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臘哲學史論》是一本從中國學者自己的思想視野出發對古希臘哲學的正本清源之作。它不重在知識的梳理與介紹,而重在思想的分析與檢討,上溯公元前6世紀的米利都學派,下迄公元6世紀的新柏拉圖主義,上下1200余年的古希臘哲學,深入其思想內部,探尋其內在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的思想根底與究竟,力求勾勒出西方思想最初的源流與脈絡,指陳其思想深處的得失與轉捩,闡明其對二千余年西方思想的奠基意義與形塑作用。
聶敏里 ·西方哲學 ·20.7萬字
《斯賓諾莎書信集》在消除一些對斯賓諾莎哲學觀點過分夸大的理解方面也起了明顯的糾正作用。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對其“規定就是否定”的理解。眾所周知,黑格爾對斯賓諾莎這一命題作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是“一個偉大的命題:一切規定都是否定。規定的東西就是有限的東西:對于任何東西,包括思想(與廣延相對立)在內,都可以說,這是一個規定的東西,所以自身中包含著否定,它的本質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荷蘭)斯賓諾莎 ·西方哲學 ·22.9萬字
此書是選收的柏拉圖對話錄,共八篇。第一篇,《歐緒弗洛篇》是柏拉圖早期的一篇對話錄,內容記錄了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歐緒弗洛的對話。第二篇,《申辯篇》記錄了蘇格拉底接受審判時的個人申辯詞,蘇格拉底辯駁對于他“不信仰眾神而新立神祇的種種控訴”。第三篇,《克里托篇》是柏拉圖所寫的一篇著名對話,它描述了蘇格拉底與其追隨者,雅典的一位富翁克里托的對話。他們談論了公民正義的準則。第四篇,《斐多篇》描述了蘇格拉底飲下毒藥前的對話,斐多篇當中的敘述者是斐多。在對話中,蘇格拉底從多方面證明人的靈魂是存在的。第五篇,《普羅塔戈拉篇》描述的是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以及希庇亞斯和普洛迪庫斯展開的辯論。辯論最后以“兩敗俱傷”告終。第六篇,在《美諾篇》中,蘇格拉底對美諾的奴隸的對話說明了我們從出生起就已掌握了全部的理論知識。第七篇,《蒂邁歐篇》大概寫于公元前360年,以蘇格拉底、赫謨克拉提斯、克里提亞等哲學家的對話形式,試圖去闡明宇宙萬物的真理。其中提出了“造物主上帝”的概念。第八篇,《克里提亞篇》中,克里提亞(雅典人)表示,如果九千年前的雅典在蘇格拉底描述的城市制度統治下,他將講述古代雅典戰爭與亞特蘭蒂斯居民的故事。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27.2萬字
德里達是20世紀下半葉法國最重要亦最受爭議的哲學家之一,他是解構主義之父,也是后現代哲學的重要奠基人。初版于1967年的《論文字學》是他的成名作。《論文字學》全書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解構主義的基本精神出發著重追溯了文字概念的歷史、深入剖析了以邏各斯中心主義和言語中心主義為特征的西方形而上學傳統。第二部分通過對萊維-斯特勞斯和盧梭的著作的解讀,展示了一種新的閱讀風格和閱讀策略,揭示了文字的替補特征以及它對人類社會組織、情感世界、文化生活乃至生存方式的深刻影響。這本書是入門解構主義核心概念的必讀經典。
(法)雅克·德里達 ·西方哲學 ·30.8萬字
《康德的形而上學》一書按從自然領域出發,再進至自由領域,最后達至自然與自由之統一的進路進行。其結論是:康德的批判哲學揭示出一個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學。它是道德的、屬于自由概念之領域的。這個道德的形而上學的樞紐在于人類乃至全宇宙發展的終極根據——意志自由,及其最高原則——自由之原則。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實,同時是人的未來。自康德的同時代人——包括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哲學提出批判至今,種種責難都借著“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學術界成為公論。本書著眼于康德所從事的研究的真正問題,逐一拆穿這些公論所包含的假象。
盧雪崑 ·西方哲學 ·29.4萬字
自然,作為萊布尼茨可能世界中最好世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人類被“造出”之后,就一直是人類的唯一家園。在本文集中,編譯者共收錄了20篇相關論文和書信:從1671年的《對物理學與物體本性的研究》一直到1715年的《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基于我們對萊布尼茨自然哲學學術背景的上述考察,我們擬結合文本對這本文集的主題內容從八個方面作出扼要的說明。其中,前四個方面旨在從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生成的角度依序考察萊布尼茨對笛卡爾、笛卡爾派、自然主義及野蠻哲學(即泛活力論)和牛頓的批判,后四個方面則旨在從邏輯層面依序考察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宏觀結構、動力學思想、物質觀與有形實體學說及其歷史影響和理論得失等。
(德)萊布尼茨 ·西方哲學 ·42.7萬字
本書敘述的是17世紀至19世紀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發展歷程,闡釋了具有重要歷史地位與思想影響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斯賓諾莎、盧梭、托克維爾、康德、黑格爾等人,以及政治哲學流派如蘇格蘭啟蒙運動和功利主義等的政治哲學思想,意圖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主要輪廓,凸顯這一時期核心的政治哲學論題,并在此基礎上梳理和總結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歷史流變、重要思想資源,以及闡明對當代政治哲學思潮的深刻影響。
韓東暉主編 ·西方哲學 ·32.1萬字
本書作者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質上的同一性和結構上的一致性,并且運用辯證的方法把全部哲學闡述為自我意識的不斷前進的歷史,更將哲學家的思考與客觀自我的發展之間的關系闡釋為柏拉圖式的回憶和對話。這些思想和方法對黑格爾哲學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謝林 ·西方哲學 ·20.9萬字
《康德與鴨嘴獸》是意大利著名小說家、符號學家翁貝托·埃科有關認知、語言哲學、符號學的哲學論著集,1997年出版,也可以視作其七十年代專著《符號學理論》的補充和延伸。全書按照主題和內容分為六章,從語義學思考到哲學的基本問題,從亞里士多德到海德格爾,紛繁雜陳,無所不包;特別的是,埃科從康德與鴨嘴獸的奇妙組合出發,在哲學思考中加入了軼聞趣事作為例證,比如蒙特祖瑪二世“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天使加百利的傳說,鴨嘴獸命名的尋根溯源,海德與杰基爾故事的新版本……讀來頗有趣味,使得哲學論述變得平易近人。
(意)翁貝托·埃科 ·西方哲學 ·25.8萬字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由八位杰出學者撰寫,內容涵蓋了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第一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開端處的宏大背景,討論了希臘城邦與民主思想,以及詩人、劇作家、智者和史學家的政治洞見;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別聚焦于柏拉圖的統一城邦、亞里士多德的最佳政體、西塞羅的法權國家、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與塵世之城、阿奎那的自然法與政體理論;第七章既從宏觀上考察了文藝復興時期政治思想的巨大變革,又特別討論了馬基雅維利在其中的突出地位;第八章以路德和加爾文的政治思想為主體,同時考察了宗教改革時代的神學—政治問題。全書既關注政治思想的歷史語境,又凸顯重要思想家的特殊貢獻,體現了漢語學界在西方政治哲學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劉瑋主編 ·西方哲學 ·45.6萬字
梁文道推薦!“當代偉大的道德哲學家”、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客座教授、牛津大學榮休研究員德里克·帕菲特經典之作,列選“哈佛教材”,闡釋自我同一性問題是人類永恒話題。帕菲特是當代著名哲學和倫理學家,其代表作《理與人》一書被譽為自西季威克的《倫理學方法》問一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實證道德哲學著作。本書圍繞著“理”與“人”這兩個主題,深入細致地分了歷史上人們在這兩方面所秉持的一系列代表觀點和理論,指出人們對自身本性和行動理由的把握其實在許多虛妄之處。作者借助大量的例子和縝密的推理,不僅比較和提示了人類行為的內在基礎,而且從理性,道德和人的本性諸層面對一些傳統上信以為真的道德信念和觀念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該書出版后對西方倫理學的發展向產生了公認的革命性影響,無論是在元倫理學方面還是在應用倫理學方面都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本書還是著名的“哈佛教材”之一。
(英)德里克·帕菲特 ·西方哲學 ·47.3萬字
關于本書《康德的自由學說》一書對康德的自由學說進行了整體通貫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學說絕非如黑格爾以來眾多康德專家曲解的那樣,缺乏生存關注、賤視人的情感、只是純然理念的彼岸與虛擬;康德全部批判工作可說是一個成功證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論證整體,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學說揭示“自由作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則作為實存的原則”,以此為宗教學、德性學及政治歷史哲學奠定徹底革新的基礎。康德不是歷史,而是人類的未來。
盧雪崑 ·西方哲學 ·34.8萬字
“哲學是對智慧的愛,而不是智慧本身”——世界范圍內研究古代哲學的權威皮埃爾·阿多的代表作品,他是法蘭西學院榮譽教授,法蘭西學院大獎獲得者。阿多是福柯欣賞的哲學家之一,也是把維特根斯坦介紹到法國的主要人物。本書是皮埃爾·阿多暢銷的作品,版權已銷售至美國、意大利、德國、荷蘭、墨西哥等14個國家。哲學首先是一種活動,而不是靜態的知識;哲學是對智慧的愛,而不是智慧本身;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學院被教授的學問。何為哲學?學院傳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論和體系中演繹,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視“智慧”的偏見之下推理。阿多是一個利用古代哲學來闡述自己思想的哲學家,在他看來,哲學是一種生活的經驗,而不是一堆教條。他對于“何為哲學”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全新的回答: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甚至從前蘇格拉底時期以來,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學總是來自為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對待普遍世界觀的方式,是對于與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動選擇。古代哲學因此不是一種體系,它是為“智慧”做的準備練習,是一種精神實踐。
(法)皮埃爾·阿多 ·西方哲學 ·21.2萬字
卡西爾的“文化哲學”體系,在他三卷本的《符號形式的哲學》中得到了系統的論述。《人論》一書正是他晚年到美國后,用英文簡要地闡述《符號形式的哲學》基本思想的一本書,但其中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觀點。《人論》上篇著力于人的特點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創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質就是人的無限的創造活動,并獨樹一幟地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下篇從這一定義出發,對各種文化現象,諸如神話、宗教、語言、藝術、歷史、科學等,進行全面的探索。書中探幽析微,旁征博引,充分體現了一位哲學大師的睿智與精深。
(德)恩斯特·卡西爾 ·西方哲學 ·21.1萬字
《黑格爾導讀》是亞歷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間在巴黎高等研究實踐學院講解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課程,它并不是純粹的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的導讀。在這部由他的學生的筆記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義思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部獨立的哲學著作。為什么說科耶夫的黑格爾解讀在20世紀的作品里可以為那么多人稱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揭示了黑格爾思想的當代意義,并且明確告訴人們,我們正在按照黑格爾的理念,走向歷史的終結。
(法)亞歷山大·科耶夫 ·西方哲學 ·44.8萬字
《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為段德智教授所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萊布尼茨文集》的翻譯與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本書所收錄的11篇論著,多數未曾譯出。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于中國讀者對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思想以及萊布尼茨形而上學生成史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本書收錄了萊布尼茨1680-1698年間著述的11篇闡述其形而上學思想的著作。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思想于1680年之后開始趨于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體系。全書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著重闡釋他的實體學說,旨在處理“連續性和看來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點的爭論”;第二部分著重闡釋他的自由學說,旨在處理“自由與必然的大問題”。
(德)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西方哲學 ·21.6萬字
由于前蘇格拉底哲學關注數字和運動,探究事物來自何處、去向何方,蘇格拉底是第一個將哲學從天國喚到塵世之人,他甚至把哲學引入尋常人家,迫使哲學追問生命與風俗習慣,追問好與壞。人之統一性在于這樣一個事實:他是向著整全敞開的整全之一部分,或用柏拉圖的語言說,是觀看萬物之理念的整全之一部分。人對其向整全開放的關注,就是心靈的生活。既是部分,又向著整全敞開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便是整全自身——人就是這樣的兩重性。蘇格拉底為之奉獻一生的所謂“哲學”,不是形而上學,不是倫理學,亦不是修辭學。它根本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科學而是追求完美的道德生活。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4.6萬字
在西方哲學史中,本體(substance)是個最常見、很重要的概念。將本體作為一個哲學的概念進行分析,加以論證的,第一個人就亞里士多德。但是,正因為這是一個開始,亞里士多德自己對于究竟什么是本體,也還在探索之中。在他的著作中,除了《范疇篇》外,主要是《形而上學》這本書,幾乎有一半左右的卷章是討論直接和本體有關的問題的。亞里士多德關于本體的論述并不是前后一致的。他在《范疇篇》的“第一本體”和在《形而上學》中所講的,恰恰是相反的;即使在《形而上學》一書的各卷之間,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將他的這些思想加以整理,找出他思想發展變化的線索,這是哲學史工作者的任務。本書企圖在這方面做點粗淺的嘗試,通過分析亞里士多德關于一般和個別的論述,試圖解釋他思想中的這些矛盾情況。
汪子嵩 ·西方哲學 ·23.5萬字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三卷)》集結了國內政治哲學界的頂尖學者,擺脫傳統的意識形態束縛,克服哲學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論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賽亞·伯林、列奧·施特勞斯、卡爾·施米特、約翰·羅爾斯、尤爾根·哈貝馬斯等20世紀著名政治哲學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觀念,在精神源頭和哲學根基處重新審視和考察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內在邏輯和動機資源,辨析西方現代性的動力與不足、優勢及缺憾。
周濂主編 ·西方哲學 ·47.3萬字
《古希臘羅馬哲學》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是對從米利都學派到晚期希臘哲學派別的哲學家的著作的輯錄。每個哲學家之前,先有文獻記載,然后是著作殘篇或著作選錄。這部著作作為哲學教學的原始文獻,對中國的西方哲學教學和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學哲學系 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 ·西方哲學 ·2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