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
圖解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書評詳情
在王陽明看來,這個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抽取“真”,弄權耍奸,虛偽掩飾,只剩皮囊一副;抽取“真”,花開花謝無關己身,不知人事變遷,落得心眼兩茫,終其一生,全無所得。
人心中有善有惡,有趨炎附勢,有高潔自傲。
唯其不真,所以才有“這萬丈紅塵,最難揣摩的就是人心”的說法。
王陽明的全部學問就在于求“真心”以接“仁義”。
簡單地說,就是你沒有一顆真摯實誠的心,也做不出善良敦厚的事。
天地生萬物,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天地無心而平等生發萬物,萬物亦無法自主而還歸于天地。
所以古語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天地并沒有特意立定一個仁愛萬物之心而生長萬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滅。
從天地的立場來看,一律同仁,萬物與人類都不過是自然、偶然、暫時存在,最終將歸于還滅的“芻狗”而已。
人生不過就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固然可以顯示一個人的貧與富,可杯子只是容器,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
不過在飲入生命時,每個人都有權力加鹽、加糖,或是其他,只要自己喜歡,這是每個人生活的權力,全由自己決定。
然而,在欲望的驅使下,人們或許會不停地往杯子里加入各種東西,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并且無論你加入了什么,最終你必須將其喝完,無論它的味道如何。
如果杯中物甘爽可口,你最好啜飲,慢慢品味,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榮是榮,枯是枯。面對自然的力量,人的愿念和希冀是多么渺小,任你怨天尤人,蒼天仍任你枯榮,它不偏不倚,無悲無喜。
有人說,圣人就能做到像蒼天一樣,沒有喜怒哀樂,對待萬物一視同仁。其實,即便是圣人,也有私欲、自利、利人的時候。
唯獨沒有“利心”可言,因為天地萬物的任何“利”都由它而來,回歸它處,它又何必跟人計較。
只是人們以人心自我的私識,認為天地有好生之德,又或者對蒼天不公而發出詛咒。倘若天地有知,定會大笑我輩癡兒癡女的癡言癡語。
所以,我們還是應當謹記王陽明的話,率性而為,不怨天尤人,不沉迷功名利祿
——王陽明
《中庸》有云:“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就有道德的覺悟,而后又有道德的認識,這是盡心知性;
因為有了道德的認識,又產生道德的覺悟,這是存心養性。
王陽明在談到這一觀點時說:“率性是‘誠者’事。
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
修道是‘誠之者’事。
所謂‘自明誠,謂之教’也。
”誠的本身就是“明”,“明”是一種率性而為、修道的智慧,而遵照自己的天性而行動就是修養圣道。
“明”這種智慧,越沒有被外物所擾,力量就會越強大。
因為這樣做一方面有被識破的危險,如果這樣的做法被別人利用,趁機表現,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是非顛倒的境地;另一方面,當自己都失去了誠意的時候,就不可能再要求別人要真心實意。
王陽明曾對他的學生黃弘綱說,無事時是獨知,有事時也是獨知。
人如果只在人們關注的地方用功,那就是虛偽的作假。
因此,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不要總希冀自己,能夠瞞天過海,還是以真示人,但求無違我心的好。
就好像剛出學校的年輕人,滿懷著希望和抱負。但是入世久了,挫折受多了,艱難困苦經歷了,或者心被染污了,變得有雜質了;或者本來很爽直的,變得不敢說話了;或者本來很坦白的,變得拐彎抹角了;或者本來有抱負的,最后變得很窩囊了。
其實,社會與環境不足以影響人,只要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修養,那么在任何復雜的世界、任何復雜的時代、任何復雜的環境里,都可以永遠保持最初開始時的心境,這就是王陽明說的“本心”。
一如動靜互補是一種生命形態,本心為真亦是一種生命形態。
王陽明常言:“真,吾之好也。”
佛家說世上只有兩個人,一個人叫名,一個人叫利,照此講來,我們不妨也可以這樣說,世上只有兩樣事,一件為真,一件為假。
求真必然務實,求假自然務虛,虛實之間,體現的不僅是對人的態度,更是對自己的認識。
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