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歷史溯源、現實分析、提升應用的視角,著重闡述領導干部如何增強學習、政治領導、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依法執政、群眾工作、狠抓落實、駕馭風險這八項執政本領,全面解讀領導干部執政本領“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內容涵蓋每一項執政本領的含義、來源、演變過程、重要意義和作用、具體的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是一部邏輯清晰、語言通俗、針對性強的黨政知識讀物。
鐘憲章編著 ·政治理論 ·14.6萬字
《思想政治理論金榜書900題》是一本由雙一流大學對口專業教授、學者合作編寫的考研政治輔導練習題。本書嚴格依據教育部所頒布的《考試大綱》和相關官方教材進行編寫,所選題目覆蓋考研政治的所有科目和所有題型。本書所收入的題目約1400題,除了直接截取自教材內容的基礎性、記憶型的題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能力型的考題,從而使本書不僅能夠滿足“脫盲”、過關的需要,亦能使有奪高分、上名校的考生得到針對性的訓練。
徐之明 ·政治理論 ·51.9萬字
《世界社會主義史叢書》第三卷《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到多國的演進(1917—1991)》以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后產生的蘇維埃俄國為肇始,社會主義由思潮、運動擴展到制度層面,社會主義社會成為現實。但是,現實的社會主義并非像馬恩等社會主義思想家想象的那樣,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基礎之上的。恰恰相反,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身,除個別的之外,都是資本主義不發達、很不發達,甚至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不僅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還主要是由外力推動的結果,而非這些國家內部的必然發展。于是,落后的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應當是什么樣的關系,這兩個問題一直縈繞著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本卷著重解讀了蘇維埃俄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形成,大國關系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東歐國家為何首先確立人民民主制度,蘇聯模式在東歐國家的推行,新中國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鎖定,蘇聯共產黨二十大及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影響,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20世紀60——80年代的變革,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以及歐洲和其他地區國家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
孔寒冰 項佐濤 ·政治理論 ·30.9萬字
《中國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系統考察了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黃老學派、名家學派的政治哲學,希望以點帶面,由點及面,逐步深入,層層推進,對中國先秦政治哲學史做出較為全面、系統的把握。本書在孔子的正名哲學、名家的政治哲學內涵、孟荀政治哲學的對比、道德與政治的關系、法家政治哲學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學界參考。本書由多位學者共同撰寫,既相互呼應,又保持相對獨立性,是一部集體合作完成的政治哲學史著作。
梁濤主編 ·政治理論 ·26.1萬字
本書圍繞西方政治思想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以及各種不同思潮之間的關系,對西方政治思想的歷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紹,并且就一些重要理論家在不同理論問題上的貢獻及其思想中存在的缺陷進行了一分為二的分析,同時對西方政治思想史這門學科的形成與演變,以及在這個領域中的主要研究成果也進行了簡要介紹。此次修訂的內容主要有:一是調整了第四部分的結構,并且增加了對伯林、奧克肖特和哈貝馬斯等人思想的介紹,從而使內容上顯得更加完整;二是對全書各章節進行了全面訂正,刪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增加了一些需要補充的內容,對有些地方進行了改寫或重寫,以反映作者的思考;三是對一些沒有專章論述的重要思想家如尼采、韋伯及近年來頗有影響的“共同體主義者”,采取插敘或注釋的辦法,通過與其他思想家的對照來加以介紹,同時適當增加了思想家們相互批評的內容,以使讀者對西方政治思想史有立體印象。四是盡可能使全書語言表達比第一版更簡潔易懂。
唐士其 ·政治理論 ·50.5萬字
《民主新論》是美國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家薩托利耗費十年心血撰寫而成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便得到了廣泛贊譽。學術界盛贊薩托利在民主學說上“堪稱我們時代最為強大的頭腦”,“他的論證沒有真正的對手”。該書至今仍是民主理論研究的權威著作。薩托利希望以西方傳統政治理論為基礎,恢復其所謂的“主流民主學說”。
(美)喬萬尼·薩托利 ·政治理論 ·18.3萬字
本書是劉守剛繼《財政中國三千年》后的又一力作,作為“走進現代國家三部曲”第二部出版。作者從財政的視角出發,圍繞著理解中國國家轉型這一目的,選取財政政治領域古今中外著名經典作品13本(兼及另外6本著作),分別講解這些名著中包含的主要理論與現實內容,闡發它們對于理解中國國家轉型活動所具有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交付給讀者一雙考察國家轉型與理解歷史變遷的財政之眼。
劉守剛 ·政治理論 ·39.6萬字
《社會契約論》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哲學著作,它既可以被視為法國大革命的文獻,也可以被視為偉大的政治哲學著作。《社會契約論》分為四卷:卷一論述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卷二闡述主權及其權力,卷三闡述政府及其運作形式,卷四討論幾種社會組織。《社會契約論》中主權在民的思想是近現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法)讓·雅克·盧梭 ·政治理論 ·13.1萬字
(美)喬萬尼·薩托利 ·政治理論 ·26.1萬字
《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內容簡介:通過劃分物質、精神、制度三種文明,結合農牧、制造、服務三種生產方式,本書解釋自"產業"誕生,到三大古文明,到中古,到近現代,到后現代的社會政治變遷及制度文明。以當代政治的爭議話題為材料,以定義簡潔的基礎概念為關節,作者構筑了以"文明"為骨架的長鏈條因果關系,為"中國視角"或"中國學派"的政治知識建構了一個獨特的理論框架。
潘維 ·政治理論 ·12.8萬字
近代百多年間,中國多呈亂象。各類思潮和思想論爭此起彼伏,如亂花迷眼。然其背后,又有或隱或顯的一條潛流貫穿其間,不絕如縷。這一亂世中的潛流便是民族主義。本書的主體內容是從“二十一條”到北伐,各文都多少觸及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一些面相,又都與民國政治相關,多從廣義的文化視角考察包括戰爭和外交在內的政治行為,以及其他與民族主義相關的思想、社會現象。
羅志田 ·政治理論 ·26.3萬字
本書分析、總結和梳理了近現代主要大國在實力地位變化時的戰略舉措,對于國家命運的影響,主要有:統一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二戰結束之后的日本和蘇聯、英國、美國。它們分別因為實力地位變化與國際格局演變導致的互動,而在國家的戰略選擇方面具有不同側面的歷史經驗。有的側重于利用同盟與合作擴大戰略空間的自由度、有的側重于運用經驗導致了直接對抗。不能簡單地說有的戰略成功、有的戰略失敗,而應當從內在的戰略舉措之間的聯系來反映它們對不同國家的影響。本書還重點通過其他大國歷史經驗的肆意攻擊來分析它們的歷史經驗對中國有哪些啟示。在地緣政治環境的塑造方面、如何在新的時代處理安全與和平矛盾問題。
竇國慶 ·政治理論 ·22.4萬字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7—1274)是西歐中世紀一個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但卷帙浩繁,而且把一切知識都納入了他的神學體系之中,一個現代讀者讀起來很不習慣。這本《阿奎那政治著作選》摘錄出阿奎那關于國家和法律的主要觀點,對于初讀他的著作的人是很方便的。
(意)托馬斯·阿奎那 ·政治理論 ·10.4萬字
《政治學基礎(第2版)》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對于包括階級利益在內的社會利益的兩種利開深入分析,以此為邏輯起點,揭示了社會政治生活的政治權利兩條邏輯主線,分別從政治行為、政治體系、政治文化等方面展開了分析,包括對于作為政治權力行為的政治統治和政治管理,作為政治權利行為的政治參與的分析;對于作為政治權力的組織和制度體現的國家和執政黨現象的分析,作為政治權利的組織和制度體現的非執政黨和政治社團的分析;對于作為社會政治文化主要方面的政治權力的思想形態的政治思想的分析,作為政治權利及其對于政治權力的轉化形態的精神反映的政治心理的分析,作為政治權利及其對于政治權力的轉化形態的精神反映的政治心理的分析。最后,按照社會利益關系的變化和發展引起的政治權務與政治權利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社會政治發展現象。由此可見,《政治學基礎(第2版)》比第一版具有更加嚴密而新穎的政治學理論體系。
王浦劬等 ·政治理論 ·31.1萬字
《承諾的策略》是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的一本論文集,語言簡練清晰。本書從策略的角度討論了個體的行為和國家的政策,涉及的應用領域包括個體自我管理、社會生活、社會政策、軍控、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協調等。由于承諾是許諾(promises)和威脅、討價還價和談判、威懾和軍備控制,以及合約關系等的核心影響因素,因此謝林先討論了承諾的策略應用。其核心為要作出可信承諾,必須放棄一些選擇或機會。承諾通過改變一個合作者、敵對者,甚至是陌生人對自己行為或反應的預期而發生作用。另外,通過對不同自我的區分,承諾的策略應用領域還可包括自我管理。
(美)托馬斯·謝林 ·政治理論 ·20.1萬字
本書從觀念、組織、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現了19世紀英美兩國的政黨政治和民主運作過程。在工業革命與思想變革不斷行進、舊統治階級與新興勢力持續博弈、利益集團互相勾結之下,政黨組織、大會與代表制度、選舉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斷形成和發展。在這樣一種政治演進中,政黨組織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軟和人們對政黨的狂熱,操縱選民從而攫取權力,成為最大贏家。作者在書里批判了滲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義,認為政黨政治下的民主,以對政黨的虔誠取代個人良知,釋放出普遍的依賴心理,束縛了公共精神,讓懦弱裹挾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來,那么應該將其建立在理性與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緒與煽動之上。由于例證扎實、論述詳盡、分析透徹,本書成為民主與政黨制度研究領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對后來馬克斯·韋伯和羅伯特·米歇爾斯的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俄)莫伊塞·奧斯特羅果爾斯基 ·政治理論 ·93.4萬字
《世界社會主義史叢書》第二卷《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1844—1917)》集中展現了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了科學,連續闡述了社會主義運動如何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轉變為實踐,并且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發展,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實踐才印證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本卷重點解讀馬克思主義科學怎樣誕生,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同盟的創立和綱領,第一次共產黨人參加的歐洲1848年革命,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的奇跡,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興衰,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異軍突起,第一次社會主義政黨參與領導的俄國民主革命,以及第一次社會主義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高放 ·政治理論 ·32.1萬字
《常識》,本書內容確實如書名所言,全是常識,但這些常識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萊克星頓的槍聲打響之后的1776年1月,這本書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說它就是促使美國從不列顛帝國中獨立出來的出版物,本書的出版深刻揭露了英國的黑暗與壓迫本質,使得很多人最終下定決心與英國決裂,極大地鼓舞了人們謀求獨立的士氣。
托馬斯·潘恩 ·政治理論 ·3.6萬字
本書分為四編,第一編旨在將此次會議置于中共黨史乃至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背景中進行考察,從而對古田會議的歷史地位進行重新認識;第二編著重梳理古田會議所確立的黨建法則,探索它們對當前黨的建設的啟示作用;第三編分析了如何將古田會議精神運用于當前意識形態工作之中,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黨員組織發展中;第四編通過解讀毛澤東詩詞,討論閩西革命歷程,探看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心路。
李方祥 汪煒偉 ·政治理論 ·17.8萬字
本書是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小瓦爾迪默·奧蘭多·基研究美國政治、政黨、選舉和投票行為的經典之作。全書從四個方面對美國政黨的類型和性質、政治規則的本質、壓力集團構成及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歷史與形式展開了詳細論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強勢壓力集團的類型與特征,逐章解析了美國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利益關系或利益集團;第二、第三部分主要討論與政黨和選舉相關的內容,如政黨的功能、小政黨、政黨組織、提名、選舉行為、選舉權以及競選方式等傳統問題。第四部分討論了對于政黨來說可能屬于次要,但是對政治秩序而言卻具有重要地位的議題,包括暴力、賄賂和教育等。全書始終圍繞權力與權力關系,以及政治權力的獲取和維持等,給出了獨到的研究觀點和路徑。該書主要反映了20世紀中葉美國政治生活的現實,但其體現的基本原理卻對21世紀美國的政治生活有著極強的解釋力,包括選舉、選舉舞弊、極化政治、民粹主義的影響等。
(美)小瓦爾迪默·奧蘭多·基 ·政治理論 ·6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