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回復(fù)
-
酸牛奶 ??..??
2樓 2024-03-14 06:40:29
回復(fù)
贊
QQ閱讀手機版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潼南县|
长垣县|
玉门市|
普陀区|
温州市|
灵璧县|
东平县|
大渡口区|
日喀则市|
卢湾区|
贵溪市|
富蕴县|
宝坻区|
综艺|
农安县|
浦城县|
乐清市|
黎城县|
临清市|
合江县|
镇雄县|
甘德县|
揭西县|
阿拉善右旗|
乃东县|
大余县|
汝南县|
凯里市|
金沙县|
东台市|
银川市|
临潭县|
鸡东县|
香格里拉县|
锡林郭勒盟|
白玉县|
涿州市|
溆浦县|
兴和县|
临高县|
圖解王陽明心學(xué):知行合一的智慧書評詳情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色,一味模仿別人,扭曲自己的本來面目,最終是會失掉自己的。
人需拋棄自己引以為傲的聰明靈巧,拋棄自私自利的貪圖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會有作奸犯科的盜賊,不會有我們認為的大惡。
著名國學(xué)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如果將絕圣棄智的觀念歸納到生命理想中,便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見”指見地,觀念、思想謂之見;
“素”乃純潔、干凈;
“樸”是未經(jīng)雕刻、質(zhì)地優(yōu)良的原木。
見素抱樸正是圣人超凡脫俗的生命情操,佳質(zhì)深藏,光華內(nèi)斂,一切本自天成,沒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
孔子在《論語》中也說,“素”如一張白紙,毫不沾染任何顏色,人的思想觀念要隨時保持純凈無雜,即不思善,不思惡。
心地胸襟,應(yīng)該隨時懷抱原始天然的樸素,以此態(tài)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務(wù)。
個人擁有這種修養(yǎng),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持有這種生活態(tài)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諧。
最優(yōu)秀的東西就在人們自己身上,但是“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大多數(shù)人都在浮華過后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
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時,人應(yīng)該成為一塊拒絕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單純、善良、樸實的東西,不要讓外在的雕飾破壞了自然的本質(zhì)。
一個人若能以本色示人,煥發(fā)本真?zhèn)€性,活出自己便是最美的。
全部回復(fù)
——王陽明
王陽明認為世間本沒有善惡之分,也就沒有為善除惡之說。
若真要弄出個善、惡來,也是存在于人心當(dāng)中,遵循自然而發(fā)展就是善,被外物所擾、摻雜私欲就是惡。
所謂善惡,只不過是在周邊環(huán)境影響下依據(jù)本性而產(chǎn)生的,有善惡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習(xí)慣。
本性是一種內(nèi)在的東西,平時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暗中操控著你。
它決定著你的大部分習(xí)慣,決定著你的性格,甚至決定著你的人生。
人本來生下來都很樸素、很自然,由于后天的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圓滿的自然的人性被刻上了許多的花紋雕飾,原本的樸實被破壞了。
其實,人不應(yīng)該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樸素的東西。
因為這樣做一方面有被識破的危險,如果這樣的做法被別人利用,趁機表現(xiàn),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是非顛倒的境地;另一方面,當(dāng)自己都失去了誠意的時候,就不可能再要求別人要真心實意。
才智也有困窘的時候,神靈也有考慮不到的地方。
正所謂難得糊涂: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
摒棄小聰明,方才顯示大智慧,除去矯飾的善行,方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一個人若在機巧之路上迷途不返,就只會越走越遠,就像追趕自己的影子,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遠沒有追到的一天。
因此,一個人若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必須去除機巧之心,用“難得糊涂”的心態(tài),和真正的大智慧,去面對生活中的點滴。
天地生萬物,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天地?zé)o心而平等生發(fā)萬物,萬物亦無法自主而還歸于天地。
所以古語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天地并沒有特意立定一個仁愛萬物之心而生長萬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滅。
從天地的立場來看,一律同仁,萬物與人類都不過是自然、偶然、暫時存在,最終將歸于還滅的“芻狗”而已。
人生不過就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固然可以顯示一個人的貧與富,可杯子只是容器,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
不過在飲入生命時,每個人都有權(quán)力加鹽、加糖,或是其他,只要自己喜歡,這是每個人生活的權(quán)力,全由自己決定。
然而,在欲望的驅(qū)使下,人們或許會不停地往杯子里加入各種東西,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并且無論你加入了什么,最終你必須將其喝完,無論它的味道如何。
如果杯中物甘爽可口,你最好啜飲,慢慢品味,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榮是榮,枯是枯。面對自然的力量,人的愿念和希冀是多么渺小,任你怨天尤人,蒼天仍任你枯榮,它不偏不倚,無悲無喜。
有人說,圣人就能做到像蒼天一樣,沒有喜怒哀樂,對待萬物一視同仁。其實,即便是圣人,也有私欲、自利、利人的時候。
唯獨沒有“利心”可言,因為天地萬物的任何“利”都由它而來,回歸它處,它又何必跟人計較。
只是人們以人心自我的私識,認為天地有好生之德,又或者對蒼天不公而發(fā)出詛咒。倘若天地有知,定會大笑我輩癡兒癡女的癡言癡語。
所以,我們還是應(yīng)當(dāng)謹記王陽明的話,率性而為,不怨天尤人,不沉迷功名利祿
在王陽明看來,這個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抽取“真”,弄權(quán)耍奸,虛偽掩飾,只剩皮囊一副;抽取“真”,花開花謝無關(guān)己身,不知人事變遷,落得心眼兩茫,終其一生,全無所得。
人心中有善有惡,有趨炎附勢,有高潔自傲。
唯其不真,所以才有“這萬丈紅塵,最難揣摩的就是人心”的說法。
王陽明的全部學(xué)問就在于求“真心”以接“仁義”。
簡單地說,就是你沒有一顆真摯實誠的心,也做不出善良敦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