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哈佛中國史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四卷。從10世紀唐代后期到宋帝國早期,中國發生的轉變標志著中華帝國出現了歷史上具決定性的斷裂——北方士族靠著譜牒的政治優勢而形成的“舊世界”,在延續了幾百年后最終在880—960年間的混亂和內戰中消失了;隨著士族的衰亡和士大夫階級的出現,舊的治國之道被遺落。
(加)卜正民主編 (德)迪特·庫恩 ·中國史 ·21.8萬字
中國智慧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古典哲學形成以前的“前經典”階段,二是用六經施教以后的“經典”階段。在前一階段,人們的公共知識主要是在儀式場合形成的,是通過口語和圖像來傳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號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憑狹隘的經驗作簡單化的理解。為了找到真相,本書從上古神話、上古藝術、上古儀式與科學等三個方面,各選擇一個切片加以剖析。一方面闡述了鴟龜曳銜神話、饕餮藝術、殷周之際的天文現象等事物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上古智慧的符號特質、上古中國人的符號思想和上古圖像的語言學特點。作為補充和提升,本書還討論了五個較具理論意義的問題:(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二)孔子所代表的前經典世界向經典世界的過渡;(三)“巫”和“史”的關系;(四)經典的形成;(五)對“天人之際”“軸心突破”等學說的理解。
王小盾 ·中國史 ·21.8萬字
《二十世紀世界史》為北京大學公選課教材,提綱挈領地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主要地區和國家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內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東問題、美蘇冷戰與緩和、歐洲統一進程、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東亞的崛起等等。
王紅生 ·中國史 ·21.8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1.8萬字
秦漢魏晉時代,簡牘文書行政是國家維系官僚體制運轉和基層控制的有效手段,借助20世紀來的出土簡牘,秦漢各行政層級的文書形態均得到呈現。由于文獻不足征,學界對三國時代的地方行政與公文形態所知甚少。本書利用迄今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批三國文獻(1996年長沙出土的孫吳簡牘),探討孫吳江南縣級機構(臨湘侯國)的公文形態與文書行政現實。由于簡牘出土時受擾亂,本書運用古文書學手段,探索新方法,對竹木牘官文書進行分類集成,對官文書簡冊進行復原;在還原官文書原貌后,結合簿書,辨析吳簡的性質、行政級別,指出其為臨湘侯國檔案群;透析侯國內、外部上、下行文書的類型,揭示縣級官文書的運轉機制;統合簡、牘官文書,復原侯國定期、不定期事務的辦理程序;借上述工作,拼合三國縣級文書行政藍圖。
徐暢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是以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綏濱首屆完顏家族起源問題研討會提交的90余篇論文為基礎精選出來的。全書共分兩個部分:遼契丹史學研究、金女真史學研究。內容涉及遼金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社會、民族古文字等諸方面,比較全面反映了遼金史研究的一般狀況和動態,也代表了現今遼金史研究的水平。
賈淑榮 韓世明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中國政治精英利用鴉片戰爭之后的一系列戰敗編織了一整套飽受外族剝削、欺侮為內容的“民族敘事”和“歷史建構”。但在中國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持續強化“悲情敘事”正在將中國從世界大環境中孤立。馬勇從現代化視角出發重塑中國近代史,一方面重新評估外國資本在近代中國的功過是非,理清世界走進中國的路徑及客觀效果,另一方面剖析在現代化沖擊之下,中國走向世界的艱難過程。
馬勇 ·中國史 ·21.7萬字
劉邦龍命歸天之后,滿朝文武擁立劉盈為帝,而曾身陷秦營、虜在彭城的呂雉心里清楚,只有自己大權在握,方能保全自身,極端的權力欲望蠢蠢欲動,此刻終于露出獠牙。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趙王如意、戚夫人后,呂雉臨朝稱制近八年,先殺前少帝劉恭,再立后少帝劉弘,玩弄皇權與股掌之中。呂雉不斷產出劉氏子嗣,讓呂家人為王稱后,劉家的天下快要成了呂家的天下,大漢王朝將何去何從……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呂雉臨朝稱制時期及其后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呂氏子弟和劉氏子弟在明里暗處彼此對抗,功臣元老派則在暗待時機。呂雉不遺余力地利用同性子弟蠶食著大漢江山的權力,直到生命的盡頭,仍在精心安排后事,以確保呂家人的地位。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蟄伏了數年的力量將反撲而來,而她生前所做的以前不過也是歷史上的一陣過眼云煙。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通過本書,我們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7萬字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主要講述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主要內容有明太祖朱元璋、永樂遷都、鄭和下西洋、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維新與革命、帝國的挽歌等。《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21.7萬字
1980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創辦《南開史學》,在學界頗有聲望。后停刊。本次復刊,內容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究為輔,以刊發原創性、前沿性論文為主,兼以書評和讀史札記。本刊強調以“南開史學”為主要特色,突出“實學”的研究風格,以社會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帶動研究領域及題目的變革,具有鮮明的南開特點。
江沛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作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明清實錄、起居注、朱批、奏疏、檔案、筆記、方志等,在《清史不忍細讀》中用一種“歷史書寫”方式來說大清王朝,有朝堂之爭,有宮廷探秘,有真偽辨析,有褒揚貶斥,正評反批,直擊清史中戲劇性與轉折性事件,覺察偶然因素導致帝國巨變的連鎖反應,明暗交替,驚心動魄。全書共分五篇,分別是“遼東天命”“定中原”“康雍迷局”“乾嘉榮衰”“帝國余暉”。翻開此書,您將看到近三百年大清王朝的嬗變:多情與冷血,放蕩與克制,智慧與昏庸,興盛與衰亡……
向敬之 ·中國史 ·21.7萬字
《滿洲實錄》成書于天聰年間,是清代記述滿族崛起和努爾哈齊時期史事的重要官修史書。現存《滿洲實錄》滿、漢、蒙三體文本中,滿、漢文的內容并不完全對應,說明漢文本不是滿文的直接譯寫,學界普遍認為滿文《滿洲實錄》的史料價值更高。本次譯編出版,是在對滿文部分進行重譯的基礎上,將滿文(轉寫方式)、原存漢文、新譯漢文對照排印,以便于學界更好地了解三者之間的異同,充分發掘和利用《滿洲實錄》的史料價值。
祁美琴 強光美 ·中國史 ·21.7萬字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由新銳歷史作家歷史君傾力造,通過輕松幽默的筆觸寫出了中國歷史上很多事件的真相以及大量歷史人物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其語言風格極具個性和趣味性,同時其內容尊重歷史史實,文中所寫的故事多取材于歷史文獻,一些來源于野史和傳說的內容在文中也做了說明和分析。小心考據,爆笑講史!本書精選中國歷史上能挑起人好奇心的歷史人物,拋時間線的束縛,細說每一段故事,在書中發現潛藏在歷史深處的人性規律,挖掘中國人幾千年年來的生存智慧!
歷史君 ·中國史 ·21.6萬字
從牙粉、滅火器到膠印機,書齋里的文人如何轉型成為全球化工大亨?在20世紀初的中國,陳蝶仙是一位與眾不同的文化企業家,他不僅是多產的小說家、雜志編輯,還是工業領袖。他在自己的書齋里搗鼓化學,用當地特產的烏賊骨制作牙粉,研制滅火器,也報刊專欄里分享制造美妝的攻略、推廣家政常識……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他譯介國外的科學技術,改良制造工藝,利用媒體人的資源營銷,開創著名品牌“蝴蝶牌”,產品暢銷全球。費正清獎得主林郁沁,以微觀視角,講述一代民間工業家如何進入全球資本與知識、技術的流通。他們的成功,也預示了中國在21世紀經濟崛起的方法。
(美)林郁沁 ·中國史 ·21.6萬字
全書緊緊圍繞怎樣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爭取早日實現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這一主線,依據《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深入研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成立到今天所走過的60多年的歷程,探討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與教訓。全書從新的角度回顧和總結了新中國曲折發展的歷程,力圖對重要的典型事件作盡可能具體的描述,使讀者通過一個個“小窗口”,認識中國共產黨留下的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光輝足跡。
何學慧 ·中國史 ·21.6萬字
暢銷書《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讀一頁就上癮!比《唐書》有趣,比《資治通鑒》通俗,比《隋唐演義》靠譜,一部令人上癮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讀書節目《羅輯思維》推薦書目!了解唐朝歷史,讀這套就夠了!《血腥的盛唐》《王陽明心學》暢銷歷史作家王覺仁唐史經典之作,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翻開本書,領略讓你全程上癮的303年大唐全史。
王覺仁 ·中國史 ·21.6萬字
這部書是對城市歷史的解讀,也是對中國何以是中國的解讀,更是對整個華夏民族精神的找尋和解讀。這里的六千年不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國的六千年。南京作為華夏歷史中的樞紐之城,中國南北文化板塊的樞紐之城,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交匯的樞紐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續、擔當、解釋過中華。沒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這樣多的災難、象征、預言與希望,它參與了中國整個歷史進程,在每一個文明推進的關鍵路口,深刻地思考過華夏的未來,解讀南京,也就是解讀中國,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華夏民族精神。
文心 ·中國史 ·21.5萬字
本書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人類學文萃·名家文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云南大學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相關思考和學術實踐,讀者可從中看到一位中國民族史研究者走過的學術道路。
王文光 ·中國史 ·21.5萬字
本冊完整展現安史之亂全景,詳細解讀晚唐的藩鎮割據。這段時期的主要的特征是唐朝試圖中興與藩鎮割據、黨派之爭、宦官專權交織在一起。每冊書分十個章節,主要按照時間順序,精選重要歷史節點、歷史人物論述考辨。全書既保留原始文獻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說,可以讓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腳注處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論文,可輔助有需要的讀者進一部延伸閱讀。每章節末還附有“多說一點”單元,為讀者介紹讀史方法以及章節要點。
孫英剛 ·中國史 ·21.5萬字
《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是運用原型批評方法闡述中國文化與文學象征意蘊的學術專著。原型是一部凝縮和積淀了的人類歷史和文化歷史,原型批評是一種“精神的考古”。歷史雖然消逝得無影無蹤,但人類認識世界和感覺世界的特殊符號——象征,卻用最簡潔的形式貯存著人類驚心動魄的歷史。原型批評因此被稱為真正有國際意義的文學批評。從原型批評出發,作者認為中國文學潛藏著豐富而生動的原始意象。《易》之“象”。與《詩》之“興”是中國哲學和藝術對原型的古老詮釋,以興象為代表的原型系統普遍存在于古典文化中。
傅道彬 ·中國史 ·2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