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然集,撰人不詳。從內容看,應出于元代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人《正統道藏》太平部。此書輯錄散曲四十二首,大多歌詠內丹,謂調息綿綿,意固丹田,匹配陰陽,進火退符,煉就大丹,即可“騎坐白鶴跨鸞輅,離卻凡問登仙路”。其《正宮》一曲,贊頌全真道士生活情趣,有云:“我則待西風兩葉寬袍袖,看日月搬昏晝,千家飯足可求,百衲衣不害羞……傲人間王子公侯。”又斥責世人貪戀塵俗,為兒女名利奔波,難逃生死輪回之苦。感嘆人生光陰似水,“都在煩惱中過了春秋”。
佚名 ·國學 ·3199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白居易 ·國學 ·3759字
佚名 ·國學 ·1.6萬字
佚名 ·國學 ·6026字
簡稱《釋氏資鑒》。佛教史書。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編集。十二卷。編年體。所述佛教史跡,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釋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資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覺《釋氏通鑒》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筆記雜撰。本書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為要旨,故記載有關歷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與禪僧的對答“唱酬”)。本書見載于日本《續藏經》。
熙仲 ·國學 ·19.4萬字
石井昌子《真誥の成立をめぐる資料の檢討》認為本訣稍后于《真誥》。述存思及服云牙成仙法,含有房中內容。
佚名 ·國學 ·4628字
佚名 ·國學 ·2667字
章回小說。近代吳沃堯著。三十六回。敘廣東富戶凌復興,篤信陰陽,以為自己沒有中舉,是表兄弟梁天來家的石室阻斷凌家風水,便勒迫梁家拆居。天來不從,凌便買通無賴去梁家掘墳墓、伐樹木、填魚池、搶銀錢,更糾合暴徒將梁家老幼八人用煙火熏死。天來在縣、府、臬司、撫院告狀,均被凌以巨款買通。臬司并以酷刑夾死證人張鳳,造成九命奇冤。幸得兩廣總督孔天鵬及東萊和尚相助,凌犯及貪官才受懲處。本書結構嚴謹,不枝不蔓,筆法受西洋偵探小說影響,采用倒敘,設置懸念。反映出晚清吏治腐敗致使為非作歹之徒氣焰囂張,呼喚清官明君,在思想和藝術上均為晚清上乘之作。初載于光緒三十年(1904)十月至三十一年十二月《新小說》第十二號至二十四號,署“嶺南將叟編”。光緒三十二年上海廣智書局出版單行本。另有民國十五年(1926)世界書局排印本、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本、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點校本等。
吳研人 ·國學 ·6.3萬字
《抱樸子·遐覽》著錄,當出自漢魏兩晉之間。述占法。
佚名 ·國學 ·2萬字
(清)弘贊 ·國學 ·8768字
阇那耶舍 ·國學 ·8712字
一卷,后漢安世高譯。與菩薩藏經同本,文甚簡略。
佚名 ·國學 ·2248字
全一卷。明代僧受登纂集。收于卍續藏第一二九冊。本書系根據藥師如來本愿功德經而作之懺法書。旨在說明依藥師如來之誓愿而離苦得樂之行法。內容包括:(一)定名,敘述藥師三昧名稱之緣由。(二)勸修,勸誡修習本三昧,則所求長壽、富饒、官位、男女等,皆得順遂。(三)方法,揭示供養藥師如來之方法。(四)釋疑,因當時西方往生之思想極為盛行,故作釋疑,以肯定本書為致福消災之要法及明心作佛之秘典。后世凡消災延壽之法事,多禮拜此懺,即今所謂之“藥師懺”。
受登 ·國學 ·1.2萬字
上下兩卷,為陳惟彥晚年所著的筆記作品,所記為作者為宦的親身經歷,一則一事,具有回憶錄的性質。于1912年成書,1918年梓行,為《強本堂匯編》之一種。前有陳澹然題詞,嚴修續和作者自序。上卷主要記在貴州的從政經歷,計有《辨開州無教案》、《斷楊氏承襲事》,《爭開州報災事》、《書田其嘴事》、《判婺川命案》、《辭安順府厘捐》、《整頓貴州厘金》、《免黎平票差催糧》、《緝匪得殺人案》、《記龍世渭事》、《記鴨販事》11則,下卷主要記赴南京之后的經歷,計有《查金陵厘捐》、《整頓金陵厘捐》、《記皖岸鹽務》、《記與端督論辨數則》、《記美商造油棧案》、《記日本購米》、《辭查皖南道》、《蒞湘始末》、《整頓淮鹺》、《撤西鄂湘掣驗》、《辭皖財政司長》、《附記密查云貴總督案》12則。
陳惟彥 ·國學 ·2.3萬字
金代詩合集。8卷。段克己、段成己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幼時有才名,金朝禮部尚書趙秉文很賞識2人,稱之為“二妙”,故其合編詩集即以“二妙”為名。卷1存五言古詩,計段克己12首,段成己18首;卷2存七言古詩,計段克己6首,段成己5首;卷3存五言律詩,計段克己19首,段成己8首;卷4存七言律詩,計段克己19首,段成己85首;卷5存絕句,計段克己50首,段成己74首;卷6存雜言,計段克己9首,段成己1首;卷7存段克己詞19調67首;卷8存段成己詞18調63首。《四庫全書總目》評《二妙集》:“集凡詩六卷,樂府二卷,大抵骨力堅勁,意致蒼涼,值故都傾覆之余,悵懷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吳澂在為《二妙集》所寫的序中指出:二段有感于興亡際會,“則陶之達、杜之憂蓋兼有之”。《二妙集》編成后,稿本原藏于家,后由段克己之孫獻出。現存有《四庫全書》本、《九金人集》本等版本。后一種版本尚附有《逸文》1卷。民國時孫德謙所輯《妙集補遺》1卷,編入《金源七家文集補遺》之中。
段成己 ·國學 ·4.8萬字
(東晉)竺曇無蘭 ·國學 ·8894字
元詩別集。2卷。郭翼撰。《四庫全書》曾據浙江鮑士恭家藏本編入別集類。本集傳本比較少見,除《四庫全書》所收之外,尚有幾種清抄善本。兩卷所收的詩未按體裁類別,卷末附有郭翼撰《與顧仲瑛書》一文。沒有序跋文字。郭翼曾以東郭生、野翁為號,所以其集名為《林外野言》。本集的編輯比較草率,所收的詩并不完備,在《草堂雅集》等書中尚有不少郭翼詩未見于此,而且有的詩又見于別的元人詩集,比如卷2《送道士游武當》又載呂誠的《來鶴亭集》。郭翼與楊維楨交往密切,而且詩風也十分相近,他的《望夫石》、《精衛詞》等篇都與楊維楨的樂府詩格調一致,幾乎如出一人之手,也許正因為如此,楊維楨才十分推許郭翼的詩。《四庫全書總目》對郭翼詩評價很高,說:“要其筆力挺勁,絕無懦響,在元季詩人中可謂矯然特出者矣。”但就《林外野言》所收入的詩篇而言,此論顯然不夠準確。郭翼詩多應酬之作,無論內容、成就都與顧瑛、呂誠、郯韶等人大致相當。
郭翼 ·國學 ·1.1萬字
悟真篇注釋,原題「象川無名子翁淵明注」。淵明即南宋道士翁葆光。原書三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按翁氏《悟真篇注》,另有元人戴起宗《悟真篇注疏》本。此本所載《悟真篇》之詩詞篇數及前后排列次序皆與《注疏》本有所不同,翁氏注文及序文之文字亦多刪省竄亂,較戴本為劣。
佚名 ·國學 ·3.3萬字
《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于南北朝。《三洞奉道科戒》著錄「上清太上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玉咒經」;《上清道類事相》卷三引《太元上經》,皆指此書。今《正統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方法類。經文載兩篇咒語、三種真符。即「威神王大祝法」、「威神內祝法」、「玉景上元大虎符」、「豁落七元符」、「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據稱咒語中隱含金霄威神王及六天大鬼、北帝魔王等鬼神之內名。存思威神王并念誦其咒語,則千妖竄跡,萬鬼匿形。佩帶三種真符,亦可滅魔誅鬼,「威制天地,呵叱群靈,控駕景龍,位司高仙」。
佚名 ·國學 ·2966字
本書(三冊三七六面二二五、六零零字)不分卷,選自黃巖王彥威(韜夫)輯「清季外交史料」一書。王氏在清光緒中供職軍機處時,嘗手錄元年至三十年間有關外交之朝廷詔令、樞臣強吏章奏以及密電秘稿等件,初名曰「光緒朝洋務始末記」;以后其哲嗣希隱復搜集光緒季年至宣統三年之涉外文件賡續成書,改易今名。書系按年順序編次,極易查考。本書所選,殆為光緒十年中法之戰、二十年中日之戰兩役與臺灣關涉之史事。此外如同治十三年日兵侵臺事件善后事項、光緒初年西班牙船在臺灣洋面失事事件、十二年日本兵船事件以及十四年洋商抽厘與后山「剿番」等事件,僅屬零星資料而已。十年法兵事起,而以電牘、電奏、電旨為多。書末,節錄原書所附「清季外交年鑒」,并略加補充之。
王彥威 ·國學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