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儒家經典與現代閱讀——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二季》是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品牌學術沙龍“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二季”十期活動中的精彩內容重新修訂整編而成。主要內容以儒家之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主題,逐期逐本展開,以現代的視角進行解讀,引領讀者閱讀原典,感悟儒家經典與現代社會的關聯和影響。
張驍儒主編 ·中國哲學 ·24.1萬字
湘潭“碧泉書院”是南宋最早的理學學派——湖湘學派創始者胡安國、胡宏父子創立的書院,在當時,影響甚大,張栻、彪居正、吳翌等人就學其中,史稱“衡岳湖湘之學,皆起于此?!北倘獣涸诤鎸W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史上具有非常特殊、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和第一個學術基地,是湖湘學派的理論創新之所,也是湘學和湖湘文化興盛之源。本書首先確立了碧泉書院在湖湘學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然后把碧泉書院和湖湘學派作為一個整體,闡述了湖湘學派大師在碧泉書院這個空間場域的理論創新,湖湘學派思想在南宋的影響,以及湖湘學派對后世尤其是對船山學以及近、現代湘學的影響。
陳代湘 方紅姣 ·中國哲學 ·21.8萬字
本書以語用學的基本問題與核心要素為闡釋框架,采用歸納演繹、整體觀照、對話比較等研究方法,對包含孔孟語用思想的經典文獻材料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重構,分別總結了孔孟在追求“理想人格”過程中所形成的語用主體觀、話語表達觀和話語理解觀,并將這些方面與西方主流語用學進行比照,揭示了其獨特價值和時代意義。
施麟麒 ·中國哲學 ·18.3萬字
本書采用現代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了道家“忘我”命題,以探索道家心性修煉對人們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全書厘清了“忘我”的含義、特征、修習方式,并對忘我體道與身心療愈的邏輯關系、忘我的結構及其測量、忘我狀態的生理特征、忘我修習對自我意識的影響、忘我修習對認知的影響、忘我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本書除了使用傳統的方法與工具之外,還引入了實驗法、內省法、腦電技術等,積極推進了道家心理學的發展、道家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化以及心理學的本土化。
毛華配 ·中國哲學 ·11.5萬字
本書沿循由哲學理路到文學意涵的寫作思路,剖析夯筑在羅蒂新實用主義哲學觀和科學觀底基之上的文學思想。本書將羅蒂的文學思想溯源至分析哲學、歐陸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及浪漫主義傳統,將羅蒂顛覆形而上學、重塑科學文化的哲學改造視為他文學觀的理論底色,將他對哲學文化、科學文化的批評視為助推文學文化興起的路徑。羅蒂推崇文學所激發的多元化、對話、想象力、偶然性,他暈染文學的邊界,擱置文學的本質問題,以“真理即有用”的實用主義真理觀將文本闡釋視為讀者對文本的使用。在羅蒂的新實用主義文學理論框架中,文學之于個人完美、公共團結的倫理意義遠勝于文學的審美藝術性,文學是道德進步的基石,是通往人類美好社會的最佳途徑,是人類獲得救贖的希望。
馬莉 ·中國哲學 ·17.8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十余年蜀學與儒學研究部分成果的選編,基于對蜀學與儒學水乳交融關系的認識,從蜀學與儒學思想理論、人物事跡、學術成就、著作文獻等方面深入剖析闡述,希望給有興趣的讀者提供參考。
郭齊 ·中國哲學 ·25.8萬字
本書是以“道德的政治”為核心和主題,在古今、中西的多重視域下對儒家政治哲學的內涵及其思想實質進行的整體性地理解和研究。本書既對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之實質內涵、歷史傳統、構成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又從思維基礎、超越根據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梳。一方面回應了西方政治哲學中關于道德與政治關系的某些思想挑戰,主張政治應當具有道德性和應當性;另一方面從學理上澄清了對于儒家德治思想的某些誤解。作者指出,儒家“道德的政治”是超越于方法和手段之上的至善目標與價值理念,是引領道德的個人、道德的社會、道德的世界之建設的核心與樞紐,是將中國社會、中華民族建設成為以德相與、以德貫通、充滿凝聚力與向心力之整體的動力和基石。
荊雨 ·中國哲學 ·28.3萬字
“中華經典百句”和“中華經典通識”系列叢書,是中華書局推出的當代各領域名家、大家講讀中華經典的“大家小書”。“中華經典百句”,選取國人必知的經典金句,縱橫古今、貫通中西地進行講解和闡發,導引讀者輕松自由地汲取中華經典的文化菁華,建構立身處世的精神世界??鬃邮侨寮宜枷氲牡旎耍杂涗浛鬃蛹捌涞茏友孕袨橹饕獌热莸摹墩撜Z》為中國的社會、政治和倫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礎,是重要的儒家經典。浙江大學傅杰教授從《論語》中甄選百句,引錄眾家注解以及相關論說,通過別具一格的精心貫串,帶領我們領略《論語》里的人生智慧。
傅杰 ·中國哲學 ·8.1萬字
本書從儒家哲學的角度,對安樂哲的主要論著和譯著進行了系統梳理,概括出其哲學立場、理論來源和思想特點,并采取中西方哲學比較方法,對其提出的創造性、開放性、獨特性哲學理論,如“孟子人性論”“儒家角色倫理學”“儒家民主主義”“禮儀與權利的辯證”等做出客觀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指出安樂哲儒家哲學在中西方文明發展中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提出一些理論構想。本書是目前國內系統研究安樂哲儒學思想的第一部專著。
李文娟 ·中國哲學 ·17.9萬字
《中西元典對讀》是一項跨學科研究,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的基礎工程。本書以《論語》為線索,以節為單位,與西方元典相應章節進行對比,尋找共同點相似處,同時闡釋各自的背景與理路,指出同中之異?;ハ鄥⒄张c啟發,獲得了不少新解與新知。傳統《論語》注釋與研究局限于儒家思想本身,沒有異質文化作為參照,視野受到限制,難以出現思想的碰撞。本書引入西方經典,大大拓寬了《論語》的研究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學術生長點。本書加入了大量明清以來傳教士和早期中國信徒的《論語》注釋與研究成果,彌補了傳統《論語》學的不足,也成為一大亮點。
石衡潭 ·中國哲學 ·40.9萬字
本書以儒家經學為重要研究對象,內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學典籍版本、校勘研究,以及書評、前沿問題探討等,圍繞《儒藏》點校整理的思路方法、經驗以及不足進行研討,為今后古籍整理的進步和發展提供借鑒。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中國哲學 ·33.2萬字
本書將宋明理學史上錯綜復雜、爭議頗大的關學與洛學的學派關系問題置于宋代理學形成發展的宏闊背景下,基于文獻與思想互動、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進行了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全景式、立體化研究。根據問題生成與衍化的邏輯,從對爭議的歷史梳理、張程文獻互入現象的揭示、張載逝后二程對其的評價、“關學洛學化”再辨析、張程文獻互入的現象揭示、弟子視野的評價、對朱陸之辯的影響七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現與研究,揭示出關學與洛學之間的思想互動與交融關系,形成了張載關學是二程洛學的理論起點,二程洛學延伸了張載關學的問題討論并開啟了朱陸之辯的新認識,對長期聚訟不已的宋明理學史發展進程中的關洛關系問題進行了系統清理和重新定位。
魏濤 ·中國哲學 ·23.6萬字
本書選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種物,講述了文人如何在詩文、繪畫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漸蕩滌掉物身上沾染的權位和時俗之“濁氣”,還物以一個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
李溪 ·中國哲學 ·26.8萬字
本書將在輯佚漢代《洪范》五行學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梳理漢代《洪范》五行學的發展脈絡,探討漢儒如何通過一系列闡釋手段,實現數術這一異質性知識的經學化。
程蘇東 ·中國哲學 ·29.5萬字
《圣廟祀典圖考》為清人顧沅編撰、孔繼堯繪圖,共五卷,收錄孔子及由漢至清歷代配祀孔廟者144人之畫像,包括孔子弟子及歷代名儒,并均附有人物小傳。本書版刻畫像生動,傳文記人物生平及歷代配祀孔廟情況,兼具觀賞價值及史料價值,亦可視為歷代名儒之圖文列傳。
(清)顧沅撰 ·中國哲學 ·4.4萬字
本書作者研究中國哲學,涉獵老莊道家、孔孟荀儒學、宋代理學30年余年,出版著作數種,整理古籍多部,發表論文30余篇。本書為作者研治晚周諸子學的專題成果,收集了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在學界都曾經獲得了好評。
張京華 ·中國哲學 ·38.4萬字
十三經是塑造中華民族基本性格的最主要經典。為方便當代國人整體把握儒家經義,本書主要以八字韻詩形式,對《十三經注疏》等儒家經典基本義理進行內在整合,并力圖呈現其原汁原味,目的是使更多國人具備必要的國學學養,內在確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故本書亦可稱為“經學入門初階”。實望國人一編在手,儒經大義朗然于胸,而后自可深入經藏并優柔涵養、身體力行之。庶幾如此,不亦樂乎。
高巧玲 李明撰 ·中國哲學 ·38.7萬字
《曾子學刊》由山東大學曾子研究院/中國哲學史學會曾子研究會主辦,為的是加強學術界對曾子思想的關注,培育曾子研究的后繼人才,增進學界對海內外儒學發展現狀的了解,為曾子思想與儒學思想的海內外交流提供平臺。本書是第一輯,主要包括“學者訪談”“孝道思想及其歷史發展”“儒家孝道與當代社會”“曾子孝道專題”“《孝經》研究專題”幾個專欄,各位專家學者從經典、學理、實踐等方面對儒家特別是曾子孝文化的內涵進行了豐富的闡釋。
曾振宇主編 ·中國哲學 ·19.6萬字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要立足現代政治發展理念,也要發揮古代治理經驗與智慧的滋養功能。中國古代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德治主義,優秀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對治理的道德層面給予深切關注?,F代治理也必須符合道德意義上的正當,檢視與反思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礎,可為新時代國家治理提供借鑒。本書以朱熹政治哲學為核心討論對象,闡釋中國古代治理的倫理道德基礎,梳理古代政治道德的價值及其當下意義,搭建德治傳統與現代善治間的思想橋梁。
李鋒 ·中國哲學 ·14.9萬字
本書設有當代哲人評介、前沿問題研究、哲學與人類未來、傳統與當代、批評與對話、巴蜀哲人六個欄目,收錄了《中國哲學與過程思想》《基于過程哲學的生態倫理:辯護與抵抗》《過程、進步和過度:懷特海與社會和平》等文章。
唐代興主編 ·中國哲學 ·2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