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損害賠償重大疑難問題為線索,研究內容從損害概念、賠償方法的理解等基本原理問題,到違反強制性規定之侵權責任構成、買賣合同標的瑕疵致擴大損害之賠償等責任法中橫跨公法與私法、合同與侵權的體系問題,再到純粹經濟損失、懲罰性賠償等損害賠償領域的“邊界地帶”。
張紅 ·理論法學 ·28.4萬字
方便快捷:以主法條為干,迅速查找相關規定。突出重點:目錄標注重點,歸納相關規定要點。實例參考:收錄權威案例,提煉歸納裁判摘要。適用解疑:提示沖突法條,準確解釋適用關系。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理論法學 ·25.3萬字
本書從法學論文寫作的基本點入手,說明了法學論文的寫作準備、選題思考與寫作的形式要件;介紹了論文寫作的內涵及具體步驟;闡釋了法學論文寫作與法學研究方法的關系;論述了法學論文寫作的語法要求與邏輯技巧。同時本書對法學論文寫作中傳統文獻資料和網絡信息資料的檢索技巧和參考文獻資料應用的一般規范也作了詳細介紹,對于讀者學習、運用、規范法學論文寫作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陳瑞華等 ·理論法學 ·12.5萬字
當代社會正在進入“環境時代”或“生態文明時代”。環境治理由傳統的“管控—壓制型”治理模式向現代“參與—回應型”治理模式的轉變適逢其時,換言之,走向多元合作共治,是生態文明時代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審視當下中國環境法規范的整體架構,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有關環境權利和環境權力的規范存在著內在張力下的結構失衡和運行沖突。作為對社會形態的制度應因,環境法對生態文明建設負有重要使命。在生態文明時代,無論對于政治國家的環境權力,還是對于市民社會的環境權利,環境法都不可能舍此求彼,而必須“兩面作戰”,環境法學理論研究應當具備這種全景式的面向。本書從經驗和事實出發,在對學界關于環境法學核心范疇的現有理論和學說進行分析批判的基礎上,提出“環境法的法權”這一命題。認為基于環境利益之上的環境權利、環境權力是環境法學領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元概念,二者不具同質性,但彼此合作共進、競爭成長,共同構成環境法制度大廈的基石。論證的核心問題是:當下主流的“權利義務法學”路徑在環境法學領域存在統合力不足、缺少普遍解釋力等局限性;環境法學研究應當從環境法保護和調整的環境利益出發,以環境法法權的規范建構作為學科的核心范疇;把環境權利和環境權力置于統一的法權結構體系內,著力探究圍繞實現法權目標所形成的“環境權利—環境義務”、“環境職權—環境職責”二元結構的內外部互動關系,確定各自的邊界,消解其內在張力和沖突,促進兩者在競爭中成長,實現法權運行的動態平衡和協調穩定。本書通過嚴密的學理論證,力圖達到以下預設目標:第一,在理論層面,整合環境法學領域有關環境權利、環境義務、環境利益、環境責任等基本范疇的各自表述,打通研究者因各自為陣而呈現出的理論割裂和碎片化狀況,為各類環境權利、環境權力的體系化分層建構和均衡配置提供一種“俯瞰式”的全景參照,從而建立起符合學科本質特點的環境法學核心范疇。第二,在制度層面,在統一的法權結構框架內,審視法權的現實運行邏輯,進而提出對多元主體的環境權利和義務、環境職權和職責進行均衡配置的思路和設想,推動構建內在協調、動態平衡、邏輯自洽的環境法法權結構體系,促進環境治理邁向多元合作共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史玉成 ·理論法學 ·25.4萬字
本書分為進路、方法和技藝三編,通過11講來指導學生如何做法社科研究。第一編主要講授如何做法律人類學、法律認知科學、法律與人文研究;第二編介紹了法律經驗研究和法律定量研究的過程,講授了如何運用社會理論進行分析,并將如何進行經濟分析與演化分析列入研究方法;第三編涉及如何觀察、如何敘事、如何對話與如何寫作。這樣的編排呈現出法社科研究從宏觀把握到微觀處理的全過程,構成了比較完整的社科法學知識體系。
侯猛 代偉主編 ·理論法學 ·24.2萬字
本書以法律規范主義為方法論,探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構成,直面新時代面臨的重大理論實踐和問題,是對具有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積極嘗試。不同于從歷史中國、文化中國、經濟中國或政治中國的角度解讀中國以及中國歷史實踐,法理中國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需要著力開發并建構的中國面向,通過這一面向,重塑中國在歷史和世界格局中的法學站位。
賀海仁 ·理論法學 ·30萬字
《北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主辦,面向法學所有專業,突出國際法、國別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設有國際法與區域治理、知識產權、中東歐國家法律研究、東南亞南亞法律研究、西亞北非法律研究、獨聯體法律研究、中國法律前沿等欄目。本書為總第2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為理論與權利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及網絡法研究,國際法與國別法研究四個欄目。
米良主編 ·理論法學 ·20.3萬字
國家曾經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是產生和推動國際法發展的主要動力,其在國際法體系及秩序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影響都不言而喻。受凱爾森《主權問題與國際法理論》《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等著作啟迪,本書試圖以國家本位研究現代國際法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但與一元論的客觀純粹法理學角度不同,本書采用自然法、實證法以及法社會學等多重維度,以期全面分析國家與國際法的內外聯系及相互作用。
方熠 ·理論法學 ·11.7萬字
法理與倫理之間關系密切,對此關系進行探討和研究,一直是法理學與倫理學界關注的話題。本書稿是王慶節教授于浙大高研院駐訪時與梁治平教授、余興中教授(康奈爾大學)等著名學者,從東西方傳統比較的角度進行研討的成果。參與研討的幾位學者如張祥龍和黃玉順等均是在這兩個領域從事多年研究和教學的重量級學者,這一論題作為當今法理學界和哲學倫理學界關注和爭論的熱門話題,其研討成果無論在法理、倫理理論還是現實實踐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王慶節 ·理論法學 ·16.8萬字
《北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主辦,面向法學所有專業,突出國際法、國別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設有國際法與區域治理、知識產權、中東歐國家法律研究、東南亞南亞法律研究、西亞北非法律研究、獨聯體法律研究、中國法律前沿等欄目。本書為第1期,共包括16篇文章,分為刑事法律研究、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國際法與國別法研究、民商事法律研究四大板塊。
米良 ·理論法學 ·19.7萬字
盧曼是德國最為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也是當代法律系統論的奠基人。盧曼的法律系統論宏大、抽象、嚴密,奇崛之論眾多,對德國乃至其他國家的法律研究都產生了持續而深刻的影響。同時,盧曼理論融合了西方學術界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頗具后人類色彩,這使其論斷在科技革命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本書圍繞系統論法學展開深入討論,集中關注盧曼法律系統論的基礎理論和概念,同時探討了法律自主性、法律系統與政治、金融乃至時間等社會理論法學主題,展望其理論的**發展與應用前景。本書不僅適合于從事法理學、法律史專業的學者閱讀,而且適合社會學、歷史學等人文學科的專家參考。
魯楠主編 ·理論法學 ·27.1萬字
本書立足于當代中國實際,在吸收借鑒國內外有關刑法責任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系統、深入地討論與刑法責任理論相關的問題。既延續傳統刑法對責任理論的討論,又結合當前社會變化和理論發展新動態對既有理論提出新的見解。以“刑法責任理論的現代課題”為主題,重點討論刑法責任理論在現當代背景下的新發展。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討論刑法責任的本質、社會認知和歸屬判斷;第二個部分討論故意和過失理論;第三個部分討論違法性認識和期待可能性。
謝雯昕等 ·理論法學 ·13.2萬字
本書是配合2010年劉正浩、胡克培老師主編研究生《法律倫理學》的教材使用,結合《法律倫理學》課程教學中的典型案例而撰寫的一本案例專題研究。書中精選典型法律倫理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在這些案例中出現的種種爭議,導引出教材對應章節的相關重要理論問題,并就一些核心的問題提出自身的觀點。作者力求將視野突破具體案例,重點筆墨放在分析各種觀點的是非,以案釋理,依法析案,希望實現案例與理論的有機結合。
張秀 ·理論法學 ·29.8萬字
公法是配置和調整公權力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書稿精選十幾篇論文,探討公法領域的新近研究進展,進行憲法學基礎理論評論、行政法學基礎理論評論、公法經典書評,另外附有學術講座摘錄,是公法學者們近期學術成果的匯集。
劉茂林 ·理論法學 ·28萬字
本書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私法學的哲學和經濟學基礎研究》(14CFX006)的研究成果。本書展現了合作主義私法理論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和指導力。本書在具體的民事法律制度場景中開展了對合作主義私法理論的研究,對“合作主義”私法學說進行壓力測試。這些場景涉及財產權、合同交易、網絡平臺、侵權責任和民事爭議解決等多方面的具體制度問題,有助于更細致地呈現如何在私法學的具體場景中展開和踐行合作主義私法觀。
熊丙萬 ·理論法學 ·15.9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意大利實證學派罪犯矯正理論展開研究。意大利實證學派以綜合應用多學科理論為研究方法,以矯正犯罪人的危險人格為基礎,并以社會防衛思想為罪犯矯正政策的價值理念,進而形成實證學派罪犯綜合矯正范式。本書發現與重組實證學派以“矯正危險人格”為核心,以社會防衛理念為價值取向,以“菲利草案”為理論成果的罪犯綜合矯正范式。并以實證學派“危險人格”理論體系為參照,進一步完善與建構我國罪犯綜合矯正理論體系與制度基礎。
韓嘯 ·理論法學 ·17萬字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是行政公益訴訟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行政公益訴訟制度試點以來,訴前程序在規范層面和實踐層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了行政公益訴訟結案的主要方式,實現了公共利益的高效保護。隨著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檢察公益訴訟準備專門立法的背景下,有關訴前程序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環節設置以及與訴訟程序的銜接等方面需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進一步助力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在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中的發揮更大的作用。
汪駿良 ·理論法學 ·17.1萬字
網絡時代的到來導致以領土范圍為標準的管轄界限逐漸模糊,近年來各國在刑事偵查中收集電子數據時跨越傳統國家疆界的現象屢見不鮮。以美歐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跨境電子取證制度方面的轉型與發展尤其引人著目,其以長臂管轄等方式開展的電子取證對我國數據主權與安全均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我國的數據出境管制制度需要更具針對性地予以應對。與此同時,我國在傳統的刑事司法協助框架下開展的電子取證面臨效率低下的困境,偵查機關開展的單邊跨境電子取證也存在國際法上的風險,這些問題均需給予法理和制度層面的及時回應。
梁坤 ·理論法學 ·20.7萬字
《海商法的未來——中國的方向和方法》從中國《海商法》修訂入手,探討海商法在中國法律體系中起過什么作用,應起什么作用,并試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進一步探索中國海商法的發展方向?!逗I谭ǖ奈磥怼袊姆较蚝头椒ā穼χ袊I谭ǖ陌l展歷史、調整對象、法律地位等進行了研究,對我國應如何確定海商法的性質和范圍,如何擺脫法系之爭對國際海商法的束縛,如何應對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挑戰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具體建議。
郭瑜 ·理論法學 ·26.8萬字
本書是對信托登記制度的一個制度性分析,作者從理論探討和制度構建兩個層面對我國信托登記制度的設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本書首先探討了信托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起源與發展,然后從理論上對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信托登記的功能和效力、信托登記與財產權變動登記的關系等基礎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分析,隨后結合我國現有信托法制度的實際,從宏觀上提出了未來我國信托登記立法的可能模式,并對我國信托登記制度的具體構建如信托登記的內容、登記機構的設置、登記的申請與審查以及登記的電子化、登記錯誤的賠償等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這些研究富有理論性和針對性,以期為將來的立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孟強 ·理論法學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