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類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的發展和對大自然資源的過分的攫取,在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在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人類也逐漸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們面臨著怎么的生存環境的問題?自然災害的頻發與人類疾病有著怎么的關系?自然災害的產生與人類活動具體有著怎樣的聯系?我們又該怎么去應對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只有充分的了解了這些,才能提高我們環境保護的意識。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6.7萬字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蓋。故而海洋作為地球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大氣圈、巖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為控制地球表面的環境和生命特征的一個基本環節。對于海洋,雖然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廣闊,卻無法看到其深層的東西,而海洋的內部則包羅萬象,充滿著神秘的色彩。《科學與海洋》教我們利用科學來探索海洋,從科學的角度領略海洋的神秘風光。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7.3萬字
低碳不僅僅是一種概念,低碳生活也不僅僅是一種時尚,它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是一件利在千秋萬代的大事。節水、節電、節氣,摒棄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邊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讓低碳生活變為現實,讓我們為低碳環境、綠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貢獻!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白云藍天、霧靄流嵐、花香鳥語、蝶舞鶯飛……如此美麗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的呵護。不要讓小河的水總是惡臭,不要讓機動車的尾氣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讓草叢里的塑料袋不計其數……讓我們牽起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麗,更精彩。
宋學軍 ·生態環境 ·11.6萬字
地球上的物質之間循環往復,維持著生態系統之間的平衡與穩定。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的參與,破壞了物質循環系統的平衡,導致了地球環境的惡化。溫度的升高,臭氧層的破壞,稀有動物的滅絕,海平面的上升,這些都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地球作為人類目前唯一的生存地,愛護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共同來保護我們的“母親”——地球。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6.6萬字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白色污染”,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遠離垃圾與白色污染》提倡我們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和籃子,減少生活垃圾,讓地球更加美麗!
宋學軍 崔峰濤 ·生態環境 ·12.1萬字
著名生態環保人士蒙比奧的全新力作!本書主題涉及土壤生態學、微生物學、生態環保、農業發展、糧食安全等多個專業方向,重點探討如何在保護地球生態系統的情況下,生產更多糧食來喂養更多人。蒙比奧通過本書給人類和食物系統提供了一個新的希望。他在本書中展示了隨著對于土壤生態學研究的逐漸深入,我們對腳下的這片世界的認知不斷發生著變化;如何讓我們用更少的耕作,生產更多的糧食。他還與許多這個領域的開拓者們進行了交流:新型農藝種植者會改變我們對土壤肥力的理解;研發多年生谷物的研究者試圖將土地從犁和化學藥品中解放出來;也要感謝開創了培育蛋白質和脂肪新方法的科學家們。他們共同為我們展示了世界上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幫助我們與地球和平共處,恢復這顆星球上的生命系統,用生機取代死寂。
(英)喬治·蒙比奧 ·生態環境 ·19.6萬字
綠色是生命的本色。生命需要綠色,地球需要綠色,讓世界處處是綠色,已成了我們所向往的生活。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我們的地球母親只有穿著藍白相間的衣服,才會美麗動人。可是,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卻是南極上空的空洞,逐漸變黃變黑的江河湖海,一天又一天的灰蒙蒙的天空,堆積如山的垃圾,日漸頻繁的沙塵暴……長此以往,我們的家還像家嗎?我們人類還能生存嗎?所有這些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為了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我們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大力宣傳環保,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努力。
宋學軍 崔峰濤主編 ·生態環境 ·13萬字
人類利用大自然所賜予的資源,從起初制造簡單的工具到成為地球的主角,從對大自然的膜拜到對大自然的征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近現代以來,隨著人類文明的跨越式進步,人類逐漸不滿足于大自然所賜予的資源,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無盡的索取和破壞。核戰爭已不再是威脅世界的第一危機,取而代之的是環境危機。發展新能源,將垃圾變廢為寶,人類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促進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7.2萬字
本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集知識性、趣味性、新奇性、疑問性與科普性于一體,深入淺出,生動可讀,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廣大讀者在興味盎然地領略世界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的同時,能夠加深思考,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增加知識,能夠正確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激發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熱愛科學和追求科學的熱情,不斷掌握開啟人類世界的金鑰匙,不斷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的主人。
科普小組主編 ·生態環境 ·5.6萬字
主要針對廣大讀者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全面介紹了自然世界存在的各種奧秘未解現象和最新探索發現,以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科技發展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前沿性和可讀性,能夠啟迪思考、增加知識和開闊視野,能夠激發廣大讀者關心自然和熱愛科學,以及增強探索發現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是全民科普閱讀的良師益友。
馮化太主編 ·生態環境 ·3.2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態環境 ·6.6萬字
《中國最美的地質公園》既是一部旅游地學佳作,又是一部獨具特色的科普讀物。作者吳勝明對中國最美的地質公園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欣賞,以一個資深的地學專家和一位熱愛大自然的普通行者的雙重身份,以科學和人文的視角、至情至性的表達方式,更像一個智慧的導師,帶領讀者一邊走,一邊欣賞,在領略美麗的外在景觀的同時,感受到科學家親近自然、研究自然這一過程的內在美,富有感染力。
吳勝明 ·生態環境 ·11.8萬字
翻開這本書,你將在神秘氣象這個舞臺上,看到多姿多彩的彩霞、耀眼燦爛的閃電、漫天飛舞的雪花、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無數的氣象現象扮演的一個個生動而鮮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橫生的動畫片。
郎悅潔 ·生態環境 ·5.7萬字
從海洋深處到偏遠叢林,BBC制作團隊歷經5年多的時間,到訪了地球上眾多令人驚奇的自然生境,打造了《地球脈動Ⅲ》這部卓越的紀錄片,帶領我們領略野生生物絕妙的生存策略,以及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Ⅲ》的同名圖書,也是“地球脈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內容包括海陸之間、極端之地、生命之源、密林之中、深藍秘境、廣袤之原、危險關系和家園衛士,展示7類棲息地中野生生物的生存狀況、它們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為保護野生生物而付諸行動的諸多人士。創作人員借助先進的拍攝技術和設備,成功地記錄下了眾多“史上首次”的鏡頭畫面和精彩瞬間。請屏住呼吸,跟隨書中的文字,開始一場激動人心的自然探索之旅吧!
(英)邁克爾·甘東 容尼·基林 馬特·布蘭登 ·生態環境 ·12.1萬字
本書從了解地理學、認識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地理學的歷史與發展、氣候、地貌、陸地水文、植物地理、農業地理、工業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學的應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體系,呈現了地理學這一學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個豐富立體的地理學世界,對提高讀者在地理學方面的素養、普及地理學知識起到推動作用。
王恩涌 許學工 ·生態環境 ·12.9萬字
本書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天氣的來龍去脈,正確地指引你認識身邊某一天氣現象。首先從氣象的介紹說起,陸續談到了氣象的分類、氣象與人體、氣象與健康、氣象與人類歷史、氣象與工農業和氣象與環境七個方面的內容,不僅探究了氣象的科學知識,還講述了氣象的歷史文化,最重要的是還包含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知識以及氣象對我們環境的影響。
章雨倫 覃興雯主編 ·生態環境 ·12.2萬字
本書屬于“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的分冊之一。整套書系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中華歷史文化中獨具魅力的水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書講解了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社會影響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古代防洪工程、古代灌溉工程、古代水運工程、古代城市水利工程、古代園林水利、古代水土保持工程、古代水力工程。
王英華 杜龍江 鄧俊 ·生態環境 ·8.8萬字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用趣味漫畫詮釋科普知識,傳達全新的科學學習理念,教會孩子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知識,感知自然的奇趣、科學的奇妙,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垃圾分類》是《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的分冊之一。本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了垃圾分類對于綠色環保的重要意義、實用的生活垃圾分類法、科學利用可以變廢為寶、要養成對隨地廢棄垃圾說“No”的好習慣、國外垃圾分類的經驗分享等精彩內容。《垃圾分類》旨在普及環境知識,倡導環保理念,適合所有對環保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閱讀。
高英杰 唐在林 ·生態環境 ·2.4萬字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從未被我們真正地欣賞過,人們尚未充分領略它的美好。BBC歷時4年拍攝的鴻篇巨制——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Earth),通過開創性的拍攝技術,用鏡頭記錄下了地球上那些美妙至極又令人驚嘆的神奇畫面。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的同名圖書,也是對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自然歷史類影像項目的永恒記錄。本書對我們的地球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展示了400多幅從紀錄片中精選出的畫面,這些畫面中既有各類自然奇景,也有不同生態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同時還展現了部分人類從未記錄過或拍攝過的動物行為。請做好準備,讓我們隨著極具故事感的畫面,開始一段特別的世界自然棲息地之旅。
(美)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 ·生態環境 ·14.4萬字
歷經四個多月的1975年青藏高原冰川考察終于勝利完滿地結束了,不僅安全第一,工作也可以說獲得了第一。包括冰川專業在內這一次考察所獲取的寶貴的第一手科學資料為后來青藏高原的隆起與環境變遷的研究大課題提供了許多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從1975年第一次進藏考察之后,我先后18次進入青藏高原考察,不僅乘飛機,而且更多的是乘汽車,不僅從川藏公路,而且先后沿滇藏公路、青藏公路、黑昌公路、新藏公路往返于內地和拉薩,不僅去過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絨布冰川,還到達過長江之源的格拉丹雪山;南迦巴瓦峰留下了我的足印,西昆侖灑下了我的汗水,我甚至還到過截止目前我國最后一個未通公路的地方——墨脫縣。我可以自豪地告訴讀者,尤其是喜愛野外考察的青少年讀者朋友,高海拔地區的冰川考察,本身就是一篇說不完道不盡的散文,是一首引人入勝的長詩。這散文,這長詩很難用考察隊員的一支筆書寫得讓讀者心滿意足,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者身臨其境去體會那散文、那長詩中的無窮奧妙,無窮韻味。
張文敬 ·生態環境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