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跨文化對話》旨在推進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本輯分為5個板塊:“論稿”、“文學動態:2015年度的世界文學”、“訪談”、“書評”、“簡訊”,附錄有“贈書鳴謝”“作者簡介”和“征稿啟事”。共收錄戴錦華、王向遠等中外學者的文章32篇。本輯的特點是文學研究比重最大,集中在中外文學交流史、敘事學、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等領域。中青年作者較多,成果富有前沿性和先鋒性,反映出比較文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
樂黛云 (法)李比雄 錢林森 ·文化評述 ·31.8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引領文化強國建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把我們黨對文化作用和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為引導全黨全社會更加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二個結合”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2023年6月12日起,新華社開設“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欄目,充分展現了北京、上海、西安、沈陽、重慶、杭州、南京、武漢、福州、長沙、廣州、昆明、成都、大同、拉薩、揚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遵義、喀什、敦煌22座歷史文化名城新時代巨變蘊含的文化自信力量。這組報道引起了海內外媒體、受眾廣泛關注,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本書共收錄該欄目22篇文章、新華社記者撰寫的22篇手記及編輯代表撰寫的采編札記。不同于傳統主題圖書的嚴肅風格,本書是一部融媒體圖書,以圖、文、視頻相融合的方式多角度立體式呈現了22座歷史名城的文化脈絡,小切口、大主題,既適合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團購學習,也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新華通訊社編著 ·文化評述 ·11.4萬字
本書以地域文學作品與當代文化現象為媒介,對性別理論進行了現實呈現。書中首先對女性主義的產生,以及黑人女性主義和后殖民女性主義的理論進行了解讀和闡釋,是因為最初的女性主義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義理論的形成背景與中國女性的處境有頗多相似之處;其次,從性別理論視角對天津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進行了分析;最后,從性別理論的視角對當代中國一些與性別相關的文化現象進行了分析,展現了諸多現象中所包含的性別矛盾。
李進超 ·文化評述 ·11.8萬字
作為一位資深的研究者,作者并不企圖回答“城市是什么”這樣的大問題,他向你細細描摹的是十座不同時空中的城市,具體而微的城市,進入我們視覺和心理經驗的城市:西安,徽州,雅典,元上都,威尼斯,德累斯頓……“左圖右史”。在本書中,城市并不簡單“是什么”,它既是我們給它起的名字,也是它所經過的事變的痕跡;既是永存的,又是變化的;既是客觀的和身外的世界,又是我們感受到的一切。
唐克揚 ·文化評述 ·8.6萬字
2016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邀請了李敬澤、李鳳亮、王樽、李淼、尹燁、楊爭光、邴正、單霽翔、陳履生、唐杰、曹峰、樊代明等74位專家學者,舉辦了73場深受市民喜愛的精彩講座。從講座文稿中精選出35篇整理編輯成本書,涵蓋了文化創新、文學、歷史、科學、自然、教育、藝術、社會、國學、養生等方面內容。
張驍儒主編 ·文化評述 ·28.3萬字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建設是“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是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期刊數量的不斷增長,電子期刊、開放獲取期刊等新形式期刊的不斷涌現,對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進行科學評價,對于匡正學術風氣,提升研究水平,促進學術交流有著重要意義。
荊林波主編 ·文化評述 ·3.5萬字
本書是2022年度“北京文藝論壇”所收錄的優秀論文集,延續此前的傳統,從文學、藝術、影視、音樂、美術、書畫、曲藝、舞蹈、雜技等不同方面,來呈現新時代北京文藝的新動向、新面貌。這些點評文章與時俱進,見解獨到,從“北京學”到“北京敘事”;從“京味、京情、京風”到“京腔京韻”;從北京舞臺藝術到北京城墻……如此種種,從北京出發的文化探索,卻不止步于北京,從中可窺見新時期整個中國文藝的發展狀況,以及文藝領域不斷涌現的新形式、新學科發展方向,為日后的北京文藝提供更加多元的理論參照。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 ·文化評述 ·20.6萬字
楊青湖是一位在網絡直播興起后,積極投身于互聯網大潮的傳統手工藝從業者。他伴隨著手工藝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幾次轉型——從實體經營到電商平臺再到能直接觸達受眾的直播帶貨,他在其中嗅到了商機,也領悟到了自己要肩負的使命——做傳統工藝的文化的傳播者,在新形勢下找到盤活民藝的出路。作為傳統工藝文化傳播的踐行者,老楊從自身實踐出發,探討互聯網時代民藝面臨的生存環境和發展前景,為民藝擁抱新的傳播方式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樣本。
楊青湖 ·文化評述 ·7.1萬字
本書在系統研究已有同類書籍的基礎上,創新編寫思路,緊跟數字化時代需要,吸收最新閱讀教育研究成果,從本體論、方法論、實踐論層面構建了文化篇、方法篇、實踐篇三個篇章,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力圖詮釋讀書之道、讀書之法、讀書之行。在文化篇,選取了季羨林的《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周國平的《讀賢哲的書,走自己的路》、曹文軒的《讀書是人類修煉的重要途徑》等經典作品,從文化的視角上闡釋了讀書的意義與價值;在方法篇,介紹了朱熹的“六要”讀書法、胡適的“精博”讀書法、歌德的“研習實踐”讀書法等,從方法層面介紹了中外名家獨特、高效的閱讀方法,以期給讀者提供閱讀指導;在實踐篇,分享了老舍的《〈紅樓夢〉并不是夢》、臧克家的《從說起》、果戈理的《死魂靈》等優秀書評隨筆,講述了讀書體驗與收獲,讓讀者有更加直觀的閱讀體驗。從編排體例上看,每個篇章前均撰寫了導讀,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該書既可作為大眾文化類書籍,也可以作為閱讀教學培訓參考用書,具有較大的公益價值和市場價值。
陳昊 張怡主編 ·文化評述 ·11.1萬字
本書為龔先生近年來談傳統文化傳承的文章、訪談合集,討論了當下國人在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引入日常生活時存在的種種亂象。龔先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提供了一些學習傳統文化、閱讀經典的方法和經驗。本書還探討了一些國內外社會文化熱點問題。相對于龔先生引證嚴密、不避煩瑣的學術性文章,本書文字輕快,將知識和見解娓娓道來,更便于一般讀者閱讀。
龔鵬程 ·文化評述 ·12萬字
恐懼籠罩著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不會面對,我們只能回避,我們回避的主要方式就是欲望的狂歡,其中之一就是對情欲的任意歪曲和包裝,于是,愛情一方面成為當代人的準宗教,一方面又成為人們內心深處藏污納垢之所。
比爾狗 ·文化評述 ·15.5萬字
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的上映,這位經典的人物不僅重新煥發了活力,更成為了當代文化討論的焦點。該影片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更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影視藝術融合的熱烈關注。《哪吒降世:神話的再造》深入探討傳統神話中哪吒的角色與象征意義以及哪吒電影的文化內涵,分析其對觀眾心理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旨在揭示當代觀眾對傳統神話角色的認知與接受方式。重塑神話與文化的當代之光。
蘇逸塵 ·文化評述 ·10.7萬字
“奧威爾批評”(OrwellCriticism)是重要的學術史課題,但必須要放置到相關思想史語境才能得到有效和深入的闡釋。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Orwell,1903—1950)巨大的影響力和文學聲望導致20世紀以來不同政治譜系的知識分子團體和個體(特別是英美知識界)競相發表評論。這些極其豐富的評論褒貶不一,策略各有不同,不僅凸顯出重要的學術史價值,而且還因其特殊的歷史語境和顯著的政治動機承載著重要的思想史意義。本書以學術史和思想史雙重視角考察西方重要知識分子團體和個體如何圍繞奧威爾而展開的文學批評,揭示其對奧威爾進行政治和文化利用的本質特征。本書主要由緒言、文學批評與奧威爾文學聲望的確立、英國左派的奧威爾批評、英國新左派的奧威爾批評、紐約知識分子的奧威爾批評、1984年前后的奧威爾批評、2003年前后的奧威爾批評、結語和附錄九部分章節組成,旨在對奧威爾學術史進行系統梳理,論及不同時期重要的批評家及文本,兼顧文獻與闡釋、史料和思想的關系,具有較大學術價值,同時以思想史切入外國作家學術史研究,并對批評文本背后的政治和文化動機進行深度闡釋,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顯著特色。
陳勇 ·文化評述 ·22.1萬字
該書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觀察中國的文化與民眾,并加以善意的解讀。中國的藝術作品都有其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那些曾經的屬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歷經人事變遷和社會轉折的巨變后,使今天的普通中國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書的主題“風雅之心”,指的是超凡脫俗的風雅意趣,是中國人“悠然面對人生的生活態度”,關注的是其“無盡的意蘊”。
(日)后藤朝太郎 ·文化評述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