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道德的演化(人文與社會譯叢)
最新章節:
索引
道德思想貫穿著我們的現實生活,但這種道德思想的起源在哪里,這種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是人類在幾百萬年前迫于惡劣的生活壞境而成形的,還是在晚近時的一種文化發明?在經過自然選擇的歷程之后,人類大腦是否在進行道德判斷時,在生理機能上已經做好了規避道德懷疑主義同時強調道德現實主義的準備?道德能否在基因層面上找到自洽的解釋——幫助我們祖先繁衍更多后代的一種工具?這種解釋是否又會降低道德在我們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本書以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視角入手,回應了這些極具爭議的問題,結合實證科學和哲學探討試圖證明人類道德的先賦性,解析人類的道德和道德感是如何在自然選擇和社會互動中演化的。
目錄(5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主編的話
- 致謝
- 導論 人性
- 第一章 助他行為的自然選擇
- 1.1 利他主義與利己
- 1.2 助他行為的演化過程:親緣選擇
- 1.3 助他行為的演化過程:互利共生
- 1.4 助他行為的演化過程:直接的互惠
- 1.5 助他的演化過程:間接互惠
- 1.6 助他的演化過程:群體選擇
- 1.7 人類超社會性的演化
- 1.8 結論與前瞻
- 第二章 道德的本質
- 2.1 更新世的愛
- 2.2 抑制和禁止
- 2.3 何為道德判斷?
- 2.4 道德判斷的實踐影響力
- 2.5 道德判斷的主題
- 2.6 應得
- 2.7 總結與預告
- 第三章 道德語言與道德情感
- 3.1 動物的規范性(但非道德性)心智生活
- 3.2 猩猩沒有道德判斷
- 3.3 道德信念的實在主義與工具主義
- 3.4 互惠的語言
- 3.5 小結
- 3.6 情感
- 3.7 負罪感
- 第四章 道德感
- 4.1 預覽
- 4.2 作為個人承諾的良心
- 4.3 作為人際承諾的良心
- 4.4 情感的投射
- 4.5 無非是個“原來如此”的故事?
- 4.6 結論
- 第五章 用演化維護道德
- 5.1 描述的演化倫理學和規范的演化倫理學
- 5.2 自然主義謬誤
- 5.3 從“是”推出“應當”
- 5.4 從演化的角度維護道德:理查茲
- 5.5 從演化的角度維護道德:坎貝爾
- 5.6 從演化的角度維護道德:丹尼特
- 5.7 從演化的角度維護道德:凱斯比爾
- 5.8 結論
- 第六章 用演化拆穿道德
- 6.1 譜系揭穿真相
- 6.2 哈曼的挑戰
- 6.3 道德自然主義的前景
- 6.4 誰需要道德影響力?
- 6.5 重溫哈曼的挑戰
- 6.6 可靠主義者、保守主義者、融貫主義者和基礎主義者
- 結語 與適應的心靈共存
- 參考文獻
- 索引 更新時間:2019-01-04 12:16:23
推薦閱讀
- 關鍵提問
- 林語堂的半半哲學
- 努力前行,不負青春
- 道德錯誤論: 歷史、批判、辯護(人文與社會譯叢)
- 人究竟為什么活著
- 嶄新的理所當然(新版)
- 近代社會變革中的倫理探索:從戊戌到五四
- 寫給中學生的倫理學
-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研究
- 倫理學與公共事務(第10卷)
- 情感與正義:瑪莎·努斯鮑姆的審美倫理世界
- 追問正義:西方政治倫理思想研究
- 寬容與對話:拜克視域中的猶太教與基督教關系
- 聰訓齋語全鑒
- TAXI夜話:二十四不孝
- 倫理學基礎
- 倫理世界研究
- 幸福學
- 人格
- 女人內調外養美顏經
- 窮查理寶典: 芒格智慧箴言與私人書單(珍藏本)
- 后現代道德
- 孝之經緯:易菁講《孝經》
- 偽善的道德形而上學形態
- 數字化生存的道德空間:信息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 宋代巴蜀名儒孝道思想研究
- 人論三題(新編本)
- 生命倫理學:方法、理論和領域
- 國際旅游島建設與海南公民道德素質提升研究
- 倫理學原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