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作為《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的第1卷,于1986年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本卷共16章,涉及秦、西漢、東漢帝國的興衰、制度、法律、對外關系、經濟和社會史以及思想文化史,其中思想文化史的內容占全書篇幅的1/3左右,對佛教的傳入、民間宗教、佛道二教的關系等方面論述尤詳。本書征引文獻廣泛,并重視文獻的辨偽和考訂,充分利用了中國、日本和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國外秦漢史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崔瑞德 (英)魯惟一編 張書生 楊品泉校訂 ·中國史 ·55.9萬字
本書是一部從中外關系史角度以整體—全球雙重視野和國家—社會雙重主線思考論證的明代絲綢之路史,嘗試再現14世紀末—17世紀中葉中國與世界大轉折時代絲調之路上中國與世界關系演化的歷史軌跡及其國際關系體系構建。全書由整體篇、海上篇、文化篇組成,秉承中外文獻結合考證的治史特色,對于明代中國與世界關系從陸海各條通道進行了側重專題的論證和全面的整合研究,注重發掘明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中外關系的互動互鑒史實,歸納總結了明代整體絲綢之路在中國史乃至全球史的歷史定位,闡明了明代中國對于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歷史性貢獻。
萬明 ·中國史 ·68.7萬字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兩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設施的成敗得失,以及與少數民族的關系等;下部是社會經濟、文化史,分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學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本書從多角度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社會、文化、政治等風貌。
呂思勉 ·中國史 ·56.6萬字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把蕩氣回腸的戰國史呈現在讀者眼前,這里有耳熟能詳的戰國四公子;有慘絕人寰的戰爭史詩;有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有諸侯的霸主更迭;這里是通俗戰國史:戰國很有料。
鳥山居士 ·中國史 ·59.2萬字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之第五卷的上冊,按照宋代皇帝在位時間,分章敘述了兩宋的歷史。這兩卷書,連同《劍橋中國史》第6卷,即《劍橋遼金西夏史》將對10-14世紀中原王朝及其周邊國家的歷史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之第五卷的上冊,按照宋代皇帝在位時間,分章敘述了兩宋的歷史。這兩卷書,連同《劍橋中國史》第6卷,即《劍橋遼金西夏史》將對10-14世紀中原王朝及其周邊國家的歷史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之第五卷的上冊,按照宋代皇帝在位時間,分章敘述了兩宋的歷史。這兩卷書,連同《劍橋中國史》第6卷,即《劍橋遼金西夏史》將對10-14世紀中原王朝及其周邊國家的歷史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美)史樂民 (英)崔瑞德 ·中國史 ·71.5萬字
增補新版!歷史學家施展代表作,增補近4萬字,解讀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展開未來的可能性!《樞紐:3000年的中國》核心是要回答一個問題:究竟“何謂中國”。施展在這本書中以問題為導向,超越具體學科的限制,調用地理、歷史、哲學、經濟、財政、貨幣、軍事、人口、社會、法律、國際政治等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對中國幾千年的復雜歷史,以及百年來的成敗興衰給出了一個統一的解釋框架。在古代史的闡述當中,施展突破了常見的中原本位視角,也突破了草原本位視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個亞區域彼此互動、相互依賴、相互塑造的過程中,發現了超越于各個亞區域之上的一個統一的歷史進程,從而將中國史還原為一部體系的演化史。施展克制了任何方向的價值偏好,用中國的超大規模性這一線索,連貫地解釋了中國能夠維持一個大一統帝國的原因、中國在近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紀偉大的中國革命史也因此獲得了全新的意義。在中國與西方的遭遇過程當中,中國歷史的一些內在動能被激活出來,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成長以及其對世界秩序的深刻塑造,獲得了全新模式的深入討論,作者也在此基礎上對未來開啟了一系列極富建設性的思考。
施展 ·中國史 ·52.1萬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軍90周年獻禮書“解放戰爭”系列之一。此為《決戰:華東解放戰爭1945~1949》,作者為著名軍史專家、《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斗爭始末》作者劉統。講述了華東野戰軍通過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創新改造俘虜兵化敵為我、充分發揮群眾支援戰爭的優勢,以及通過情報、滲透、策反等工作,在華東戰場不可思議地吃掉國民黨軍的精彩過程。重點介紹了蘇中七戰七捷、萊蕪大戰、激戰孟良崮、山東大反攻、淮海戰役、向江南進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紫石英”號事件、戰上海等內容。
劉統 ·中國史 ·50.2萬字
西周時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紀末葉周武王克商,創建周朝,建都于鎬,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殺和周平王遷都洛邑,前后約二百八十年的這一段時間。西周是繼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兩代的基礎上有了光輝燦爛的發展,對整個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西周史》即為著名歷史學家楊寬先生對西周的歷史的通貫介紹,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時期歷史的最重要的著作。《西周史》是楊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撰寫,歷時四十余年。全書共分七編,分別討論了西周的開國,西周時代的土地制度、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西周的政權機構、社會結構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軍政大事,西周時代的楚國和曾國,西周時代的文化教育和禮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與東遷。全書資料豐富,將金石銘文與文獻記載互證,考辨精密,結論詳實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楊寬 ·中國史 ·58.4萬字
20世紀對于中國近代史研究來說,是開端的世紀,是轉型的世紀,是創新的世紀,也是收獲的世紀。中國近代史研究是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世紀中國歷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20世紀中國近代史研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從傳統中國歷史學中分離出來,在3040年代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服務的、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傾向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占統治地位,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產生,新中國建立以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導地位。
汪朝光 ·中國史 ·52.7萬字
《秦漢史》匯集了林劍鳴一生的學術精華,詳細地論述了中國封面社會前期發展階段秦與兩漢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及中外大交流的情況,其中不乏作者的獨到見解,是秦漢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學術價值極高,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斷代史系列”之一種。
林劍鳴 ·中國史 ·64.5萬字
西周時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紀末葉周武王克商,創建周朝,建都于鎬,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殺和周平王遷都洛邑,前后約二百八十年的這一段時間。西周是繼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兩代的基礎上有了光輝燦爛的發展,對整個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本書即為著名歷史學家楊寬先生對西周的歷史的通貫介紹,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時期歷史的最重要的著作。《西周史》是楊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撰寫,歷時四十余年。全書共分七編,分別討論了西周的開國,西周時代的土地制度、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西周的政權機構、社會結構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軍政大事,西周時代的楚國和曾國,西周時代的文化教育和禮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與東遷。全書資料豐富,將金石銘文與文獻記載互證,考辨精密,結論詳實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楊寬 ·中國史 ·55.1萬字
這是一個英雄迭出的時代,這是一個戰亂不休的時代。生不逢時,縱使身為帝王也有萬般無奈。有人偏安一隅,只求茍活存世;有人胸懷天下,一心圖謀霸業;有人蹉跎一世,不得片刻安寧;有人叱咤豪橫,不免慘淡結尾。時運不濟,蓋世英雄也難逃末路悲涼。是良將難遇雄主可悲,還是英雄身死宮墻可憐?是壯志未得宏圖可嘆,還是隱忍直至衰亡可哀?這就是南北朝,上啟魏晉之亂,下開隋唐盛世,歲月滌蕩英雄淚,戰亂裹挾豪強血,待得一統江山定,各個已是局中魂。這,就是南北朝,來時亂世紛爭,歸去塵埃暫歇,可堪回首蕭瑟處,國破。
碧血黃沙 ·中國史 ·95.4萬字
上冊:隨著三國時代的結束,西晉重歸一統。曇花一現的繁華掩蓋不住四伏的危機,重構下的權力摧毀了短暫的和平。在枋頭、潞川兩戰后,三國均勢終被打破,前秦占到了先機。而王猛的病逝,給這個冉冉升起的帝國蒙上了一層陰影……下冊:在消滅慕容氏前燕后,苻堅并不滿足。窮兵極武的前秦,在陸續消滅周邊小國后,把矛頭對準了南方的東晉。秦晉淝水之戰,以東晉“以少勝多”的戰績載入中國史冊。由于苻堅犯下的一系列錯誤,讓整個北方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混亂,十六國時代進入了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在東方,鮮卑人陸陸續續建立了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在西方,又有后涼、西涼、南涼、北涼粉墨登場。后秦、西秦、翟魏、胡夏等國也不甘于充當攪局者的角色,上演一幕幕群雄爭霸、逐鹿中原的故事。
左文寧 靈犀無翼 ·中國史 ·58.6萬字
1934年完成的《你一定愛讀的中國近代史》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優選的一部專著,曾被選為代表民國時代優選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全書共19篇,約60萬字,敘述起自晚清鴉片戰爭,迄于20世紀30年代初。跨越時間長,涵蓋內容豐富,論斷公允。其所論及領域極廣,地理、民族、政治、經濟、交通等。本書一書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最大的,時至今日,仍被公認為代表民國時代最高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是代表該時期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獨立立場和觀點的著作。本書19章,近70萬字,以敘述為主,分析輔之。本書根據近代以來發生的大事,分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民國以來狀況等幾大主題,為中國近代史架構了基本的敘述輪廓。尤為令人稱道的是陳恭祿嘗試以一種公正的態度對待歷史,他認為“本書論斷,著者非詆毀時人,或為之辯護,不過以公平之態度,說明其立場”,比如在討論中外沖突及中外關系等問題時,“對于侵略之罪惡,決不為之稍諱”,但更要以事實為根據,不能一味詆毀。由于本書持論公允,資料翔實,詳略得當,成為當時中國近代史最完善的教材。
陳恭祿 ·中國史 ·59.9萬字
近代中國有兩個革命黨:國民黨和共產黨。中國革命究竟走向何種方向,決定于國共兩黨的力量消長與較量。這場較量持續了將近三十年,最終,后起的、弱小的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并左右了中國后來的歷史。兩個革命黨長期以來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民黨何以敗,共產黨何以勝?本書首度利用國共雙方的各種檔案文獻及其他史料,對涉及國共關系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楊奎松 ·中國史 ·57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56萬字
周良霄的《元史》是“中國斷代史系列”叢書之一種。《元史》不僅追溯了蒙古族的發展史,全面展示了元朝的歷史及元代以前蒙古族的發展史,而且通過元代各項制度的因革、元中期政治史、邊疆各民族以及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等方面,對元朝進行了全方位詳細論述,不失為廣大專業工作者及文史愛好者的必備之書。
周良霄 ·中國史 ·54.5萬字
本書是對北宋從宋真宗到宋仁宗時期的歷史進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對比了正史和古代筆記的內容,詳細解讀了宋代從創業到守業的歷史。用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推理,厘清了多年來人們對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見,令人耳目一新。文本通俗易懂,同時兼具了可讀性和學術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眾史學著作。
王佳 ·中國史 ·51萬字
《燃燒的大洋:1941—1942,從突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戰役》:1941年12月7日清晨,習慣了軍事演習的火奴魯魯居民,像往常一樣從嘈雜的炮火聲中醒來。他們并未意識到,一首賭上國家命運的宏偉交響曲已然奏響……不可一世的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珍珠港的兩列巨艦烈焰騰空,永不沉沒的傳說消失在高聳入云的黑煙中。這六個月的戰況,不僅決定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更是左右了整場二戰的局勢。此間歷史的天平移動分毫,我們熟知的世界便會徹底不同。《燃燒的大洋》書寫的便是太平洋戰爭這扣人心弦的最初階段。我們從中既可以領略羅斯福與丘吉爾談笑風生背后的運籌帷幄,山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賭,又可以體會九死一生的飛行員面對陣亡戰友遺物時的悵惘,艦隊司令剛剛發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報時的絕望。伴隨書中的人物一同浮沉,歷史不再遙不可及。《征服的怒潮:1942—1944,從瓜島戰役到菲律賓海戰役》:1942年6月初,求勝心切的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慘重,速戰速決的愿望徹底破滅,太平洋戰爭自此轉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階段。盟軍吹響反攻的號角后,風光怡人的太平洋諸島,從所羅門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到馬紹爾群島,都變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羅場。
(美)伊恩·托爾 ·中國史 ·81.9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至今暢銷不衰,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本書以時間為序,精選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下篇為世界上下五千年,在保證各自歷史完整與延續的基礎上,簡要勾勒出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生動再現人類歷史的波瀾壯闊與風云變幻,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窺斑知豹,進而揣摩與品味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體例編排上,本書注重各歷史事件及人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同時設立了“相關鏈接”,簡要介紹歷史背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對正文進行有效補充,使讀者能對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一目了然。本書通過全面的內容、凝練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科學的體例、全新的設計等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解中外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幫助讀者從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使其能夠深入地了解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翟文明 于海娣 ·中國史 ·9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