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經學研究”“版本校勘”“專人專書”“儒學新論”“域外漢學”等六部分,收錄了《喪屨形制考》《荀子對孔子正名論的邏輯化發展》《佚詩<貍首>考》《關于<三經義>的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單疏抄本<春秋谷梁疏>流傳考》等文章。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中國哲學 ·31.3萬字
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推行新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討論錢玄同如何利用中國傳統學問中的經學、小學資源來建設“五四”思想革命、文學革命、漢字革命,整體性地展示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獨立、獨特的歷史作用,并呈現新文學、新文化變革中的傳統內援力量。
王小惠 ·中國哲學 ·25.4萬字
《國際儒學論叢》是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中心主辦的以儒學研究為主旨的學術集刊。本輯為第9輯,分為特稿、名家專訪、儒家思想、生命儒學、國際儒學、儒學發展史、儒學比較研究、書評八個欄目,收錄了國內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相關學者關于儒學研究方面的最新文章,文章論題涉及先秦儒家、宋明理學、新儒家等,反映了國內外儒學研究的一些新動向、新發展、新成果,以此推動儒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涂可國主編 ·中國哲學 ·27萬字
作者在尊重先賢時哲和原文含義的基礎上,采取意譯的方式,對一些語句重新斷句,對一些標點符號進行新的標注;運用闡釋學的原理和方法,把孟子放在中國文化史和孔孟思想史中進行哲學、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和美學等視域進行多維研究,多角度挖掘孟子思想的歷史價值和現代多維價值。通過由果溯因,沿波討源,為中國文化自信尋找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
薛永武 ·中國哲學 ·23.7萬字
宋明理學是中國傳統儒學的高級形態,本書聚焦“理學的發生”問題,旨在對理學進行哲學探源,并進一步將其轉化為早期理學的范式轉換問題。通過對“北宋五子”進行個案研究,本書從哲學使命、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話語體系四個維度考察了早期理學相較之前主要哲學形態在范式上的轉換,揭示了早期理學之發生的邏輯機制和邏輯進程。理學范式轉換的核心在于思維的轉型,即從傳統經驗性思維向哲學思辨性思維的轉型。處于轉型期的早期理學,往往兩種思維方式并存,故而是模糊的、不成熟的,但恰恰是這種轉型和并存構成了它的貢獻,這種模糊和不成熟構成了它的特色。
張恒 ·中國哲學 ·23萬字
本書收錄了鄭開近年來的多場講演和訪談,圍繞“舊邦新命”這一主題展開,旨在追尋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絕的原因及其在歷史長河中展現出的獨特生命力。書中探討了中國文化在歷經劫難后仍能化險為夷的秘密,特別是古代王朝更迭中的穩定性。鄭開認為,“舊邦新命”的歷史文化意識是中國文化強韌生命力的根源,也是其在近現代中西文明沖突中仍能生生不息的關鍵。
鄭開 ·中國哲學 ·2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