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編者用數碼相機如實記錄了紫金港校園145科830種(及種下分類單位),該書創新性引入了國際上最新APG分類系統,并對代表性類群的特征、識別要點、分布點進行了簡明介紹。本書的出版將為生命科學、大農學專業、藥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更好開展植物實踐課程提供指導。
邱英雄 ·生物科學 ·12.5萬字
傳說只有7秒記憶的魚,其實是高智商動物。這種種類比陸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動物種類總數還要多的神秘物種,在3億年的漫長歷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來一直不為人知。它們有意識,有情感,能夠交流,會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討好與欺騙。在這本書中,作者借助動物行為學及生物學領域的發現,為我們揭開了水底深處的秘密。
(美)喬納森·巴爾科姆 ·生物科學 ·12.5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數碼顯微觀察的套裝圖書,由生活篇、細胞篇、植物篇和動物篇組成,囊括59個主題。內容涉及生物、化學、物理等多學科。用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內容和近1000幅令人驚艷的數碼顯微鏡原創圖片,為讀者帶來了微觀世界的美和專業的科學知識。生活篇緊密聯系我們日常接觸的環境,如水體中、空氣中,甚至我們人體中生活著的微小生物,從微觀的角度對它們的形態結構、存在狀態和運動特點進行了介紹。細胞篇介紹了植物和動物的細胞結構、組成物質以及細胞結構與功能和環境相適應的自然法則。植物篇介紹了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以及它們的部分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動物篇包括單細胞動物、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從微觀的角度對它們的形態結構、生長、發育和生殖過程進行了介紹。適合青少年閱讀,也適合一線教師和廣大微觀愛好者閱讀。
吳成軍主編 ·生物科學 ·12.5萬字
《海之濱》是蕾切爾·卡森海洋系列的壓軸之作。在本書中,卡森對海岸生態系統進行了生動有趣的解讀,對于每一種生物,卡森都從“它為何居于此,它如何適應自身的構造、棲息地以及整個環境,它如何獲取食物,它的生命周期、天敵、競爭對手和伙伴是怎樣的?”等角度向我們娓娓道來。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轉換,描繪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而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
(美)蕾切爾·卡森 ·生物科學 ·12.4萬字
通過梳理記載的類人猿自然歷史,發現各類人猿之間,以及其與人類之間存在相似性,由此,發出人類從何而來的疑問。緊接著,利用胚胎學成果和“人類——大猩猩”解剖結構比較,推論出“人猿同祖”的結論,并借助古人類化石比較,試圖尋找到人類與猿類最接近的化石證據。以進化論為視角,使用科學方法,探索人類起源。當然,本書同樣強調,即便如此,“文明人與獸類之間”仍有巨大差異……
(英)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生物科學 ·12.3萬字
薛定諤,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他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的詩歌在當時的德語世界膾炙人口。同時他也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已經成為量子物理學中最著名的問題,可以說家喻戶曉,相關圖書十分暢銷。他所著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它引導許多科學家從微觀物理學的視角研究生命問題,直接導致分子生物學的誕生。薛定諤以一種令人放松和愉悅的文筆引領讀者探索生命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題,內容深刻而有趣,極具可讀性。本書另附薛定諤于晚年完成的《我的世界觀》,是他一生的哲思精粹,中文版是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本書圖文并茂,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奧地利)薛定諤 ·生物科學 ·12.3萬字
本書是植物愛好者了解認識常見植物的便攜式百科全書。書中收錄我國南北各地常見植物500種,通過1000余幅高清彩圖和簡潔的文字描述,介紹了每一種植物的名稱、識別特征、分布情況和觀賞應用等內容。根據植物園林用途,全書分為七章,讀者能夠在各章中以按圖索驥的方式快速識別植物。清晰精美的彩圖、精準科學的文字介紹及實用的編排體例,使本書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本書可作為認識和鑒定常見植物的工具書,適合植物愛好者、中小學生、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大學生及園林從業人員使用。
耿世磊 ·生物科學 ·12.2萬字
在十八十九實際偉大的文學家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散文作品集中描述了自然作品,尤其是動物植物,表現了自然與文學的完美結合。但是這部分內容散亂而缺乏整理,基本只作為了作者文學作品全集的補充,除了《森林報》《發現之旅》等少數幾部作品,作為兒童文學作品廣為流傳之外,很多都作品都和作者的知名度完全無法匹配。本書系選取名家篇目,以自然為名,以自然與文學的角度,將名家作品重新編排,并配以同時代的精美插圖,在文學性上和藝術欣賞性上都有提高,更適合現在讀者圖文閱讀的審美需求。
(美)約翰·巴勒斯 ·生物科學 ·12.2萬字
本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收錄我國野生及栽培的藥用植物共197種(包括亞種、變種及變型),主要從植物資源利用的角度,介紹了每種植物的中文名、別名、拉丁名、形態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種類還有附方。為了安全起見,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標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樣,提醒讀者慎用。本書可供藥物研究、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及科普等領域人員參考使用。
葉華谷 張麗霞 馬小軍 管燕紅 ·生物科學 ·12萬字
《基因論》是摩爾根染色體遺傳理論的代表之作,本書的出版標志了“基因學說”的創立。作者提出基因是組成染色體的遺傳單位,是一個有機的化學實體。它能控制遺傳性狀的發育,也是突變、重組、交換的基本單位?!痘蛘摗穬热莅诉z傳學的基本原理、遺傳的機制、突變的起源、染色體畸變、基因和染色體在性別決定方面的作用等。本書總結了作者及其團隊以果蠅為主要實驗材料的遺傳研究成果,其理論是遺傳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美)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生物科學 ·12萬字
《巡山報告》是王立銘教授一個宏大的科學寫作計劃,他計劃用30年的時間,持續觀察和分析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的最新進展和重大事件,按年度整理成書?!度绾卫斫庖环N全新疾病》是本系列叢書的第二本。2020年,因為一個小小的病毒,注定被所有人銘記?!靶鹿诓《尽币渤蔀榱吮緯谋厝恢鹘恰M趿懡淌趶牟《镜陌l現、疾病治療、疫苗研發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全球科學家在疫情爆發的短短一年里所做出的突破性貢獻,加深了讀者對病毒和傳染性疾病的理解,也厘清了許多對病毒、對傳染性疾病的錯誤認知。同時,他把視線延展在更廣闊的人類進程中,從而讓讀者更好理解人類與病毒的關系,啟發讀者思考我們未來應該如何與病毒共生共處。2020年,除了對新冠病毒的研究,仍然有非常多的生命科學進展值得被關注,王立銘教授對18項生命科學事件進行解析,包括能夠治療治療二型糖尿病新的食物、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讓豬的器官適合人使用、能夠延緩衰老的“運動員血液”等等,他用內行的專業眼光撥開迷霧,還原事件的真相,讓讀者能夠跨越知識壁壘,得以一瞥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無限風光,實時了解生命科學的探索已經達到何處,又將走向何方。
王立銘 ·生物科學 ·12萬字
從早期的智人開始,我們的祖先就一直受到細菌的侵襲。這一點我們從化石中就可以找到一些證據。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遠古人類所遭受的疾病困擾要比今天少得多。早期的人口密度不大,人們居無定所。生活雖然艱苦,但也避免了大量生活垃圾和糞便的堆積,也基本不太可能暴發大規模的疾病。進入現代社會,伴隨著貿易的全球化、人口流動的全球化以及人口規模的擴大,人們開始涉足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F在已經很難找到真正的“世外桃源”。隨之而來的是更多隱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體與人類相遇,它們有些原本只寄存于動物之中,有些是我們的祖先在演化過程曾經擺脫過的,而如今,它們重出江湖,一系列的新現疾病也不斷出現。它們的暴發往往可以波及整個人類世界,其中的一些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大麻煩,而另一些,我們還不清楚它們到底意味著什么。
冉浩 ·生物科學 ·11.9萬字
在《認識身體》中,才華橫溢的全科醫生、作家加文·弗朗西斯將帶領讀者探索皮囊之下常人難以察覺的人體另一面,贊嘆人體的玄妙與復雜。誠然,我們都了解身體外觀,但對人體的內部構造卻一無所知,骨骼與肌肉、神經元與神經鏈,這些人的構成“組織”,只存在于醫學概念中。我們渴望了解人體,探求人體的奧秘,開發未知的領域,進而了解我們自己,更了解人類不可避免的各種疾病的原理與奧秘。作者加文·弗朗西斯是一位走遍全球的全科醫生,在從醫的過程中,他見識了數以萬計的案例,了解到各種病癥,對人體結構,自然有著非比他人的認識。他揭秘人體的方式,更是讓醫學充滿美感,疾病仿如藝術。在加文醫生的筆下,臉部的麻痹,能讓我們想到從古至今的藝術之美;飽受戰爭之苦的伊拉克老兵的癥狀,卻能在三千年前的《荷馬史詩》中找到蹤影;被人忽視的肝臟秘密、受到細菌感染的手指,也像《睡美人》的故事一樣凄美;就連沉默的足趾,也充滿了人性的魅力……
(英)加文·弗朗西斯 ·生物科學 ·11.8萬字
這本書從孟德爾神父的“豌豆試驗”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的文學講述手法,在全書中埋下層層伏筆,抖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學之樹下搖著扇子對基因編輯的歷史脈絡娓娓道來。其內容之深入淺出、講述手法之駕輕就熟,令人手不釋卷。一本細致講解生物學熱門進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讀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的精妙“小說”。打開基因科學深奧的硬殼,展現人類探索自身的的歷史進程,從分子層面出發,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王立銘 ·生物科學 ·11.7萬字
本書以“重基礎、內容新”為指導思想,從分子遺傳學的概念、術語及研究進展出發,系統介紹和分析了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基礎。本書包含了分子遺傳學領域的多個方面,全書共分6章,主要內容包括:分子遺傳學引論、基因的分子結構、DNA的復制與基因表達、基因表達的調控、突變與DNA修復、分子遺傳學進展。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學習研究的著作。
孫睿 ·生物科學 ·11.7萬字
行為中的慣性,是人們常說的“習慣”,是大腦的“自動化”運行狀態。很多科學家認為,習慣行為是源自本能,形成后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經過23年持續研究,斯坦福大學的波德拉克教授找到了習慣的底層邏輯,并提出具有開創性的“習慣認知框架”和“習慣改善8步驟”,被稱為“人類行為研究的重大突破”。波德拉克認為,主動認識和關注行為中的慣性,改變觸發慣性產生的場景,利用8個步驟,就能有效掌控習慣。他花費數年撰寫本書,以扎實的知識、通俗的語言和生活化的案例,讓讀者清晰理解習慣的底層邏輯、改變方法以及“習慣認知框架”的實踐步驟。
(美)拉塞爾·波德拉克 ·生物科學 ·11.7萬字
是什么讓人類如此與眾不同?人類是唯一擁有文化的物種嗎?我們如何具備了心智能力?語言文化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我們選擇了一夫一妻制?社群如何給我們帶來集體感和歸屬感?……這些問題將帶你重新認識自己,揭秘人類卓爾不群的6大特質?!度祟惖乃惴ā肥恰班嚢蛿怠碧岢稣摺⒅M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的經典著作,是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羅賓·鄧巴“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之一。鄧巴教授通過進化、心智、伴侶關系、語言本能、高級文化、群體意識6個角度展現了人類卓爾不群的特質,從社群的底層邏輯——“人”開始講起,并揭示了遙遠的過去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現在,人類又如何在社群和未來的商業社會中發揮作用。帶你深度理解社群,理解人類,更好地面對未來社會。
(英)羅賓·鄧巴 ·生物科學 ·11.5萬字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是北方植物多樣性遷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是北京和外地部分專業院校以及中小學校的定點實習或學習單位,被首批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淀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同時是北京市和海淀區旅游局的定點旅游單位。本書從植物學實習參考書和普通游客游園指導書的角度出發進行編排,收錄植物園各個科屬的500余種主要植物圖片和相關特征描述。本書作者力量雄厚,內容方面準確權威,圖片清晰。由于主要針對教學實習編排,實用指導性強,將成為廣大中小學生及植物專業學生及植物愛好者的必備參考書,在植物園普通游客中也會有很好的市場。
王英偉 ·生物科學 ·11.4萬字
《巡山報告》是王立銘教授一個宏大的科學寫作計劃,他計劃用30年的時間,持續觀察和分析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的最新進展和重大事件,按年整理成書?!痘蚓庉媼雰海盒〕笈c歷史》是這個系列叢書的第一本。王立銘教授梳理了這一年當中可能影響整個人類的26個生命科學大事件,重點剖析了其中8個。他用內行的專業眼光撥開迷霧,還原事件的真相,使讀者從這些生動事件中明白其中的科學邏輯,了解人類的生命科學探索已經達到何處,又將走向何方。
王立銘 ·生物科學 ·11.3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基于飛秒激光技術的生物光子學領域的部分研究工作,特別是基于飛秒激光的成像方法、精密手術和刺激方法、分子調控方法等,并簡要介紹了飛秒激光在實際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在盡量涵蓋基本技術原理、研究領域的基礎上,本書較為深入地探討了飛秒激光作為一種物理方法,對細胞和生命系統在測量、刺激過程中所帶來的變化和機制。由于任何測量手段對被觀測系統都是一種擾動,因此本書從物理、生物和分子的不同角度探討了飛秒激光在研究過程中與生命系統相互作用的物理與生物過程,希望引起讀者對這個本質問題的重視。特別是生命系統,它是一種非常精密而脆弱的、易受到擾動而變化的復雜系統,對這個系統的觀測、調控都比對客觀世界的研究復雜、艱難很多。本書介紹了飛秒激光一系列技術思路和研究進展,希望能以此為基礎,提煉整理出背后的研究思路,為此領域的初學者提供參考。本書適合生物光子學領域的學生、教師參考,可作為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等學科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參考書。
賀號編著 ·生物科學 ·1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