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詞體的唐宋之辨研究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探討了自盛唐至清末民初的時段內,在詞這種文體的創作與理論中存在的與古典詩歌領域類似的唐宋之辨問題。本書認為,詞與詩一樣,在唐宋文化轉型的影響下,形成了“唐音”與“宋調”兩種不同的審美范式。詞中的“唐音范式”奠基于晚唐西蜀的花間詞人,在南唐及北宋進一步演變至成熟;詞中的“宋調范式”由柳永發端,在北宋后期分化為革新性質的“東坡范式”與改良性質的“清真范式”,這兩種“宋調范式”在南宋的辛棄疾與姜夔手中臻于完備,并各自成派。后來詞史的理論與創作,基本上處于唐宋時期所確立的這幾種審美范式的籠罩下,或“宗唐”,或“宗宋”,或兼容唐宋。本書運用大量相關材料,翔實、有力地論證和闡述了千余年中詞體唐宋之辨的生成、演變與發展過程,構建了一部頗具特色的專題詞史。
目錄(3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文前輔文
- 序
- 緒論
- 第一章 從盛唐到北宋:詞之“唐音”“宋調”審美范式的確立
- 第一節 以唐詩為詞:詞之“唐音”范式的形成與演變
- 第二節 從柳永到蘇、周:詞之“宋調”的生成及擴散
- 第二章 北宋后期到南宋:詞體唐宋之辨的初步展開
- 第一節 北宋后期詞壇:詞論中的“唐音”崇拜與“宋調”主張
- 第二節 南宋前期詞壇:“唐音”與“宋調”在接受中的三種趨向
- 第三節 南宋后期詞壇:“唐音”“宋調”的融合與并存
- 第三章 金元明詞壇:“宗宋”與“宗唐”派別意識的形成
- 第一節 金元詞壇:兩種“宋調”,各成一宗
- 第二節 明代詞壇:從多元并存到唐音獨盛
- 第四章 清代前期詞壇:“宗唐”余波與“宗宋”復興
- 第一節 “廢宋詞而宗唐”
- 第二節 “為《蘭畹》《金荃》樹幟”
- 第三節 “存詞即所以存經存史”
- 第四節 “小令宜師北宋,慢詞宜師南宋”
- 第五章 清代中期詞壇:常州詞派的唐宋觀興起
- 第一節 “溫庭筠最高”
- 第二節 “還清真之渾化”
- 第六章 清代后期詞壇:“宗唐”“宗宋”的融合與總結
- 第一節 “直溯風騷,出入唐宋”
- 第二節 蘇軾復李白之古,晚唐五代乃變調
- 第三節 妍秀、醇雅、豪宕缺一不可
- 第四節 “境界說”與“重北宋輕南宋”論
- 結語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5-04-28 19:41:18
推薦閱讀
- 中古早期士僧交往與文學
- 毛澤東與西游記 封神演義
- 紅色的起點
- 漢賦與漢代《詩經》學
-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章太炎講中國傳統文化
- 崗瓦納之約
- 韓愈研究(第8輯)
- 文學與人生
- 元代少數民族作家漢文詩歌的用韻特點
- 凝望文學的深淵:論布朗肖
- 敘說的文學史
- 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
- 文學經典的建構、解構和重構
- 文脈的演進:中國古代文學史講錄
-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蔡元培講讀書
- 解凍與復蘇:1978~1982年中國雜文檔案
- 古典與青年:理論時代的經典閱讀
- 從比較文學到世界文學
-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
- 《外國文學史》學習輔導與習題集
- 寫作的藝術
- 學堂樂歌與中國詩歌的現代轉型研究
- 詩詞指要
- 漢字里的故事(套裝共2冊)
- 多民族文學意象的敘事性研究
- 重讀經典:上、中古文學與文化論集
- 《楚辭》英譯研究:基于文化人類學整體論的視角
- 北大文化產業評論2020
- 與馬可·波羅同行:讀《看不見的城市》:插圖本
- 文學空間的重疊與蔓生:“百草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