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免費

二十四卷。清瞿鏞撰。瞿鏞(約1800—1864),字子雍,江蘇常熟人。其父紹基為藏書大家,鏞承父志,將紹基藏室“恬裕齋”更名為“鐵琴銅劍樓”,廣泛搜羅訪求,與山東聊城海源閣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楊”之譽,是道光時期兩大著名藏家之一。瞿氏曾聘名家為其整理所藏,為之校勘補闕,編為此目。卷一至七經(jīng)部十類:易、書、詩、禮、春秋、孝經(jīng)、五經(jīng)總義、四書、樂、小學(xué);卷八至十二史部十五類:正史、編年、紀(jì)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卷十三至十八子部十四類:儒、兵、法、農(nóng)、醫(yī)、天文算法、術(shù)數(shù)、藝術(shù)、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道;卷十九至二十四集部五類: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共計著錄圖書一千一百九十四部,二萬六千二百六十余卷,其分類詳贍,提要精當(dāng)。每書之下以小字注明版本,提要之后還注明藏家及其后記,對考證版本淵流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武進(jìn)董氏誦芬室刊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常熟瞿啟甲修補印本,光緒三十四年(1908)瞿氏家塾刻本。

瞿鏞 ·國學(xué) ·37.1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89章 跋 2015-12-27 01:41:59
大乘法苑義林章
免費

凡七卷。略稱法苑義林章、義林章、法苑,別稱七卷章。唐代窺基著。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書中對于唯識教義之組織及基本內(nèi)容,如判教、唯識義理、修行理論、果位等,均詳加闡釋,系古來唯識研究者之珍貴典籍。內(nèi)容分為二十九章,第一卷有總料簡、五心、唯識義林、諸乘義林等四章。其中之總料簡章為本書最精要之部分,系著者基于唯識之立場以簡擇佛陀一代以降之教說,略分五段:(一)教益有殊門,舉出小乘異部與諸大乘教各別之利益。(二)時利差別門,先敘我國歷來各家之判教,次述唯識宗三時教之說。(三)詮宗各異門,初舉古來各宗立宗之不同,后詮法相之“非有非空中道宗”之要義。(四)體性不同門,先示外道、小乘、大乘等之教體不同,復(fù)揭示唯識宗“四重出體”之說。(五)得名懸隔門,為六合釋之概說。第二卷有諸藏、十二分、斷障、二諦等四章。第三卷有大種造色、五根、表無表等三章。第四卷有歸敬、四食、六十二見、八解脫、二執(zhí)等五章。第五卷有二十七賢圣、三科、極微、勝定果色、十因、五果、法處色等七章。第六卷有三寶、破魔羅、三慧、三輪等四章。第七卷有三身義林、佛土等二章。七卷本為現(xiàn)今所流行者,相傳另有八卷三十三章之異本,系在原有二十九章外,另加得非得、諸空、十二觀、三根等四章。本書之注釋書較重要者有:義林章決擇記(智周)、義林章補闕(慧沼)、義林章獅子吼章(基辨)、義林章纂注(普寂)等。

(唐)窺基 ·國學(xué) ·20.6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49章 2015-11-10 11:18:29
法華文句記
免費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稱法華經(jīng)文句記、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文句記、法華文句疏、妙法蓮華文句疏記、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疏、天臺法華疏記、妙樂記。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冊。本書為天臺大師智顗所作法華三大部中“法華文句”之注釋書,而與同為湛然所著之玄義釋簽、止觀輔行傳弘決共為天臺宗之基本典籍。法華文句原本僅將法華經(jīng)略為分科,湛然更將之細(xì)分科段,并將智顗釋意不明之處逐一解釋,如書中所論列今圓昔圓之同異、修性之三因佛性等,可謂徹底發(fā)揮天臺宗祖意。此外,本書又強化天臺宗之主張,而駁斥三論宗之吉藏、華嚴(yán)宗之法藏及澄觀、法相宗之窺基等之說,且力斥將法華經(jīng)囑累品置于全經(jīng)之末,主張應(yīng)置經(jīng)前,而提出“八不可”。又依宋高僧傳卷二十七含光傳及本書卷末之跋,內(nèi)有作者游五臺山曾與含光會面之記載,據(jù)以推論,則本書約成于大歷九年、十年頃。另據(jù)湛然門下道邃、行滿之記傳資料,謂彼等嘗于毗陵聞師講法華文句,則本書為湛然在晉陵妙樂寺之講本,故后世稱此書為妙樂記。又據(jù)本書作者寄語開元寺之大藏,考其原本,似為十卷。明萬歷年中,紹覺為檢尋方便,遂將法華經(jīng)、法華文句、法華文句記三部會合。現(xiàn)行法華文句會本三十卷即其翻刻本。

(唐)湛然 ·國學(xué) ·32.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1章 2015-11-27 18:42:28
古今說海
免費

古代筆記小說總集。142卷。明人陸楫(字思豫)編輯。本集卷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錦序及“古今說海校書名氏”。后者列有姜南等為編刊本集提供過藏書,或參加過校勘工作的13人的名字。全書分為4部、7家,凡收入135種歷代(包括明)筆記小說,排列順序是:說選部,內(nèi)含小錄家3卷、偏記家20卷;說淵部,內(nèi)含別傳家64卷;說略部,內(nèi)含雜記家32卷;說纂部,內(nèi)含逸事家6卷、散錄家6卷、雜纂家11卷。其中每部內(nèi)容又按甲、乙……壬癸等10集編次。《四庫全書總目》曾這樣評價本集:“所載諸書,雖不及曾慥《類說》多今人所意見,亦不及陶宗儀《說郛》捃拾繁富,鉅細(xì)兼包。而每書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則視二書為詳贍。參互比較,各有所長,其搜羅之力、均不可沒焉。”據(jù)唐錦《古今說海引》稱,本書編成后,“好古博雅之士,聞而慕之。就觀請錄,殆無虛日”,“陸子乃集梓鳩工刻置家塾,俾永為士林之公器”。陸楫所刻,即今存的明嘉靖二十三年云間陸氏儼山書院刊本。本書流傳較廣,常見版本還有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刊本,宣統(tǒng)元年(1909)上海集成圖書公司排印本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11月又據(jù)后者影印發(fā)行。

陸楫 ·國學(xué) ·35.7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38章 2015-12-02 11:59:52
名公書判清明集
免費

簡稱《清明集》。宋代訴訟判決書和官府公文分類匯編。十四卷。編印者沒有署姓名,只題了“幔亭曾孫”的別號。這個別號的意思是“武夷鄉(xiāng)人”。可以確定《清明集》的編印者是福建崇安人。本書約成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或稍后。判詞作者共四十九人,其中事跡可考者只有十九人。他們分別是:胡穎、蔡杭、翁甫、吳勢卿、劉克莊、范應(yīng)鈴、吳革、方岳、宋慈、真德秀、馬光祖、王遂、姚珤、李昴英、葉武子、趙汝騰、王伯大、史彌堅、方大琮。共分官吏、賦役、文事、戶婚、人倫、人品、懲惡七門。門下分類,每類則收判語若干條(篇),共四百七十三篇。卷一至二,為官吏門,分十五類:申儆、申牒、獎拂、儆飭、禁戢、澄汰、周給、頂冒、鬻爵、借補、權(quán)攝、受贓、對移、昭雪、舉留生祠立碑。卷三分賦役門與文事門。賦役門下分財賦、稅賦、催科、受納、綱運、差役、限田七類;文事門下分學(xué)校、書院、祠堂、科舉四類。卷四、卷五均為戶婚門之爭業(yè)類。卷六為戶婚門之贖屋、抵當(dāng)、爭田業(yè)、爭屋業(yè)、憑屋、爭山、爭界至七類。卷七為戶婚門之立繼、歸宗、檢校、孤幼、孤寡、女受分、遺腹、義子等八類。卷八也屬戶婚門,共十類:立繼、戶絕、歸宗、分析、檢校、孤幼、女承分、遺囑、別宅子、義子。卷九亦為戶婚門,共十一類:違法交易、取贖、墳?zāi)埂⒛鼓尽{屋、庫本錢、爭財、婚嫁、離婚、接腳夫、雇憑。卷十為人倫門,下分父子、母子、兄弟、夫婦、孝、不孝、亂倫、叔侄、宗族、鄉(xiāng)里十類。第十一卷為人品門,共有宗室、士人、僧道、牙儈、公吏、軍兵、廂巡七類。卷十二至十四均為懲惡門,其中卷十二包括奸穢、誘略、豪橫、把持四類,卷十三為嘩徒、告訐、妄訴、拒追、誣賴五類,卷十四為奸惡、假偽、斗毆、賭博、宰牛、妖教、淫祠、淫祀、誑惑、巫覡、販生口、慝名書、競渡十四類。全書共分一百零三類,減去戶婚門中七、八兩卷名稱重復(fù)的六類,實有九十七類。

佚名 ·國學(xué) ·29.1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60章 2015-12-17 15:50:19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鄂尔多斯市| 三门县| 怀集县| 杭锦后旗| 郸城县| 荣成市| 吴桥县| 南充市| 崇明县| 台南县| 抚松县| 金堂县| 江都市| 奉节县| 婺源县| 平昌县| 天台县| 武平县| 德格县| 兴化市| 都安| 墨玉县| 潮州市| 绥阳县| 延津县| 夏津县| 丰宁| 葵青区| 锡林郭勒盟| 安乡县| SHOW| 镇康县| 太仆寺旗| 罗江县| 宜章县| 玉环县| 启东市| 南宫市| 灵寿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