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集知識性、趣味性、新奇性、疑問性與科普性于一體,深入淺出,生動可讀,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廣大讀者在興味盎然地領略世界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的同時,能夠加深思考,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增加知識,能夠正確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激發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熱愛科學和追求科學的熱情,不斷掌握開啟人類世界的金鑰匙,不斷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的主人。
科普小組主編 ·生態環境 ·5.6萬字
主要針對廣大讀者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全面介紹了自然世界存在的各種奧秘未解現象和最新探索發現,以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科技發展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前沿性和可讀性,能夠啟迪思考、增加知識和開闊視野,能夠激發廣大讀者關心自然和熱愛科學,以及增強探索發現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是全民科普閱讀的良師益友。
馮化太主編 ·生態環境 ·3.2萬字
《中國最美的地質公園》既是一部旅游地學佳作,又是一部獨具特色的科普讀物。作者吳勝明對中國最美的地質公園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欣賞,以一個資深的地學專家和一位熱愛大自然的普通行者的雙重身份,以科學和人文的視角、至情至性的表達方式,更像一個智慧的導師,帶領讀者一邊走,一邊欣賞,在領略美麗的外在景觀的同時,感受到科學家親近自然、研究自然這一過程的內在美,富有感染力。
吳勝明 ·生態環境 ·11.8萬字
翻開這本書,你將在神秘氣象這個舞臺上,看到多姿多彩的彩霞、耀眼燦爛的閃電、漫天飛舞的雪花、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無數的氣象現象扮演的一個個生動而鮮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橫生的動畫片。
郎悅潔 ·生態環境 ·5.7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態環境 ·6.6萬字
從海洋深處到偏遠叢林,BBC制作團隊歷經5年多的時間,到訪了地球上眾多令人驚奇的自然生境,打造了《地球脈動Ⅲ》這部卓越的紀錄片,帶領我們領略野生生物絕妙的生存策略,以及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Ⅲ》的同名圖書,也是“地球脈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內容包括海陸之間、極端之地、生命之源、密林之中、深藍秘境、廣袤之原、危險關系和家園衛士,展示7類棲息地中野生生物的生存狀況、它們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為保護野生生物而付諸行動的諸多人士。創作人員借助先進的拍攝技術和設備,成功地記錄下了眾多“史上首次”的鏡頭畫面和精彩瞬間。請屏住呼吸,跟隨書中的文字,開始一場激動人心的自然探索之旅吧!
(英)邁克爾·甘東 容尼·基林 馬特·布蘭登 ·生態環境 ·12.1萬字
本書從了解地理學、認識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地理學的歷史與發展、氣候、地貌、陸地水文、植物地理、農業地理、工業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學的應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體系,呈現了地理學這一學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個豐富立體的地理學世界,對提高讀者在地理學方面的素養、普及地理學知識起到推動作用。
王恩涌 許學工 ·生態環境 ·12.9萬字
本書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天氣的來龍去脈,正確地指引你認識身邊某一天氣現象。首先從氣象的介紹說起,陸續談到了氣象的分類、氣象與人體、氣象與健康、氣象與人類歷史、氣象與工農業和氣象與環境七個方面的內容,不僅探究了氣象的科學知識,還講述了氣象的歷史文化,最重要的是還包含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知識以及氣象對我們環境的影響。
章雨倫 覃興雯主編 ·生態環境 ·12.2萬字
撒哈拉沙漠會下雪嗎?冬天的漠河和南北極哪里更冷?南方人和北方人到底誰更抗凍?動畫片《葫蘆娃》的故事發生在哪里?……世界上有許多奇妙有趣的景象,地理知識無處不在。這是一本綜合性地理讀物,旨在以簡單有趣、實用清晰的方式向讀者展示地理學的魅力。本書分為三大部分,涵蓋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學習策略與方法,包括常見現象和熱門現象背后蘊藏的地理知識,總結了與其相關的地理考點增加趣味性,為讀者提供觀察世界的全新維度。本書還包含了對地理學科學習策略的討論,如興趣驅動的學習啟蒙、思維導圖的應用、多維度學習策略,以及考試前的準備和應試技巧等。《了不起的地理》不僅是地理知識寶庫,也是廣大學生和地理愛好者提升地理素養和學習技能的實用指南。
年躍 ·生態環境 ·6.6萬字
本書屬于“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的分冊之一。整套書系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中華歷史文化中獨具魅力的水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書講解了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社會影響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古代防洪工程、古代灌溉工程、古代水運工程、古代城市水利工程、古代園林水利、古代水土保持工程、古代水力工程。
王英華 杜龍江 鄧俊 ·生態環境 ·8.8萬字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用趣味漫畫詮釋科普知識,傳達全新的科學學習理念,教會孩子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知識,感知自然的奇趣、科學的奇妙,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垃圾分類》是《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的分冊之一。本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了垃圾分類對于綠色環保的重要意義、實用的生活垃圾分類法、科學利用可以變廢為寶、要養成對隨地廢棄垃圾說“No”的好習慣、國外垃圾分類的經驗分享等精彩內容。《垃圾分類》旨在普及環境知識,倡導環保理念,適合所有對環保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閱讀。
高英杰 唐在林 ·生態環境 ·2.4萬字
本書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是一部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中國地理知識的工具書。全書分為中國地理環境概述及八個自然區華北區、內蒙區、東北區、華中區、青藏區、西北區、華南區、西南區,共九章,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歷史文化、地貌、氣候、經濟、旅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展示悠久的中華文明淵源、壯美綺麗的疆域風光、地域分異明顯的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的工農業生產和趨于完善的交通運輸網,還有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分層次、多角度解讀中國自然和人文地理。并設置了民間傳說、當地風俗特色、名品制作工藝等相關鏈接,對中國地理知識加以延伸拓展,力圖使繁雜的地理知識形成有其起源背景、地域特點、系統的有機整體,方便有不同閱讀需求的讀者學習掌握。同時,本書配入與文字內容相契合的精美圖片,通過與版式的有機結合,讓地理知識變得鮮活,陪伴讀者開始一次愉快的中國地理風情之旅。
任嘯科 ·生態環境 ·57萬字
近年來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及其機制的爭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方精云院士系統研究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全面評估了全球森林碳源匯及其變化;對中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的碳排放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測算。方院士將在本講座中與大家分享他對氣候變化研究的最新進展,共同梳理國內外研究動態。
方精云 ·生態環境 ·1.3萬字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從未被我們真正地欣賞過,人們尚未充分領略它的美好。BBC歷時4年拍攝的鴻篇巨制——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Earth),通過開創性的拍攝技術,用鏡頭記錄下了地球上那些美妙至極又令人驚嘆的神奇畫面。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的同名圖書,也是對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自然歷史類影像項目的永恒記錄。本書對我們的地球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展示了400多幅從紀錄片中精選出的畫面,這些畫面中既有各類自然奇景,也有不同生態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同時還展現了部分人類從未記錄過或拍攝過的動物行為。請做好準備,讓我們隨著極具故事感的畫面,開始一段特別的世界自然棲息地之旅。
(美)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 ·生態環境 ·14.4萬字
歷經四個多月的1975年青藏高原冰川考察終于勝利完滿地結束了,不僅安全第一,工作也可以說獲得了第一。包括冰川專業在內這一次考察所獲取的寶貴的第一手科學資料為后來青藏高原的隆起與環境變遷的研究大課題提供了許多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從1975年第一次進藏考察之后,我先后18次進入青藏高原考察,不僅乘飛機,而且更多的是乘汽車,不僅從川藏公路,而且先后沿滇藏公路、青藏公路、黑昌公路、新藏公路往返于內地和拉薩,不僅去過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絨布冰川,還到達過長江之源的格拉丹雪山;南迦巴瓦峰留下了我的足印,西昆侖灑下了我的汗水,我甚至還到過截止目前我國最后一個未通公路的地方——墨脫縣。我可以自豪地告訴讀者,尤其是喜愛野外考察的青少年讀者朋友,高海拔地區的冰川考察,本身就是一篇說不完道不盡的散文,是一首引人入勝的長詩。這散文,這長詩很難用考察隊員的一支筆書寫得讓讀者心滿意足,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者身臨其境去體會那散文、那長詩中的無窮奧妙,無窮韻味。
張文敬 ·生態環境 ·14.3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態環境 ·7.3萬字
本書屬于“圖說中華水文化書系”的分冊之一。整套書系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中華歷史文化中獨具魅力的水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書主要介紹了作為一種植根于農業社會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水崇拜的產生、發展和演變以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主要包括:水與水崇拜、水神神話群、河川水神、動物水神、氣象水神、水神動物的組合——龍、人物水神、水崇拜的儀式、水崇拜與古代文化。
向柏松 ·生態環境 ·17.8萬字
《天道與人文:竺可楨講氣象與歷史》是竺可楨先生關于氣象學與中國歷史變遷關系的科普小品文集。在本書中,竺可楨先生翻閱多部歷史典籍,結合氣象學的科學研究,對古代重要事件發生時的氣候情況作出判斷,并據此揭開氣候變化與歷史的關系。在本書中,不僅有《大自然的語言》這樣多次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大家耳熟能詳的科普小品,更有《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這樣為后世歷史研究提供重要思路的傳世名作。
竺可楨 ·生態環境 ·10.8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本書主要介紹對水利事業發展有重大作為,特別是與著名水利工程的興建聯系緊密的著名水利人物的奉獻精神、治水思想、光輝業績,這些都是水文化的重要體現。旨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水文化傳統,更好地獻身當代水利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任紅 陳陸 劉春田等 ·生態環境 ·25.4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以水作為切入點,同時以水統領全書,分章節整理與研究了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與水有關的水崇拜、水祭祀、水節日及風水理念等水習俗,探討了水文化對中華民族民風民俗形成的影響,展示出水文化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巨大意義。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古老國家,與水有關的民風習俗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千姿百態。有水才會有生命,有水才會有人類,有人類才會有生活,有生活才會有文化,有文化才會形成文明,文明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與水相關的民風民俗是生活的積累,是歷史的積淀,是凝聚區域人群的紐帶,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撐。傳承、保護、弘揚民風民俗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王瑞平 史鴻文 邱艷艷編著 ·生態環境 ·1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