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歷史懸案》收錄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國寶之謎、帝王身世、戰爭懸案、宮廷政變、神秘寶藏、歷史奇案等。本書帶你去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品評難解的傳奇。閱讀本書,您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而且還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進而堅定向求知世界挑戰信心。
李宏編著 ·中國史 ·40.5萬字
20世紀前葉,中國和美國正處在一個交叉點上,這是一個古老但衰弱的古國和另一個年輕但強大的新興國家的一次相遇。在本書中,跟隨史迪威——一個古怪但卻真實的英雄、美國最偉大的戰區指揮官之一,我們見證了那次歷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國試圖使中國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這種堂吉訶德式屢戰屢敗的努力之外,現代中國露出了它的脊梁。
(美)巴巴拉·W·塔奇曼 ·中國史 ·46.5萬字
這是作者第5部論文集,收入近5年來發表的宋史和西夏史研究方面的13篇文章,以及紀念和回憶史學前輩的8篇文章。另收入15篇有關1999年至2014年國內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狀況的述評。
李華瑞 ·中國史 ·43.3萬字
本書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在廣州象崗山發現與發掘南越國二代王趙胡(眜)陵墓的過程。作者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將發掘的全程分層鋪開,在關鍵的地方切入秦漢期間的歷史背景、南越國事件與南越的歷史人物等,情節生動,引人入勝。作者岳南擅長以文學的筆法描述考古發掘過程,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為一爐,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發掘報告,也有別于傳統的紀實文學。本書以嚴謹的態度和富有條理的寫作手法,將考古發掘過程與史海鉤沉盡遣筆端,為讀者重現了古代中華文明,使考古過程成為了大眾閱讀的對象。
岳南 ·中國史 ·20.6萬字
本書收錄了魯迅一些雖無學術文章的形式,但實則有著深刻的理論見解,而且在現實中也的確起過重要作用的雜文、序跋和譯文附記等。導讀作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目,更著重揭橥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魯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
魯迅 吳中杰導讀 ·中國史 ·32.3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的資料可以分為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的五個部分及一個附錄。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五個部分包括:1、“外交部與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等接洽中日糾紛之文電”;2、“東省事變之解決方針及措置”(第一、二、三、四、五卷);3、“國聯調查團報告”;4、“東省事變(二)”;5、“各國對東省事變之態度及輿論(第四、七卷)”。附錄是《國際聯盟大會報告書草案——沈陽事變案附件二》。
陳海懿 常國棟 張任 ·中國史 ·30.6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秦滅六國到三國歸晉近500年的中國古代歷史風云,以歷史發展過程以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重點,用35個章節將秦漢三國歷史娓娓道來。這本書中既有王朝的興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榮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意在使看上去冰冷的歷史充滿溫度,讓讀者借此深入500年歷史的場景,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究個人和時代的關系,從而獲得啟迪和思索。
趙海峰 ·中國史 ·24.6萬字
國會即議院是民主政治在政權組織形式上的主要體現,清末在朝野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一個全面預備立憲的改革方案,也將國會的性質、權限以及與責任內閣的關系等等明確規定下來,以便向著這個目標邁進,體現立憲的基本精神。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客觀描述了這一重大歷史進程,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史料價值。
侯宜杰 ·中國史 ·21.3萬字
本書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也是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在系統梳理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下,結合政治架構、思想形態等狀況,首次就兩宋對五代十國的歷史記憶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整體研究,對這一時期不同階段、不同群體歷史記憶的構建與演變、共識與歧見,及其與政治現實和思想走向的互動等問題進行了動態的研究與細致的解讀。本書的主要框架大致如下:第一章搜錄兩宋專述或主要記述五代十國史的著述,同時簡要探討它們的特點。第二章探討北宋前三朝關于五代十國的研究狀況及特點。第三章探討北宋中后期關于五代十國史的研究狀況及特點。第四章探討南宋的五代十國史研究。第五章進行個案研究。最后是結語與總結部分。
陳曉瑩 ·中國史 ·26萬字
本書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經典歷史讀物,全書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華五千年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發展歷程。
于海娣編著 ·中國史 ·43.8萬字
怎樣理解、研究中國才相對準確?以西方的視角、立場、觀點套裁中國的現實顯然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然而只看中國的成績而盲目樂觀與只看中國的問題而盲目悲觀也是不可取的。曹錦清教授認為,要把中國的現實問題放入歷史長河當中人們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解釋。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拉大、大城市病、新農村建設、擴大內需與就業、轉型發展、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等,與我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它們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與治理經驗,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和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的理論與實踐,從中找到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方法與路徑。曹錦清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國的三農問題、城市問題、發展問題,《如何研究中國》為我們貢獻了他最新的思考、智慧與建議。
曹錦清 ·中國史 ·34萬字
明太祖為什么建都南京?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是如何形成的?明代為什么會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明朝是亡于“廠衛”“黨爭”,還是“外族”“流寇”?明朝是絕對皇權的時代,廢丞相制,興文字獄,建錦衣衛,設東西廠,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然而,明朝又是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階段,出現了被后世稱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經濟繁榮現象。這個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獨特存在?翻開本書,讓我們跟隨歷史大家吳晗一窺大明王朝的真實面貌,了解其因何而興,因何而亡。
吳晗 ·中國史 ·28萬字
本書在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角度看待世界歷史的發展,描述公元前3300年至20世紀初的世界歷史,從中國歷史出發,橫向涵蓋同時期的世界各文明的歷史發展脈絡和中國這個東方文明的交叉。讓普通讀者能在了解中國歷史的同時,還可以較為清晰地了解同時段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么。
張禹 ·中國史 ·30.6萬字
《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討論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這一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從“五四”前夕的士人心態與政治的關聯,到“五四”后各種思想觀念、行為取向和政治勢力之間的競爭,以及這些因素在競爭中的互動,并從區域、文武、新舊等文化因素與政治斗爭的糾結考察北伐前數年軍政格局的演變。
羅志田 ·中國史 ·29.2萬字
《上下五千年》涵蓋了包括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中國從遠古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歷史發展、制度改革以及文化的傳承與進步。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民族、宗教等眾多領域,思想新穎,見解深刻,內容詳盡,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百科全書。
呂思勉編著 ·中國史 ·22.4萬字
日本的中國學和魏晉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的必讀書。通過具體的“九品中正制度”揭示魏晉南北朝的政治進程與社會形態演變,強有力地支持了內藤湖南的時代劃分理論,當之無愧地成為京都學派的學術里程碑。
(日)宮崎市定 ·中國史 ·29.5萬字
不讀晚清史,不算了解中國歷史。不懂庚子之亂,不算了解近代中國。1900年,是最卷的一年,在有清一代最為動蕩與復雜。一場極左與民粹的相互裹挾,一次世紀性的國家災難。廢光緒,立新儲,義和團鬧京津,慈禧宣戰,德國公使被殺,攻打外國使館,八國聯軍侵華,東南抗旨,自立軍起義,李鴻章張之洞稱帝未遂,慈禧光緒西逃,辛丑談判簽約,李鴻章去世。總有一種力量讓你唏噓不已!總有一種畫面讓你錯愕許久!為了寫就此書,作者晚清陳卿美實地走訪歷史現場,遍尋晚清足跡,如天津大沽口炮臺舊址、紫竹林租界舊址、直隸總督署舊址、天津機器局東局子舊址、聶士成殉難處……以及北京東交民巷的多國使館舊址、翰林院舊址、西什庫教堂、克林德被殺處、賢良寺舊址、西總布胡同李鴻章私邸舊址、總理衙門舊址等。作者棄醫從文,他以醫生的細膩與嚴謹,精準探查歷史細節。他又以記者的敏銳與洞察,抽絲剝繭,還原真相。《1900:庚子劇變》全書27萬字,共分七大章。全景記錄中國進入20世紀第一年的各種亂象,高度還原一個患有“嚴重不良反應”的亂世帝國。獨家的視野、獨到的見解。在這里,讀懂近代中國。
晚清陳卿美 ·中國史 ·26.2萬字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強大一時的秦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時間,而秦國發展為秦朝卻經歷了近700年時間。全書分為“崛起,對峙,騰飛,擴張,統一,崩潰”六個部分,探尋歷史的細微之處,為我們講述諸侯國秦國與大一統秦朝之間的歷史淵源,展現圍繞大秦而發生的軍事爭霸、政治外交、經濟改革等精彩歷史。
鄭文州 ·中國史 ·20.8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徐州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4-5,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侵華日軍企圖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線,使南北日軍聯成一氣,窺視中原。于是繼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和華北地區幾個戰役之后,在蘇北、魯南、皖北、豫東廣大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民族自衛戰——徐州會戰。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徐州會戰的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5.4萬字
呂思勉是中國現代的歷史學家,在中國通史的構建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辟之功。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特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結束,舉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的經典之作。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呂思勉 ·中國史 ·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