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明境。安養(yǎng)林
2024-01-11 21:51:44
率性而為, 不怨天尤人, 不沉迷功名利祿
在天地眼中,萬事萬物無明確的對錯之分,天地只是冷眼旁觀世間一切而已,它不介入,任事物之自然。
天地生萬物,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天地無心而平等生發(fā)萬物,萬物亦無法自主而還歸于天地。
所以古語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天地并沒有特意立定一個仁愛萬物之心而生長萬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滅。
從天地的立場來看,一律同仁,萬物與人類都不過是自然、偶然、暫時存在,最終將歸于還滅的“芻狗”而已。
人生不過就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固然可以顯示一個人的貧與富,可杯子只是容器,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
不過在飲入生命時,每個人都有權(quán)力加鹽、加糖,或是其他,只要自己喜歡,這是每個人生活的權(quán)力,全由自己決定。
然而,在欲望的驅(qū)使下,人們或許會不停地往杯子里加入各種東西,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并且無論你加入了什么,最終你必須將其喝完,無論它的味道如何。
如果杯中物甘爽可口,你最好啜飲,慢慢品味,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榮是榮,枯是枯。面對自然的力量,人的愿念和希冀是多么渺小,任你怨天尤人,蒼天仍任你枯榮,它不偏不倚,無悲無喜。
有人說,圣人就能做到像蒼天一樣,沒有喜怒哀樂,對待萬物一視同仁。其實,即便是圣人,也有私欲、自利、利人的時候。
唯獨沒有“利心”可言,因為天地萬物的任何“利”都由它而來,回歸它處,它又何必跟人計較。
只是人們以人心自我的私識,認為天地有好生之德,又或者對蒼天不公而發(fā)出詛咒。倘若天地有知,定會大笑我輩癡兒癡女的癡言癡語。
所以,我們還是應當謹記王陽明的話,率性而為,不怨天尤人,不沉迷功名利祿
暫無回復,趕快搶沙發(fā)吧
更多書評
明境。安養(yǎng)林
2024-01-10 20:19:05
泰然自處, 真心生活任天然
“率性是‘誠者’事。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
——王陽明
《中庸》有云:“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就有道德的覺悟,而后又有道德的認識,這是盡心知性;
因為有了道德的認識,又產(chǎn)生道德的覺悟,這是存心養(yǎng)性。
王陽明在談到這一觀點時說:“率性是‘誠者’事。
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
修道是‘誠之者’事。
所謂‘自明誠,謂之教’也。
”誠的本身就是“明”,“明”是一種率性而為、修道的智慧,而遵照自己的天性而行動就是修養(yǎng)圣道。
“明”這種智慧,越?jīng)]有被外物所擾,力量就會越強大。
明境。安養(yǎng)林
2024-01-10 20:16:24
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
很多人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希望自己成為別人,把自己想象成模仿中的人物,過著模仿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色,一味模仿別人,扭曲自己的本來面目,最終是會失掉自己的。
人需拋棄自己引以為傲的聰明靈巧,拋棄自私自利的貪圖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會有作奸犯科的盜賊,不會有我們認為的大惡。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如果將絕圣棄智的觀念歸納到生命理想中,便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見”指見地,觀念、思想謂之見;
“素”乃純潔、干凈;
“樸”是未經(jīng)雕刻、質(zhì)地優(yōu)良的原木。
見素抱樸正是圣人超凡脫俗的生命情操,佳質(zhì)深藏,光華內(nèi)斂,一切本自天成,沒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
孔子在《論語》中也說,“素”如一張白紙,毫不沾染任何顏色,人的思想觀念要隨時保持純凈無雜,即不思善,不思惡。
心地胸襟,應該隨時懷抱原始天然的樸素,以此態(tài)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務。
個人擁有這種修養(yǎng),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持有這種生活態(tài)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諧。
最優(yōu)秀的東西就在人們自己身上,但是“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大多數(shù)人都在浮華過后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
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時,人應該成為一塊拒絕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單純、善良、樸實的東西,不要讓外在的雕飾破壞了自然的本質(zhì)。
一個人若能以本色示人,煥發(fā)本真?zhèn)€性,活出自己便是最美的。
明境。安養(yǎng)林
2024-01-09 18:43:40
世間萬象,其實都在于你是否用一顆“本心”去體驗融會。
在王陽明看來,這個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抽取“真”,弄權(quán)耍奸,虛偽掩飾,只剩皮囊一副;抽取“真”,花開花謝無關(guān)己身,不知人事變遷,落得心眼兩茫,終其一生,全無所得。
人心中有善有惡,有趨炎附勢,有高潔自傲。
唯其不真,所以才有“這萬丈紅塵,最難揣摩的就是人心”的說法。
王陽明的全部學問就在于求“真心”以接“仁義”。
簡單地說,就是你沒有一顆真摯實誠的心,也做不出善良敦厚的事。
明境。安養(yǎng)林
2024-01-10 20:12:08
遵循自然而發(fā)展就是善, 被外物所擾、摻雜私欲就是惡。
“誠意只是循天理。雖是循天理,亦著不得一分意。”
——王陽明
王陽明認為世間本沒有善惡之分,也就沒有為善除惡之說。
若真要弄出個善、惡來,也是存在于人心當中,遵循自然而發(fā)展就是善,被外物所擾、摻雜私欲就是惡。
所謂善惡,只不過是在周邊環(huán)境影響下依據(jù)本性而產(chǎn)生的,有善惡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習慣。
本性是一種內(nèi)在的東西,平時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暗中操控著你。
它決定著你的大部分習慣,決定著你的性格,甚至決定著你的人生。
人本來生下來都很樸素、很自然,由于后天的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圓滿的自然的人性被刻上了許多的花紋雕飾,原本的樸實被破壞了。
其實,人不應該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樸素的東西。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集安市| 扎鲁特旗| 库伦旗| 泸水县| 阳高县| 湘阴县| 临高县| 洛浦县| 容城县| 嘉荫县| 宜丰县| 正阳县| 安丘市| 湛江市| 宣威市| 红河县| 台南市| 渭源县| 高台县| 昌宁县| 呈贡县| 阳东县| 云霄县| 五常市| 本溪市| 香港 | 洪江市| 水富县| 米林县| 肇庆市| 隆化县| 彭泽县| 辽阳市| 琼结县| 东阳市| 广安市| 永嘉县| 同德县| 曲阳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