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取了西雙版納哈尼族僾尼人作為研究對象,將社會性別理論與人類學的視角有機結合起來,以文獻資料分析和田野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探討了僾尼人以“磨盤雙合”為典型意象的社會性別關系、角色構成模式及其文化運作機制,詮釋了社會性別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體中的多樣性演繹。本書所呈現的不僅是學術,更是人生,它充滿了對純真質樸世態的體驗、對文化真諦的感知,以及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生動演繹。
顏寧 ·中國史 ·13.7萬字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本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認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進而提出“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9.8萬字
作者將觀察視角鎖定在9.6億年前到公元前4000年的那片后來被稱為“中國”的陸地上。相比于大家熟知的有文字記錄以來的紛繁燦爛的中華文明史,這段遙遠時空的史前中國史顯得格外孤寂。然而,這段歷史真的是簡陋乏味的嗎?那是怎樣滄海桑田的環境變遷?我們的祖先如何抵御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現代人腦容量相當的祖先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在單純依靠歷史學無法探知的領域,作者綜合運用人類學、環境學、考古學、地質學、神話傳說等諸多領域知識,試圖解答“我們從哪里來”。
羅三洋 ·中國史 ·20萬字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有一句名言:“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本書所涉及的,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與史事,它們是世運盛衰的直接表征。書中收錄的20篇文字,內容跨度百余年,從嘉道年間到1919年底,闡釋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見活動時君臣的互動、中樞機構的運作、皇帝如何批示文書、官場的機密通信,嘗試從制度的視角,重新解釋影響歷史走向的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變、皇族內閣、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權繼承,也勾勒了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駐美公使陳蘭彬、駐英公使汪大燮、風云人物康有為、外交總長陸徵祥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揭示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線索,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李文杰 ·中國史 ·12.1萬字
陳岸峰教授藉吳梅村之生平言行,對天崩地裂之經過、對朝廷內外君臣之言行與是非因果,有仔細之論證與描繪。歷史可以訓示后世,人物可以范式中外,吳梅村、錢謙益之師友朋輩,與及瓜藤藕絲之人群,無論賢愚主丑,于時之種種心術動靜,皆能體現國家浮動、社會危困之際,世人如何涌現良心與自性。陳教授著作的特色,一向能夠以翔實材料為基礎,以通達語文為工具,以嚴肅態度為力量,深入淺出,化出感人肺腑之成果。我一向贊賞他的作品,認為是學術與文藝結合之榜樣,可供大專專家、中學師生,以至業余人士細心閱覽、精究或參考。——王晉光[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甲申之變”的歷史悲劇,崇禎殉國,國家淪喪,天崩地裂,遍地烽煙,震撼了充滿歷史意識的詩人吳梅村(吳偉業,駿公,1609-1671),在忍辱含垢之余,他惟有賦詩書寫社稷傾覆之始末,以盡史官與詩人之責任。其作品,誠如沈德潛(確士,1673-1769)所言:“故國之思,時時流露。”在吳梅村全方位的詩史書寫之下,“甲申之變”翻天覆地的動蕩變革,猶如悲壯的畫卷,慢慢展開,悲恨相續,可歌可泣。——陳岸峰
陳岸峰 ·中國史 ·17.6萬字
研究歷史上的臺灣問題,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思考當前的臺灣問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臧運祜以史為鑒,從歷史上的臺灣問題出發,啟示當下的臺灣問題。
臧運祜 ·中國史 ·1.4萬字
1000萬人都在看的“超萌賽雷”,前后創作三年,精心繪制全彩漫畫三國演義!電影式全場景,爆笑還原三國演義!超立體,超生動,超漲知識!《三國演義》是古代中國非常重要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作為以立體生動為擅長的賽雷,正是要創作這樣一套立體生動全場景呈現三國歷史的作品。第四本主要集中在孫郎大破嚴白虎,平定江東,轅門射戟,袁術稱帝,小沛危機等經典場景,生動地再現三國場景,讓讀者在哈哈大笑中了解三國的歷史。它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用賽雷漫畫的幽默風格按時間線索將三國的歷史講述出來,讓讀者在哈哈大笑中知曉三國歷史的發展脈絡。
賽雷 ·中國史 ·1.3萬字
《孫中山與中國同盟會的建立》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2萬字
《決戰:1948—1949》用通俗易懂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期的11個著名戰役,具體包括:濟南戰役、錦州戰役、黑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小淮海戰役的戰前謀略、黃百韜兵團的覆滅、雙堆集團殲黃維兵團、圍殲杜聿明集團、收復新保安、攻克天津實錄、和平解放北平等,總結了蘊含于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中的戰爭規律和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戰略思維,亦展現了戰火紛飛中的軍民情。
李赟主編 ·中國史 ·14.6萬字
本冊書主要講述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主要包括秦國崛起、秦始皇、楚漢戰爭、絲綢之路、清議與黨錮、三國鼎立、諸葛亮治蜀、西晉統一、魏晉風度等內容,是《中國通史》的第二卷。《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19.9萬字
衰敗的歷史總是讓人心痛,但有句話說的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細細觀察、琢磨、分析、總結衰敗的過程及原因,才能讓我們吸取經驗和教訓,晚唐時期,皇族和百姓都很悲慘,在之后的幾位皇帝中,絕大多數都是太監擁立的,這些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受太監的操控,要尊嚴沒尊嚴,要地位沒地位,朝廷昏亂,社會動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黃巢起義之后,吃人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可以說晚唐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古月 ·中國史 ·15.8萬字
鐵道游擊隊因著名作家劉知俠的同名小說而家喻戶曉。歷史上的鐵道游擊隊是一支戰斗在魯南鐵道線上的小型抗日武裝。本書從史料入手,以建“情報站”、創“鐵道隊”、編入“魯南獨立支隊”、恢復“魯南鐵道大隊”四個階段來劃分鐵道游擊隊的創立、鞏固、壯大、升級四個重要時期,真實地記錄了鐵道游擊隊的發展歷史。分析了鐵道游擊隊在魯南抗戰中的作用、地位、歷史功績及發展壯大的原因。通過鐵道游擊隊的發展、斗爭歷程反映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崔新明 司艾華 ·中國史 ·18.8萬字
清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后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上承延續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啟民主共和的洪流。它所經歷的大變革,是其他封建朝代無法比擬的。大清既有“康乾盛世”的美景,也有“鴉片戰爭”的悲痛;既有收臺灣、驅沙俄的榮耀,也有割地賠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經歷了封建統治的巔峰,又見證了帝制的終結……翻開本書,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浮現眼前,展現跌宕起伏的大清風雨。圖文并茂,語言生動;既看故事,又學歷史。
李春香 ·中國史 ·9.3萬字
《國史綱要》原為20世紀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講授中國通史的講義,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時代到近代(1912年)中國的歷史變遷,對此間的重要歷史事件進行了扼要而不失精細的分析,系統而又清晰地梳理了我國從古至今朝代更替、治亂循環的歷史脈絡。本書語言通俗、邏輯嚴密、觀點權威,成一家之言、開風氣之先,讀之使人豁然開朗。
雷海宗 ·中國史 ·8.5萬字
五代十國時期,在政治上,權位之爭超乎尋常,父子相殘,兄弟相殺;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國時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幾乎處于停滯或倒退。十多個政權互相攻訐,又互為從屬,還有時不時南下攪局的遼國。各方勢力為了搶地盤、爭名頭,打著各種旗號相互角逐、廝殺、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罷我登場,后人重溫這段歷史,可謂精彩紛呈,但生逢其時的百姓卻叫苦不迭。粗看,五代十國是一部短暫的分裂史、混亂史;細看,它卻又是一部部創業史、奮斗史……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背后,展露的卻是雄韜偉略,留下的是一段段傳奇佳話,印證的歷史變遷與局限。
墨竹 ·中國史 ·17.8萬字
《一說春秋之谷雨》為《一說春秋》叢書的第二本,主要講述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664年之間的春秋故事。本叢書以《春秋》為基礎,以《史記》和《國語》作為主要補充,同時,參考其他數十部相關書籍撰寫而成。與其他《春秋》白話本不同,《一說春秋》叢書在原有史料的基礎上,補充了歷法、禮法、制度、人物關系等背景信息,將春秋的事件片段前后串聯,并在大量史料基礎上形成觀點及判斷,以方便讀者更為清晰地了解這段歷史。“一說春秋”最初為音頻節目,經過重新整理、修正、補充,最終形成目前的《一說春秋》叢書。書中每章均包含原音頻節目的二維碼,可以相互參照閱讀。《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其文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有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之稱。先秦的六經、漢初的五經、后漢三國的七經、唐代的十二經、南宋以下的十三經,皆有《春秋》的身影。
李明 ·中國史 ·13萬字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2011至2014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總27卷31冊960萬字。《萃編》匯集了正史中原有的藝文經籍志及后世的考證、注釋、補遺之作凡84部,對每種書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可謂史志目錄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匯輯和整理。《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續刊》是《萃編》的內容補充和自然延伸;市場需求及產品定位:《續刊》是一套收書全面、校勘精良的高質量史志目錄叢書,是史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史、學術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必備之書,市場需求量龐大。
王承略 劉心明 ·中國史 ·11.2萬字
《清王朝的最后十年:拉里貝的實景記錄》是作者拉里貝在法國公使館內負責安全保衛工作期間拍攝的攝影集,拍攝地主要在北京及周邊地區,這些照片記錄了1900年到1910年之間清末中國的各種人物、家具、服飾、戲劇、建筑、街道、佛像石刻等。透過這些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百年前真實存在過的中國。這些照片不僅是19世紀末中國的面貌,也是更長的時間跨度內、甚至在某些方面數千年都鮮有改變的中國的側寫。
(法)菲爾曼·拉里貝 ·中國史 ·1.2萬字
本書主要記述了1844年以前的20年間中國南部的社會生活情景。亨特是鴉片戰爭前廣州僅有的幾個懂中文的外國僑民之一,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的時間,經歷了中西關系深刻的變化,對中國社會生活的情形有一定的了解。書中描述外商在廣州口岸活動的情形,對當時廣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并觸及到廣州下層社會的眾生相。具有關于早期中西關系和中西貿易的史料價值。其中不少資料被中外研究者一再引用。
(美)威廉·亨特 ·中國史 ·17.3萬字
本書是一本專門研究侵華日軍駐廣州“波”8604部隊在中國南方諸省進行各類細菌作戰犯下累累罪行的歷史學術著作,內容涵蓋了“波”8604部隊自成立至解散這7年間進行各類細菌研究、實施多種細菌作戰等大量歷史事實;也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半個多世紀中日兩國學界對“波”8604部隊的學術研究。本書是第一本專門研究“波”8604部隊實施細菌戰罪惡的規范的學術性著作,內容嚴肅,邏輯嚴謹,結構完整,史料更為充實、可靠。書中不少內容是首次披露的有關“波”8604部隊實施細菌戰的新罪行,對研究侵華日軍在中國南方諸省進行細菌戰具有不可或缺的學術意義。
曹衛平 ·中國史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