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的互動
會員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是北京大學宋史研究專家趙冬梅老師以30年史學研究為依托,為普通讀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糾葛的通俗讀物。本書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學著作精讀三部分構成。作者一改制度敘事的嚴肅刻板印象,以輕松明快的方式來思考制度變遷,理解歷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別從國家故事、群體故事、個體故事講述制度在與不同層面的人的互動中產生的關系。本書以開放的歷史話題、充滿問題意識的探討方式,對那些真正塑造了傳統中國并影響至今的歷史要素進行了深入探討,并解答了“歷史并不一直向前”這一隱蔽邏輯——在對朝廷性質和君臣關系的認識上,元朝曾出現兩大倒退:從朝廷性質看,華夏傳統將天下稱為江山社稷,主張“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則入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變成了皇室私產;從君臣關系看,華夏傳統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淪落到以自稱奴婢為榮——君臣關系淪落為主奴關系。專制與猜疑的強化自此一發不可收,直至近代。作者既能從已有的史觀中提出新見解,又能從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觀;其帶有問題意識的講述方式充滿了探討的可能性與話題的延展性。

趙冬梅 ·世界史 ·27.8萬字

狼性時代:第三帝國余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理性國譯叢64)

戰后的德國,一個充滿占領者、被釋放者、流離失所者、被疏散者、逃亡者以及背負著戰爭罪行的人。他們掠奪、偷竊、造假身份,為了活下去,一切從零開始??蛇@么做行嗎?當一個國家秩序蕩然無存之際,社會要如何在這般的混亂中重生?人們要如何在這樣一個“他人即惡狼”的“狼性時代”里重建生活?生活秩序的喪失、家庭的四分五裂、饑餓貧困的威脅、戰爭罪惡感的陰影、對大屠殺的沉默、死里逃生的狂喜——第三帝國的余波持續影響著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度。本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德國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聚焦二戰后十年間德國人的戰后生活,尤其是其精神心態和情感生活。作者拋棄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和政治框架,從普通人的日常出發:清理廢墟的動員,物質匱乏與黑市的經驗,及時行樂的追求享受,人口大遷徙的遭遇,女性的自主意識,盟軍的再教育,經濟起飛的奇跡,“重塑思想”的文化政策,藝術和設計風尚的變遷,以及日常生活中德國人如何集體回避戰爭的罪責感。戰后德國大眾生活混亂失序中充滿了多重面向,人們既有對戰爭的悲傷和自憐,又有立刻重新出發的求生欲,有為了生存下來的不擇手段,也有劫后余生、渴望生命的及時行樂。哈拉爾德·耶納對戰后最初的十年做出了一個嶄新的全景描述,通過它能以新視角重新理解戰后德國的復蘇與德國人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也能了解德國如何以及為何能夠從險惡的法西斯思想徹底轉型為現代民主國家。

(德)哈拉爾德·耶納 ·世界史 ·25.2萬字

世界簡史
會員

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交互的世界史,繪制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絡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研究的開始。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三十章,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1世紀初,聚焦于中東、印度、中國、歐洲四大文明,將人類的歷史視為一個處于潛在狀態的整體,以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影響為主線,勾畫整體而互動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綜覽幾千年間各個文明交融傳承、興衰演變的宏觀全景。《世界簡史》主題突出,脈絡清晰:一部分為舊大陸各大文明的出現和確立,第二部分為各文明之間的平衡,第三部分為西方的支配地位,第四部分為全球性世界主義的開端。他強調文明間的融合,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地理、交通、技術、文藝等,人類文明的諸要素一一展現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不僅內容包羅萬象,而且文字引人入勝。威廉·麥克尼爾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發展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在廣闊的范圍內描繪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圖景。任何讀過此書的人,都將對鑄就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那個漫長而復雜的歷史進程,獲得一種更為深刻的洞察與認知。

(美)威廉·麥克尼爾 ·世界史 ·33.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上饶县| 营山县| 清镇市| 曲阜市| 桦川县| 黔江区| 武功县| 阳东县| 漳浦县| 昌吉市| 关岭| 兴隆县| 广州市| 四会市| 桃园县| 增城市| 河东区| 鱼台县| 临夏县| 天峨县| 古丈县| 晋宁县| 穆棱市| 家居| 新竹县| 彭泽县| 改则县| 育儿| 常州市| 奎屯市| 屏东市| 元阳县| 丁青县| 增城市| 郓城县| 金寨县| 九台市| 宣化县| 安仁县|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