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書的一點感悟
全書都是通過那些概念入手,然后給讀者進行講解。
理智腦,情緒腦,本能腦。
情緒腦的運算速度比理智腦快很多,所以大多數人腦中一些想法一閃而過,但怎么也抓不住。是因為那些想法都是理智腦冷靜判斷的結果,但是會非常迅速的被情緒腦取代。
微習慣是一個挺厲害的技能,每天做一個俯臥撐,你會發現自己的改變,更能察覺到鍛煉身體對于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感覺。
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決定了你一天的精神狀態。早起會多出很多時間做事,但需要注意早睡,早起學習很高效,思維更靈活。
本書的寫作方式,讓人讀起來特別清爽,條理格外清晰明確,直達內心。
作者提出了,個人成長的方式。早讀冥寫跑,分別是,早起,閱讀,冥想,寫作,跑步。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實踐的情況。
早起
在讀這本書期間,我早起了大概兩周。那時候的早起,上午的精力異常的充沛,有力量去過好生活,會覺得生活很美好。但是中午不能很好的休息,下午的狀態特別糟糕。所以現在就沒有堅持這個習慣。現在不早起了,下午的狀態變得很好。挺矛盾的,如果想堅持早起,那么就必須在中午睡一覺,恢復精力,或者再早睡一會。希望大家也注意一下這個問題。
閱讀
閱讀對我來說挺難的一件事,在讀這本書之前,沒想過我能這么認真的讀完一本書。我讀書的時候,就想把整本書都印在腦子里,就想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部都記住。我認為不把所有的知識點全部記住,讀書就虧了。但是這樣給我的閱讀壓力很大。書中說閱讀時抓住觸動你的點就可以了,沒有觸動你的知識對你來說沒有用。如果讀書之后有一個認知知識改變了你,那就很值得了。
另外一個閱讀的問題是慢,這本書我大概一個半月讀完的,感覺讀的太慢了,原因是每天的閱讀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增加閱讀時間吧,增加到45分鐘。
還有一個問題是半途而廢,剛才看到我的書架,有好幾本書都讀到一半。讀的時候,看到其他的好書就放棄這本書了。原因是讀書的時候給了自己太大的壓力,想要將書讀透,太用力去讀了,容易厭煩。適當降低讀書時的力度,明白書中傳達的意思就行,不需要逼自己去評論,或者有所感悟。
冥想
冥想對于我來說很難,定的15分鐘的鬧鐘,時常都會察覺為什么還沒結束,感覺時間異常的漫長。
冥想的時候心中會出現很多恐懼感,越是面對它,恐懼感就越強,冥想應該是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正視自己的恐懼,而不是試圖消除恐懼。
目前的冥想容易造成更深層的恐懼和消極思想漩渦。把最開始階段的冥想調整成2分鐘,并且冥想的時候專注于自己的呼吸,不要試圖去克服恐懼。恐懼只需要正視就可以了,在冥想的時候加上正面的積極的暗示。另外,輕浮的情感需要進行專注的處理。可以先正視恐懼感。輕浮的感覺之后再解決。
寫作
目前寫作只局限于日常的反思和這篇讀后感,之前也寫過一些歷史題材的作品,但是基本是流水賬。現在的寫作也都局限在流水賬。
寫一些想給大家展示的東西會對自己閱讀理解的能力有所提升。另外可以讓自己掌握的知識更牢固。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變成一句普通的話說出去,最好能讓其他人聽明白,這樣就產出了對其他人有價值的東西,會對讀書產生更大的興趣。共勉。
跑步
我原來就跑步,最開始太用力了,跑的太快,效果不明顯,慢慢的就堅持不住了。書中說跑步有一個方法,開始跑步之后,最開始慢跑,等到跑的氣喘吁吁之后,改為快走,這個方法太棒了。
這樣跑步很容易就能堅持,而且能夠愛上跑步。我現在就愛上了跑步。想要跑步的書友一定要試一下。還有就是音樂,個人認為旋律優美的DJ舞曲能夠增加跑步的動力。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趨易避難是人的天性,大可不必因為不愿意付出艱苦的努力而自責。要將最開始的努力弄得容易一點,這樣在你的舒適區邊緣進行練習,成長是最快的,要記得與時間做朋友,國外有一個人,通過最開始每天去健身房5分鐘,最終減重90斤。
心智帶寬也是一個醍醐灌頂的概念,我們被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緒和雜事占領著精神力,以至于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沒有了冷靜判斷的能力。
另外,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到一個不同的概念。
全書都在教授我們如何成長,如何找到成長的最佳方式,是一本教授現在的年輕人如何面對提升自我問題的方法論。因為一直對自我提升有很強的欲望,在讀本書的過程中,某些概念的出現,讓我茅塞頓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在努力的過程中,休息是最重要的,適當的讓身體放松,心靈放松。哪怕一天只領悟到了一個認知點,但是它能讓自己改變,也比明白了很多認知點,但沒有任何改變來的實在。成長最重要的就是慢。慢點走,會很快。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吧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吧
初讀還有很多沒吸收的內容,但能給我一個模糊的方向。
這是起點,開始改變的原點。
理智腦,情緒腦,本能腦。
情緒腦的運算速度比理智腦快很多,所以大多數人腦中一些想法一閃而過,但怎么也抓不住。是因為那些想法都是理智腦冷靜判斷的結果,但是會非常迅速的被情緒腦取代。
微習慣是一個挺厲害的技能,每天做一個俯臥撐,你會發現自己的改變,更能察覺到鍛煉身體對于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感覺。
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決定了你一天的精神狀態。早起會多出很多時間做事,但需要注意早睡,早起學習很高效,思維更靈活。
本書的寫作方式,讓人讀起來特別清爽,條理格外清晰明確,直達內心。
作者提出了,個人成長的方式。早讀冥寫跑,分別是,早起,閱讀,冥想,寫作,跑步。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實踐的情況。
早起
在讀這本書期間,我早起了大概兩周。那時候的早起,上午的精力異常的充沛,有力量去過好生活,會覺得生活很美好。但是中午不能很好的休息,下午的狀態特別糟糕。所以現在就沒有堅持這個習慣。現在不早起了,下午的狀態變得很好。挺矛盾的,如果想堅持早起,那么就必須在中午睡一覺,恢復精力,或者再早睡一會。希望大家也注意一下這個問題。
閱讀
閱讀對我來說挺難的一件事,在讀這本書之前,沒想過我能這么認真的讀完一本書。我讀書的時候,就想把整本書都印在腦子里,就想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部都記住。我認為不把所有的知識點全部記住,讀書就虧了。但是這樣給我的閱讀壓力很大。書中說閱讀時抓住觸動你的點就可以了,沒有觸動你的知識對你來說沒有用。如果讀書之后有一個認知知識改變了你,那就很值得了。
另外一個閱讀的問題是慢,這本書我大概一個半月讀完的,感覺讀的太慢了,原因是每天的閱讀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增加閱讀時間吧,增加到45分鐘。
還有一個問題是半途而廢,剛才看到我的書架,有好幾本書都讀到一半。讀的時候,看到其他的好書就放棄這本書了。原因是讀書的時候給了自己太大的壓力,想要將書讀透,太用力去讀了,容易厭煩。適當降低讀書時的力度,明白書中傳達的意思就行,不需要逼自己去評論,或者有所感悟。
冥想
冥想對于我來說很難,定的15分鐘的鬧鐘,時常都會察覺為什么還沒結束,感覺時間異常的漫長。
冥想的時候心中會出現很多恐懼感,越是面對它,恐懼感就越強,冥想應該是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正視自己的恐懼,而不是試圖消除恐懼。
目前的冥想容易造成更深層的恐懼和消極思想漩渦。把最開始階段的冥想調整成2分鐘,并且冥想的時候專注于自己的呼吸,不要試圖去克服恐懼。恐懼只需要正視就可以了,在冥想的時候加上正面的積極的暗示。另外,輕浮的情感需要進行專注的處理。可以先正視恐懼感。輕浮的感覺之后再解決。
寫作
目前寫作只局限于日常的反思和這篇讀后感,之前也寫過一些歷史題材的作品,但是基本是流水賬。現在的寫作也都局限在流水賬。
寫一些想給大家展示的東西會對自己閱讀理解的能力有所提升。另外可以讓自己掌握的知識更牢固。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變成一句普通的話說出去,最好能讓其他人聽明白,這樣就產出了對其他人有價值的東西,會對讀書產生更大的興趣。共勉。
跑步
我原來就跑步,最開始太用力了,跑的太快,效果不明顯,慢慢的就堅持不住了。書中說跑步有一個方法,開始跑步之后,最開始慢跑,等到跑的氣喘吁吁之后,改為快走,這個方法太棒了。
這樣跑步很容易就能堅持,而且能夠愛上跑步。我現在就愛上了跑步。想要跑步的書友一定要試一下。還有就是音樂,個人認為旋律優美的DJ舞曲能夠增加跑步的動力。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趨易避難是人的天性,大可不必因為不愿意付出艱苦的努力而自責。要將最開始的努力弄得容易一點,這樣在你的舒適區邊緣進行練習,成長是最快的,要記得與時間做朋友,國外有一個人,通過最開始每天去健身房5分鐘,最終減重90斤。
心智帶寬也是一個醍醐灌頂的概念,我們被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緒和雜事占領著精神力,以至于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沒有了冷靜判斷的能力。
另外,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到一個不同的概念。
全書都在教授我們如何成長,如何找到成長的最佳方式,是一本教授現在的年輕人如何面對提升自我問題的方法論。因為一直對自我提升有很強的欲望,在讀本書的過程中,某些概念的出現,讓我茅塞頓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在努力的過程中,休息是最重要的,適當的讓身體放松,心靈放松。哪怕一天只領悟到了一個認知點,但是它能讓自己改變,也比明白了很多認知點,但沒有任何改變來的實在。成長最重要的就是慢。慢點走,會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