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醫名著臨證解讀叢書系醫學博士、慈方中醫館創始人賈海忠教授根據平時授課錄音整理而成。叢書共5本,包括《脾胃論》臨證解讀、《醫林改錯》臨證解讀、《醫貫》臨證解讀、《傷寒論》臨證解讀、《金匱要略》臨證解讀。本書為《脾胃論》臨證解讀分冊。該書系統講解了《脾胃論》原文、臨床應用方藥,以及作者自己對原著的理解和臨證感悟。力求讓中醫古籍更好地服務于中醫臨床醫生,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賈海忠 ·中醫 ·17.4萬字
《本草綱目》所述內容實用,涉及知識廣博,不僅對中國古人的飲食養療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現代飲食學、現代養生學、現代保健品的開發,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書在參考了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基礎上,以面向大眾、經濟實用為目的,以盡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為前提,并適當地刪去了一些怪異難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學性的醫方,以利于讀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飲食養療的知識,以便讀者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參照學習運用,真正獲得保健養生的幸福生活。
李時珍 ·中醫 ·4.5萬字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2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黃勇編著 ·中醫 ·5.9萬字
根據“十三五”期間高等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創新型醫學人才的目標,更好地適應我國高等醫藥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指示精神,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的臨床醫師聯合完成了本書的編寫。本書編者長期從事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本書實用價值高,旨在為實習醫師、執考醫師、規培醫師提供必備的外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指導,也可以作為初涉外科工作者的參考用書。本書共12章,包括手術基本知識、常用手術器械介紹、基本手術操作、常用穿刺技術、麻醉實習基本技術、普外科實習基本技術、泌尿外科實習基本技術、神經外科實習基本技術、骨科實習基本技術、腹腔鏡相關技術、婦科實習基本技術、耳鼻喉科實習基本技術部分。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雖經認真推敲修改,可能還會存在不嚴謹和遺漏之處,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便我們不斷完善。
朱良春 繆正來 ·中醫 ·23.5萬字
李時珍 ·中醫 ·3.8萬字
本書以《四圣心源》為研究背景,將陰陽和五行帶入自然現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陰陽理論不再玄乎難懂。用縝密、簡潔、有趣的邏輯介紹了中醫的整體理論——圓運動理論,可令讀者迅速融入到中醫的氛圍里。緊接著,作者也對二十四脈和一些常見的中藥進行了解讀,讓我們看到了更為完整和豐富的中醫。最后講述了用中醫理論治療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領讀者從理論順利地走向臨床。本書簡述了作者首創的陰陽蠟燭理論,極具趣味的脈診分析,和許多革古鼎新的觀點。將中醫道理用現代語言有趣生動地解剖出來,表現出了新一代學者對古中醫的傳承和發展。在中醫略微停滯的如今,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極具創新和開拓精神的新生代中醫學者,讓我們看到了中醫復興的希望和美好的未來。
陳喜生 ·中醫 ·16.8萬字
本書作者多年深研《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研究方法。在本書中,作者選取了使用傷寒理論和傷寒經方進行辨證論治的名醫驗案一百一十案,出處包括《吳佩衡醫案》《經方實驗錄》《劉渡舟驗案精選》等。第一步是閱讀患者的證候;第二步是自己獨立進行辨證論治;第三步是研讀醫案中的醫生的辨證論治過程;第四步是將自己的辨證論治和醫案中的辨證論治進行對比研究,提出各自得失、所得的啟示,以及暫時無法解答的疑問。這種研讀區別于常見的醫案解讀類圖書,沒有一味順承醫案,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己見跟驗案所見相比對,提出其得失、啟示、疑問。比較研究的方法和坦率直書的寫作,決定了本書具有獨特的、比較高的價值!適宜中醫學者、中醫臨床工作者和愛好者在理論學習和臨床工作中參考。
金梅 呂旭升 ·中醫 ·18.5萬字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4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本書為任之堂系列醫學圖書之一,是在任之堂學習中醫的一位弟子的跟師心悟,記錄了任之堂師徒的臨床實踐與思辨,以期讀者能夠分享任之堂師徒在中醫臨床實踐中新的思考、收獲和認識。本書采用師徒問答的形式,將作者平時跟診所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思考、老師的解答,融合在一問一答之中。語言文字平實易懂,內容貼近臨床,通過實際病案,解讀中醫理論,對很多問題的闡釋更為深入透徹。作者簡介:董雪峰,傳統中醫師,中醫學碩士。2003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中醫班,畢業后曾在某三甲醫院任中醫師。2012年起跟隨任之堂主人余浩學習抄方。
董雪峰 ·中醫 ·10.3萬字
《張錫純方藥選》,作者張錫純,分別節選自張氏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的“醫方”與“藥物”兩部分。《醫學衷中參西錄》初刊于1918至1934年間,“醫方”和“藥物”為其中的第三期和第四期,均初刊于1924年。
張錫純 ·中醫 ·25.5萬字
本書闡述了盧永定老師所傳授的鄭盧醫學中維護正氣,維護陽氣的醫理醫法。它突破了上千年不辨陰陽、錯辨陰陽,背時方、成方的狀態。認為“歷代注家俱未將‘一陽潛于水中’底蘊搜出,以致后學懵然無據,滋陰降火,殺人無算,真千古流弊,醫門大憾也”。非常重視辨別陰陽,陽虛不用陰藥,診斷辨證中要達到“心手相應,人我相合”。指出辨證的準則是“洞鑒陰陽,顯微畢露”,立法遣藥要注重維護正氣,要隨守“法有章法,法無定法,法隨證變,法定藥隨”的原則。出方則強調“病解靈法,法解靈方”
彭重善主編 ·中醫 ·37.1萬字
李時珍 ·中醫 ·3萬字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8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黃勇編著 ·中醫 ·5.4萬字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自面市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與認可,本次是我們從106種古籍中選出30種進行修訂。修訂原則是1、本次選出的古籍為臨床上常用、讀者需求量大的品種,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訂力求原文準確,每種醫籍由專家嚴謹校勘,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3、原則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記和注釋。4、在裝禎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風格的基礎上,以精裝版面市,在版式上也為了方便讀者而重新設計。《針灸甲乙經》系晉代名醫皇甫謐編集而成的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該書類集《素問》、《靈樞》之論,總結出諸疾之病因、病機、治則,復采《明堂》腧穴、針法、灸法,乃貫通三部中醫經典之理論與實踐于一書,分十二卷。
皇甫謐 黃龍祥 ·中醫 ·15.5萬字
本書為國內首部全面系統介紹中藥熏蒸療法的專著,全書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扼要敘述了中藥熏蒸療法的歷史沿革(包括最新研究進展)、作用機理、特點和適應范圍、種類及具體操作方法、中藥熏蒸療法的器械介紹以及熏蒸療法的使用注意等。各論部分以常見疾病為綱,以中藥熏蒸方為目,介紹內科、外科、骨傷科、婦科、兒科、男科、皮膚科、五官科及肛腸科等140多種常見疾病的中藥熏蒸療法,每種病癥首先簡要介紹主要癥狀、病因病機、常規治療及中藥熏蒸治療的優勢,隨后按中藥熏蒸方法不同而逐條分述,每一方法下又按藥物組成與方法、治療效果、典型病例、討論等逐項敘述。每章之后集中列出參考文獻,書后附有病名索引,以利讀者查詢。
梅全喜 何庭華 ·中醫 ·22.3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賀氏針灸流派的理論精華:三通法(微通、溫通、強通)、扶正原則、套穴形成過程與應用;賀氏針灸擅長治療的64種疾病的方法和案例。
賀喜 ·中醫 ·9萬字
本書大力提倡對針灸基本功的掌握。在針灸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一些最基本、最關鍵的問題,如針灸歌訣如何背誦,哪些歌訣必須背誦,經穴主治如何掌握,什么是行針施術的要領,怎樣艾灸既方便又有效等等。作者把它們概括為“針灸基本功”。作者又結合自己的師承經歷和教學、臨床實踐經驗,分別對針灸基本功加以說明,所述內容對針灸學習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謝錫亮 關玲編著 ·中醫 ·11.3萬字
本書為“用耳朵學中醫”系列叢書拓展卷中的一本。與我社出版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相配套。書中內容緊扣《中醫診斷學》教學大綱,以章節為序,主要分為緒論、四診和辨證三部分。四診部分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辯證部分包括八綱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六經辨證等。緒論和四診部分的內容采用提綱挈領式的的闡述,需要重點鑒別的內容,則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比照,而辨證部分,每一個證型下列概念、成因、要點、表現等項來簡明講解知識點。此外,書中更是采用歌訣的形式,巧解知識點,對重要信息進行概括性說明。本書每一個大章節和其下的小標題后面都編寫了相應的助記歌訣,歌訣力求在合轍押韻的基礎上,集中反映各章各節的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幫助讀者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學習、記憶《中醫診斷學》的基本知識。本書內容精當簡潔,編排生動活潑,緊扣教材,配以同步的錄音,通過歌訣、表格的歸納記憶和聲音重復記憶,幫助讀者快速準確記住中醫藥基礎知識,實用性較強,適合中醫院校學生和中醫初學者使用。
楊毅玲 宋月晗 ·中醫 ·8.1萬字
張志遠先生年已97,是我國著名中醫學者,從事教學與臨床工作70余年,閱歷宏富,被譽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記,文辭暢雅,拔新領異,九百余條,皆系心血結晶,極可珍視,有重要價值。筆記簡潔精當,內容包括包括醫友經驗、先父經驗、師長經驗、個人經驗、古賢經驗、個人驗方、名家驗方、經典探求等,反映了張志遠先生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學術思想,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深富教益。
張志遠 ·中醫 ·18.1萬字
《萬一針老中醫萬芳琴五十年針灸心得》寫作形式簡單,內容力求真實可靠,沒有復雜的案例分析,只是將病案以原始面貌(患者自述癥狀)呈現出來,醫者通過四診合參得出診斷,給出治療方案,酌情取穴,給予針灸治療。在寫病例時,有些經驗穴就不再做詳細辨證和穴解。如印堂穴,凡脊椎滑脫、腰間盤脫出,或脊椎上某一段、某一點的病變,頸椎病等都可選此穴;又如陽光穴,凡身體寒冷、疼痛均可選此穴;再如手三里穴,凡是大腸經上的疾病都可選此穴,如痔瘡、脫肛、闌尾炎等。還有凡是心、肺、胸、肋的疾病都可以取內關穴;凡是肚、腹、胃的疾病,都可以取足三里穴來治療;凡全身各種虛弱、久治不愈的疾病都可以取足三里穴來強壯體質,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萬方琴 ·中醫 ·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