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火車上的安娜:19—20世紀俄羅斯文學城鄉敘事的現代性
最新章節:
主要參考文獻
果戈理、岡察洛夫、托爾斯泰、契訶夫、別雷、馬雅可夫斯基、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托娃、葉賽寧、布爾加科夫……12位作家的12種命運串聯起19—20世紀俄國文學中的城鄉敘事。在俄羅斯漫長而曲折的現代性進程中,從鄉村到城市的敘事空間轉換構建出一張文學與現代性的關系網。通過總結兩個世紀以來各階層俄國知識分子書寫城市與鄉村的不同策略,本書展示出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的俄國其進步之艱難,道路之迂回,正是因為官方與民間、政界與思想界,在“城市與鄉村”“農民與土地”“西化與傳統”等現代性根本問題中的沖突始終未能和解。而現代人在這沖突漩渦里的覺醒、激情和惰性,反抗、毀滅與妥協,就是典型的現代性體驗。火車上的安娜·卡列尼娜,正是這一體驗的絕佳隱喻。
目錄(2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插圖
- 基金項目
- 推薦序 審美現代性:俄國文學的城鄉書寫
- 自序 火車上的安娜
- 導言 現代性與城鄉書寫
- 上編 19世紀俄國文學中的城鄉對立與現代性思辨
- 第一章 現代化的先聲 俄羅斯民族國家意識興起與現代報刊業發展
- 第二章 19世紀上半葉 果戈理——從鄉村“詩意經驗”到都市“震驚體驗”
- 第三章 19世紀中期 岡察洛夫——城鄉之間多余人的衰亡與新人的崛起
- 第四章 19世紀中后期 托爾斯泰——鄉村的終極救贖
- 第五章 帝俄末期 契訶夫——市民階層與鄉村的現代性考察
- 下編 20世紀俄國文學的城鄉范式與現代性沖突
- 第一章 別雷、勃洛克 象征主義的彼得堡與審美現代性
- 第二章 馬雅可夫斯基 未來主義的莫斯科與工具現代性
- 第三章 阿克梅派的彼得堡 鄉愁與信仰
- 第四章 20世紀初的“新農民”與鄉村“意象” 葉賽寧的田園悲歌
- 第五章 烏托邦的找尋與反思 20世紀俄國城鄉的現代化鏡像
- 余論 俄國城鄉現代性的文學表現及對中國的觀照
- 主要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4-04-22 18:21:59
推薦閱讀
- 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
- 陶行知講國民教育
- 世界現代文學簡史(世界文學百科叢書)
- 列王紀研究
- “語文一生”人文讀本系列(全集)
- 李怡論詩與史
- 現代詩歌的結構: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名家文學講壇)
-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4
- 清代詩壇對宋詩范式的重建與創新
- 文學史的書寫與教學
- 周作人經典作品:近代歐洲文學史
- 生死無人區
- 毛澤東怎樣寫文章
- 寫作的勇氣:成為寫作高手的訓練手冊
- 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
- 當代中國外國文學批評史
- 為什么是劉慈欣
- 中國傳統詩歌與詩學:世界的征象
- 創意寫作的興起:“寫你知道的”“客觀的敘事”(1890—1960)
- 荷風清韻:徐荷新聞作品集
-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蔡元培講讀書
- 唐詩宋詞闕話古今(套裝共4冊)
- 沈括的知識世界:一種聞見主義的實踐
- 文學與圖像:文圖互釋
- 當代中國文論熱點研究
- 女權與女性:凱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
- 筆尖的舞蹈:80后文學見證
- 錦衣為有金針度:陳新古籍整理與古典文學研究論集
- 莫言小說語言專題研究
- 解放戰爭(下)(1948年10月~195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