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勞動教育評論》是由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教育中心主辦的教育類學術集刊,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以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弘揚勞動精神,繁榮勞動教育科學研究,構建全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學科體系,為勞動教育學科建設及教育改革發展服務。本刊以勞動教育政策解讀、勞動教育理論前沿、勞動教育思想研究、勞動教育案例分析、國際勞動教育比較、勞動教育評價研究以及勞動教育相關學科建設為主要內容。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主編 ·學術 ·12.8萬字
9月14日至9月25日,雪球聯合機構間市場投資者教育基地為大家獻上十場行業分析直播課!詳解十大行業分析方法,帶你穿透迷霧看本質!這十大行業分別是:醫藥、消費、食品飲料、傳媒、軍工、農業、基建、金融、地產、新能源。我們選編這10場直播的文字實錄匯編成冊,希望對你研究行業、投資公司有所幫助!
雪球用戶 ·財經 ·12.8萬字
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供應鏈管理平臺,但海爾的平臺有著明顯的不同。具體來說,海爾的平臺提供更廣泛的綜合功能,促進價值鏈各環節的多家公司合作。為能讓更多公司擁有和海爾能力相當的平臺,在文中作者還給出了切實的指導路徑。這篇文章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那就是文章的作者中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商學院,他就是中歐國際商學院的趙先德教授(另外兩名作者分別為喬治城大學卡斯拉·費爾多斯教授和斯坦福商學院李效良教授),這也是非常少見的現象。此前《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中重量級文章的作者中極少有中國大陸商學院的教授,這說明,只要潛心研究,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管理理論研究一定會綻放出應有的光芒。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8萬字
【銀河獎征文】《這班不上也罷》作者:E伯爵,異星章魚如何參透人類職場?《喜悅之島》作者:菊儲,保持喜悅的秘訣,是安裝情緒的抽水馬桶。《玻璃屋》作者:辛維木,我知道,監控攝像頭的背后,是你的雙眸。《真心實意》作者:索何夫,克隆人能打過電子幽靈嗎?《星與心愿》作者:兔八,通往起源的金唱片。【校園之星】《最后一舞》作者:玄墨,人類的最后一舞……又何必來自人類?【世界科幻】《現在別看》作者:(美)亨利·庫特納,“這間酒吧里混進了一個火星人,現在你先別回頭看。”
《科幻世界》雜志社 ·文學 ·12.8萬字
百草門在中州的云夢澤偏安一隅,始終保持收錢救人的中立態度。但在這亂世之中,江湖中人終究會被卷入漩渦,無人幸免。隨著蛟龍襲擊村落,一場腥風血雨正式在云夢澤拉開序幕。
今古傳奇武俠版編輯部 ·文學 ·12.8萬字
《鼓浪嶼研究》是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于2015年創辦的學術集刊,專注于鼓浪嶼地方區域文化研究,其中探討鼓浪嶼歷史上與英國、德國、日本關系的論文獲得國際相關學術領域關注;鼓浪嶼華僑研究、女子研究及體育歷史文化遺產挖掘皆為突破性的研究。鼓浪嶼面積雖然只有1.78平方公里,但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名人史跡眾多,與中國近代歷史有七橫八縱的關聯,更是近代中外關系史的一座研究富礦。
何瑞福主編 ·學術 ·12.7萬字
【蒙面寫手】初賽第二組——本期主題:筮,《螳臂》一個全社會沉迷的占卜App,一場暗流涌動的社會操縱,你能想象一個App被當成神崇拜嗎?如果這個App能實現你的愿望呢?《歡樂女神》蝴蝶翅膀扇動改變世界的咒語;《筮》流落異星的生物超級計算機;【銀河獎征文】短篇:《太陽的背后》作者:汪彥中,一道公式,預言出令人膽戰心驚的未來;短中篇:《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作者:華焉辛,我們永不相見,永不分離;《科幻小說創作理論和實踐》作者:阿缺,廢柴教師拯救世界;中篇連載:《抽取游戲》(中)作者:夜×,本以為是游戲人生,結果是人生如戲。
《科幻世界》雜志社 ·文學 ·12.7萬字
作為大陸新武俠第一刊,《今古傳奇·武俠版》承載著弘揚原創武俠的歷史使命,給予了武俠作者一個原創陣地,讓他們得以在大陸新武俠的旗幟下,開創一片盛事江湖。揚武俠精神,賞國風精粹,衛俠道不朽。
今古傳奇武俠版編輯部 ·文學 ·12.7萬字
《中國—東盟研究》于2017年創刊,由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承辦,聘請國內外知名東盟問題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本刊圍繞中國—東盟研究領域,重點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致力于中國—東盟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有機融合,一年四輯(季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輯為“一帶一路”東盟學者特輯,對相關領域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觀察、研究與展望,并提出了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內容詳實,條分縷析,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兼具權威觀點,既適合高等院校在校生學習閱讀,也適合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及政府官員作為參考。
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 ·12.7萬字
本期聚光燈文章探討了新型風險帶來的危機和企業的應對策略,為企業如何辨別新型風險中的異常現象,以及在面對完全無法預料的新型風險且沒有標準應對答案的狀況下,企業究竟應該怎么辦方面提供了實用指南。《構建組織適應力》指導企業在不確定時期,應如何確定慣例流程,制定簡單的規則,并且培養隨機應變、即興發揮的能力,從而實現發展。《提升分析能力,及早發現風險》則提出分析學可以令企業在學習和適應方面獲得一定的優勢。世界突然變樣的時候,學習速度最快的公司才能勝出。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7萬字
世界正經歷巨大的人口結構變化,這一切就發生在我們眼前。全世界幾乎所有地方的人口結構都在向老齡化發展這種社會結構變化無疑也會影響到工作。關注老齡化人口影響的人往往看到的是正在迫近的危機,而非機會。我們談論年長員工的話語中,充斥著根深蒂固的誤解和刻板印象,以及毫不掩飾的年齡歧視。這種狀況需要改變。員工長壽不是問題,而是機遇。或許你所在的組織無法徹底擺脫代際偏見,但你一定要明白一點:沒有多少證據表明不同世代的人在工作中的行為或者對職業生涯的追求有什么顯著的不同,過度關注代際差異沒有用。惟其如此,方能著手建立新的項目和流程,為年齡多樣化的員工群體提供有意義的支持。"
《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7萬字
世界迎來新的一年,但發展中的麻煩和挑戰不會消失,我們仍需在新征途中砥礪前行。在過去的一年里,新冠疫情、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繼續威脅著我們的生活,國際國內同時重建秩序的變局也產生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每一個人體驗著世事變化的滋味。我們要為家人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也應為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而拼搏,同時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國家和人民承受著不進則退的壓力,須有非進不可的斗志。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既然與這個時代狹路相逢,就要勇敢面對。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更加需要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改革要穩中求進,經濟須穩字當頭,行穩才能致遠。
21世紀經濟報道 ·財經 ·12.6萬字
尋找和滿足消費者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是創新得以成功的不二法門。消費者總是渴望比現有更好、更快或成本更低的商品或服務。但現實情況是,即便那些以創新聞名的創業公司,也很難察覺和正確解讀客戶的需求。決心“以客戶為導向”的亞馬遜也沒有逃脫這一魔咒。而這個經典難題現在似乎被三位來自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教授所破解。他們的研究結論是,要想增加準確識別客戶問題和訴求的可能性,就必須拓寬視野,并采取多種不同的觀察客戶的方式。他們提供了一個包含四種觀察策略的框架,介紹成功的創新者是如何運用每一種策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特別介紹了數字技術在其中的作用。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6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建院20周年紀念增刊,探討語言本體、國際中文教育相關研究,論文包括《現代常用漢字文字學分類研究》《漢語學術期刊論文中“進行”類形式動詞句研究》《漢語學習者三合元音聲學分析和母語者評估實驗》《漢語寫作教學結構和過程應用模型研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學術論文引言分析》等。
《漢語教學學刊》編輯部編 ·學術 ·12.6萬字
《管好極化團隊》,給出了如何在保持合作與信任的基礎上,鼓勵激烈討論的方法。作者是哈佛大學副教授朱莉亞·明森和哈佛商學院教席教授弗朗西絲卡·吉諾。在文中,兩位作者首先提出,很多相關書籍給出的建議都是無用的,原因在于這些建議源于三個誤區:別人不同意是因為他們掌握的信息不足或者愚蠢,分歧會激發人的防衛心理,以及分歧是不好的。因為上述誤區,很多管理者對于分歧都采用回避策略,但因為在重大問題上的分歧未得到妥善處理,問題將會惡化,有效溝通也會被抑制,有價值的觀點被壓制。因此,管理者必須真正賦權給員工,有效處理對立觀點。為此,兩位作者給出了四種策略以及相關實施的步驟。其核心是消除對于不同意見的恐懼。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6萬字
壓低員工薪酬,看似一筆不錯的買賣。在沒有更多的固定成本支出的情況下,員工薪酬的降低會讓公司有更多的利潤空間,這在服務性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但這種“常識”已經過時。原因是市場飽和,公司既有業務須加速增長,實體企業和電商都在激化市場競爭,公司必須給出更有信服力的理由,說服顧客購買自己的產品。這些任務主要由一線員工完成。但如果薪酬過低,將會導致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這將最終使得公司的利潤受損,甚至殃及生存。提供“好工作”是目前企業必須得重視的戰略。
持續創新、目標導向、使命驅動、傾聽一線員工的聲音……這些話術聽起來是不是老生常談而且有點乏味?在《哈佛商業評論》創刊100周年之際,當我們邀請中外現任或前任、不同行業、不同代際、不同性別的杰出CEO,分享對他們最有啟發、最有用的管理理念與管理工具時,我們收到的就是以上這些關鍵詞。百年以來,縱然技術在革新、社會在演進、理念在更迭,具體到商業世界的不同市場、組織、人、目標和行為來說,終究要靠這些最基礎又最堅實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去贏得競爭、基業常青。本刊100年來見證的這些商業世界的老工具和新理念,一定能讓我們一起收獲一個更精彩的100年、更美好的人類未來。
《比較:第125輯》聚焦人口負增長時代的經濟增長和轉型。白重恩教授等人根據先行經濟體的發展經驗,通過可比階段勞動力增長和生產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說明經濟增長的源泉主要是生產率的增長,劉培林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佐證了這一觀點,并對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助力經濟增長的措施提出了各自的政策建議。為更詳細分析人口問題對經濟的影響,本輯還從數字經濟時代工作的意義、保障工人利益的福利國家構建等角度選取了文章,為讀者理解人口和經濟的相互關系提供了不同的洞見。
吳敬璉主編 ·財經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