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細讀國學經典叢書”精選國學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邀請業內專家結合時代需求進行精細、精確解讀,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發,并將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精華應用于工作和生活。《細讀》選取《黃帝內經》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內容,逐條提煉標題進行細讀,以通俗簡煉的語言和內容角度,為讀者提供了與個人修養、養生有關的《黃帝內經》的精華思想內容。
姚春鵬 姚丹 ·國學普及讀物 ·26.8萬字
《曾文正公家書全集》囊括了曾國藩在道光二十年(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寫給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家信,所涉內容廣泛,小到談家常瑣事、做人道理、處理人際關系、從政為官之道、培養戰勝絕境的膽略,大到論治學方法、經邦緯國之道。
曾國藩 ·古籍整理 ·38.3萬字
《楚辭》是我國詩歌的起源之一,是我國古典文學首屈一指的經典著作,是任何古典文學研究者、愛好者都不能不讀的作品。兩千年來,關于《楚辭》的注釋可謂汗牛充棟,琳瑯滿目;但對當代人來說,一則難以將數以百計的注本一一讀來,二則古人以文言所作注解,往往也已須“再注釋”了。《楚辭今注》以宋代洪興祖《楚辭補注》為底本重新作注,既取舊說之長,又采新說之精,頗能反映目前學術界楚辭研究的水平。其特點在于注釋簡明扼要,疏解融會貫通,符合當代讀者閱讀、研究的需要。
湯炳正 李大明 李誠 熊良智 ·國學普及讀物 ·20.5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作者在美國從事人文教育的書,以作者對人文教育理念的認識、日常授課的教學經歷與體會、個人學術興趣和問題意識為出發點,可謂經驗之談。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一些教學實例來說明,人文教育的經典閱讀——基于教師和學生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經典閱讀——有兩個基本方面,一個是知識的,另一個是方法的。通過閱讀索福克勒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修昔底德、蒙田等大師的著作,培養學生思考、提問、討論、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對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實踐者列奧·施特勞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對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謂方法論的指導。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當代啟示,經典閱讀是學術和理論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問題意識卻是現實的,在大力推行通識教育的今天,這本關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啟發作用。
徐賁 ·經部 ·25.4萬字
《天人國學》邵雍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天人國學”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學術和修養混成體系。“天人”取義于“天人合一”;“國學”取材于“傳統經典”。“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基因,“天人合一”是“道”的基本命題,“傳統經典”是“道”的基本載體。“天人國學”從研讀中華經典繼承“道”、“德”精髓且構建體系,進而去指導研讀中華經典且發展和完善“天人國學”。“天人國學”以明道、修德、做人為根本,內容包括一個中心即“道體德用、道生德畜”;兩個基本點即“常道非常道”、“上德和下德”;五條原理即“無中生有、自本自根”的生成論,“有無相生、至大至小”的認識論,“存無守有、下學上達”的實踐論,“作君子、為圣賢”的價值論,“演繹仿真”、“數據挖掘”的方法論;兩個環節即“知行合一”、“天人合一”;一個目標即“歸根復命”、“萬物合一”。《天人國學書》:乾坤八卦源伏羲,文王周公演三易;老聃函谷闡道德,孔丘絕編著十翼。焦氏小黃吟易林,穎達潛心作正義;魏晉玄學談虛靜,天才少年算王弼。鐘呂超越秉伯陽,陳摶華山逢麻衣;太極圖說周敦頤,學際天人邵康節。程朱格致分知行,守仁龍場心即理;良知良能關鍵處,洞察道德大奧秘。天人國學承遠緒,道體德用定根基;有無常道非常道,善惡上德下德立。無中生有化生成,有無相生呈本體;存無守有在下學,君子圣人為價值。公式模式再趨勢,八卦甲子藏神機;知行和合齊身心,天人相諧自抱一。復命歸根形氣神,明修得道返聽視;熟讀箴言八千年,唯有金針乃克倚!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宿巋嵐譯解 ·古籍整理 ·35.4萬字
目錄學相當于是學問的清單,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數,不至茫無津涯,有洞觀全局之益。歷代紀傳體史書、政書、方志等,將歷代或當代有關的圖書典籍,匯編成目錄,謂之“藝文志”。《漢書》中的《藝文志》正是目錄學中第一要籍。作者在講授《漢書·藝文志》時所寫的這部講義,廣泛參考了十余種批注、研究《漢書·藝文志》的文獻,同時也博采其他相關書籍、論文的意見,反復尋繹,間加己意于其中,對《漢書·藝文志》做了較為細致全面的梳理。
溫浚源 ·古籍整理 ·26.1萬字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姬昌編著的《易經尚書》用現代白話對其進行了詳盡而又明白的解說。《尚書》是古代的重要文獻,西漢武帝時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一,是士子科舉進身的必讀之書。本書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商)姬昌 (春秋)孔子 ·古籍整理 ·24.5萬字
《莊子》不僅僅是一部哲學范疇的著作,它將哲學思想以一種藝術的表達呈現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蘊含的不僅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著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入則孔孟,出則老莊”,現代人的自處和處世準則,很大一部分有賴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導,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則在其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中堅地位。當我們遇到莊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聰敏,他的激情,他的快樂,他的獨行于世。他尖銳而激烈地面對這個世界,他淡然卻又悲憫地跨過俗世紅塵。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與眾不同偏又發人深省。
(戰國)莊周著 思履主編 ·子部 ·31.3萬字
《孟子》“四書”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余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
趙清文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1.4萬字
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表明,中華古典智慧對人們良好習慣的養成、高尚人格的熏陶、和諧環境的塑造、人文精神的開發,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古為今用",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時代背景下,把傳統和現代結合,從中華古典智慧中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判別力、適應力,學會如何做人、處世,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與挑戰……
張俊杰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47.6萬字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最具神秘色彩的奇書之一,承載著上古時代豐富的神話傳說、地理知識與異獸奇觀。本書收錄了現今能找到的幾乎所有《山海經》圖文版本,并以白話全譯、逐字逐句解讀的方式,完整還原這部奇幻瑰麗的想象經典。書中詳述4830種異獸、2665株奇木,不僅是歷史學者的研究寶庫,更是文創設計師的靈感源泉。全書精選320幅珍貴古版插畫,取材自10部國寶級版本,并經全新彩繪著色,同時輔以基于張步天教授考據的地圖,使神話中的山川異獸有了地理坐標。讀懂上古奇幻巨著,盡覽遠古世界的神秘瑰寶,從這一本開始!
徐客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6萬字
《風俗通義》是東漢應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評歷代名物制度、風俗、傳聞為主要內容的書籍。全書內容博雜,既有對禮樂祭祀等國家大典的記述,也有對民間傳聞、鬼神信仰的辨正,還有對古今人物的評論,涉及漢代生活的諸多方面,是了解漢代風俗的第一手資料。本書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過整頓風俗,樹立一套符合儒家倫理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凈化民眾的思想,從而幫助東漢王朝擺脫危機,恢復正常的統治秩序。
孫雪霞 陳桐生譯注 ·古籍整理 ·23.4萬字
《論語》是以語錄體記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論語》進行的解讀。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七個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劉強 ·國學普及讀物 ·25.9萬字
這是一本記錄王陽明思想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集中體現了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了解陽明心學經典的必備入門書。曾國藩、孫中山、梁啟超、錢穆等人都對《傳習錄》推崇備至。本書以“原典重現”“白話譯文”“鑒賞評議”為體例,對每一篇加以詳細翻譯,深度解讀,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傳習錄》的精髓,是一部學習國學傳統經典的好書。讀懂了《傳習錄》,你就能擁有一顆強大的心。
(明)王陽明著 梁雨田校注 ·國學普及讀物 ·22.4萬字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主要記載了先秦時期的禮儀制度的產生、內容以及變遷,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內容繁多,涉及哲學、歷史、道德、祭祀、文藝、習俗等方方面面,還有大量的哲理名言、警句,精辟而意義深刻,對后人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書對《禮記》進行了解譯,對艱深晦澀的文字注音、解釋,方便讀者閱讀理解并應用。讀者也可掃描書中二維碼,聆聽配樂朗誦章節。
(漢)戴圣 ·國學普及讀物 ·21萬字
《中國中小學校長專業基本標準》由教育部人事司委托上海師范大學負責研制,該標準即將正式發布;此后,教育部人事司再次下文委托上海師范大學對《中國中小學校長專業基本標準》進行解讀,為教育部即將組織開展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的試點工作做好準備。本書即為該解讀的全部文本,將作為面向全國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全體中小學校長的培訓教材。
陳永明等 ·經部 ·40.4萬字
《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修訂版)》是為紀念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所著。作者以大量史實詳細論證了北京大學的創辦是晚清維新派與保守派多年斗爭的結果,并回答了該大學創辦初期引引深思的幾個問題:慈禧太后在殘酷鎮壓了戊戌變法后,為什么廢除了幾乎所有的變法措施,卻單單保留了最具改革精神的京師大學堂?為什么該學堂有三個不同的建校章程,且均與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有關?為什么說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國立大學?
郝平 ·經部 ·20.8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南村輟耕錄》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廣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軼事、風俗趣聞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東南一帶史事,尤為詳贍,足補史傳闕失。以陶湘影元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
(元)陶宗儀撰 李夢生校點 ·集部 ·20.8萬字
本書首次對已公布的所有戰國秦漢魏晉簡帛文獻中的量詞進行了窮盡性的系統的整理研究。首先將量詞分為三大類進行研究:一,自然單位量詞,下分個體單位量詞和集體單位量詞。二,借用單位和制度單位量詞,制度單位量詞分度量衡單位、面積單位、貨幣單位三類。三,動量詞。最后附“簡帛物量詞呈現總表”和“簡帛動量詞呈現總表”,通過這兩個表,可概覽簡帛量詞的全貌。然后對簡帛量詞的特征及其歷時發展進行研究。此外,對與量詞關系密切的數詞在簡帛中的使用情況也進行了整理研究,并對數詞同量詞、名詞在句子中配合的各種情況進行考察。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最后研究了簡帛量詞在構建量詞發展史上的價值。本書對漢語量詞史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很多結論均改寫了先秦兩漢魏晉量詞史。
張顯成 李建平 ·子部 ·33萬字
為了讓現代人走進國學、理解國學,并在其自我修養、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更好地汲取國學的智慧,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第一,通過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學》八條目的系統解讀,把國學的內在邏輯從內向外、從個人向世界全面展開,讓今人尤其是普通讀者,全面理解古人是如何對待自身、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的。第二,將國學的基本范疇——道、性、天、仁、德、氣、圣、體用等,進行了貫通性的分析,闡釋了其歷史由來和發展脈絡,劃清了它們與現成化抽象概念之間的邊界,并嘗試以之建立起現代人系統理解國學的基本構架。第三,全面論述了國學的工夫論,介紹了古人自我修養的具體方法,揭示了國學的實踐性,倡導把國學工夫融入現代生活方式中。第四,系統論述了國學的家庭觀、社會觀、政治觀,為今人進行社會實踐和國家治理提供了中國式的智慧經驗。國學是人的身心性命之學,國學的讀與做,就是把對國學的領會與人自身的生命體驗和人生踐履相融會,使之有益于人的自我實現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潘志堅 江洋 ·國學普及讀物 ·3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