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
圖解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書評詳情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
何必把自己的人生交到別人的手中,何必要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何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自己的人生!
偽裝自己、改變自己只會丟失自己,這樣便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王陽明提倡恢復心的本體,是告訴世人要保持最為本真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須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無須效仿他人,要相信自己,保持自我的本色,無須去尋求這樣那樣的機心,應以真心對待萬事萬物。
事實上,只要我們在遵守團體規則的前提下能夠保持自我本色,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就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就好像剛出學校的年輕人,滿懷著希望和抱負。但是入世久了,挫折受多了,艱難困苦經歷了,或者心被染污了,變得有雜質了;或者本來很爽直的,變得不敢說話了;或者本來很坦白的,變得拐彎抹角了;或者本來有抱負的,最后變得很窩囊了。
其實,社會與環境不足以影響人,只要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修養,那么在任何復雜的世界、任何復雜的時代、任何復雜的環境里,都可以永遠保持最初開始時的心境,這就是王陽明說的“本心”。
一如動靜互補是一種生命形態,本心為真亦是一種生命形態。
王陽明常言:“真,吾之好也。”
佛家說世上只有兩個人,一個人叫名,一個人叫利,照此講來,我們不妨也可以這樣說,世上只有兩樣事,一件為真,一件為假。
求真必然務實,求假自然務虛,虛實之間,體現的不僅是對人的態度,更是對自己的認識。
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
王陽明曾對他的學生黃弘綱說,無事時是獨知,有事時也是獨知。
人如果只在人們關注的地方用功,那就是虛偽的作假。
因此,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不要總希冀自己,能夠瞞天過海,還是以真示人,但求無違我心的好。
在王陽明看來,這個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抽取“真”,弄權耍奸,虛偽掩飾,只剩皮囊一副;抽取“真”,花開花謝無關己身,不知人事變遷,落得心眼兩茫,終其一生,全無所得。
人心中有善有惡,有趨炎附勢,有高潔自傲。
唯其不真,所以才有“這萬丈紅塵,最難揣摩的就是人心”的說法。
王陽明的全部學問就在于求“真心”以接“仁義”。
簡單地說,就是你沒有一顆真摯實誠的心,也做不出善良敦厚的事。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色,一味模仿別人,扭曲自己的本來面目,最終是會失掉自己的。
人需拋棄自己引以為傲的聰明靈巧,拋棄自私自利的貪圖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會有作奸犯科的盜賊,不會有我們認為的大惡。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如果將絕圣棄智的觀念歸納到生命理想中,便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見”指見地,觀念、思想謂之見;
“素”乃純潔、干凈;
“樸”是未經雕刻、質地優良的原木。
見素抱樸正是圣人超凡脫俗的生命情操,佳質深藏,光華內斂,一切本自天成,沒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
孔子在《論語》中也說,“素”如一張白紙,毫不沾染任何顏色,人的思想觀念要隨時保持純凈無雜,即不思善,不思惡。
心地胸襟,應該隨時懷抱原始天然的樸素,以此態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務。
個人擁有這種修養,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持有這種生活態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諧。
最優秀的東西就在人們自己身上,但是“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大多數人都在浮華過后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
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時,人應該成為一塊拒絕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單純、善良、樸實的東西,不要讓外在的雕飾破壞了自然的本質。
一個人若能以本色示人,煥發本真個性,活出自己便是最美的。
——王陽明
《中庸》有云:“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就有道德的覺悟,而后又有道德的認識,這是盡心知性;
因為有了道德的認識,又產生道德的覺悟,這是存心養性。
王陽明在談到這一觀點時說:“率性是‘誠者’事。
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
修道是‘誠之者’事。
所謂‘自明誠,謂之教’也。
”誠的本身就是“明”,“明”是一種率性而為、修道的智慧,而遵照自己的天性而行動就是修養圣道。
“明”這種智慧,越沒有被外物所擾,力量就會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