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7年7月1—2日,德國史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法國加香高等師范學校等海內外高校的青年學子參加了論壇。論壇以“歷史語境下的德國與歐洲”為論題,力求借鑒吸收歷史學、哲學、德語文學、國際關系、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和成果,實現跨學科的積極互動。論壇上發表的三十余篇論文整理集結為本書,展現了對德國與歐洲問題的新探索。
胡曉琛 李維 ·世界史 ·34.5萬字
牛津大學一年級新生教材,既是入門級,又是專業級!牛津大學出版社壓箱底的寶貝,耗時40年專為歷史愛好者打造的專業級入門讀物!本書一經問世,便被牛津大學選入新生必讀書目,也被歷史愛好者們奉為理想的歷史基礎讀本!受到大學新生、家長、教授老師和媒體一致好評的世界史入門經典!“牛津世界史”系列在英美等國經久不衰,單本銷量超100萬冊!被譽為“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讀的書”!翻開《牛津古羅馬史》,為你理清古羅馬從小村莊到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來龍去脈!
(英)約翰·博德曼等 ·世界史 ·33.1萬字
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而讀史可以使人打開通往諸多學科的門徑,它不但是過往的印記,更是當代的借鑒、后世的教訓。本書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世界歷目前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力求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迪性等方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并通過科學的體例與創新的版式,多方面、新視角、多層面地闡釋世界歷史。全書分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四大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世界各大文明的發展歷程。為讀者提供想知道的、需要知道的、應該知道的歷史知識,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世界歷史,進而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
宛華 ·世界史 ·25萬字
《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研究》的最終成果,共八卷,包括:《利比亞史》《埃及史》《阿爾及利亞史》《摩洛哥史》《突尼斯史》《蘇丹史》《索馬里、吉布提、科摩羅史》《毛里塔尼亞史》。《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是國內學者撰寫的第一部比較全面反映非洲阿拉伯國家自古迄今的通史性著作,它采用國家通史的體例,以歷史敘述方式,從縱橫兩個維度多視角地闡釋各民族和國家的形成,以及在不同歷史階段發展演進的特點和規律,客觀的展現了非洲阿拉伯各國歷史演進的脈絡,并對各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看法和觀點,填補了我國學界在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研究上的空白。本書是《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之《蘇丹史》,展現了蘇丹歷史演進的脈絡,以及在不同歷史階段發展演進的特點,是第一部中國學者撰寫的較完備的蘇丹通史。
王鐵錚主編 ·世界史 ·33.8萬字
1960年代,哲學家阿倫特在旁聽耶路撒冷審判后,基于她看到的艾希曼形象——龐大體系下的小齒輪,只知服從命令而沒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平庸之惡”的概念。然而,施湯內特在分析大量一手資料后卻發現,艾希曼絕非盲目服從的平凡納粹官員,而是一個善于偽裝、不思悔改的謀殺犯。本書不僅糾正了長期以來對艾希曼的誤讀,更還原了戰后納粹與殘余極右翼分子構成的逃亡網絡,呈現了聯邦德國的鮮活片段,揭示了美洲納粹圈子的真實面貌。
(德)貝蒂娜·施湯內特 ·世界史 ·36.2萬字
本書為邁爾斯教授編寫的希臘史教科書。它敘述了自希臘文明的起源至希臘被羅馬征服的歷史。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世界史 ·27萬字
印度歷史悠久、幅員廣大、人口眾多、語言紛繁,又是一個多民族、多種宗教并存的國家。本書力圖全面反映這樣一個國家當今的社會風貌和民俗特征,涉及到印度的歷史、地理、宗教、民族、語言、風俗、文學、藝術、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書中從宗教信仰、種姓制度,至生活禮儀,衣食住行;從婚喪嫁娶、節日習俗,到各地區居民的生活特色;從著名史詩、民間故事,到古代寓言、音樂、舞蹈以及旅游名勝、古跡傳說等,對印度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和扼要的概括。
王樹英 ·世界史 ·23.2萬字
本書考察了從1648年威斯特發里亞和約簽訂以來,英國與法國和普魯士德國之間的關系,呈現了一份及時而又富有遠見的研究。作者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從這三國之間的外交、經濟和文化關聯中演變而來的;隨著戰爭的破壞性逐漸增強,經濟期待不斷提升,這些國家開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來。然而,這三個國家很少同時處于和睦關系之中。雖然整個歐洲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共同體,但其實不同的文化獨特性還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歐洲各國的結合,所以歐洲整合始終如夢。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脫歐是可預見也可控的。畢竟,這些根源為圣羅馬帝國的聯邦間血脈太緊密了,所以歐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國家組成的強大機構。英國脫歐后,將在歐盟外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這樣的“保持距離”,將凸顯歐洲中心的實用主義和歷史穩定性。
(英)斯圖爾特·斯威尼 ·世界史 ·27.6萬字
亞洲的歷史是由水域塑造的歷史。在《奔騰不息:雨、河、岸、海與亞洲歷史的塑造》一書中,歷史學家蘇尼爾·阿姆瑞斯通過亞洲的雨水、河流、海岸和海洋的故事,以及試圖控制它們的氣象觀測員,工程師和農民的故事,重新審視了亞洲的歷史。從印度的角度來看,他展示了對水的夢想和恐懼如何塑造了政治獨立和經濟發展的愿景,激發了人們通過水壩和水泵重塑自然的努力,并扭轉了國家內外的緊張關系,為讀者思考亞洲歷史進程提供了新的視野和啟發。
(印)蘇尼爾·阿姆瑞斯 ·世界史 ·23.7萬字
1789年,法國大革命一聲炮響,為世界送來了現代民族主義。與法國近在咫尺的意大利半島馬上感受到了這股風潮。1796年,為了對付奧地利在意大利的盟友,拿破侖率軍進入半島。自此,意大利民族國家的建構成了意大利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優先考慮的議題。1802年,拿破侖在半島北部成立意大利共和國??煞▏恼嬲康牟⒉皇菐椭獯罄▏?,而是掠奪意大利的財富。1815年拿破侖倒臺后,意大利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不過,舊勢力的復辟擋不住意大利民族主義的流行。意大利精英最終選擇了由皮埃蒙特—撒丁王國領導意大利統一運動。1861年,在拿破侖三世的幫助下,經過一系列戰爭,意大利王國宣告成立。然而,意大利只是實現了政治統一,并未實現精神統一。二戰后,意大利通過加入歐共體實現了經濟飛躍。如今,它是發達國家俱樂部G7的成員,擁有菲亞特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但同時,黑手黨在南方依然活躍,主張分離的政黨北方聯盟聲勢日大,人們開始質疑統一,意大利仍然是個未完成的民族國家。
(英)克里斯托弗·達根 ·世界史 ·39.7萬字
本書講述了鐮倉幕府由興起到衰亡的全過程。源賴朝是如何在鐮倉開創幕府、建立武士政權的?為什么鐮倉幕府是武家政治和公家政治對立的必然結果?日本為什么會出現實權歸幕府、天皇成虛君的奇特歷史現象?鐮倉時代是如何從將軍獨裁政權轉變為合議制政權的?御家人制度為什么會瓦解?本書將深入解讀。
(日)三浦周行 ·世界史 ·28.2萬字
《世界歷史讀本》(套裝全5冊)是英國著名歷史學者伊麗莎白·奧尼爾創作的世界歷史通俗讀本。作品精彩生動地講述了人類從誕生至20世紀的全過程及對世界格局有著重大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本書故事性極強,敘事親切有趣,語言簡潔流暢,是入門者輕松了解世界歷史的不二之選。
(英)伊麗莎白·奧尼爾 ·世界史 ·28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西方文明第一次與世界上所有其他族群發生接觸和沖突的大發現時代的迷人探索。國際知名考古學家布賴恩·M.費根利用原始資料和多學科的學術論著,勾勒出了歐洲文明與非西方社會初次接觸的悲劇效果,闡釋了作為其結果的種族主義、民族中心主義,和工業化國家與傳統社會之間日益增長的分歧。這部開創性的著作覆蓋了廣泛的、關于多種社會的案例研究,包括科伊科伊人、阿茲特克人、塔希提人、休倫人、印第安人、毛利人等。作者脫離了歐洲中心主義思想的窠臼,為文化沖突所造成的文化多樣性喪失而反思,可視為文化人類學、世界歷史、歷史考古學、民族研究或地方研究的優秀研究指南,也是普通讀者了解經濟全球化前身的理想選擇。
(美)布萊恩·M.費根 ·世界史 ·23萬字
本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從解讀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文獻入手,在剖析各項賦役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的基礎上,考察了亞述各種賦役制度的源頭、發展演變的歷程、賦役的內容、、征發對象和征收方式等,從而探討了賦役制度的特點與規律。亞述的賦稅制度是一個內容廣泛的統一體,高度凝聚了亞述和兩河流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碩果,因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本書是從經濟的視角詮釋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國洪更 ·世界史 ·21.7萬字
從1492年哥倫布首航到1620年朝圣者登陸之間的128年中,北美大陸到底發生了什么?在訪問被美國人視為“一切的開端”的普利茅斯巖時,托尼·霍維茨意識到他對這段歷史并無頭緒——大多數美國人亦如此。因此,他試圖穿越這片大陸,重新發掘歐洲人第一次來到這里追尋黃金、榮耀、皈依與青春的狂熱時代?;艟S茨在史詩般的跋涉中,追溯了這些勇敢而瘋狂的探險者們的故事——《險路漫漫》是學術研究與現代冒險的生動結合,它將被遺忘的美洲歷史的初章帶入人們的視野……
(美)托尼·霍維茨 ·世界史 ·30.6萬字
通過1787年美國費城制憲會議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國憲政民主制度從源頭發展到相對成熟,以及付諸實現的基本過程。作者循著制憲會議的進程,一步步講述并層層推出對美國憲法中有關制度設計的思想土壤、歷史機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國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對各種不同的思想觀點時,遵從游戲規則,于交鋒和妥協中顯示的政治智慧;同時也對美國憲政制度中可憂慮的問題和歷史局限等做了分析。其次,通過20世紀60年代美國反越戰運動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在披露所謂“五角大樓秘密文件”事件中,憑借憲法權力,與當時的美國政府行政當局抗衡的故事,凸顯了美國式民主的運作機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機中的困境。
林達 ·世界史 ·22.4萬字
本書描繪了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5世紀羅馬世界形形色色的騎士。從王政時代的騎士貴族和共和早期的騎兵說起,直到公元前2世紀末,這個等級才成為羅馬國家內部一個不同于元老和平民的群體。在共和時代,騎士有區分自己身份的標志,帶有宗教和政治涵義的儀式,以及在劇場中坐在前排等特權。在帝制下,騎士等級包括總督、財政管理人員和其他官員,奧古斯都及其繼承者讓他們與元老一起參與國家管理。在一千多年的羅馬歷史中,騎士作為騎兵、軍官、商人、包稅人、陪審員、行政官員和作家,在羅馬的政府、軍隊和社會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是第一部全面的關于騎士等級的歷史著作,是一部羅馬世界騎士等級的制度和社會史,從中可見羅馬騎兵是如何在共和時代變成了騎士等級,帝國統治又是如何改變了騎士在政府中的角色,騎士等級在羅馬世界中如何發揮至關重要的社會職能,以及羅馬國家本身的變化如何決定了這一點。
(澳)凱蘭·達文波特 ·世界史 ·48.9萬字
“不平等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的一種動態現象“——我們所有人都是從平等主義的狩獵者或采集人進化而來,然而,為什么我們中幾乎所有的人卻又在那些富裕的人的掌控之下?兩位作者接續雅克·盧梭對人類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探討,在人類起源、人種擴散、社群聚合、國家出現直到近代工業化之前的宏大歷史背景下,探索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社群中社會邏輯演變;本書系統建構了人類社會從原始人群到奴隸制、君主制乃至帝國階段發展歷程中“觀念世界”發揮作用的內在規律,廓清人類社會種種不平等現象的實質。
(美)肯特·弗蘭納里 喬伊斯·馬庫斯 ·世界史 ·42.6萬字
本書是我國目前第一部比較系統研究近代日本國民問題的著作。作者融合了政治學、歷史學及文化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以近代日本國家轉型為背景,以現代國家(即國民國家)理論為核心分析視角,結合日本明治到大正時期具體歷史的分析,就近代日本國民的鑄造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闡述。
田雪梅 ·世界史 ·24萬字
歷史是一面鏡子,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作者從事中日關系史研究40余年,本書精選其部分研究成果。全書分為四編,第一編以史為鏡,論述中國與日本互相認識和互相比較的歷史經驗教訓。第二編以事為鏡,論述近代中日兩國重大歷史事件的互動影響及其經驗教訓。第三編以書為鏡,論述近代中國日本研究的重要著作的成書過程及其歷史意義與評價。第四編以人為鏡,論述近代中日兩國一些著名歷史人物的互相交往與促進中日友好的事跡。
王曉秋 ·世界史 ·2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