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史料派、史觀派的分野作為內在線索,將百年中國史學分為1900-1929年、1929-1989年、1989-2000年三個時期,從“問題”出發,以“新史學”與“新漢學”的百年輪回為主線,主要立足于這一時段各派史家對史學內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門徑上的分歧,進而就這種差異對史學建設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加以分析,勾勒出20世紀中國史學發展的基本輪廓。
王學典 陳峰 ·史學理論 ·23.7萬字
近代從事西式外交的官員產生于科舉的道路,他們是如何“適應”外交這種全新的“職業”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機構的運作方式與特點?作者從清代檔案中鉤稽總理衙門、外務部及駐外官員的履歷資料,考察其出身、選任、升遷、去向、群體演進等系列問題,構建并展現出晚清外交人員從起源、發展到所謂“職業化”外交官群體形成的全過程?!巴饨还佟笔且粋€研究薄弱的群體,本書的研究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礎。
李文杰 ·史學理論 ·27.9萬字
本書作者以往的研究集中在漢代政治與政治文化領域,成績斐然。近年轉向以往史學界較少涉足的兩漢魏晉宮禁制度問題,經過數年研究,仔細搜索爬梳相關史料,結合考古學界多年勘探發掘的最新資料,在典制與宮禁空間結合的層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討,在前人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見解。文章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史語所集刊》等刊物發表,得到學界的重視和好評,整體上將此項研究大大推進了一步。這項成果之所以重要,不僅對漢代歷史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更因為兩漢魏晉宮禁制度在此后千年不墜的王朝歷史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進而對今天的古代文學、考古、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及文化遺產的傳播,甚至對當代影視藝術作品創作,都有直接間接的關聯與現實意義。
陳蘇鎮 ·史學理論 ·20.8萬字
清代江南地區的鄉村塾師是一群在學塾中默默教學,名不出里巷的歷史小人物。但是,他們卻是鄉民心目中的精神領袖,對江南鄉村社會的教化、民眾日常、家族成長及公共事務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書在廣泛搜集各種史料的基礎上,對江南鄉村塾師的經濟生活、館居生活、社會交往、在鄉村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等問題進行了研究。為了使研究具體深入且有血有肉,本書還選取了張履祥與陳梓進行了個案研究。關心像江南鄉村塾師這樣一群歷史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曾經在基層社會所發揮的歷史作用是本書的出發點與最終歸宿。
蔣威 ·史學理論 ·21.2萬字
“萬事胚胎,始于州縣”,直接管理百姓的州縣一級政府在國家的治理體系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書利用四川省南部縣的《南部檔案》及巴縣的《巴縣檔案》,并結合《淡新檔案》《寶坻檔案》等地方檔案以及官方典籍文獻,就清代官員任期、書吏對衙門的控制、書吏薪金、巴縣胥吏的活動軌跡、局所與州縣體制變革、官媒在司法場域的職掌、生員訴訟、風水訴訟、場市的設立、“割股療親”語境中的觀念與信仰、州縣的祈雨活動、清末官制婚書之推行等方面展開了切實的研究,探討了清代州縣的社會治理結構和基層衙門的行政運作以及官、紳、民的互動方式等問題。
吳佩林等 ·史學理論 ·27.6萬字
西安事變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國史、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一個特大歷史事件,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命運與中國社會發展進程。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為了隆重紀念西安事變八十周年,對西安事變八十年研究進行系統總結,繼承和弘揚西安事變抗日愛國精神,以利開展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開創西安事變研究的嶄新局面,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師生集體編寫了《西安事變研究備要》一書。該書內容分為西安事變研究綜述、論文索引、論著索引、史料索引四部分。
張華騰 杜海斌編 ·史學理論 ·28.4萬字
本書以清代四川巴縣的婚姻檔案為中心,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婚姻中常例婚、童養婚、退悔婚等多個方面的情況。不僅如此,還針對某些具體的婚姻形式做了仔細的分類、研究與反思,如童養婚,按被夫家虐待、被夫家休退、與夫家不睦幾種討論了女方在夫家的生活狀況,并就興訟的原因與知縣的審斷作了更深層次的討論?;橐龅谋举|是一種社會關系,進入婚姻市場的擇偶者,根據自身條件和家庭背景,選擇配偶資源,完成婚姻匹配。這批巴縣婚姻檔案,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夫妻之間、婆媳之間、親家之間、親生父母與養父母之間、出嫁女兒與娘家之間以及鄰里親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研究清代巴縣婚姻家庭關系的第一手史料。
張曉霞 ·史學理論 ·45.3萬字
本研究以戰后上海的卷煙業政企關系為考察對象,從新的角度出發探討戰后特殊的經濟社會環境下行業的發展及其制約因素,以充實卷煙行業史及戰后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戰前上海卷煙業的緣起與發展是本文的研究起點??箲饎倮?,上海卷煙業的發展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本研究著眼于全面展示1945~1949年上海卷煙業領域政企關系的基本脈絡,從政府與企業關系的互動與轉型角度認識近代社會經濟變遷,不僅有助于加強企業史與政府史的研究,也助于豐富中國近代社會歷史面相。
魏曉鍇 ·史學理論 ·27萬字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古籍和史著;同時,中國向來又以“歷史的國度”著稱于世,歷史思想含蘊豐富而影響巨大。本書以“《尚書》歷史思想”為研究對象,系統考察了《尚書》中的華夏歷史意識、歷史天人觀念、歷史變動觀念、歷史功用思想、歷史審美思想等諸多方面,評述了《尚書》歷史思想的影響和當代價值,第一次對《尚書》歷史思想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深化對民族文化基因的認識。
王燦 ·史學理論 ·26.9萬字
陳其泰先生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主要在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領域耕耘,《陳其泰史學萃編》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懇懇治學的結晶?!蛾惼涮┦穼W萃編》全書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學術史沉思錄》《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史學與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梁啟超評傳》《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全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大創新?!蛾惼涮┦穼W萃編》是對時代需要的回應。陳其泰先生的著作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豐富蘊涵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偉大創造力。陳其泰先生滿腔熱忱,對民族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間可見,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優秀士人精神的薪火傳承。
陳其泰 ·史學理論 ·43萬字
本書從思想與理論、美國政治與外教、中國與當代世界三個方面,以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式,探討了國際關系理論與思想史、戰后美國外交、中國對外關系以及當代國際安全與戰略研究等領域的一些重要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其中有關國際關系思想史、國際政治倫理和國際社會理論的論述,是國內學術界在這些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石斌 ·史學理論 ·26萬字
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6“漢學與當代中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通過2016“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2016“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和“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中外文學出版翻譯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討會有來自26個國家的31位著名漢學家參加。本文集是對研討會漢學家和中國學者專家發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編 ·史學理論 ·26.1萬字
《史學史研究》通過刊發高質量的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論文,已經成為全國高校和科研單位從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教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和發表學術觀點的重要平臺?!妒穼W理論卷》是《史學史研究》文選中有關史學理論的重要分冊,集中展現了幾十年來有關史學理論的研究論文,這些內容為史學界定量定性分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其中還涉及到具體的研究方法,對于當下歷史研究工作者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理論是研究問題的重要方法,本冊正是史學史研究的規律總結和升華。
董立河主編 ·史學理論 ·38萬字
本著作提出了并論證出獨樹一幟的理論范式——競合主義,實現了國際關系理論上的重大創新與突破,解決了傳統三大主流國際關系理論面臨諸多困境;進而把雙層博弈發展成雙層競合模式,實現了跨層次理論整合;通過再定義安全,確立了安全的研究邊界并找出單元內部競合過程中穩定的變量,實現對哥本哈根學派安全化理論的超越;通過從競合主義向和合的演進,找到安全演繹新路徑。競合主義的提出從長遠看在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及安全研究領域均有具創新、開拓意義兼里程碑式的貢獻。
張宏利 ·史學理論 ·20.7萬字
《世界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互動與共生研究叢書:全球史理論與文明互動研究》主要講述了,什么是“全球史”?它與“世界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如何研究和書寫“全球史”?如何從全球史視角來探討文明互動?這些問題構成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互動與共生研究叢書:全球史理論與文明互動研究》的研究主題。全球史在西方普世史和文明史的史學傳統下于20世紀下半葉興起于美國,從整體觀和聯系觀出發來探討世界歷史上的跨國和互動現象,因此不同文明、國家或社會之間的互動成了全球史研究中的一條主線。文明互動這一宏大主題涵蓋了不同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觀念、生態等各個領域中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但《世界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互動與共生研究叢書:全球史理論與文明互動研究》主要探討了“文明”觀念在歐洲和中國的形成發展及其傳播,以及全球視野下的疾病傳播等問題。
劉文明 ·史學理論 ·24.3萬字
麥克盧漢是20世紀媒介理論大師,他提出的“地球村”、“媒介即信息”等概念和命題早已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但是常常為人忽略的是他同時還是美學大師。我們認為,不僅存在一個“媒介麥克盧漢”,如萊文森說的“數碼麥克盧漢”,也有一個“美學麥克盧漢”。而且更重要的是,麥克盧漢媒介研究的方法論是美學研究,如他本人所坦承的,其媒介研究是“應用喬伊斯”。因而理解麥克盧漢,美學便是絕佳的入口。不過,編輯本論文的目的并非僅僅要恢復麥克盧漢媒介研究的真容,我們更屬意在媒介研究中開辟出一種美學研究的路向,同時在美學研究中開辟出一條媒介研究的路向,讓媒介研究和美學研究彼此學習、各有增益。論文集的作者均為麥克盧漢研究專家,包括多倫多大學麥克盧漢研究部主任杜南教授、博洛尼亞大學蘭貝特教授等等。
李西建 金惠敏 ·史學理論 ·25.3萬字
本書選取作者多年來在期刊、雜志、叢書上發表的專題論文數十篇,分為政治與外交篇、經濟與社會篇、勞資關系篇、帝國與聯邦篇四個部分,介紹了作者對英國政黨政治發展脈絡、英國王權興衰、英國霸權崛起過程、工業化、城市環境、福利國家、勞資關系演變、北愛爾蘭問題以及加納、馬爾代夫現代化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
劉金源 ·史學理論 ·24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所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為緣起,結合哲學闡釋學,考察思維形式與闡釋行為的理論關系,對闡釋學的基本概念進行語義辨析,檢視人類闡釋行為的發生與初形,引出人類思想的發生機制及原初形態問題,提煉出文明發展的跳躍性特征,揭示感性直觀與“觀看”行為在早期人類思想中的奠基作用,描述從語言發生到文本出現的基本過程,再現人類第一次政教大分離以及人神關系第一次大更新的觀念事實,探究漢字的表意性質與認知意義,考察歷史學的原生形態及早期的質文遞變關系,指明以詩記事是世界初期史學的公例。全書以考察闡釋行為的生成為主線,通過中西比較,在多學科融通中引證中西經典,突顯人類觀念的統一性與共通性。作者站位高,視野廣,史論結合,思考深入,力求做到思想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結合,對于史學理論、史學史、思想史、闡釋學等相關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李紅巖 ·史學理論 ·24.9萬字
本書是上海市歷史學科德育協同創新中心(金山區)實踐成果集。全書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關于中學歷史基礎型課程育人目標內容為基本依據,金山區歷史教師基于歷史學科本體,開展跨學段、跨學科、跨區域學科德育實踐。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分理論理解和實踐案例呈現研究成果,期望給一線教師開展歷史學科育人實踐一定啟示。
李亞南 王群主編 ·史學理論 ·22.6萬字
《史學史研究》文選叢書,是根據歷年來發表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主編的《史學史研究》雜志上的學術論文匯編而成。《中國古代史學卷》下是《史學史研究》文選分冊之一,由《史學史研究》雜志上中國古代史學部分的重要研究論文匯編而成,其中作者包括白壽彝、侯外廬等史學大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本冊主要是關于隋唐至清代的史學史研究論文,此時期的研究重點在于凸顯魏晉南北朝之前我國史學上的重要研究成果及爭論,是我國古代史研究的寶貴資料。
向燕南主編 ·史學理論 ·3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