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尋找時間的邊緣:黑洞、白洞和蟲洞》講述了現在被稱為“黑洞”的現象早在1783年就有描述,當時那些理論被當作純粹的空想而被人無視——看不見的星星聽起來過于難以置信,所以沒有被人嚴肅對待。直到射電天文學、相對論、扭曲空間的數學模型得到發展,那些看不見的星星的真正意義才逐漸清晰。
(英國)約翰格里賓 ·宇宙知識 ·16.4萬字
這些蝴蝶自遠方而來,振翅之間,神秘的晶石力量、先民的遺命、亡靈的意志都在振翅間向你們一一敘說。本書以圖鑒的形式,呈現了180余種色彩絢麗、造型奇特的幻想蝴蝶,本書按照顏色分為6章,分別為“月白”“落陽”“歸葉”“水痕”和“寂影”,收錄了不同顏色的蝴蝶。本書收錄的圖片精美并配有浪漫的文字的解說,讓你仿佛置身蝴蝶的王國,聆聽蝴蝶的訴說。本書裝幀精美,內容豐富,開本輕巧,便于隨身攜帶,適合對蝴蝶和一切美好事物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欣賞,也適合作為日常讀物閱讀,用于啟發靈感,喚醒想象力。
盛妍 朱俊韶 ·生物世界 ·4.4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物世界 ·5.3萬字
國內第一部講述昆蟲生活史的攝影圖書,用圖片完整記錄昆蟲的一生。作者為昆蟲學碩士,具有多年野外考察、飼養經驗。從昆蟲的卵、幼蟲、蛹再到成蟲每一個環節都有精彩的圖片呈現。此外,還添加了分類學、形態解剖和鑒別等專業知識,以及誘捕、養殖技術、如何拍攝等小技巧。
嚴瑩 黃寶平 ·生物世界 ·6.1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6萬字
中國自然科普大師陶秉珍,專為中國孩子創作的昆蟲記!作者從科學家的視角,細數蝴蝶、蜻蜓、螢火蟲等15類中國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以文學家的筆法,親切雅致的千字小文章,分享昆蟲的奇聞逸事和人文典故。用教育家的初心,回應孩子的好奇心:蚊子為啥這么能吸血?蟬的叫聲怎么這么大?新一代的昆蟲學者進一步審校修訂、增加彩圖,讓每一個知識點都更易理解。了解我們身邊的昆蟲,從這本書開始!
陶秉珍 ·生物世界 ·8.8萬字
本書搜集匯總了歷史上最偉大的57個奇幻之地,遍及全球。這些地方像幽靈一樣,總有傳說于世,卻沒有人真正見過它們的真面目,時至今日大多僅存于世界各地隱秘族群的口耳相傳和本書精心收錄的珍奇地圖之中,充滿了奇幻色彩。其中有已消失的面積最大的古老大陸亞特蘭蒂斯、黃金之國埃爾多拉多、食人族的樂園月亮山脈、北極中央的磁山黑巖島,等等。本書還揭秘了它們背后的神話傳說、神奇動物。122幅精致、罕見的手繪古地圖,不僅囊括人類的地理大發現、地圖繪制史,更展示地圖背后人類的奇思妙想、勇敢探索。真實的國家,想象的世界,在真真假假中,探索先人如何一步步戰勝對世界的恐懼、狂想和錯覺。
(英)愛德華·布魯克-海欽 ·百科知識 ·12.1萬字
這是一本充滿詩意的天文學科普書,講述了那些正在消失的天文探險家的不朽故事,即使你對天文學一無所知,這本書也相當簡單有趣。我們為什么要研究宇宙?我們為什么要仰望星空,為什么要提出內心的疑惑,滿世界建造這么多望遠鏡,到地球的極限之地尋找答案?我們為什么要觀星?天文學家艾米莉·萊維斯克將在本書中分享現代天文愛好者的故事,他們冒險越過高山,到地球上一些最偏遠的角落追尋奧秘,極好地展示了天文學家如何在這個激烈和不斷發展的領域超越機器,將創造力和激情注入恒星和太空,并激勵我們所有人仰望天空,追求宇宙的秘密。
(美)艾米莉·萊維斯克 ·人類故事 ·18.8萬字
從站起來走出非洲草原到建立現代社會,人類與植物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緊密。這本書將帶你回到人類演化的關鍵節點,探索植物如何深刻影響了我們的身體、飲食、社會乃至整個文明的發展。人類為什么要直立行走?植物如何迫使人類掌握用火技術?農業如何塑造社會?從采集到農耕,究竟是人類馴化植物,還是植物馴化人類?人類的身體、文化、社會的演化是完全隨機的過程,還是有著必然的趨勢?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綠色植物身上。植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的食物、文字以及社會結構都受到植物的支配,甚至連我們的膚色和長相都是由植物決定的。本書用全新視角講述了這個有關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即人類馴化了植物,植物也塑造了人類。
史軍 ·人類故事 ·5.1萬字
人們常說COVID-19大流行史無前例。然而,從宏觀角度來看,它與其他流行病,甚至其他疾病,以及其他壓力和創傷是相似的。事實上,每一種壓力和創傷都闡明了所有其他情況。我們處于壓力和創傷科學的尖端。在這本書中,我們指出了當前的流行病是如何與這門科學交織在一起的,既使它從中受益又對流行病有所貢獻。換言之,盡管在這場瘟疫中,每個人和社區都感到自己遭受的苦難是獨一無二的,但事實上,這些與其他地區能夠使我們集體智慧受益的苦難相重疊。在這本書中,兩位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科學家聯合起來,將他們關于壓力和創傷的知識融為一體,并應用他們目前的觀察,來了解大瘟疫。
胡安·莫伊塞斯·德拉·塞納 ·百科知識 ·2.7萬字
DoItYourself,自己動手做,知道這些就夠了。作者戴爾·沃勒在圣路易斯長大,現居匹茲堡。他曾在海軍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師,寫作是他的兼職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開始自出版創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領域各類話題的作品與讀者見面。
戴爾·沃勒 ·百科知識 ·4589字
本套書由中國航天官方授權,中國航天博物館組織專家學者嚴格審定,旨在幫助讀者深入淺出地了解中國航天發展成就的系列叢書。內容以備受大眾關注的載人飛船、衛星、運載火箭以及探月工程為主,使讀者可以集中感受中國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樹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特別是對于青少年讀者,通過趣味性、權威性的航天知識科普,使其對中國航天事業產生濃厚興趣,樹立遠大理想抱負,開拓視野,打開格局,均有重要筑基意義。
中國航天博物館 ·宇宙知識 ·10.5萬字
1.《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是一套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大眾地理讀物。2.全書內容是經過社科院專家和中國地理協會的老師專門審核后完成的,地理知識具有較高的權威性。3.全書共分10卷,分別從多方面介紹了世界七大洲的200多個國家與地區,資料翔實、數據全面、圖片豐富。4.這套書也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以彩圖版的形式介紹全球各國概況及風土人情的圖書之一,具有極高的收藏性、閱讀性和欣賞性。5.全書除了百科體知識以外,每卷后邊又加了部分美文,讓地理知識變得有趣而優美。6.全套采用輕型紙印刷,攜帶便捷,性價比很高,是自用的佳品。
王越主編 ·百科知識 ·6.6萬字
“進擊的”動物!這是一本正經的科普書。日本人氣插畫師、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以人體作為參照,創作“體感型”動物圖鑒。第一部用多幅生動幽默的插畫描繪了爬蟲類、兩棲類、哺乳類、鳥類4大類,烏龜、大象、長頸鹿、企鵝等二十多種動物的身體結構及背后的演化奧秘,第二部用多幅生動魔性的插畫描繪了鯊魚、袋鼠、霸王龍、天鵝等二十多種動物的身體結構及演化奧秘,通過將動物的特征與人類一一對比,將專業的生物解剖學知識轉化成夸張、沖擊力強的畫面,產生真實有趣的對照,帶你走進一場跨物種體驗的驚奇之旅!
(日)川崎悟司 ·生物世界 ·6.3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梁子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1.3萬字
你一定聽過印象筆記的大名,你也可能已經是印象筆記的入門用戶,你甚至也許早已成為資深象親,但這本指南中一定還藏著你所不知道的印象筆記。
瑪莎·麥克道威爾 ·百科知識 ·1.2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科學世界 ·6.4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以水作為切入點,同時以水統領全書,分章節整理與研究了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與水有關的水崇拜、水祭祀、水節日及風水理念等水習俗,探討了水文化對中華民族民風民俗形成的影響,展示出水文化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巨大意義。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古老國家,與水有關的民風習俗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千姿百態。有水才會有生命,有水才會有人類,有人類才會有生活,有生活才會有文化,有文化才會形成文明,文明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與水相關的民風民俗是生活的積累,是歷史的積淀,是凝聚區域人群的紐帶,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撐。傳承、保護、弘揚民風民俗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王瑞平 史鴻文 邱艷艷編著 ·生態環境 ·19.9萬字
本書是一本帶你走進奇妙原子世界的科普書,是一場人類對物質核心的探索之旅?!笆郎纤形镔|都是由相同的幾種基本成分組成的”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然而人們卻花了幾個世紀才弄清楚這些基本成分到底是什么。本書將帶你梳理人類探究原子世界的歷程,從宇宙的尺度講起,內容涵蓋了原子核的發現過程、物質核心里的奇怪規律、原子核的測量、奇怪的核物質、元素多樣性、核物理、原子核的結構、恒星與元素的誕生及宇宙的起源等。本書適合廣大的科普愛好者,尤其適合對元素、原子、原子核及亞原子世界感興趣的讀者學習閱讀。
(英)雷·麥金托什 ·科學世界 ·10.9萬字
瑪格麗特·米不僅是一位享譽全球的植物學畫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亞馬遜雨林探險者、一位傳奇的女性。1956年至1988年,瑪格麗特·米一直對神秘、瑰麗的亞馬孫森林所魂牽夢繞,15次深入雨林,進行了動人而危險的探險。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實地記錄這一次次的探險歷程,講述了她作為植物學畫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艱難尋覓美麗的“森林之花”,創作了大量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兼具的植物學畫作,同時對沿途遇見的花卉、樹木、鳥類、動物、原住民做了詩意而細致的描述,生動再現熱帶雨林瑰麗的面貌、迷人的魅力與原始的風土人情。作為一個環保主義者,她在目睹急劇消失的熱帶雨林后,多次發表見解、表達自己的憂思,并因此聞名于世。書中還收錄了瑪格麗特·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繪、素描以及相關照片。
(英)瑪格麗特·米 ·生物世界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