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仁德濟世
書名: 仁德濟世作者名: caoshisi本章字數: 5194字更新時間: 2012-03-20 13:24:31
自從一八四零年,高殿清攜妻帶小四口闖關東,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年的歷史了,在這一百七十年的漫長歲月里,發生了好多難以忘懷的事情,又發生了好多驚心動魄的故亊,雖然時間這么長久,但是有些事情還是叫人難以忘掉,那一幕幕好像電影一樣在上映著。
一八四零年七月酷暑,這一天,高殿清全家在闖關東的一路上渡過了生與死的一道道難關,終于來到了東北吉林省境內德惠縣的便家屯地界,那是一片茫?;臎龅拇蟮?,全家四口人處在奄奄一息狀況下,就要餓死在這片土地上時刻,巧遇上了便家屯里居住的高大善人。
高殿清吃苦耐勞,也真沒有辜負的他娘臨終前的遺托和宿愿,總算逃出死亡的命運,在便家屯立住了腳,帶領著兒女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整天是起早貪黑開荒種田,一干就是幾十年,這汗水沒有白流,終于由一個乞討者變成了富裕者,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他一生知足啦,整天是背朝天、面朝地耕耘在這片黑土地上。
在他步入花甲年之時,已有七個兒女,也變成了一個擁有幾十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了,擁有土地幾十坰,牛馬成群,四合大院套,在當地成了大戶人家。
四子高萬義這孩子從小就聰明過人,悟性又好,又上過幾年私塾,當時在當地也算是個小秀才,在少年時代就被當地人稱為“神童”。
的確,往往一個人從小只要看他有沒有遠大抱負和理想,有沒有雄心壯志,只要有野心就能成就一番事業,往往在偏僻的窮山溝里,也能飛出金鳳凰。
這種夸張一點也不虛假,在中國歷史上,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個放牛娃,后來當上了皇帝。在誰能想到,在這個窮山溝里的放牛小子日后變成了皇帝。
這高萬義因從小就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不甘心像他的祖輩那樣,整天是背朝天、面朝地的滴滴汗水澆灌在幾畝沙田上,耕田種地,不甘心這封建禮教的種種束服他的手腳,作為封建制度犧牲品,他要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里去開拓眼界,闖蕩江湖。
于是一天他與父親在婚姻上發生爭執,受到父親的教訓和毒打。
在這一天夜里逃亡便家屯,年僅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離家出走,后來走進一片原始森林,迷了路,在原始森林中轉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出路,險些被林中野獸吃掉,由于饑餓,大地高溫烘烤,多處受傷,終于體力不支,昏迷過去。
被山中老獵戶李萬春救往家中,經過李萬春老兩口子,精心護理,治療,昏迷了二天終于轉危為安。二老聽完他的遭遇訴述后,十分同情他,見他聰明、懂事、又有文化,長得一表人才,二位老人都五十開外,還是膝下無兒女。
于是收他為義子,暫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他的到來,給二位老添了好多生氣。老獵人整天帶他進山打獵,從中學到了好多捕獵本領,不缺吃穿,風景又秀麗,過上了世外桃源的日子。
日久,他對這片原始大森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發現這片原始大森林是塊寶地,有著無數珍貴稀有木材,資源極其豐富,而且在這片大森林二里之遙便是松花江,占有水上運輸條件,于是同鄉親們協商,決定開采木材,開辦林場,經過多方籌措克服了很多困難,終于把林場辦了起來,并通過水上運輸在沿江一帶打開了銷量,幾年后林場越來越大,在他帶領下獵戶們都成了富翁,過上了好日子。
隨著歲月的流失,他也逐漸由少年時代變成了青年時代,由于幾年的經商是走南闖北,當時年代,正好在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領導中華兒女推翻了幾千年封建王朝,,由多年的戰亂,外國侵略,中國處在千瘡百孔的狀態,人民生活水平極為低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每當春秋兩季烈性傳染病流行,真是在中華大地上到處是一片凄涼景象,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
在他青年的心靈中面對這場面,發生了極大的震撼!于是他立志,要挽救這些窮苦的百姓遭受疾病折磨,立下了遠大理想抱負,想當個醫生,盡自己一份薄力為窮苦人服務。
三年后他棄商學醫,后來拜趙春來為師,這趙春來是當地一代名醫,,醫術高超,并持有家中祖先傳下的治骨外傷秘方,在松江大平原上是享有盛名。
他隨師學醫三年,由于他悟性非常好,又聰明,再加上名人指導,刻苦努力,終于繼承了師夫嫻熟的醫術和那些祖上傳下的骨外傷的秘方,這些秘方是趙家幾代人的心血研制,也是從祖國中醫藥學里挖出的魂寶。
出徒后返回家鄉,在一個偏僻的農村便家屯創辦了有歷史以來第一家“高氏整骨”醫院。在他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由于他有著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譽,在他進入壯年時代,已成為這一方名醫,人們稱他為“神醫”稱他為高大善人。
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坎坷曲折的道路,有過痛苦,也有過幸福,經歷了許多次親人們生命離別的悲痛,在家庭婚姻生活中又經歷過好多磨難。但是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堅忍不拔的品格奮斗著。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實行三光政策,占領了東三省,家鄉淪為日寇鐵蹄之下,中華民族處在滅亡之時,日本帝國主義殘酷壓榨奴隸中國人民,他們大掠奪,大抓勞工,,凡是有資源的地方都瘋狂掠奪,就連文化遺產,千方百計弄到手,為他們日本使用。
就連他的治骨外傷秘方,日寇都虎視眈眈的想弄到手,是軟硬兼施,最后高萬義被抓進大牢,利用酷刑逼迫他交出秘方,他以大無畏的民族氣魄,視死如歸的精神,沒有向敵人低頭,頭可斷,血可流、秘方不可丟,這是幾代人用血和汗挖掘的魂寶,怎么能落入日本人手里,后來在黨和群眾營救下,使他獲得了新生,又經地下黨組織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保護起來。
從那個年代里,他便參加抗日行列,他懷著對敵人刻苦的仇恨和對祖國、人們的熱愛,一直戰斗在抗日前線。
用他那精湛的醫術和制骨療傷,仙丹妙藥,為勞苦百姓治病,為廣大勞苦大眾服務,人們都稱他為大善人。
建立起黨組織秘密地下聯絡交通站,把親人送往抗日前線八路軍隊伍里,打擊日寇,制造了了大量制骨療傷藥品,通過地下黨,把藥品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抗日前線,為抗日戰士們治療骨外傷,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光復,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花掉了他一生中所有的積蓄,光復后竟成了一個僅有二間破草房,地無一壟的窮醫生。在他一生行醫中,從不計較報酬,以人為本,只要救了窮百姓的命,治療了他們的病,就是他最大的安慰,關于治療費用,你有錢就給點,沒錢就走人。
人們一提到高四爺老先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異口同聲地說:“那可是個大善人,不但醫術高明,醫德又好,人們都把他看成是華佗再世。”
在他一生行醫中,治療好的骨外傷病人有上百萬人之多,經吃他制的藥治好的病人數也數不清,人們都說:吃上高四爺的骨外傷藥是藥到病除,妙手回春。
高萬義老先生,活了九十多歲才與世長辭。然后他的名字、他的舍己為人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在人世間經歷了九十年的漫長歲月,經歷了幾個朝代交替,和中華民族的衰亡昌盛變遷。在他一生的歲月中,有快樂,有悲傷、有磨難、也有幸福,是一路上與祖國風風雨雨同行,有愛也有仇恨。
但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用他那剛毅的性格,戰勝了一個個艱難險阻,度過了一道道難關。在他的一生中,一心為民,一心為祖國、為民族解放事業而戰斗的精神從沒有動搖過。
這高超的醫療技術,絕不能憑空得到,是經過千錘百煉,嚴謹的科學作風和孜孜不倦的學習得來的。有了高超的技術,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治好病,這是他一生的追求。
自從創立“高氏整骨”那天起,至今已有二個世紀的漫長歲月。
他們二百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做過什么廣告,只是那些受到治療好的患者的口碑,在民間廣泛流傳,從黑龍江畔到渤海之濱,從長白山腳下到松花大平原,“高氏整骨”這塊招牌,廣為傳頌,至今每天前來“高氏整骨”看病的人是日益增多,整天醫院門前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有的患者從幾千里之遙而來,有的人從大興安嶺腳下而來找高大夫,這是一日之功么?
這是通過這幾百年的沉淀、創業、名望、信譽得來的。
有的患者是慕名而來,為討一劑良藥,經過幾百里的長途跋涉里程,總算找到“高氏整骨”了,拿到藥滿懷希望,如獲至寶,高興的走了。
在新中國誕生以后,東方迎來了曙光,從此中國人民站了起來,人民當家作主了。他的兒子也隨著新中國誕生逐漸長大成才,他的兒子高明禮,自幼在父親的熏陶下,對骨外科早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那顆幼小的的心靈中早已種下了要像父親一樣當個好醫生,為窮苦百姓解難的遠大理想種子。
十五歲那年,認父為師,隨父親習醫,名師出高徒,再加上自己悟性又高,聰明伶俐,刻苦勤奮,一學就是十年,十年寒窗苦,日日夜夜的千錘百煉,年輕力壯之年就已完完全全繼承了父親的高超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不辜負祖訓,沿著父親一代名醫的足跡前進著。父親見他已成才,安心的走了,在幾十年中,高明禮是無怨無悔的把青春年華,獻給了他的事業,獻給了人民。
在他幾十年行醫的生涯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一心為民、一心為公”的宗旨,深受廣大患者愛戴和贊譽。
在他擔任三勝鄉郭家村大隊衛生所醫生期間,從不計較報酬與村民同工同酬,克服了家庭重重困難,一心撲在工作上,十七年中從未耽誤一個工,沒休過一個節假日,為大隊三千多農民擔負著衛生及保健,計劃生育等工作,而且還整天接待慕名而來的大量骨外傷患者,日以繼夜的忙碌著。白天看病,晚間制藥,這樣繁重的工作,從不喊累叫苦,不管是白天或黑夜,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三九嚴寒的隆冬。只要哪家有病人叫一聲,隨叫隨到??偸菨M懷著一腔熱忱,盡心盡力的為患者服務。
不管是在什么艱苦的環境里,也是時刻堅守工作崗位,都沒有動搖過他那顆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的心。他舍己為人,不怕犧牲,以救治患者的生命為最高己任,不顧個人安危。人民不會忘記,黨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他的豐功偉績,他是農民的好醫生。
根據他的業績,當地黨委授予他“模范黨員”的稱號,當地政府授予他“省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他多次被人民選為“市人大代表”,中央衛生部、健康日報等單位聯合頒發他“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光榮稱號。
在這么多的榮譽面前,從不驕傲自滿,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勤奮的工作著,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再立新功,在他的辦公室墻上貼著一幅字“老牛自知文明下,不用揚鞭自奮蹄”。
當一九八二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中國大地時,在九千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下海辦企業經商,乘著這改革的大潮,是抓住機遇,走向富裕之路。
他再也按捺不住滿心的喜悅,在心中多年累積的夢想,把“高氏整骨”發揚光大。滿足廣大患者需求,讓祖國醫學薪火相傳為人類造福。在一九八二年初,決定下海辦院。
經過考察,在萬寶鎮政府支持下,決心在萬寶鎮三家屯,辦起了有史以來第一家莊稼院里的骨外傷??漆t院,從此“高氏整骨”自成體系,在這個偏僻的鄉村落了戶,辦院初期十分艱苦,一時缺少資金,二是缺少設備,三缺少人才。他把全家都搬到了三家屯,又招來了親朋好友家的幾個年輕人,培養他們學徒,同時也解決了就業問題,在大家幫助下。在鎮黨委關懷下,總算把醫院支起來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了全體員工齊心協力,醫院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到強,逐漸發展起來了。
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這個莊稼院里的醫院已發展到了一座比較現代化的醫院,占地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擁有四十多工作人員,設有一百多張床位,一些較現代化的大型設備應有盡有,并能開展一些難度較大的手術治療項目。每天前來這里看病的患者達二百多人次,床總是住的滿滿的。
他們具有嫻熟的中醫接骨醫術,再加上幾百年經驗積累制成的秘方藥品。而且用藥價格十分低廉,療效又好,所以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任和贊揚。
每天都有好多從市里醫院轉院到這座農村小醫院里來診治的病人。因為這座醫院接骨技術的高超,“高氏整骨”采取的封閉式中醫接骨術,有好多需要手術的病人到這里采用夾板固定、手法復位就可以解決了。
手術一般都得萬八千塊錢,這里不開刀,手法復位整骨僅僅十幾元錢,真是花錢少治大病,你說這患者能不來么?
這二十年里,在這所醫院里所發生的動人故事層出不窮。
仁德濟世,這是句成語,仁是指仁術即精湛的醫術,德是指高尚的醫德、醫風,這個高尚的醫術和醫德,要永遠濟世于民眾,為民眾服務,薪火相傳,也是高萬義老先生的遺訓。在這二十年里,他無私的奉獻著愛心。
曾經為二百多位患者捐款支付醫療費用達二百多萬元,高明禮,時刻都牢牢記住父親的遺訓并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教育他的子孫們要繼承下去“發揚光大”,“高氏整骨”的精神,為民眾服務。
用高明禮的話說:“咱們是老百姓的醫院,時刻想著老百姓,為老百姓忠心耿耿,為老百姓服務,甘當老百姓的孺子牛。”
在他開辦醫院的二十幾年中始終貫徹自己對患者的承諾:“有錢沒錢都一樣,生人熟人都一樣,小傷小病不收錢的宗旨。
還為鄉親們貧困戶,每當開春種地的季節,為他們購買化肥種子,這些年來累計達二十多萬元,使鄉親們種上了地獲得了豐收,脫了貧,這種無私奉獻的例子舉不勝舉。
老先生說:“我們富了,不忘黨,不忘記國家更不能忘記人民……”
【仁德濟世】|記實小說寫到這里全部完稿,作者衷心的感謝拜讀的朋友們,併向您們表示敬意,也望看完此書的人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發表評論。。。。。。。。
作者:曹世棟。筆名:萬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