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南海的歷史與主權
最新章節:
結論
南海爭端一直是國際關注的焦點,英國國際法專家安東尼·卡蒂(AnthonyCarty)通過搜集英、法等國歷史檔案,力證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自20世紀70年代起,圍繞中國南海島礁的主權歸屬及部分海域的管轄權形成了6國7方的爭端局面,近年來,域外大國以南海爭端為借口插手南海事務,以謀取政治、經濟和戰略利益。安東尼·卡蒂教授通過查閱法國、英國和美國自19世紀末以來對南海諸島所有權的檔案,理清了南海諸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檔案表明南海諸島的主權屬于中國,并且西方國家及越南等爭議相關方也認可這一事實。本書對于我國解決南海爭端、穩定南海局勢、共商“南海行為準則”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24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序言
- 前言
- 南海諸島歷史所有權檔案:斯普拉特利群島
- 引導性考量以及在英美國家檔案中經濟活動與確立領土主權的相關性
- 19世紀初以來有關斯普拉特利群島的海道測量報告及群島上的經濟活動
- 斯普拉特利群島在法國檔案中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20世紀30年代
- 20世紀30年代英國對法國斯普拉特利群島主張的態度
- 美國各部門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戰后初期對南中國海戰后安排的思考
- 1945年至1957年法國檔案記錄:法國對1945年后斯普拉特利群島地位的反思
- 美國1949年后對斯普拉特利群島的態度
- 1945年以后英國對斯普拉特利群島的態度以及1974年法律顧問會議紀要的背景
- 1974—1979年法國檔案和菲律賓對斯普拉特利群島的“瓜分”
- 結論:對比中國的歷史權利主張看西方關于領土取得的國際法本質
- 1900—1975年涉及西沙群島所有權的英國和法國檔案
- 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檔案
- 1931年法國奪取帕拉塞爾群島:當時英國視角和法國視角及1945年以后法國回頭看
- 1931—1932年的英國檔案
- 法國檔案:1931年—1939年,法國兼并帕拉塞爾群島
- 法國外交部、中國外交部、法國駐北平公使及中國駐法國公使館之間的外交函電往來,包括中國駐法國公使(顧維鈞)與法國外交部國際法顧問之間的國際法論點(1931年至1937年)
- 1947年和1955年后
- 1947年以降英國檔案中的帕拉塞爾群島
- 結論 更新時間:2024-01-02 11:36:58
推薦閱讀
- 十方普覺寺
- 古道仙霞
- 我的家鄉在余慶
- 銀線:19世紀的世界和中國
- 大岳清游:武當山游記輯錄
- 駛向東方: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第1卷·中英雙語版)
- 東莞客家民俗文化:清溪的個案
- 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
-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第二版)
- 元代絲綢之路史論稿
- 圖文新解徐霞客游記:名山游記
- 絲綢之路考古學研究
- 絲綢之路話絲綢
- 明陵行宮鞏華城
- 西湖傳說故事
- 吐蕃絲綢之路
- 邵廷采與姚江書院派研究
- 廣州的故事(第五集)
- 文化語言學視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
- 歷史的樞紐:中西亞史地新考
-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 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
- 雁門關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江大學舊址歷史變遷
- 土耳其研究(2018年第1期/總第1期)
- 地理與世界霸權
- 寧夏區情數據手冊2008~2009
- 淞濱漫話
- 氣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