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歷史學與文獻學的方法,敘述6—10世紀中國禪思想史的脈絡與演變。作者綜合禪門史料、石刻文獻、傳世文集和敦煌文書,從歷史、思想、文化意義及影響三個維度,考證、敘述禪史關鍵的四個世紀中,禪宗及其思想的歷史變化過程。在20世紀以來禪宗史研究的基礎上,不僅修正了此前禪史研究的若干結論,而且對禪思想的內涵及其意義,提出若干與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葛兆光 ·文化史 ·36.6萬字
呂叔湘先生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把現代漢語歸入近代漢語的范疇中,而近代漢語則指唐五代以來的書面漢語的連續體。他這一看法是在研究了公元9世紀以來大量漢語文獻基礎上得出的,其語言學同行多同意或認可這個結論。它促使我們在思考白話和文言之間的斷裂時采取一種更為審慎的態度,對于白話文運動過程中一些長期以來視作當然或不證自明的看法產生了懷疑。本文是從對這一疑惑的追問開始的。
李春陽 ·文化史 ·42萬字
本書以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為主線,分別從“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兩個角度展開研究。“西學東漸”部分有8章,“中學西傳”部分有2章。謂之通俗易懂,屬于有創新的、面向大眾的學術讀物。
張西平 ·文化史 ·24.6萬字
中國內地流行樂壇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復蘇,四十年來留下了對“光榮”無盡的“夢想”,而今依然處于上下求索之中。作者以時間為軸,以親歷為緯,全面實錄1979—2019年間內地流行音樂在大文化背景下的發展歷程。
金兆鈞 ·文化史 ·20.2萬字
數千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并試圖將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傳給后世——不僅僅是“如何”生存的技巧,更是“為何”存在的原因。這些問題的答案,深藏于藝術、建筑與文學之中,需要跨越時空,在不同文化間尋找共鳴。在本書中,我們將穿越文化史上的璀璨時刻,見證人類在拓展生存空間和發現自我時的巨大成就:從古埃及王后的失落之城,到玄奘穿越西域的求索之路;從龐貝古城出土的神秘南亞女神像,到留在月球上的時間膠囊……每一個故事都凝聚著文化創新、沖突、遺忘與重生中的智慧結晶,涵括古今,扣人心弦。馬丁·普克納的這部作品,是記錄文明發展重大時刻的檔案,更是我們人類作為創造性物種留給未來的指南。這是文化的故事,更是每個人的故事。
(美)馬丁·普克納 ·文化史 ·21.9萬字
這是一部講述人類從石器時代走向數字時代的全球文明史。數千年前,當人類還只是分散在荒野中的狩獵者、采集者時,我們已經開始創造自己的故事——生存帶來了聚落與組織,對目的和意義的追尋帶來了語言和文化,文化之間的碰撞帶來了進步與毀滅……散布在大陸之上的人類文明,如同一個個彼此獨立的星群,依靠各自的文化凝聚在一起,閃耀著獨有的光芒,同時又彼此影響,共同構成全人類的文化宇宙。作者充滿洞見性地將獨立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闡明了人類創造和交流的獨特能力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歷史就是文化宇宙中發生的事件,星群則是歷史舞臺上的主角,屬于不同星群的人類共同演繹著一出宏大戲劇。本書探索了歷史長河中,不同事件之間產生的漣漪效應,讀者將了解,地理特點是如何塑造古代文明的?馬鐙和褲子的發明如何左右了帝國的興衰?伊斯蘭教如何推動了哥倫布的遠航?13世紀蒙古帝國的崛起如何改善了英國農民的生活?本書追求一個全球視野下的敘述模式,在其中,“每一個我”都是塑造當今世界的重要因素。
(美)塔米姆·安薩利 ·文化史 ·23.8萬字
《瘋狂郁金香》是一部關于郁金香豐富歷史的作品,作者安娜·帕沃德講述了郁金香是如何從土耳其開始,進而風靡整個西歐,直到1634年至1637年的荷蘭達到頂峰,造成瘋狂的“郁金香狂熱”。從來沒有一種花卉承載了如此巨大的文化意義,郁金香見證了政治動蕩,彰顯著社會行為,反映了經濟繁榮與蕭條,描繪了宗教迫害的起起落落。在時代的演變中,它承載了政治、社會、經濟、宗教與文化的豐富意涵,可謂“時代之花”。這不僅是一本郁金香的歷史書,還是一本獨特的郁金香園藝百科書,描述記錄了80種野生郁金香品種和數百種園藝品種。不僅如此,書中還收錄了大量作者珍藏多年、美輪美奐的精美插圖,大部分來自17世紀早期安布羅休斯·博斯查爾特等大師的作品,為本書增色不少。7年的旅行、10多萬字的抄寫筆記、120幅珍貴插圖,作者追隨郁金香南至克里特島、東至土耳其、北到荷蘭的整個歷程,揭示了郁金香前世今生超過五百年的故事。
(英)安娜·帕沃德 ·文化史 ·23.8萬字
何謂“美好的事物”?何謂“高貴的美德”?人類文明自誕生之初,從未停下自我探尋的腳步,東西方皆如是。對于近現代西方人來說,古希臘是深深影響后世的文化典范,更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之一。希臘古典文明,古老而璀璨,理性又浪漫,而圍繞它的想象、哲思、溢美、甚至誤解,早已超越時空。《希臘思想與文化》一書將古希臘波瀾壯闊的兩千年文明畫卷徐徐展開,帶我們從神話與歷史曖昧交織的克里特-邁錫尼文明、孕育偉大史詩的荷馬時代、城邦文明初興的古風時代、光芒燦爛的古典時期,一路走到人類歷史上文化大碰撞的希臘化時代。本書脫胎于復旦大學吳曉群教授深受好評的同名著作,之前已再版三次,此次修訂版除了對內容的增刪和修補外,增加了百余幅精美插圖,結合希臘經典詩歌、史著、戲劇及演說詞等一手文獻,以古希臘人之眼與口,生動再現當時的城邦文化、娛樂節慶、雕塑繪畫、詩歌戲劇、體育競技、政治生活、宗教信仰、哲學思考和歷史記錄等,帶我們重回那個失落已久的古希臘世界。
吳曉群 ·文化史 ·29萬字
《種族與文化》是作者托馬斯·索威爾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也是作者“文化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一。索威爾曾兩次環游世界,多次到訪地中海、波羅的海和環太平洋地區,他希望通過研究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幫助我們理解在今天和過去的幾個世紀中,種族文化在塑造各國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命運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審視當下與未來。從古代城墻環繞的耶路撒冷到高度現代化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每個地方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在《種族與文化》中,索威爾的核心觀點認為,無論是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還是漫長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某一次轉折,不同種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在歷史的劇變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理解文化資本對一個民族或一個文明社會的經濟命運的影響為何遠遠超過政治、偏見或基因,而認識到這一點,不僅有利于我們認識差異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盡可能避免因文化差異導致的民族問題,從內在發展的角度,為自己所屬的民族、國家、社會爭取更多的文化資本和文化自信。
(美)托馬斯·索威爾 ·文化史 ·22萬字
書中依據歷史演進的順序,講述中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現象與文化制度的發生與發展,內容照顧到點與面,時間與地域,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國文化的全貌,培養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和認同感。
柳詒徵撰 ·文化史 ·20.2萬字
公元200年—公元900年,是文化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歐洲文藝復興讓人開始覺醒,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類似的文藝復興。本書從儒林、美學、詩歌、藝術四個層面講述漢末至宋代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儒林里,西漢末年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劉歆,以古文經學掀起了儒家文藝復興運動,成為儒學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一個人的文藝復興,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命運。魏晉時期,文藝復興的審美風潮從清議轉向清談,魏晉人以老莊為榜樣,從政治優先的經學轉入審美優先的玄學,從名教回歸自然,君子英雄主義式微,亂世英雄美學開啟,人與山川相映發。中國的文藝復興還要格律化。唐朝以詩賦取士,使有唐一代成為唐詩的江山。唐詩江山從宮體詩走來,在宮體詩里完成了格律化。宮體詩變革,格律化的山水詩誕生,邊塞詩領唱,最終走向宇宙意識。中國文藝復興帶來的自由適合藝術的蓬勃生長。有宋一代,藝術上最閃耀的便是中國山水畫的興起,尤其水墨山水的興起,成為宋代中國文藝復興的標志,而市井風情畫則描繪了宋代文藝復興的社會新樣式。文藝復興需要巨人,也產生巨人。在歷史轉折的關頭,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中,這些思想、藝術、科學領域的巨人照亮了文化中國。
李冬君 劉剛 ·文化史 ·22萬字
中國思想史上,并非全是王權主義,也有過思想共和。公元1世紀到公元17世紀,是思想共和的時期。在這個歷史時期中,思想共和以三次文化相會為標志,開出三個新的歷史時期。第一次是孔子與老子的相會,帶來了諸子百家興起,形成了中國傳統;第二次是西域思想入中土,與中國傳統融合,進而玄佛合流,莊禪相融,儒釋道合一,在此基礎上,有了朱熹、陸九淵、陸九齡之約,使中國思想進入第二個發展周期;第三次是東方的徐光啟與西方的利瑪竇互動,中國思想觸及西學根底,開啟了中西會通的轉機。中國思想史上的這三次相會,是三座里程碑,為古代中國帶來了文化轉型和歷史轉折。孔子和老子的相會,將中國思想導入文明的軸心期;西域思想東漸之后,中國、古希臘、古印度三大軸心期文明一體化,具有世界性的思想誕生;徐光啟與利瑪竇在中國握手,為中國近代史開創了中西會通的科學范式。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20.3萬字
本書依據晚清至民國的時間順序,圍繞鐵路與火車所引起的時空體驗和文化想象的主題,通過大量的史料鉤沉和文本分析來解讀現代性之于鐵路的派生方式:時空概念的演變,意識形態的爭論,(乘坐在開行的)火車中的身體感受,以及文學文本再現的人物主觀經驗等。作者以鐵路為方法、為契機、為理解中國現代性的鑰匙,分析1840年至1937年鐵路進入中國之后引發的沖擊與適應,探討鐵路在晚清民國的具體歷史情境中是如何與現代的想象與經驗勾連在一起的。
李思逸 ·文化史 ·21.5萬字
在本書中,維多利亞·迪·帕爾瑪采取了"反風景如畫"的態度,對傳統上令人恐懼和蔑視的荒原風景進行了描述。她認為,18世紀英格蘭的信仰、技術、制度和個人的融合導致了一種有關"厭惡"的文化態度的形成,該文化態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著我們評估景觀的方式。本書包含的大量插圖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涵蓋了景觀研究、藝術和建筑史、地理、歷史和科學技術史等多個不同的領域。通過這些材料,作者為我們展示了將沼澤、山脈和森林視作"敵對領土"的概念,她認為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們所激發的厭惡反應而被歸納在一起的。
(美)維多利亞·迪·帕爾瑪 ·文化史 ·20.2萬字
本書共十五章,約34萬字,以時代為經,以大量翔實可靠的資料為基礎,簡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國儒學思想的發展脈絡,闡明各時代儒學思想的內涵、特點及轉化動力,并特別分析了各時代儒學思想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辯證關系,具有資料豐富、脈絡清晰、論證有力等特點。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的研究點有三:一,對中國儒學思想的代表人物力求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二,重點研究中國儒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三,開始研究儒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自然科學。”“這部專著里將探索中國儒學的演變軌跡,把儒學與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復雜的、多方位的關系作為研究的重點。”
張豈之主編 ·文化史 ·30.9萬字
一部大熊貓文化文明研究的奠基之作。本書從地理、生物、政治、歷史、人文等方面,將大熊貓的進化史與人類的文明史緊密聯系、并行講述。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在地球上擁有八百萬年的歷史。大熊貓發源于中國云南,從史前時期就與人類相伴同行,一路走來,直到今天成為人類社會中獨特、珍貴的動物伙伴。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精彩講述了人類與大熊貓這兩個物種從相遇開始,就注定擁有深深羈絆的故事。在八百萬年的時光里,大熊貓和人類文明漸行漸近,人類給大熊貓種群帶去過威脅,又攜手拯救了這一珍稀物種,使其從瀕危狀態中走出,將其從可觸摸的實際存在變成一種抽象的文化符號。從古猿到能人,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從始熊貓到小種大熊貓,從巴氏大熊貓到現生大熊貓,人類與大熊貓共同面對了自然的滄桑巨變。
考拉看看 ·文化史 ·23.6萬字
本書是一部視域廣闊、別開生面的西方文化綜論。書中將超越現實、追求彼岸的“超越的浪漫精神”作為西方文化的本質精神特征,將宗教殉道意識、世俗英雄主義、個人自我完善的動態平衡作為西方文化發展的動力,系統地展現了西方文化從古希臘文化的原始和諧到羅馬帝國的英雄主義,再到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唯靈主義,最后到現代早期的國家主義、科學崇拜和烏托邦理想,總共300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
趙林 ·文化史 ·29.1萬字
巫術曾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巫術,人類嘗試了解疾病的起源,掌握自然的力量,預測星象的變化。巫術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的直觀認知。巫術中的交感理論是細菌傳播理論的探索起點;占星學為天文學研究留下寶貴的星象記錄;咒語符箓中隱藏著對古人來說最為看重的事;巫術的概念中混雜了人們對叛亂和陰謀的恐懼…………巫術既反映了環境、宗教、科學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同時也被這些變化所影響。翻開本書,從巫術的歷史開始探尋人類的思想演變史。本書講述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區巫術信仰到哈利波特電影的故事,探索廣泛的巫術信仰和實踐,書中的內容包括巫術發展的歷史、巫術審判、人類學對巫術的研究、影視劇中的女巫形象分析等。
(英)歐文·戴維斯主編 ·文化史 ·20.4萬字
《日本文化通史》系統地介紹和解讀了日本宗教、文學、藝術等文化領域的歷史演變,以及由這些文化元素凝聚而成的日本國民性和民族精神,并將這些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政治社會發展有機聯系,加以分析和解讀。作者從比較視角論述日本千余年與中國交往并融合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近代以來百余年與西方交流并調適西方文化的新鮮經驗。同時,作者還指出,在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全盤“漢風化”和全盤“洋風化”的思潮,但日本最終分別以“和魂漢才”“和魂洋才”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指導思想,構建起“沖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以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從而創造出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
葉渭渠 ·文化史 ·41.5萬字
本書從文化史角度研究中國夢論、夢學。作者從原始社會先民的神靈崇拜,殷商時期的人神溝通之夢,周代占夢術,春秋戰國時期的夢象與夢占語言,兩漢時期的夢迷信及其批判,魏晉南北朝的夢學理論與宗教夢說,唐代的君主夢與記夢文學,到理學思想籠罩下的宋代夢文化以及明清夢學理論的突破與夢文學的發展,一一寫來,勾勒出中國古代夢學理論的發展線索及文化學變遷軌跡,對于今人研究中國古代的夢學理論和中國人文中夢的影響具有學術價值。
楊健民 ·文化史 ·2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