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均來自于日內瓦的“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LeagueofNationsandUnitedNationsArchives),譯文內容主要來自“S”系列中的S36、S38、S39以及S40四個卷宗,收錄了遼寧、黑龍江、吉林等關外各地機關團體及群眾個人的呈文。
郭昭昭 孫洪軍 唐楊 ·中國史 ·32.4萬字
《激蕩:晚清二十年》是對清王朝崩潰最后二十年歷史的整體性研究,對一系列重大事件做了簡要敘述和重新解讀,包括甲午戰爭、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新政改革、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等。本書分析了在整個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晚清最后二十年的特殊性與積極意義;也讓我們認識到熟知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可能的另外一面。
馬勇 ·中國史 ·29.6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殷周春秋戰國”一卷。全書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錄兩個部分。前言重點講了本書新視角:“文化地域所擁有的歷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講“本書所涉及的時代”,強調了史料的價值問題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關于夏商周三代的歷史。其中第三、四章寫法比較特別,作者的意圖是利用各國成書于戰國的史籍,考察各國在戰國時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帶著主觀性,追溯其在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淵源的內容。第六章講“春秋的史實”。第七至九章,講戰國的歷史文化。第十章,是對全書的總結。作者注意引導讀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實”,重視新資料的運用,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平勢先生及其他日本學者的一些歷史觀點。
(日)平勢隆郎 ·中國史 ·23.9萬字
以24場戰役,講述兩漢四百年的風云變幻!以24場交鋒,揭露沙場之上廟堂之中那些被歷史迷霧掩蓋的真相!有明顯優勢的劉邦為何會被圍困在白登山?漢武帝時代,漢軍騎兵橫掃匈奴的法寶是什么?為何漢武帝親手選中的霍光,敢冒險廢掉皇帝?為何上臺前受萬民擁護的王莽,上臺后卻遭萬民唾棄?昆陽之戰的真的有隕石幫劉秀殺敵嗎?為何年輕時誅滅權臣的漢桓帝,卻縱容宦官掌權?
渤海小吏 ·中國史 ·21萬字
作品以蔣介石日記為主要依據,輔以其他國內外重要相關史料,帶領讀者探尋蔣介石的生平及內心世界。作者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蔣介石日記,以扎實的學術功底及權威的資料,以專題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蔣介石的政治活動、對日作戰策略、國際外交、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內心世界。通過對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探尋其思想發展歷程。
楊天石 ·中國史 ·31.1萬字
【中國抗戰全實錄】【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本書按照戰爭進展的歷史次序,展現了中國軍隊抵抗和打擊日軍侵略的戰斗歷程。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中,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首首蕩氣回腸的壯麗詩篇,將永遠彪炳史冊,永遠激勵我們愛國愛鄉的滿腔熱情,為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王紀卿編著 ·中國史 ·45.6萬字
西南聯大是七七事變后組建的一所戰時高等學府,匯集了包括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在內的國內頂級大學。在從組建到停辦的短短八年多時間里,這所大學的師生與中國人民一起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歲月,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鑄就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雷海宗編 ·中國史 ·33.1萬字
《中國上古史導論》為楊寬先生根據1937年在廣東勷勤大學講授“中國上古史”的講義初稿修訂而成,比較和參照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古史辨》第七冊,是中國上古史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著作之一。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楊寬提出神話的分化研究說,是對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的發展和補充,成為顧頡剛開創的古史辨派神話學的重要后繼者。
楊寬 ·中國史 ·20.1萬字
本書是以法門寺地宮的考古發現和發掘材料為依據,以佛指舍利面世及有關事件為主軸而展開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它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卷帙繁浩、情節曲折、意境深邃而畫面優美的長軸畫卷,不僅從佛教史,而且還結合我國歷史,詳細考察了由法門寺所呈現的佛教淵源和中華的歷史興衰。
岳南 ·中國史 ·29.7萬字
作者這兩年專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黑洞:弘光紀事》寫了十個專題。這一本寫人物,有末代皇帝朱由崧,弘光樞臣史可法,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大思想家黃宗羲,少年天才夏完淳,傳奇說書家柳敬亭,“遺民現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覆蓋了當時社會多個層面。
李潔非 ·中國史 ·28.9萬字
從1895年日軍侵占臺灣,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期內,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占領區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推行了一種陰險毒辣的毒化政策。實施這種毒化政策有兩個罪惡的目的:一是通過公開兜售鴉片、嗎啡和海洛因,搜刮社會財富,以毒養戰;二是最大限度地麻醉中國人,以減輕他們對侵略者的抵抗,達到強化殖民統治的效果。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明確指出,日本的鴉片專賣機關"不過是獎勵使用麻醉品的征稅機關而已。"
王宏斌 ·中國史 ·23.9萬字
本書從回顧絲綢之路開拓前中原王朝逐步走向大一統的歷史背景開始,逐步揭示絲綢之路開拓的時代必然,引領讀者逐步走進西域,領略千年西域文化,并由此闡述絲綢貿易為代表的東西方交流及其對當時的東西方的四大帝國的貿易與文明交通,中亞、西亞、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全書以史為證,旁征博引,從絲綢之路開拓的偶然與必然中揭示出大漢強盛的綜合國力帶來的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漢輝煌》編委會 ·中國史 ·31.6萬字
這是一本專講文化的通俗史書,分門別類講述18種文化現象。比如,婚姻是從零禁例開始,其后逐漸增加禁例,縮小通婚范圍而演變成今日的一夫一妻制;關于族制,古代因為勞力重于資本,丁多即可致富,而今日卻在某些情況下成為窮困的原因;官僚階級,總是以自利為先,國事為后,若不防勢必導致泛濫不可收拾。文化本是人類控制環境的工具,環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異。而反過來,文化不同又使得環境不同,身處不同文化環境中的人自然就養成不同的性情。
呂思勉 ·中國史 ·24萬字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主要講述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主要內容有明太祖朱元璋、永樂遷都、鄭和下西洋、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維新與革命、帝國的挽歌等。《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是知名作家李國文20多年來專心于通俗歷史文化筆耕,從當下著眼,書寫中國古代個人歷史得失的代表作。本書在熟讀大量史料——正史野史稗史、史札叢著筆記的基礎上,讀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為鑒,為今天中國人的現實人生提供足以可操作的借鑒。它按歷史順序排列,以歷代各類人的生存狀態、心路歷程、命運遭際、為人處事、才華成就、時代影響為依托,既寫了他們的努力耕耘、人際關系、開拓創造、實至名歸、名垂青史,也寫了他們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經營、艱難成功,從而組成中國人宏大的往事歷程。它告訴讀者中國人應該把個人的歷程、往事視作珍貴的財富,吸取各方面的經驗教訓,在今天及以后的現實人生中,生活得更輕松、更幸福、更明智一些。本書更顧及大眾的閱讀習慣,語言不失幽默、詼諧,看嚴肅的正史作品猶如看小說那樣淋漓酣暢。本書在“歷史大散文”里獨樹一幟,儼然一大家之作。它神游千古、放眼時代、慷慨笑罵、筆耕學問,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富有人生智慧的暢銷書。本書讓讀者在認識中國古人生存智慧的同時,更多地認清今天每個人的活法。評論家名高度評價:“這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李國文 ·中國史 ·27.3萬字
本書收入五篇探討中共黨史革命根據的最新研究文章,時間橫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但看似沒有關聯的五篇文章其問題根本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處在敵強我弱,甚至雙方力量懸殊的危急關頭,都面對一系列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考察了在不同環境下的革命力量、特別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怎樣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或得到鞏固。本書還收錄了兩篇同革命根據地問題直接相關的歷史論文,因不是著重論述如何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作為本書的附錄部分。全書從新發現的一手史料著手,有著與以往探討中共革命根據地文章的不一樣解談與新的歷史角度。還有,此為一直筆耕不輟、年屆九旬老先生的最新著作,首次面世,更有著別樣的意義。
金沖及 ·中國史 ·23.8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是《中央日報》關于李頓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后世界輿論的反應情況及中國、日本、國聯圍繞該報告書外交折沖的新聞報道,時間起始于1932年10月李頓調查團報告書之公布,止于1933年3月日本宣布退出國聯。
屈勝飛 張雅婷 馬瑞 ·中國史 ·48.2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益世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益世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張雅婷 陳夢玲 ·中國史 ·46萬字
本書是著名唐史學者王貞平教授關于唐代軍事外交的專著。這部著作旁征博引,將“多極”亞洲中唐與突厥、回鶻、朝鮮、南詔、吐蕃等周邊政權的“互利”與“相互依存”的復雜多變的關系娓娓道來,并對唐朝對外關系的中央與地方雙重管理體系,以及“德”“義”在對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獨到的分析。
(加)王貞平 ·中國史 ·31.1萬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是著名歷史學者楊天石研究蔣介石生平及思想的專著。由一系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論文匯集而成,內容包括國共合作及分裂,抗戰期間對日策略,二戰期間中國與歐洲各大國之間的關系,蔣介石敗走臺灣后的反省以及蔣介石的家庭,等等。在書中,楊天石采取從蔣介石的日記入手的獨特角度,根據海內外檔案、資料館所存的蔣介石日記的多種版本以及相關史料,經仔細閱讀、對照,謹慎地考訂和充分解讀,深入挖掘了蔣介石的生平經歷、思想演變和真實心理,以生動的文筆揭示出蔣介石在歷史事件中諸多決策和行為的根源。
楊天石 ·中國史 ·2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