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用影像發聲的時代
最新章節:
尾聲
《用影像發聲的時代》是一本有關影像敘事技藝的“百科全書”。它將引導讀者在動態影像時代重塑自己的“視覺素養”,使人們在人際交往和職業生活中成為“領頭羊”。作者博古通今,從石洞壁畫開始,經由古登堡、愛迪生再到希區柯克,追溯了文字與圖像在思想表達和人際溝通上的發展演化史;作者還饒有趣味地探索了“電影神經學”這一前沿科學領域,為讀者呈現出用影像發聲的力量。在當下的多屏世界,人們要不斷提升視覺素養,結合懷疑精神和敏銳的判斷力,來評估以影像為媒介所展現出的觀點價值,才能謀得更好的生存之道。基于十幾年的影像教育經驗,作者向我們坦承,“影像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揣摩和實踐,影像技術才能轉化成我們的“視覺素養”。如今,視覺媒體重新定義了人們在接收、表達信息方面的素養以理解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用影像發聲的時代》還是一本實用指南和教戰手冊,它不僅列舉了影像在現代商業生活中的成功和案例,還手把手地指導初學者如何進行案頭準備、腳本創作、影像拍攝和后期制作,是帶領讀者遨游多屏世界不可或缺的入門書。
目錄(54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獻言
- 推薦序 影像也是一種語言
- 中文版序 視覺媒介的力量和其應承擔的責任
- 引言 視覺素養是新時代的潮流前沿
- 01 整個世界是塊大熒幕
- 新媒體影像成功的秘訣
- 新媒體影像的崛起是一場革命
- 圖像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
- “視覺素養”概念的重塑
- 02 什么是新時代的“素養”
- “素養”的三重含義
- 從口述故事到影像語言
- 人類書寫的歷史就是一部權力斗爭史
- 影像科技的發展將人類帶入新時代
- 讀懂電影語言是一個需要刻意練習的過程
- 03 大腦最先看到影像
- 我們主要通過視覺感知世界
- 人類85%的神經元與視覺系統有關
- 影像信息的輸入與鏡像神經元的激活
- 希區柯克是一位神經科學家嗎?
- “神經電影學”究竟有多神
- 04 觀眾的進化
- “看”的權力:從精英到大眾
- 鏡頭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 取景和剪輯的主觀性
- 影像往往以情感而非理性影響觀眾
- 05 影像是一樁大生意
- 廣告世界是影像實驗的圖書館
- 沒有文字的說服藝術
- 熒幕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
- 打官司的新技藝
- 用影像講故事
- 06 影像時代的語法、節奏和韻律
- 用影像講故事的手段
- “視覺素養”的核心:前期準備
- 畫面:展示你的故事
- 聲音:你的秘密武器(或滑鐵盧)
- 剪輯:必不可少的組裝
- 技術提示:不必恐懼
- 邁出第一步:用影像講述你的故事
- 07 青少年教育離不開“視覺素養”
- “視覺素養”的批判性和創造性
- “視覺素養”的表演性
- 在影像時代,怎樣彌合數字鴻溝
- 雅各布·伯恩斯電影中心的教育實驗
- 另一個范例:霍夫曼和他的學生們
- 08 影像時代的生存指南
- 新媒體影像改變了傳統的視頻傳播模式
- 影像時代信息傳播的規律
- 用影像講故事源于人類的文化基因
- 致謝
- 尾聲 更新時間:2022-11-29 15:28:41
推薦閱讀
- 重構與融合:電影產業新格局
- 廣播影視劇本創作教程
- 演員的修煉
- 小鈴鐺
- 青草芃芃:對藝術的守望文論集
- 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
- 世界電影發展概況(世界藝術漫談)
- 電影+2006
- 中國類型電影的知識結構及其跨文化比較
- 影視人類學信札
- 湮沒的悲歡:中聯、華影電影初探
- 偉大的電影3
- 說影
- 對白:文字、舞臺、銀幕的言語行為藝術
- 外國影視縱橫談(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
- 超越英雄之旅:影視人物弧線創作指南
- 和聲理論與實踐新思路
- “動畫+”:中國影視動畫產業轉型升級研究
- 由內而外的電影創作:激發靈感的五把鑰匙
- 被選擇與被遮蔽的現實: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之路
- 視聽新媒體語言藝術
- 傳媒業的顛覆性創新:從傳媒創新到傳媒創業
- 賈樟柯的世界
- 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
- 剪法:影視剪輯思維與方法
- 豆腐匠的哲學
- 大理寺日志貳動畫美術設定集
- 五十二集大型高清動畫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 經典動畫設定全集
- 電視藝術(上)
- 新媒體環境下影視的制作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