,“小姐,這天極冷,你還是回去吧。凍壞了身子,公主怕是要心疼壞了。”
小女孩冷得連聲音都顫抖,卻咬著牙,清晰吐出一句,“阿娘病了,咳得很厲害,求求你,讓我見見爹爹。爹爹那么疼惜阿娘,不會任由阿娘病成這樣的。”
護衛回頭看了仍站門口的另一個護衛,得到否定的眼神之后,面帶不忍夾雜著幾分為難。一邊是溫相的原配花容公主,大勢已去,卻待他們恩重如山。
一邊是新嫁入府的云羅公主,一身榮寵權利遮天,性命捏在她手里。
權衡之下,唯有對不起花容公主了。
護衛搔搔頭,兇煞面相露出一絲溫情來,“小姐,長公主有話不得讓你母子二人再踏入府中一步,否則我等性命不保。對不住您了,這些錢,您拿著,請個大夫買些藥回來熬給夫人喝,這個時節,人不能受寒。”
一席話說完,掏出身上所有銀子,一股腦往小女孩手里塞去。便大步踏回門處,別開了目光,不忍再看小女孩。
小女孩怔怔之余,忽見不遠處四人抬著一座轎子悠悠而來。
那正是爹爹上下朝乘坐的轎子。
小女孩一個激靈,欲想爬起來攔著那轎子,卻不防因跪得太久,腿腳一麻,整個人都摔在了地上。
下巴處,磕在地上,擦出一道血痕來。
顧不得疼痛蔓延,小女孩掙扎著,拼盡力氣,喊了一聲,“爹爹。”
轎子似是一震。轎夫好像要停下來,卻聽見轎里傳出來清晰一聲:“回府。”
小女孩眼睜睜地看著轎子悠悠從眼前而過,蹣跚爬起,青筋暴起,用更大的聲音喊道,“爹爹!”
轎子已經入了正門。
小女孩又凄厲一聲喊,“爹爹,阿娘病了,快要死去了,你去看看她好不好?!”
依稀可見,已經到了院子里的轎子停了下來。
小女孩眼露一抹希冀,爬起來,向前跑去,嘴里不忘喊道:“爹爹,你去看看阿娘好不好?!阿娘病了,病得很嚴重......”已經帶了啞啞的哭腔。
就在頃刻間,那頂轎子又重新向前挪動,轎子流蘇一搖一擺,晃得人眼花,模糊了視線。
“爹爹,你不要婉兒和阿娘了嗎?”小女孩眼睜睜地看著大門緩緩合上,眼里暈開淚意,一點一點濕透了臉頰。
一陣冰寒。
小女孩咬唇,淚意很重的雙眼漸漸露出哀色。
只聽見獵獵寒風里吹來一句句絕望呼喚,“爹爹,你別不要婉兒和阿娘,別不要婉兒和阿娘......”
朵朵烏云傾覆了天,天光瞬間暗沉下來,風更大了。
須臾之后,無數雨點傾下來,夾著雪粒,砸出無數叮咚作響的刺耳聲。
那雨里,小女孩的身影仍然依稀可辨。
兩名護衛躲在屋檐下,看著狂風雨幕里的那道纖小身子,皆難受得別開了一雙酸澀得涌上淚水的眼睛。
卻堵不住那一聲聲漸漸弱下去的叫喚,“爹爹,別不要婉兒和阿娘,婉兒以后一定很乖,再也不調皮了,別不要婉兒和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