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德濟世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逃婚
他走啦,真走了……
幾天來他是餐風露宿,走過了無數個村屯鄉鎮,一直向南方向走去,十幾天的跋涉,來到了一個大山腳下,抬頭眺望,山頂上好象有白皚皚的冰雪,山腳下是一片一眼都望不到邊的大森林,長著參天大樹,樹在風的吹動下,發出陣陣呼嘯之聲。
他長這么大也沒有見過這么高的樹,這么大片森林,他沿著彎曲小路向森林里走去,
他只是個十七歲大男孩,對未知事物充滿著好奇,他看著眼前這大片森林,樹上開著奇異的花,結著奇異的果,于是他就一直向森林里走去,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眼前的路己消失,樹叢中到處是荊棘,一不小心刮到,那荊棘的刺深深的刺進了他的皮肉,不多時衣衫被劃得變成條條片片,這下他可懵了,從早晨一直走到晚上,走得他是精疲力竭,但是不管怎么走,都找不到出森林的路,他心里忽然意識到,這是迷路了。
太陽己落下,這片原始森林沉浸在茫茫黑暗夜空中,迷蒙霧氣籠罩著看不清東西,暗暗沉沉的夜,如潑灑開來的濃墨,深沉得將人吞噬了。
他靠在一棵大樹坐下,心里充滿了恐懼,肚子里咕咕響個不停,一天都水米未進,加上過度勞累,一時昏昏沉沉倒在樹旁。不知過了多久,突然從叢林四周傳來陣陣狼嗥聲,他被驚醒,有四條惡狼在距離他四十來米遠的地方,瞪著小燈泡似的閃閃發著綠光的眼睛……
四周傳來陣陣狼嗥,為這漆黑的夜更添詭異,他知道自己的神智與生命,都在一點一滴的流失,再這么下去,等不到明早的太陽,他便會喂了這四條餓狼了。
難道這自由的代價,居然是生命嗎?他心中默念。與其等死不如奮力一搏。他仿佛觸電一樣,從地上彈起,瞬間爆發出的力量十分強勁,抱住了一棵大樹,像猴子一樣靈活爬上了樹,離地面約七八米,然后坐在樹杈上。這群狼圍著大樹,嚎叫著,很久才離去。
清晨,當紅日從東方升起,太陽把萬道金光灑向森林時,他慢慢的從樹上爬下來,脫著疲憊的身子,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走去。渴了就喝點露水,餓了就摘些野果充饑……
三天了,依舊,沒有走出這茫茫林海,野果無法提供身體所需,由于缺水、饑餓,他的機體嚴重透支,生命已到了極限,幾天來他被滿是荊棘植物刺破了皮肉,再加上蚊蟲叮咬,他遍體是傷。
此時正值夏季,天空中幾乎找不到一絲白云,火辣辣的陽光,毫無保留的直接射進這片森林,地表高溫達40度,肉眼都可以看到地表上的空氣在波動。。。。。。。
他漸漸失去控制的身體開始搖晃,眼前仿佛有數萬金星在跳動,頭開始昏昏沉沉,再也無法支撐身體,便一頭栽倒在巖石旁,頭重重的碰在了石板上,一股鮮血流了出來,他失去了知覺……
吉林省舒蘭水曲柳屯,位于長白山腳下,距這片原始大森林,有二里地之遙,屯里僅有幾戶人家,常年以狩獵為生,女人們閑時到森林中采些山貨、松籽、木耳、核桃之類,換些銀兩,以維持著生活。屯東頭住著一戶老獵戶人家,叫李萬山,五十開外,膝下無子。
李萬山在這山里活了大半輩子,一直生活在這惡劣的環境中,在山里的風霜雪雨吹打下,他那張飽經風霜的面孔上象是風干的桔子皮般布滿了皺紋,雖然老人看上去十分蒼老,但那兩支眼睛確灼灼有神。
一清早,老人就進山捕獵去了,那雙銳利的眼睛不斷在搜索著獵物,突然他發現在巖石旁有個人躺在那里。立刻走上前去,果真如此,一個大男孩,滿身血跡,沉重的呼吸下,生機漸弱。老人家顫著聲問道:“你是誰家的孩子,怎么在這兒?”少年張了張嘴沒說出話來,伸出的手臂也無力的垂落下來,老人家是個熱心腸人,哪能見死不救?
他把這大男孩抱在懷里,摁住手腕寸關尺部位,仔細觀察脈象,這脈象十分微弱,氣血兩衰,如游絲一樣。可能是驚嚇、饑餓和過度疲勞,再加上高溫烘烤,這孩子是中暑了,老獵人急忙把他背起來向家里奔去。
回家后,老人把高萬義放在了炕上,打來一盆涼水為他擦洗身上的血跡,換了套干凈的衣服。這里雖說是深山老林,缺醫少藥,但是為了生存自救生命,在生活實踐中也留下了些治療一些小傷小病的偏方,老人找來幾味能解暑的中草藥,支起鍋煎了起來,把藥煎好后,一口一口的喂到少年口中。
太陽已經消失在遠方群山之下,那濃濃厚厚云霧漸漸散去,在兩位老人的精心護理下,高萬義終于度過了生死難關,睜開了眼睛。他望著兩位慈祥的老人心中明白了所發生的一切。
一時間,淚水從他那雙眼中流下來,兩位老人,見他醒來都非常高興,少年氣盛,經過一周調養,高萬義身體完全康復了。
這一天,他同老人一起再次走進這片原始森林,一路上老人向他講述了這里地理環境,和進入森林迷路的原因。
高萬義本是個聰明人,加上平時讀過好多關于地理這方面知識的書,幾天時間便把這里情況了如指掌。
走累了,往草地上一躺,嘴里嚼著一種甜藤的草根,看著頭上緩緩飄過的白云,體會大自然對他的呵護。這里確是一塊風水寶地,不但景色秀麗,而且物產豐富,有山有水有森林,在離這里不遠便是松花江,站在松花江畔,望著這翻滾浪花的江水一瀉千里向東流去,心中涌出了無盡的遐想。
轉眼間半個月過去了,他每天都仔細觀察這片森林,有紅松、白樺、水曲柳、檀香木、黃玻璃等,好多都是十分珍貴的樹種,他心中暗暗思考,這是多么大的資源啊,這是一片無窮的寶庫,但至今為什么沒有人開發呢?
但是,仔細一想,可也是,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才居住著幾戶人家,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以狩獵為生,對外面的世界相隔絕,外面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就連火車是個什么樣子,都不了解,他們只知道,打來的獐狍野鹿,除了自己吃外,偶爾拿些獸皮和山貨到幾十里外的集鎮上賣,換回些生活必需品,除此以外,對生活再也沒有一點奢望。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這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二位老人把高萬義叫到眼前,深情的說:“孩子,你爹娘呢?他們是不是不要你了,沒事,孩子,俺們要你,你什么時候想他們了,俺們把你送回家,我們都五十多歲了,身邊沒兒沒女,你這孩子心地善良,又有文化,知情達理,想收你為義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高萬義聽后喜出望外,他激動的說:“孩兒這條命是二老從荒山野嶺撿回來的,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一生為二老做牛做馬也難以報答救命之恩啊”。
說著,“撲咚”一聲跪在了地上,向二老磕頭,口中說到:“義父,義母在上,受小兒一拜”。二老急忙從地上把他扶起,兩位老人也是激動的老淚縱橫。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每天他都隨同義父進山捕獵,老獵人教會了他許多捕獵本領,他是個聰明人,悟性又好,很快就掌握了狩獵本領,在義父指導下,槍打得也準,每次捕獵歸來,都是滿載而歸。幾個月在這里的生活,他已經愛上了這里的山山水水。
老林子里什么都有,就說吃的東西,葷的有各種動物肉,烤鹿肉,狍蹄筋,熊掌;素的有猴頭蘑,黃花菜,松茸;想要吃飛禽有還有飛龍鳥,那味道非常的鮮美。一年四季的好景致,春天滿山的野花開不敗,把大山打扮得像個花娘子,夏里滿眼的蔥綠,秋里那顏色更是好看,綠的,黃的,紅的,五顏六色十分漂亮,冬天一座座大山白盔白甲,坐著雪爬犁逛了這山逛那山,仿佛是個童話世界,世外仙境。
每個夜晚他都在思考,這片原始大森林是個寶啊,這是一筆多么大的財富呀,如果把它開發出來,對老百姓的生活將是莫大的幫助。
一天吃完晚飯坐在炕上,同二老閑聊,他把要開發大森林的想法告訴二老:“這片大森林里都是十分珍貴的木材,有的花錢都買不到啊,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我們為什么不開發呢?并把如何開發,如何把伐下的木材從松花江運出去,如何去找客戶,等等計劃與二老商討。
二老聽后,頻頻點頭,心里暗想這小子,別看年齡不大,有心計呀,人還得有知識,我們都生長這地方幾輩了,怎么就沒想到這些呢?此孩子將來必成大器,前途無可限量。
次日老人找出一些銀兩,又準備好干糧,為他打起行裝,送他去了江邊碼頭,他乘著江船向下流駛去。船駛進了一所大城鎮,他下了船,步行開始了對沿江一帶城鎮考察。每到一座城鎮,都去找需要木材的鋪店,什么木匠鋪,棺材鋪,木農具鋪,木材加工廠,等等凡是用木材的地方都走到了。
他出生在平原地區,深知這木材在這些地區太缺乏啦,誰家蓋房子不用木材,誰家死了人不用壽材,這銷量太大了啦,連續十幾天奔波,走過了數個大小城鎮,每到一處聽說是販運木材的,都捧為貴客,對他是恭而敬之,暫時簽訂了幾份預定合同。
他滿懷著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高高興興上了返回的江船。回家后,把沿江一些城鎮的見聞和如何銷售木材情況向二老詳細的描述了一遍,二老聽后十分震驚,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林子里的木頭會值這么多錢。
李萬山在這個小屯里,算是長輩,再加上他平時為人憨厚,心地善良,人緣又好,全屯的人都很尊重他。
次日,李萬山把屯里幾戶人家召集起來,把如何砍伐木材,如何運輸,如何銷售等一一言明,眾人聽后,無不歡喜,心中都暗暗想,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個個是擦拳磨掌,只等李萬山一聲令下。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紛紛拿出積蓄集資入股,開始籌建伐木場。大家推選李萬山為廠長,高萬義為把頭,成立一個伐木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一是得有廠地,二是得有技術人材,三是得有運輸工具,要想靠水運還得有船只……
首先要解決伐木場的場地問題,大家反復探察,決定在距離村子一里地遠的黑熊溝建場,這片大甸子有兩晌地大小,是天然的木材聚散地。于是大家就地取材,上山打石頭,去林子里伐木頭,開始修建伐木場,幾個月的辛勤勞動,圍墻終于修起來了,又蓋起了三間房子。
一清早,大家紛紛從家里趕過來,這一天,他們將要舉行盛大建場典禮,人們是興高采烈,紛紛從家里拿來做好的獐狍鹿肉,抬來大壇子上好高粱酒來慶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個年代人們都信奉神靈保佑,每當有大事件發生時,人們都祈求神靈保佑太平。
在林場里,臨時搭建一座山神廟,馬上要舉行隆重的祭山神儀式,李萬山親自擺上供果,又上了三柱香,李萬山一聲令下,大家一起祭拜山神土地。在鞭炮聲中,李萬山帶領眾鄉親跪在地上祈求著山神爺對全村人的保佑,眾鄉親隨著李萬山,向山神是叩了頭。隨著李萬山長吼了一聲:“山神爺發話,開套了,開鋸了。”眾鄉親齊聲高喊著“開套了,開鋸了。”呼喊聲在空曠的山林中久久回蕩……
祭完山神后,人們又燃起鞭炮,在震耳的聲響中把那塊“水曲柳林場”的大牌匾高高的懸掛在大門上方。
北方隆冬,千里冰封,大地、森林一片白茫茫,這是伐木的黃金季節,李萬山帶領著二十多年輕小伙子,來到了這片原始大森林里,人們呼喊著“開鋸了”,在遠處一顆大樹下,兩個小伙子得了號令,扯起大鋸,穩健地工作著,鋸到合適的位置時,又上來兩個小伙子掄起開山斧,一左一右順著鋸口用力的砍下去,當大樹發出“咔、咔”的響聲時,李萬山與眾人一齊喊山道:“順山倒了……”大樹果真象聽懂人語似的順山坡倒下,開了頭鋸,也就開始了工作。大家分頭在雪地里跑向山林,開始了伐木工作。
北方的冬天寒氣逼人,但伐木的眾人熱火朝天,座座小山似的原木堆在了林場的曠野上,高萬義看著這初具規模的林場,聽著回蕩在林子里的伐木號子聲,心潮澎湃。
春天到了,江河開化,寬闊的松花江上跑起了冰排,岸旁停放著一個寬約十五米,長約一百五十米的大木排,這個木排由二十余個原木扎成額木排連綴而成,木排的后側方拴著一條漕船,漕船里裝著放排眾人所需的生活用品。
木排的最前邊搭著花棚,花棚里邊擺放著一個碩大的供桌,供桌上擺著各種供果,點著香燭,二十名男排工,面向供桌與江水跪地,領頭的是李萬山,在微風中顯得格外威武精干。跟在李萬山身后是一個英武的青年,眉間虎虎生氣,他就是木把頭高萬義……
李萬山高聲喊道:“伐大樹,扎木排,順著大江放下排,求求山神,水神,多多保佑,一路上平平安安,”而后向山神,水神叩拜。在李萬山一聲令下,眾排幫紛紛跳上木排,高喊著:“放排了,”眾排幫齊聲唱起放排號子:“撐起篙哇,嘿喲,走江心哇,嘿喲,闖險灘哇,嘿喲,奔走洋哇,嘿喲……”號子聲在大江兩旁回蕩著,木排緩緩離岸,順江流而下。
幾天過去了,木排順流而下,排幫們齊心協力,闖過一道道激流險灘后平穩地緩緩而行,兩岸的景色緩緩向后退去,岸邊漸漸出現了排窗子,最后木排駛到扶余渡口時,高萬義讓眾人把木排靠了岸。
扶余在當時年代里是座較大城鎮,交通便利,是座比較古老的城鎮,街面上十分繁華。街道兩旁,各種店鋪林立,招牌、商品琳瑯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常。
木排靠岸后,大家把木頭堆在岸旁碼頭上,高萬義找到買主來看木材,這六米多長的直徑足有二尺多粗的紅松大原木,根根筆直,連結花都沒有,的確是上等好材,買主們見后,也都稱贊木材質地優良,好多年沒見這么好的木材了,不到一天時間,四百根原木,全被買主訂走。
高萬義負責算帳,伙計們收銀,這批木頭足足賣了二仟多塊大洋,這白花花的銀子就裝了一大筐。
祖祖輩輩居住在大深山里的獵戶們,哪里見到過這種場面,是高興萬分,真是大鋸一響,黃金萬兩啊,可比上山打獵賺的多多了。漕船上裝滿了伙計們買來帶回去的東西,開始返航了。眾人打著纖繩向江中擺去,這逆水行舟是很費力氣的,大家搖著擼,撐著竹篙,一齊喊著號子向上游劃去。經過了幾天的奔波,終于安全的回到了水曲柳屯。
轉眼間三年過去,這水曲柳屯在高萬義的帶領下發生了天翻天覆地變化。早先入股伐木場的這幾戶獵戶人家,成了股東老板,多次的闖蕩江湖積累不少的社會閱歷和辦廠經驗,也掙了不少錢,家家富裕起來,蓋上了磚瓦房,家家是糧米滿倉,穿的再也不是粗布獸皮,吃得再也不是粗茶淡飯。
居住在這小山村的人們都是些窮苦人出身,都是些勤勞純樸的獵戶,如今發家致富,怎么能忘記他們的帶頭人,鄉親們把高萬義當成財神轉世下凡一樣尊敬。
三年來,高萬義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也增加了他對社會閱歷,磨練了他的意志,他親眼目睹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目睹了勞動人民所受的壓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人與草木不同,那是因為人活得要有價值,否則與草木同腐,年輕氣盛的高萬義也有著遠大的抱負,為民族的發展做些事一直都是他的理想。
他也時常想起遠方的父母,昨日種種雖已逝,還是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回憶,當這些從靈魂的深處再一次被提取出來時候,就是刻骨銘心的情感。高萬義也是個有血有肉,懂得感情的人,每當夜幕降臨時,他都站在松花江畔,向東流去的滔滔江水,好像也帶走了他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他很想回家去看看他們。
這天,他向二位老人說了想回家看看的想法,老人欣然同意:“都三年了,該回家看看啦,免得父母為你牽掛。”
翌日清晨,高萬義騎著馬向家的方向趕去,終于在幾天后傍晩來到了便家屯東頭那片高坡處。
他站在村頭,望著村東頭那幢四合大院,那座宅院里有他的童年和少年,一憧憧往事涌向心頭,這里有他的痛苦也有幸福,父母的養育、先生的教導才會有今天識文斷字、有膽有識的高萬義。沒有父母那能有我今天,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他就這樣呆呆地望著,任由淚水流下,打濕了他身上衣衫。
他感覺愧對父母的育恩之恩,但心里卻極其思念,他再也無法控制住沖動的情感,快速向家中奔去。進了家門,遠遠望見七十開外的老母親坐在那里,伴著那盞枯黃的油燈,神情十分悲傷。
高萬義三步并作兩步,撲咚一聲跪在了母親面前,這老太太被這突如其來的人下了一跳,眼見來人是四兒子萬義,驚喜萬分,急忙把他扶起,擦干了兒子的滿面淚痕,娘倆是抱頭痛哭。聲音驚動了家人,全家上下幾十口人,母子重聚的場面都感動的落淚。
老太太說道:“你離家出走那天夜里,全家人到處找你,始終沒有找到你的蹤跡,你爹也是后悔莫及,一氣之下便病倒了,經多方醫治也不見病情好轉,在你離家的半年后便走了,在臨走之前還在喊著你的名字……”老人說完后潸然淚下。
聞聽噩耗,如同五雷轟頂,高萬義的精神崩潰了,他生生摔在地上,很久,他猛然放聲哭道:“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都是兒子不孝啊,兒子對不起你老人家呀……”
次日清晨,他帶著祭品,來到了父親墓前,眼淚從眼里涌出,這是高萬義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生死離別的滋味,他跪倒在父親墓前,雙手狠狠的捶打著大地,他放聲痛哭,叫道:“爸爸,爸爸,兒子來看你老人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