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重點介紹了隱身材料的主要類型、特性與應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雷達吸波隱身材料、可見光隱身材料、紅外隱身材料、激光隱身材料和多頻譜兼容隱身材料的主要種類和特性,涂覆型和結構型隱身材料結構的選材、制備、性能與應用。本書可供材料研究人員、武器裝備與尖端設備設計人員、隱身制品的設計與制造人員、管理與銷售人員及教學人員參考使用,也是軍事愛好者學習隱身材料的首選讀物,還可作為培訓教材使用。
張玉龍 李萍 石磊主編 ·一般工業 ·20.4萬字
當前系統工程已逐漸轉向基于模型的方法,即通過模型來描述系統的結構和行為,而不僅僅是依賴傳統的文檔。國際系統工程協會創建了諸如系統建模語言(SysML)等標準,使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成為復雜系統設計和管理的強大工具。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MBSE技術已經成為復雜裝備系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和關鍵業務抓手。本書從理論與軟件實踐兩個方面展現基于MBSE的復雜裝備系統設計場景。理論部分闡述復雜系統設計的建模、仿真、優化、管理等方法,實踐部分結合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工程軟件(蘊象軟件)介紹工程案例的系統建模、驗證及需求管理的實現,及與第三方軟件集成應用的方法。全書由十一章組成,前五章介紹相關理論與方法,后六章介紹軟件及其工程實例應用。
劉繼紅 解士昆 陳建江 王佐旭編著 ·一般工業 ·17.6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NURBS的數學原理、Rhino主要命令的原理和算法、3個Rhino模型的詳細建模步驟以及MaxwellRender渲染器的詳細使用方法。與其他介紹Rhino及建模教學的圖書不同的是,本書對支撐Rhino建模的數學方法—NURBS做了詳細和易懂的解析,在此基礎上對Rhino的一些命令的原理和算法也做了詳盡的分析,讀者學習了這些內容后會對NURBS和Rhino有更加深刻和科學的理解,能夠真正成為產品三維設計的高手。本書的Rhino建模案例中提供的建模方法,也力求使所建模型精準、簡單、優美,具有更高的模型質量。本書最后部分對基于物理光學的MaxwellRender渲染器的原理和使用程序做了詳細的分析,讀者掌握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創作出超級真實的產品表現。理解了NURBS的數學原理,也有助于讀者更快速地掌握其他使用NURBS曲線曲面的建模工具,如Alias、Maya、Catia等。本書適合專業設計師、大專院校學生以及三維設計愛好者中對Rhino有一定基礎的中等建模水平的讀者進階使用。
楊汝全 ·一般工業 ·19.7萬字
Ti(C,N)是新型的硬質材料,采用Ti(C,N)基的硬質合金刀具,其耐磨性、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都優于用WC硬質合金刀具所加工的工件。也正是由于自身優良的綜合性能,使其逐漸成為WC硬質合金的替代材料。本書共分6章。第1章為緒論,介紹了新型刀具材料,尤其是Ti(C,N)基金屬陶瓷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第2章介紹了TiO2碳熱(氮化)反應的熱力學分析。第3章介紹了納米TiO2碳熱反應制備Ti(C,N)系列粉體技術。第4章介紹了機械激活碳熱反應制備Ti(C,N)系列粉體技術。第5章介紹了多重激活反應熱處理制備Ti(C,N)系列粉體技術。第6章介紹了機械反應球磨制備Ti(C,N)Al2O3系列復合粉體技術。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化工相關專業師生參考書,也可供從事金屬陶瓷復合材料、碳(氮)化物陶瓷及其復合粉體材料制備科研、生產及應用研發人員參考和使用。
向道平 ·一般工業 ·9.9萬字
本書從智能制造的使命、企業運營目標及智能制造需求、智能制造實踐理論、智能制造系統軟件、智能制造實踐與路徑、智能制造實施成效評估等幾個方面對智能制造進行闡述。希望本書能夠幫助和指導廣大中小離散制造企業加深對智能制造內容的理解,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歷程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內容,分析、研究、規劃和實施本企業的智能制造系統的建設工程。
馬玉山 ·一般工業 ·25.3萬字
本書是國內高等學校攝影、攝像、數字影像、動畫、多媒體技術等專業課程主導教材,也可作為藝術設計、文秘旅游、建筑裝潢、傳媒策劃、計算機信息等專業基礎教材。本教材集中了有關攝影曝光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實用技法,并結合影像專業教學的實踐成果來著寫。教材內容主要有攝影曝光概論、測光器材及操作、曝光控制技巧方法、人像、風光和花卉等實用曝光案例等,從基本原理到曝光思路、從測光數據到曝光實拍,從前期拍攝到后期調整等,都有簡明精彩的介紹。本書可作為國內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成人繼續教育院校、職業中專學校的電影攝影、平面攝影、視頻攝像、動畫、數字影像等專業課程教材,也是影像愛好者用以自學和參考的重要書籍。
陳勤 曲阜貴 ·一般工業 ·4.1萬字
人體工學就是這樣一門設計實踐環節中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課程。本書結合多年的設計實踐和教學經驗,力求在保證科學性、知識性的前提下,從基礎理論入手,主要介紹了人體測量與人體尺度、人體的感知覺系統、人體的運動系統和人的心理、行為與空間環境關系等,重點將人體工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設計原理與家具設計和室內空間環境設計應用相結合。書中采用了大量設計實踐經典案例圖片,形象生動地給予評說,達到了圖文并茂的目的。
孫麗麗 宋魁彥主編 ·一般工業 ·13.8萬字
本書包括3篇內容,第1篇可重構體系篇,針對復雜制造系統的生產計劃與調度整體需求與特點,構建具有可重構能力的生產計劃與調度體系結構,并討論體系結構的可重構特性以及體系的重構過程和方法。第2篇可重構單元篇,在復雜制造系統生產計劃與調度體系的整體框架下,分別討論體系結構中的四個核心單元,即中期生產計劃單元、短期生產計劃單元、實時調度單元和重調度單元。第3篇可重構實施篇,首先給出了實施本書體系結構設計的可重構計劃與調度體系原型系統的實現,然后應用此原型系統,結合案例對單元級和系統級的體系結構重構過程加以分析說明。本書面向從事復雜制造系統計劃、調度和優化等相關領域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員,微電子等復雜制造行業的生產管理或工程技術人員,也可作為系統工程、工業工程、自動化、機械工程等專業院校研究生和教師的學習用書。
喬非 吳瑩 馬玉敏 ·一般工業 ·15.6萬字
本書是根據編者在模具企業從事一線工作的經歷及后來在高校從教的經驗編寫而成的,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編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積累與心得。全書共13章,包括Creo7.0設計入門、基本特征設計、Pro/ENGINEER版特征命令的應用、簡單零件建模、編輯特征、曲面特征、樣式曲面設計、參數式零件設計、從上往下造型設計、裝配設計、工程圖設計、鈑金設計實例、綜合訓練。全書結構清晰、內容詳細、案例豐富,講解的內容由淺入深,重點突出,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詹建新主編 ·一般工業 ·9.5萬字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組織開展的“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研究”的成果。全書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介紹工程科技技術路線圖的編制方法和工具;第二部分(第2~18章)主要匯總智能機器人、經濟作物科技與產業、時間頻率體系、中高山-淺覆蓋區非煤固體礦產快速找礦勘查、竹建筑工程、天基海洋觀測、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中醫藥領域人工智能、科學儀器技術、空間信息網絡安全與空間激光通信組網、綠色化工、稀土催化材料、金屬礦深部多場耦合智能開采、土木工程施工安全、農業工程科技、水產種業、生殖健康維護與生殖醫學17個工程科技領域面向2035年的技術路線圖。
工程科技戰略咨詢研究智能支持系統項目組等 ·一般工業 ·26.8萬字
本書重點講解了索尼微單相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包括相機按鈕和常用菜單功能,各類常用鏡頭、濾鏡、三腳架等附件的推薦和使用方法,以及攝影構圖、用光等基礎知識。同時對常見攝影題材,如人像、兒童、風光、微距、動物等的實拍流程與技巧進行了講解。本書特別適合初次接觸富士微單的攝影愛好者閱讀,也可作為富士微單用戶的速查手冊。
雷波編著 ·一般工業 ·7萬字
ANSYSIcepak2020是ANSYS系列軟件中針對電子行業的散熱仿真優化分析軟件。電子行業所涉及的散熱、流體等相關工程問題均可使用ANSYIcepak進行求解模擬計算。本書分為兩部分,包含12章內容,由淺入深地講解ANSYSIcepak仿真計算的各種功能。第一部分主要講解Icepak軟件概述、幾何模型的創建及導入、網格劃分方法和物理模型定義及計算設置等內容;第二部分針對Icepak軟件不同的傳熱方式及功能結合案例進行詳細講解,包括電子設備風冷散熱、電子設備水冷散熱、電子設備輻射及熱管散熱、PCB散熱、參數化求解、芯片封裝散熱和運用宏命令進行數據中心及TEC制冷散熱等,涉及電力電子、機械、航空航天、汽車及電氣等相關行業工程中的應用。本書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非常適合ANSYSIcepak的初中級讀者學習,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理工科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及相關培訓機構教師和學員的參考書。
丁學凱等編著 ·一般工業 ·13.7萬字
本書共五篇16章,首先概述了鐵路橋梁減隔震現狀、基本理論,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以及阻尼器的選用分析等,然后采用多個工程案例介紹并分析了鐵路橋梁用減震器的抗震設計、鐵路橋梁剎車減震設計以及鐵路橋梁橫向振動控制,最后介紹了鐵路橋梁用阻尼器的測試。全書工程案例豐富,分析數據翔實,對鐵路橋梁抗震和減隔震的硏究與設計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書中介紹的關于消能減震裝置的測試等相關內容,同樣適用于建筑工程領域。
(美)陳永祁 趙前進 馬良喆 ·一般工業 ·9.4萬字
本書包含“設計心理學”與“用戶體驗”兩大內容。其中設計心理學部分主要講了設計心理學基本理論、設計心理學的研究主體、設計心理學的一般應用,這是所有與設計相關專業的學生必學的專業知識;用戶體驗是當今最前沿的設計領域,本書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用戶體驗的相關概念、利用設計心理學提升用戶體驗、用戶體驗評估等內容。本書將兩者結合,通過最前沿的案例,向讀者介紹設計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并如何在提升用戶體驗的過程當中更好地運用。
周承君 趙世峰 ·一般工業 ·10.7萬字
本書在作者及其團隊對電控離子交換技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著而成,內容包括電控離子交換機制,電控離子交換材料的設計、結構與可控合成,堿金屬、堿土金屬、稀土金屬釔、重金屬、陰離子的分離方法的制備及表征,電控離子交換在傳感器方面的應用,電控離子交換工藝及設備設計等。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應用性,可供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王忠德 郝曉剛 杜曉等 ·一般工業 ·7.7萬字
本書系統討論了CMF設計方法的由來、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深入剖析了CMF設計方法的獨特視角,完整闡述了CMF設計方法的知識框架,特別是材料與工藝與設計關聯性方面的內容,具體介紹了CMF設計方法的基本規律和操作流程。從產品的色彩、材料、工藝和圖紋四大要素出發以圖紋并茂的手法深入淺出地揭示了CMF設計創新設計方法的原則和技巧。本書適用大專院校設計藝術類專業的師生作為教材,或從事產品設計和CMF設計的職業設計師和管理者。
李亦文 黃明富 劉銳編著 ·一般工業 ·10.4萬字
本書針對西部煤炭高強度開采下頂板垮落和地下水滲漏等地質災害與水資源流失等環境損傷問題,以神東礦區大柳塔煤礦為依托,運用煤礦工程地質學、巖石(體)力學、巖體水力學及采礦工程等理論,采用實驗研究、理論分析、物理模擬試驗和數值模擬計算等方法開展了煤炭高強度開采上覆巖層變形破壞及其滲透性評價研究,揭示了不同巖性巖石全應力—應變—滲透性規律,并建立了巖體滲透系數與應力應變之間的三維關系和模型。研究了煤炭開采上覆巖層破斷及裂隙演化規律和超大工作面應力—位移變化規律及其控制機理,分析了不同煤柱錯距的覆巖裂隙場演化規律,揭示了隔離煤柱對覆巖運移和裂隙發育的控制作用。基于滲透系數與應力應變之間的三維關系,闡明了煤炭開采頂底板巖層滲透系數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基于采空區冒裂帶巖體孔隙率及滲透性分布特征,建立了煤炭開采上覆巖層滲透性評價理論與方法,揭示了煤炭開采上覆巖層滲透性分區、分帶特征,對研究區煤炭開采上覆巖層滲透性進行了評價,為煤礦安全開采和地下水資源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
師修昌 ·一般工業 ·12.2萬字
本書是結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科、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編寫而成的。本書在實驗內容的設計方面,還增加大量前瞻性實驗項目,更加注重培養讀者的分析綜合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為培養出有探索精神的創新型、科研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材料合成與制備實驗;第二部分主要是材料成型與加工實驗;第三部分主要是材料結構表征實驗;第四部分主要是材料性能測試實驗;第五部分主要是綜合性實驗。全書內容涉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金屬材料實驗、高分子材料實驗、材料加工改性實驗以及新材料實驗等方面內容,涉及面廣、內容精選、簡明適用、實用性強。本書可供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學使用,還可供從事材料、新材料研究、開發和應用的研究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王兆波 王寶祥 郭志巖等編著 ·一般工業 ·10.2萬字
《工業過程控制系統及工程應用》以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及工程應用為主線,從當前工業過程控制的實際需要和過程控制的最新發展出發,結合編著者控制系統工程應用的研究成果,系統地介紹了控制系統設計開發與工程應用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方法。并在全書最后詳細介紹了底吹熔煉爐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及工程應用案例。本書共9章,第1章介紹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2章介紹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及工程應用規劃;第3章為控制系統的最新設計規范;第4章介紹控制系統現場檢測儀表和執行儀表的應用選型及設計;第5章介紹控制計算機的硬件技術及系統設計方法;第6章介紹控制編程軟件的功能及用法;第7章介紹監控組態軟件的功能及用法;第8章介紹控制系統調試與維護方法;第9章介紹底吹爐熔煉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與工程應用案例。本書主要面向自控類專業的讀者編寫,涉及的內容基本涵蓋了構建一般工業過程控制系統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方法,內容較為系統全面,敘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循序漸進、方便自學。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相關專業的師生以及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的教材和參考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專業教材。
黃宋魏等編著 ·一般工業 ·25.4萬字
為什么英制單位的換算這么奇怪?為什么中國古人的身高在不同朝代似乎不一樣?中國古代為什么有兩種“億”?為什么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為什么圓周率的平方和重力加速度的值這么接近?為什么沒有一個叫“愛因斯坦”的單位?為什么美國不用公制單位?為什么中國的市制單位和公制單位這么容易換算?為什么要對國際單位制進行重新定義?本書將從歷史、科學、趣味知識與工具書等多個方面,對“計量單位”這一看似無比熟悉、實際上卻蘊含著無數奧秘的話題,做一個全面的介紹。書中會講述計量單位的“前世今生”,剖析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米、千克、秒背后的故事,也會把上面這些問題的答案一一道來。通過本書,你不僅能了解人類從度量自己的身體到度量整個宇宙的計量單位進化史,也能了解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科學“冷知識”,你會對這些從小到大使用了無數次的單位產生全新的認識。
宋寧世 ·一般工業 ·1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