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熱心革命,是一位超卓的政治家;又是首屈一指的學術宗師,影響深遠。章太炎是大名士,而且有不少奇特的行為和言談,經歷很有傳奇性。作者許壽裳是太炎先生的學生,記錄生平所見所聞,細節生動,感情真摯,讀者如在現場。章炳麟,號太炎,既是革命元勛,又是國學大師。本書是許壽裳的傳記代表作之一。本書記述了章炳麟與孫中山先生同謀革命、締造民國的功勛,以及其對古今東西文化的融會貫通,在語言文字上的著述與貢獻等。
許壽裳 ·歷史人物 ·14.2萬字
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圣人。西漢司馬遷《史記》采集以前各書材料寫成《孔子世家》,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有材料選擇不嚴謹、材料編排多重復等瑕疵,在司馬遷之后的孔子研究中又存在諸如貪多無厭、審核不精等問題。本書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所訂所得,重為孔子作傳。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為人,即其所自述所謂“學不厭、教不倦”者,而以尋求孔子畢生為學之日進無疆、與其教育事業之博大深微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業次之。故本書所采材料亦以《論語》為主。其間取舍從違,實不專為討論孔子之一生,乃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化傳統一部人人必讀書。
錢穆 ·歷史人物 ·10.3萬字
春秋戰國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人們追求的平等、自由、仁愛等思想噴薄而出,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思想體系,延綿千年,影響至今。在這段歷史的大舞臺上,最耀眼璀璨的就是那些縱橫卑闔的政客們,他們站在時代的制高點,通過政治革新,引領時代潮流,改良社會風氣,翻掌為云覆掌為雨,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高慧超 ·歷史人物 ·12.3萬字
《影響中國歷史的風云人物:秦漢》生動展現秦漢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書中既有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的霸氣雄圖,又有漢武帝劉徹抗擊匈奴的壯志豪情。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楚漢相爭盡顯英雄本色;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輔佐劉邦成就帝業。還有李斯、韓信、董仲舒等眾多人物粉墨登場。他們或在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或在軍事沙場沖鋒陷陣,或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創新篇。本書細膩刻畫人物形象,深入剖析其命運起伏,使讀者仿若置身秦漢,領略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與獨特魅力。
蘇逸塵 ·歷史人物 ·11.5萬字
伊麗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格蘭的格林威治。她父親是領導英格蘭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1558年繼位,妥善處理了與法國的戰爭,與蘇格蘭和西班牙的緊張關系,以及調和了國內的宗教矛盾。1560年她締結了愛丁堡條約,該條約提出了一個與蘇格蘭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
(美)雅各布·阿伯特 ·歷史人物 ·7.5萬字
張履祥,作為明清之際的“理學真儒”,他是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驅和“踐履篤實”的民間理學代表,在中國儒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第一,張履祥是明末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驅。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他是“清儒中辟王學的第一個人”。第二,張履祥是清初朱子學的先導。唐鑒在《清學案小識》中將他與陸隴其(1630—1692)并列于《傳道學案》卷一,也稱之“朱子后之一人”。方東樹評價“近代真儒,惟陸清獻公及張楊園先生為得洛閩正傳。”第三,張履祥是清代民間理學的主要代表。研究張履祥對于比較清代民間理學與官方理學之間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張履祥是清初經世實學思潮之中的代表人物,對于闡明中國經世實學思潮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第五,張履祥是劉宗周(1578—1645)的重要弟子,與黃宗羲(16l0—1695)、陳確(1604—1677)并稱為蕺山門下三杰,但是三人思想差距甚大,代表了蕺山學派的三個方向的分化。第六,張履祥是清朝從祀孔廟的九人之一,于同治十年從祀孔廟,“其位次在東廡先儒孫奇逢(1584—1675)之次。”本書基于史料和地方志,講述桐鄉人張履祥的生平經歷、學術成就、生活趣聞、交游情況,述評這位儒學大家的一生,展現桐鄉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張履祥腳踏實地的人格、學風。
張天杰 ·歷史人物 ·29.9萬字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繞不開的巨人,其一生映照著時代風云與思想求索。本書以生動曉暢的筆觸,為你勾勒“任公”先生從少年英才成長為維新先驅、政論巨擘乃至學術大師的非凡歷程。本書系統梳理其倡導“新民”、參與政改、反思中西文明及晚年潛心著述等關鍵階段,深入解讀其“善變”背后的愛國“不變”。助你在輕松閱讀中,全面把握這位思想啟蒙者的多面人生與不朽遺產。
陳傲編著 ·歷史人物 ·1.3萬字
《權術之王——曹操》主要內容分為初出茅廬、黃巾之亂、剿滅黑山等章節。《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權術之王:曹操》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了曹操傳奇的一生。
金開誠主編 ·歷史人物 ·2.3萬字
子金山的童年受蘇東坡的作品影響很大,曾經多次因為背誦不好蘇東坡詩詞而遭父親訓斥,有時甚至是挨打,這使得他后來隨時隨地流利背誦蘇東坡的名句而引得小伙伴們羨慕,尤其是女孩子的目光。它的成長伴隨著蘇東坡,進入社會后,窘困的時刻想起了蘇東坡落難的日子而心情坦然。子金山沒有為蘇東坡另外作傳的妄念,只不過是想讓他鮮活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一回。這本《蘇東坡》和其它的蘇東坡傳記不同,作者并非按時間順序介紹蘇東坡的一生,而是從詩詞切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刻畫蘇東坡跌蕩起伏的一生。中國正史中的人物,許多經后人編纂過的名人檔案,讀之味同嚼蠟,自《史記》之后難得一見趣史美文,有時竟是些野史筆記讀著尚覺過癮,只可惜猜測臆斷居多,有關東坡先生的更是如此。所幸東坡生前勤快,留下了數千篇詩詞文章,中國自古有文如其入之說,我們不妨在東坡的那些千古絕唱、曠世文章尋找他鮮活的身影,這個蘇東坡更接近真實,更為妙趣橫生。
子金山 ·歷史人物 ·24.1萬字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講述王安石變法的過程、理念以及他的文學成就,分析變法的成敗得失。
張一一 ·歷史人物 ·11.5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名傳”系列之《尼祿》一書以羅馬帝國第一個少年皇帝——尼祿短暫的一生為主線,生動地再現了羅馬帝國早期的歷史。尼祿在宮廷政變中登基,成為皇帝后,一方面,他采取中庸之道,修補了卡利古拉時期皇帝與元老議員之間的破裂關系,提高行省公民在羅馬的政治權力,并興建國家的實業;另一方面,他弒母殺妻,制造人倫悲劇和恐怖統治,火燒羅馬,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充滿爭議與魔幻的皇帝生涯。
(美)雅各布·阿伯特 ·歷史人物 ·8.9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名傳”系列之《愷撒大帝》以別樣的筆觸敘寫了愷撒傳奇的人生:奪取高盧,開啟內戰,打敗龐培,如龍卷風般橫掃埃及、小亞細亞、西班牙。但最終,愷撒的獨裁和權力引來了羅馬元老院的憎惡,在他自己加冕的當天,愷撒遇刺,戲劇性地結束了一生。愷撒終其一生未能稱帝,卻被后人稱為“大帝”,這是其卓越的政治、軍事能力,以及強大的個人魅力的體現。
(美)雅各布·阿伯特 ·歷史人物 ·7.1萬字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一說字昭姬,晉朝避司馬昭諱稱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文學家蔡邕之女,東漢末年女性文學家。她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于衛仲道,丈夫死后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后,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歷史記載中蔡琰的事跡并不多,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也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該書分蔡家有女初長成、才氣英英蔡琰琴、戰亂之中又寡居、無妄之災父冤死、被擄匈奴十二載、曹操贖人文姬歸、和鳴再醮嫁董祀、傳父之業酬曹公、《悲憤》長篇洵大文、沙礫自飛《胡笳吟》、端操有蹤昭管彤等十一個故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蔡文姬一生的行跡、抱負、業績和情操。
高方 ·歷史人物 ·3.6萬字
她5歲那年,被父母賣到青樓。14歲那年,被年過花甲的大學士收為侍妾。大學士去世后,她重回青樓,在亂世風塵中一路飄零。經年累月,她出落得才貌雙全,又心系家國大事,與不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結為好友,產生情愫,從一個出身貧寒的平凡女子蛻變成一代名妓、秦淮八艷之首。陳寅恪先生從構思到完稿耗費二十余年,于“失明臏足”的晚境中寫成《柳如是別傳》,他的愛恨、榮辱、得失、哀思、卓識都在這本書中。陳寅恪先生在晚明錯綜復雜的歷史文獻中爬羅剔抉,嚴謹取材,神游冥想,同時筆端飽含感情,力圖復原三百年前的歷史場景,刻畫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柳如是形象。題旨與意趣深邃幽遠,將家國興亡哀痛之情感融化貫徹全篇,以此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 ·歷史人物 ·67.6萬字
包拯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千百年來,他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為民伸冤、斷案如神的形象廣為后世傳頌。包拯出身在官宦世家,直到29歲才考中進士。他并沒有立即入朝當官,而是先回家奉養了父母十年。十年后包拯才正式踏上仕途,他大義凜然地同各種不法行為斗爭。包拯生活的時代不但有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一代名臣,還有文彥博、韓琦、吳奎等后起之秀。包拯是怎樣脫穎而出,一步步成為既讓人聞風喪膽又讓人深深愛戴的“包青天”的?那些膾炙人口的傳說到底有沒有依據?它們又是怎樣廣為后世流傳的?本書將一一為你解惑。
滕非 ·歷史人物 ·17.9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紀曉嵐為主角的傳記小說。紀曉嵐青年時以才學入翰林院,后因牽涉“朋黨”而入獄,被流放至伊犁,歸來后以全部心血編纂四庫全書,得服朱紫之時卻已是耄耋之年。在對史料爛熟于心的基礎上,作者以文學的筆法,生動而真切地描繪紀曉嵐這樣一位學富五車、宦途坎坷的大才子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與此同時,作者時時不忘將其與同時代的西方哲學家康德進行對比,觀照兩人的境遇與思想。評述兩位學者生平遭際之余,作者更進一步寫到同一時期的乾隆與華盛頓,描繪兩國國運之浮沉,使得本書得以具有一種全球視野。紀曉嵐才高八斗卻不得施展抱負的一生,是其生活時代的一面鏡子,折射出康乾盛世緩慢走向沒落、衰微的過程中最后的余暉,令人不由掩卷深思。
尚建國 李新永 ·歷史人物 ·17.3萬字
荀子名況,是先秦著名思想家。早年游學于齊,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又應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于趙孝成王前。后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為蘭陵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他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并有所發展。本書描述了荀子的行跡,闡發了他的思想及其實踐。
劉志軒 ·歷史人物 ·28.5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凱撒大帝”麥克阿瑟、“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血膽老將”巴頓、“海上騎士”尼米茲、“救火隊員”朱可夫、“謀略大師”華西列夫斯基、“英倫雄獅”蒙哥馬利、“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爾、“戰略天才”曼施坦因10位二戰名將。
《時刻關注》編委會 ·歷史人物 ·15.7萬字
本書結合史料和民間故事,講述東漢名醫華佗的一生經歷,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展現華佗為人行醫的風采和在人們心目中的光彩形象,表現了古代醫家救死扶傷的妙手和普救蒼生的美德。本書力求達到思想性、歷史性與文學性的結合。華佗既是距今千年的真實歷史人物,是中醫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筆,也活在人們口口相傳的傳說故事里。寫華佗,學華佗,紀念華佗,實質是學其精神,學其風骨,學其意志,所以書中不僅結合東漢史、三國史和中醫史,介紹了華佗對中國醫學的種種貢獻,如發明麻沸散、創制五禽戲等,還通過各地關于華佗的傳說,展現了老百姓心目中華佗的神醫形象,著重表現華佗大醫精誠、救死扶傷的美德,鼓舞后人承其意志。
羅元生 ·歷史人物 ·13.3萬字
孫臏是我國戰國時期出現的一位身殘志堅、獨步千古的著名軍事家。他是兵圣孫武的后代子孫,因受奸人所害,膝蓋骨被剔掉,造成了終身殘廢,所以被人們稱為孫臏。后來孫臏逃回齊國擔任齊國的軍師。在齊、魏爭雄的過程中,他指揮齊軍取得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次大捷,使齊國成為東方強國。他在作戰中運用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的原則,創造了著名的圍魏救趙戰法,為古往今來兵家所效法。《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忍辱臏足:孫臏》展現了孫臏在軍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經歷殘酷刑罰,曲折堅毅的一生。
金開誠主編 ·歷史人物 ·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